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頁
“這孩子心思太重了。也怪你,總說他是老周家的,整得孩子心里不舒坦。有啥話都往心里憋,這憋著憋著就憋得不愛說話了。小時候,咱外孫多能嘮啊,現在變成個悶葫蘆了。你說你養都養了,何必總說那些外道話呢,孩子聽了心里難受,你也沒撈到好?!崩馅w太太真的是cao碎了心。 “行啦,我都說定下來了。你還總跟我磨嘰啥,嘮嗑就嘮嗑,你總翻小腸干啥?!彪m然年紀大了,但老趙頭這倔脾氣是一點都沒變。 老趙太太得了想要的結果,也懶得繼續跟這臭脾氣的老頭掰扯,轉過身就睡去了。 老趙太太是個做事穩妥的人,去雜木村之前,先在縣里買了四盒禮,然后帶著大兒媳婦雇了個牛車往雜木村去了。 定親這事只要兩家都有意愿,那是非常順利的。老高頭見老趙家來人了,都是老朋友,都是辦事干脆的人,定親也不想磨磨嘰嘰的。老高頭直接雇了船,帶著一行人去了稻花村。 老趙太太一行人到王有銀家的時候,王有銀正在賣小豬崽。 王有銀家的小豬崽子養到了二三十斤,是正適合做烤乳豬的時候。這年頭,豬養的多了,容易得豬瘟。王有銀家養不了這么多豬,只留了三頭最壯實的小豬,剩下十九頭小豬崽都得賣了。 眼看著就要到七月十五了,講究的人家要用乳豬祭祖,乳豬正是最賺錢的時候。鎮上的屠戶一個人收不了這么多的乳豬,但又舍不得這買賣,就找人合伙了。 乳豬的價格要比大豬貴一些。張屠戶跟王有銀打了好幾回交道了,給的價格也算實惠,王有銀跟他緩了幾輪價,最后張屠戶整豬按照十四文一斤收的。王有銀一共收入了七千多文錢。 養了不到一個月的小豬就賺了七千多文錢,王有銀覺得這錢賺得挺輕巧。不過今年母豬下崽是正好趕在七月十五頭前頭,乳豬才賣上好價,要是再晚點,這豬還不不能這么好賣呢。 二十來頭小豬仔沒了,王有銀家的豬圈終于松快了。王有銀兩口子也不用天天折騰了。這些天,高氏和王有銀天天夜里起來好幾趟,得看著小豬仔別被大豬壓死。這回豬賣了,倆人也能放心睡個好覺了。 女婿家在忙,老高頭跟老高太太只能帶著老趙太太一行人在稻花村里溜達溜達。 王有銀抓豬抓得身上臭烘烘的,趁著空擋,快速地回屋換了身干凈的衣服,高氏也換了身半新的衣服撐場面。還順手把屋子快速地整理了一遍。幸好平時閨女愛干凈,不用特意打掃,把不用的東西塞進柜子里就行了。 高氏就留寶月在廚房,把其他三個孩子都攆到隔壁王有錢家了。 稻花村這邊的習俗就是定親的時候要考察下女方的廚藝,所以寶月是逃不掉了。 趙家人來得突然,王有銀家也沒準備啥好東西,現買也不趕趟了,只能家里有啥就吃啥了。 幸好王有銀家里常備著白面,寶月就去菜園子里挑了兩根老黃瓜,做老黃瓜雞蛋餡的餃子,又摘了點嫩豆角和芹菜,豆角芹菜陷的餃子味道也不錯。 用餃子招待客人,也算得上隆重了。為了顯得飯桌沒那么冷清,寶月又烙了巴掌大的薄餅,用西紅柿炒了酸口的土豆絲,炸了香噴噴的雞蛋醬。 寶月在廚房里,直接把雞蛋醬涂在了薄餅上,再用薄餅把土豆絲卷好,放在盤子里,這樣大家吃的時候就可以直接用筷子夾了,省得大家抹不開面子,不好意思吃。 寶月把胡蘿卜切成細絲,做了道炸蔬菜丸子。胡蘿卜和嫩黃瓜切成絲,加上煮好的粉皮,用雞蛋醬涼拌了,名菜大拉皮就做好了。 寶月又用糖漿做了道拔絲地瓜。做了個又嫩又香的煎扒雞蛋??偣矁傻乐魇?,四道菜,正好都是雙數。 第23章 毛豆腐 趙老太太知道自家來得匆忙…… 趙老太太知道自家來得匆忙, 王家沒時間準備大魚大rou,所以她對吃食也沒抱太大的希望,只要是農家常見的小菜就行。 等上了飯桌, 看到桌上的菜色, 老趙太太滿意極了,寶月擺盤擺得好看, 菜一上桌,讓人看了特別有食欲。 老趙太太把寶月做的菜挨個嘗了一遍, 心里對這個外孫媳婦更滿意了。暗道自家那個傻小子有福氣。 跟自家婆婆的開心不同, 李氏現在是酸得要死。自己給小兒子尋摸這么久也沒碰到個滿意的兒媳婦, 好不容易碰見個好的, 還讓小木頭給搶了先。 趙老大自從吃了一頓寶月做的飯,就總跟自家媳婦叨叨寶月的好, 想讓寶月做兒媳婦,而且爹也同意了。李氏本來還有點不樂意娶個農村兒媳婦,可誰知, 人家根本就沒給她表達不滿的機會。 寶月越優秀,李氏越難受, 就好像自家的珠寶讓人搶走了似的, 雖然這珠寶從來就沒屬于過她家。 趙家和王家都有老人在場, 親事也是心照不宣都非常滿意的, 大家也沒有因為彩禮和陪嫁的事情互相掰扯, 也都默認按照村里的習俗走。 老趙太太親自給寶月戴上銀鐲子, 兩家這親事就算定下來了。兩家打算等寶月滿十六, 再選成親的日子。 吃過飯正好過了中午,老趙太太一行人就回了雜木村。老趙太太的娘家在雜木村,從稻花村回到雜木村時, 天也不早了,老趙太太也就沒著急回縣里,直接在村里住下了。 老趙太太倒是不著急回家,周守仁則是在家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盼著姥姥的信。直到天都黑了,周守仁終于意識到自家姥姥不會回來了,只好回家睡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