第三十四章汝南袁家
然后終于找到了一個有大身份的密探,他所在的家族就是袁紹和袁老二的家族。 在袁家的密探不是一個兩個,有八個密探。 袁紹身邊五個,袁術身邊三個,身邊有高有低。 袁紹和袁老二常常把四世三公這個名號掛在嘴邊,讓所有人都認為他們十分尊貴,那先來看看袁家到底有多牛逼,看看汝南袁家是如何發展起來的。 袁家的祖先是東漢名臣袁安,從他開始汝南袁家才開始真正的發展起來。 袁安字邵公?!逗鬂h書》中說他“少傳良學。為人嚴重有威,見敬于州里?!焙笈e孝廉,任陰平長、任城令“所在吏人畏而愛之”。 明帝永平十三年,楚王劉英密謀逆反,事發自殺后受其牽連的人數以千計。 漢明帝大怒,責令楚郡火速審理楚王劉英謀反案,結果被誣蔑冤死誤判死罪的人越來越多。 第二年,三府認為袁安有能力處理好這宗謀反案,于是漢明帝任命袁安為楚郡太守,令其負責此案。袁安到任以后,不進府衙,直接就到監獄中去,將那些無明顯證據參與謀反的人復核審理,然后逐一上報,并讓他們出獄。 楚郡的府丞掾史們全都來向袁安叩頭力爭,認為凡附和楚王劉英的都應該與劉英同罪。但是袁安堅持己見,他對眾人說道:“如有不合,太守自當坐之,不以相及也?!?/br> 意思是說:“我這么做了,要是有不合乎律例的地方,我負全責,不連累你們?!边@就是世家的收買人心。 后來漢明帝對于袁安的行為有所感悟,于是就同意了袁安的請求,因此而被釋放的人多達四百余家。 后來,朝廷又征召袁安為河南尹。袁安在職十年,政律嚴明,深得朝廷看重。 于漢章帝建初八年,遷為太仆。 元和二年,武威太守孟云向朝廷上書,書云:“北虜既已和親,而南部復往抄掠,北單于謂漢欺之,謀欲犯邊。宜還其生口,以安慰之?!?/br> 意思說的是“北匈奴已經與我們和親,可是我們漢屬地的南匈奴依然時不時的去搶掠他們。北匈奴的單于認為我們大漢朝欺騙他們,所以就計劃侵犯我們的邊境。我認為應該將我們抓獲的俘虜還給他們,以此對北匈奴進行安慰?!?/br> 朝廷下詔對這件事在朝堂上進行商議。大多數公卿都認為“夷狄譎詐,求欲無猒,既得生口,當復妄自夸大,不可開許”。 意思是說“匈奴人狡詐,而且貪得無厭,如果將俘虜還給他們,一定還會提出更多的要求。我們不應該開這個先例?!?/br> 可是袁安卻不這么認為,他說:“北虜遣使奉獻和親,有得邊生口者,輒以歸漢,此明其畏威,而非先違約也。云以大臣典邊,不宜負信于戎狄,還之足示中國優貸,而使邊人得安,誠便?!?/br> 大意是說“北匈奴既然已經與我們和親,又將被他們擄去的人歸還了漢朝,正說明他們畏懼我們大漢的威儀,而不是先違背條約。孟云作為守衛邊疆的大臣,不應該失信于夷狄,將俘虜還給他們足以顯示我中國對他們的優待與寬大,還能夠使得邊境的百姓得到安寧的生活,這樣才是最好的做法?!?/br> 司徒桓虞聽了袁安的話,認為很有道理,于是就支持袁安的觀點。 可是太尉鄭弘、司空第五倫都對袁安表示不滿,鄭弘還激動的指著桓虞說:“凡是支持歸還俘虜的人,都是對朝廷的不忠?!?/br> 桓虞當場斥責鄭弘,第五倫和大鴻臚韋彪也都鬧翻了臉。 司隸校尉將整個朝議的過程向皇帝舉奏,袁安等人都把印綬交給皇帝以此請罪。 