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五章 思想禁錮最可怕
轉眼間。 時間一晃而過,很快就要到了一年一度的暑假時間。 這段時間里,難得平靜悠閑的時光中,倒也發生了不少事情。 首先是沐野園的二店終于開張了! 地點也在鎮上,只不過,杜黎媛努力了很久,都沒有找到一個合適些的好地點。 只能暫時把二店,先開設在了一個較為偏僻的地方。 因為是臨時開設的,所以店面很不大,比沐野園住店小了整整一半。 之所以選擇開個小分店,并不是沐野園的生意不好。 相反,沐野園的生意仍舊爆棚,甚至訂單量早就排到了一個半月后。 要不是杜黎媛有意控制,估計都要排到半年之后了。 沐野園的生意,絕對是急需擴大規模! 她之所以開設個小規模的分店,是從吳子炎副主任那里得知,來年鎮上要規劃一個商業區。 把小鎮散漫的市場改裝,讓小攤小販有處可去的同時,集中鎮上的商業。 讓小鎮的人們,可以更方便也更省時間去購物。 整個商業區,就坐落在鎮子的正中心。 這里未來到時候會有連鎖超市,大型商場,服裝廠……美食城等等應有盡有。 杜黎媛正是打算,到時候,在規劃的商業區里,投標一個好地段,直接擴大規模。 雖然偏僻的二店規模不大,不過杜黎媛還是用心去裝修了一番。 把它布置的,跟沐野園一店的風格一致。 盡量讓來二店用餐的顧客,不會覺得在享受上,相比一店會有落差。 新店開業的時候,先前一起去鎮**的那些鎮上老板,幾乎全都到場祝賀了。 呂冬夜自然也是其中一個。 只不過,他一直惦記的于洪剛,卻并沒有來。 原本他還想,趁機跟于洪剛談一下,他想做的野果罐頭的事情。 但他沒有來,也自然就談不成了。 聽杜黎媛說,于洪剛的岳母,病情似乎惡化了,根本離不開身邊。 呂冬夜自然表示理解。 沐野園二店開張,最為高興的,可就屬劉照啟這一批人了。 因為他們的工作總量又增加了! 沐野園二店每天的需求,只需要260斤,比一店的需求少了一半還多。 這點增加量,對于劉照啟這個急需活干團隊來說,絕對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 這代表著,他們每天至少能增加兩個勞動力! 由于這段時間日子比較清閑,呂冬夜也第一次,隨著劉照啟,來到了他所居住的村子視察。 劉照啟的村子名為:良西村。 至少從村里的建筑上看,比呂冬夜所在的南嶺村要好的多了。 沒有南嶺山村里,那種過去的土屋。 但條件也好不到哪兒去,良西村里到處都是石房,連瓦房都較為少見。 整個村里,基本都以農耕為主。 可農民著實不易,種田辛苦一年,大多還都賺不了兩萬塊錢。 由于村里世代流傳下來的思想影響,村里沒有人會把耕地租賃出去。 在他們看來,祖上傳下來的神圣土地,是絕對不允許外人踐踏的。 這就導致了整個村子真的很窮。 眼下最大的收入,就是跟著劉照啟,去南嶺山村采野果的工作。 呂冬夜發現,村里的人們其實都很樸實,不過也都像劉照啟一樣單純。 他詢問了一圈發現,讓他心頭最沉重的,就是村里的教育思想也很落后。 幾乎在所有村民看來,上學都毫無用處,孩子大一點了,能幫家里干點活分擔一下,才是最實在的。 呂冬夜沒有發表什么意見。 因為他管不著這個村子。 只是心頭難免有些感慨……他以為,當今社會,也就只有自己那個封閉的小山村,才會有這種落后的思想。 沒想到,良西村這種半開放的小村子,竟然也還流傳著這種思想。 呂冬夜不是圣人,也沒有悲天憫人的能力,更加不可能幫到全天下的所有人。 他所能負責的,就只有他所能掌握的南嶺山村。 不過,呂冬夜還是私底下,跟劉照啟說道:“要是你們村,有誰家的孩子想上學,而家里的大人,又實在沒時間照顧的話,你就跟他們說說,把孩子送我這兒來吧,我不要錢,還管食宿?!?/br> 劉照啟當時就一臉的苦笑:“呂校長,我知道你是個好人,但上學這種事兒吧,還是得看個人家里是怎么想的,國家現在的義務教育,不是也不要學費嘛,可他們都覺得,讓孩子去上學,還不如在家里幫忙干活呢?!?/br> 呂冬夜默然。 的確,思想上的禁錮才是最麻煩,也是最可怕的。 尤其是年齡越來越大的人,思維方式都已經固化了,想要說服簡直難以登天。 就現在這種時代,國家都已經開放免費義務教育了,可還是有人覺得不值,是在浪費時間。 這就是呂冬夜沒辦法的了。 “而且啊,呂校長,我家那孩子,不是在鎮上上初中嘛?!?/br> 劉照啟繼續說道:“他成績不行,自己也不愿意上學,打算著混個初中畢業就算了?!?/br> 呂冬夜理解。 大部分底層人家的孩子,幾乎都是混個初中畢業,也就出去打工了。 完全意識不到,上學的重要性,以及學成后,會給整個人生帶來的整體巨大變化。 當然,還有其他很多外在因素,影響著學子的求學之路。 比如,雖然義務教育不收學費。 但雜費住宿費甚至伙食費等等,對于一些貧困家庭,也是難以負擔的。 再加上另外一些,難以說清楚的元素,和教育資源的不公……導致當今年代,寒門出貴子的幾率越來越小。 這或許,就是窮人家后代的宿命。 呂冬夜只是一個小學的校長,他最多,也只能幫助小孩子做好基礎教育。 剩下的教育之路,他當然也是無能為力了。 他來良西村這一趟,考慮到的是……自己的南嶺山村,不也有很多這樣的家庭嗎? 呂冬夜記得,過了今年暑假,村里的一些小孩子,也該到了上小學的年齡了。 只是,那些家庭早就外出打工,也把孩子帶在了身邊,不知道在打工的當地,小孩子能不能上到學了。 每年他們都會帶孩子回來過年,呂冬夜打算,今年趁著過年的時候,好好打聽一下這方面的事情。 爭取讓村里,所有上不起學和沒學可上的孩子,至少都有一個基礎教育。 最起碼,識字多一點,會一點算術。 等日后長大了走上社會,也能從事一些簡單的腦力工作了。 至少,基本不會像劉照啟那樣,被最低級的騙術所騙。(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