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頁
一斤綠豆可以生十到十二斤的豆芽,綠豆和黃豆都比較便宜,在糧鋪里買的話要五六文錢一斤,但寶月家買的豆子都是從姥爺家直接買的,四文錢一斤買的。 其實高家這些豆子拿出去賣,也就能賣三文錢一斤。不過寶月自然不會占自家姥爺的便宜,就給加了一文錢,但也要比在糧鋪里買豆子便宜得多。 而且高家姥爺給寶月送過來的豆子不僅分量多,而且豆子也粒粒飽滿,做出的豆腐不僅好吃,而且量大。 生豆芽菜說簡單也簡單,說難也難。生豆芽菜時,要保持豆子透氣,還要避光,只要做好透氣和避光,宰掌握好溫度,基本上豆芽菜就算發成功了。 綠豆泡水一晚上,紗布提前泡濕放在漏籃上,提前泡濕的紗布比較容易吸水,把泡好的綠豆平鋪在紗布上,在綠豆上再覆一層紗布,不能蓋太厚,否則影響透氣性。 把漏籃放在盆子上,在紗布上澆水,每天早晚澆水,澆水后,把漏進盆子里的多余水扔掉,四五天后,豆芽菜就發好了,發好的豆芽菜能長半拃(咋)長。 家里的豆芽菜生好后,寶月把家里的青菜也摘下來一部分,豆芽按斤賣,一斤豆芽三文錢,其他的青菜定價高一些,基本上就是現摘現賣。 寶月家的顧客已經不僅僅是街上的住戶了,還有不少人大冷的天,特意從遠一點的街區趕過來。 遠一些的客人來一趟,一般都會在寶月家大量采購,寶月特別歡迎這些道遠的客人。從別的街區來了三個客人,就基本能把寶月家的青菜和豆芽全都給包圓了。 豆芽菜和青菜的銷量比寶月想象得要好多了。寶月這才發現,自己開了這么久的鋪子,想法還是有些過于保守,總用村里人的想法去衡量縣里人的生活方式。 就比如一些農產品,寶月覺得不好賣,其實還真有不少人來買??h城不比農村,縣里人住的院子小,沒空地種菜,自然習慣啥都花錢買,而寶月總是農家人思維,覺得地里的吃食就是賣不上價。這才白白浪費不少賺錢的機會。 大家白菜蘿卜早就吃膩了,好不容易碰到點新鮮的菜,而且賣得還不貴,對于不差錢的人家來說,那真的是有多少買多少,下次還能不能碰到都難說,還不得一次性買足了。 在倉庫里種點菜真的不容易,寶月家這一茬的青菜幾天就都賣光了,就剩下光禿禿的菜根和幾片嫩芽了。要想等這些青菜再次長出來,還要一些時日。 種在倉庫里的青菜陽光見得少,跟露天青菜的長勢沒法比。露天的青菜兩三天就能長一拃長,倉庫里的青菜至少得十天才能長一拃長。 為了讓青菜長得快一些,寶月在中午日頭最強的時候,會把倉庫的天窗打開,讓青菜見些陽光。這些青菜能見到陽光,還多虧了倉庫有火墻,燒了火墻,能維持住倉庫里的溫度,不然大冬天開天窗,菜全都得凍死。 這一茬的青菜被摘光后,起碼得十天半個月才能再賣一回,青菜買賣前搖太長,寶月還得尋些別的吃食繼續售賣。 鋪子里有新鮮吃食,才會吸引客人常來,客人來的多了,鋪子里的其他小零嘴的銷量才會上去。 中秋節做的鹵豆腐干,一直被食客們念念不忘,只不過那時寶月嫌鹵豆腐干做起來麻煩,就一直沒動手做。 現在眼看著每天的客流量越來越少,寶月打算把鹵豆腐干的買賣做起來。 反正已經要做豆腐干了,寶月打算把干豆腐也一起做了。 在“新世界”,大多數人管干豆腐叫千張,不過寶月常待的地方都叫干豆腐,不過現在這邊人還沒有吃過干豆腐,寶月現在還是可以重新命名干豆腐的。 為了讓食客們不把豆腐干和干豆腐弄混,寶月決定把干豆腐叫成千張。 一斤黃豆能做一斤到一斤四兩的千張,一張千張三兩多一些,一斤黃豆能做四張千張,寶月打算一張千張賣三文錢。 豆腐干和千張的做法區別不大,只有在上包時有所差距,千張上包時用的是長長的粗紗白布,一層豆腐腦一層布地加,豆腐腦要鋪勻。豆腐腦被壓制成薄薄的一張后,千張就算做成了。 千張做法多樣,勁道好吃。不用添加作料,千張卷大蔥直接蘸醬吃,就特別的香。千張還可以炒著吃、燉著吃、拌涼菜吃,反正怎么吃都好吃。 千張的存放時間要比大豆腐長一些,冬天存放在室內,至少能放十天,要是想要存放得更久一些,可以把千張放在室外凍上。想吃時,再把千張拿到屋里化開。凍過的千張除了干吃時口感差一些,但燉著吃和炒著吃時差別不太大。 小木頭攢了一冬天的力氣,此時正好有地方可以消耗了。這次做豆腐干和千張需要很多豆子,為了提高效率,小木頭又在石匠那訂制了個大磨盤,下工回家,吃完晚飯就開始磨豆子,小倆口晚上就把豆腐干和千張壓好,等早上時,豆腐干和千張就成型了,可以直接售賣了。 第77章 千頁豆腐 豆腐干和千張可以直接…… 豆腐干和千張可以直接賣給客人, 讓客人回家自己做著吃,也都可以鹵著吃。 不過豆腐干的烹制時間比較長,不然進不去鹽味, 現在大家燉菜、炒菜基本上就是亂燉, 很難發揮豆腐干的美味,所以寶月打算鹵制豆腐干賣。 寶月家鋪子里的客人大多數都是不差錢的, 人家就愛吃鹵味這一口,至于那些買食材回家做的人, 也很少會來寶月家買吃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