可是皇帝不允許,還說了,這次朝議的時間很長,說明各自的意見不同。 朝廷的事情應該多聽從大家的意見,計策也應該由大家決定。說話的時候中正和悅符合禮節固然是好,但是沉默不語不敢說出真心話,更不是朝廷的福氣。你們有何過錯而值得謝罪自責的呢?還是各自穿戴好繼續議論吧!”后來皇帝還是聽從了袁安的建議。 元和三年,以袁安替代第五倫為司空。 章和元年,代替桓虞為司徒。 司空和司徒都是三公級別的政府最高官員。這也是汝南袁氏家族四世三公的開始。 袁安作為袁氏家族官至三公的第一人,正式奠定了其家族后世權傾天下的基礎,是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人物。 袁敞,袁安三子,廉潔守法,不逢迎權貴,在漢安帝時期,代劉愷為司空。 袁安之孫袁湯在桓帝即位初期即升任司空,歷任司徒、太尉等高位。曾孫袁逢、袁隗更是分別擔任漢靈帝的司空及太傅。 汝南袁氏從袁安,到袁敞,到袁湯,再到袁逢,袁隗,四世居三公位,因而被稱為“四世三公”。 袁紹是司空袁逢的庶子,后來過繼給了其二伯袁成,而袁術則是司空袁逢的嫡長子。 汝南袁家就是這么來的,在三國時期可是第一大家族啊,門生故吏遍布天下,可惜他們兩兄弟的對手是曹cao,這個亂世jian雄。 劉協看到袁家的密探名單,起先足足有十幾個,可是董肥肥這個大魔頭在袁紹領導諸侯討董之時,殺袁逢全家,導致密探損失十幾個,到現在只有八個了。 袁紹身邊密探身份最高的是內府大管事,身份最小的是一個家族護衛隊什長。 而袁術身邊呢,密探身份就特別的高,特別是他帶到淮南去發展的。 袁老二那時候身邊因為沒有人用,只能讓這些跟著他一起打拼的家生子擔任軍職,這樣就保證軍隊的足夠忠心。 這三個密探身份都相應的很高,一個校尉,一個城門校尉,還有一個是親衛隊副首領。 有了這三個密探,以后袁老二稱帝,消滅他輕而易舉,也不會讓淮南慘遭他的破壞了。 歷史袁術建安二年稱的帝,這時候曹cao領軍討伐,在加上這時候淮南又鬧饑荒了,實力嚴重收損。 淮南是當時中原地區的產糧大部,歷史上曹cao討伐袁術,而袁老二聽說之后,派幾路大軍出征曹cao,想著稱帝的開國之戰。 可是他手下的將領太廢了,其他諸侯討伐袁術都異常順利,可是這無關大局,可是擋住曹cao的是橋蕤,他太廢了,被曹cao一陣就打跑了。 這下袁術著急了,他怎么做的呢,他焚燒淮河兩岸的所有稻谷,導致民不聊生,他也知道曹cao缺糧,他就是想讓曹cao缺糧的情況知難而退。 可是曹cao畢竟是曹cao,犧牲了那位可憐的督糧官王垕了,最終大破袁術于壽春,不過袁術對淮河兩岸的破壞,導致曹cao在統一河北之前一直缺糧,在加上被袁術破壞的民不聊生的淮南,可見曹cao的壓力之大。 在兩年后,眾叛親離的袁術想去投奔他哥袁紹,于是一路北上青州先投靠他的大侄子袁譚。 不過袁術最終沒有到達,被劉備擋在徐州江亭嘔血而死。 要是以后討伐袁術,劉協可能要派大軍前去,不能讓袁老二這個混賬把淮南給破壞了。 劉協繼續往下看,越看越覺得滿意,這些密探用的時候所發揮的作用不可謂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