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老夫人做出頭疼的樣子。 這半年里她不好受,補藥是成日成日的飲,但不見成效。 煩心事太多,她瘦了不少。 可太醫不是沒來過府上,只是去了北院,大醫看不出大礙。 王太醫同她說:“宋大人的性子你自是清楚的,他性子太平,少了一段記憶,于他而言……他怕是覺得無礙?!?/br> “……” 老夫人心里清楚,說到底,還是知禮自己不在意記憶。 她漸漸歇了這個心思。 沉默了會兒,不知想起什么,她忽而開口問:“尸體找到了嗎?” 李嬤嬤搖頭。 初春的天氣,比冬日里要適宜許多。 今日早朝,因春節被耽擱的私鹽一案惹得圣上眾怒。 清浙一代的鹽商實在太多,而知縣收了錢,同鹽商串通,也早已是一伙的人。 圣上將此事全權交給大理寺。 想要徹查此案,便免不了要去江州一趟。 下朝后,沈確照常去了大理寺,找王大人談及此事。 談及江州,王大人面色卻輕松:“有宋大人在,我還用擔心這些小事?” 沈確有些驚訝:“圣上真讓他去?” “宋大人現如今已恢復,圣上也放寬了心,王太醫不是說,記憶于他,并非重要?!?/br> “行吧……”沈確聳聳肩,有些好奇:“剛沒認真聽,去哪兒?” “仙鳳,白淮……”王大人想了想:“哦,還有江陽?!?/br> 第75章 頭一批白茶在四月初進行采摘。 四月初的天氣已經回溫, 云層不在是黯淡的,偶爾也會有晴天。 整個臘月,陳在溪都乖乖呆在閨中, 她終于度過了漫長的冬季,身形消瘦了不少。 在閨中的日子悶透了, 她還沒忘記采茶的事。 早起用完藥, 陳在溪便期待道:“舅母,舅舅昨日說要采茶了, 在溪可以去看看嗎?” 沈嵐便轉過頭看陳在溪。 女孩聲音清脆,好不容易有了些生氣。 春日里的光落在她頸側,將她肌膚映照得透亮,卻是纖弱的, 易碎的。 沈嵐嘆氣,剛想說些什么, 便察覺到衣袖被人扯住。 陳在溪捏著她的衣袖, 輕輕晃蕩:“舅母,在溪已經好了許多了,夜里也不會在被夢驚醒?!?/br> 她一撒嬌, 沈嵐便不說什么了, 只是拿起一旁的紅木梳,替她順發。 江陽的女子,習慣將頭發梳在一側編成麻花辮, 稍講究些的, 還會在辮中加一根綢帶。 正是春日, 沈嵐從屜中挑了根綠色的, 將它同女孩發絲纏在一起。 等將發編好,她看著陳在溪, 叮囑:“那便去半日,晚間來醫館,舅母帶你和木木去食飯?!?/br> 陳在溪點頭,一雙眸在光下靈動,是極乖巧的模樣。 沈嵐看著她,心里又是一陣酸澀。 這些年終究是苦了孩子。 在溪是知允唯一的孩子,知允走后,她同林渝也曾找人打探過。 可景江里都念鄭氏的好,她那時太忙碌,便也信以為真。 哪知鄭氏這般懷心腸,什么事都做得出來, 思及,沈嵐有些心疼,站起身送她:“既是要去,舅母讓你舅舅找人來接你?!?/br> 林家的宅院不大,但院中被打理的極好,一到春日,各色花都盛開了。 臨走前,陳在溪照常給花澆水。 這是她第一次去茶山,去舅舅口中的“綠?!?。 山路有些崎嶇,陳在溪許久未出門,稍微有些吃不消。 等下馬車時,她面色蒼白起來,只站在原地緩了好一會兒,才敢抬步往前走。 抬步時,她目光落在眼前的茶山上,陳在溪恍然意識到自己站在春光之下。 高山之上,茶樹一層一層遞延下來。這樣的風光在江陽常見,卻是她未曾見過的。 悶了一整個冬日,現下只是看看這些茶山,陳在溪也極歡喜。 舅舅林渝還在半山腰,遠遠見著她同她揮手:“在溪?!?/br> “這是你那個外甥?”林渝身旁的人見著后,語調有些驚喜。 “她還小?!绷钟逯徽f了句,便不再搭理一旁的人,朝陳在溪走去。 “舅舅,”等他走近,陳在溪才好奇地朝竹筐看:“這是我日里喝得白茶嗎?” “頭采的茶,等舅舅炒制完便送去家里?!?/br> 見她好奇,林渝順勢將竹筐放過去給她看,又解釋:“頭采的茶不多,一年也就這一次?!?/br> 不知想起什么,他接著感慨:“你母親便極喜白茶?!?/br> “是嗎?” 舅舅常提起阿娘。 陳在溪也想回憶,可關于阿娘的記憶,少知又少。 因為阿娘很少同她說什么。 “長姐只喜這頭采茶,往年她總說要來江陽看看?!?/br> 林渝看著她,說了幾句便又嘆氣:“她大抵沒和你說過,她性子太倔,未將你交代好?!?/br> “舅舅,現在也很好,”陳在溪看著眼前的茶山:“在溪現在知道了,下一次見阿娘時,我會同她說我去了江陽?!?/br> *** 開春的季節,萬物復蘇,林渝同沈嵐忙碌了起來。 春日的天氣雖然回暖,但仍有些冷,陳在溪便好生呆在院中,澆了小半月花。 四月中旬,林渝收完了第一批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