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季時余:算是吧! 席荊:怎么說? 季時余:我就是在想一件事。 席荊:什么? 季時余:剛才那個人有點怪。 席荊饒有興致地看著季時余:怎么看出來的? 季時余:他表現的很緊張,但有幾次的表現有表演的成分。 席荊吃驚:表演?你的意思是他說謊了? 季時余:也不是說謊,他的問題出在一些表情和動作。 席荊回憶了一下,搖搖頭:不懂。 季時余:他不說話時會有輕微的磨牙。 席荊眉毛一挑:我怎么沒看出來。 季時余:磨牙的幅度不大,如果不仔細看是無法注意到的。 席荊:這樣??!那這說明什么? 季時余:他很為難, 心理壓力很大。 席荊想了想:可是這不是正常嗎?誰收到這樣的照片都會有壓力。 季時余搖頭:不一樣, 他的磨牙沒有消失過。前面被詢問問題的時候會有壓力這是正常, 可是你最后安撫他后,明明他肩膀已經放松了, 但磨牙沒停過。 席荊質疑道:不會是個人習慣嗎? 季時余搖頭:不是,他剛進來的時候沒有,另外我去查了他在會議室的監控,和盛良策交流的時候也沒有,所以我確定這不是個人習慣動作,而是他心理狀態的真實顯露。 席荊深思:那如果這不不算是說謊的話,又該怎么解釋? 季時余:更像是有所隱瞞。他隱藏了一部分真相。另外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 席荊:什么? 季時余:犯罪分子寄來照片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是為了曝光吸引眼球為什么不找更大的媒體,而只是找一個公眾號?這個公眾號有什么特殊之處嗎? 席荊點點頭:這一點我也想到了。 季時余:我剛剛注意到你的反應,你對這個鷹眼很熟嗎? 席荊掏出手機,翻出公眾號:你知道我的,平日里就喜歡看新聞,鷹眼是我一直關注的媒體號。 季時余:很有名? 席荊:怎么說呢!是近幾年新興起的小媒體,和傳統媒體行業肯定沒法比,但它興起和吸粉的速度卻是驚人的。短短幾年已經小有名氣。 季時余隨意點開了幾篇文章讀了一下,贊許地點頭:是寫得不錯。 席荊:所以它的粉絲粘度很高。比如我基本他出的每一期都會看。之前還上過熱搜,關注度是有,但局限性也有。 季時余:所以依你看,是什么原因兇手會選鷹眼? 席荊沒頭緒,說:想不出來。 季時余身子向后仰,咬了一口自己手里的冰棍兒,囫圇道:想不出來,先吃冰棍兒,回頭慢慢想。 席荊的注意力重新回到手里的半截冰棍兒,不覺笑了出來,說的也對,腦子是得清醒清醒。 短暫的歇息后,舊案部的人又開始研究起案情。 正當眾人再度陷入困境時,許學真和傅有趕了回來。 席荊焦急地問:許哥,傅哥,有發現嗎? 傅有:我們查了監控,信是直接送到他們公司,前臺的工作人員放到他辦公室里的。我們聯系了送信件的快遞公司,調查源頭,但需要時間。 奚琳琳:想不到他們還有辦公室? 傅有:鷹眼不是一個人的公眾號,背后是一個團隊。 席荊點點頭:正常。這樣一個大體量的公眾號僅靠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太可能的。 做新聞不是光寫稿子就能萬事大吉,選題,背調,采訪,拍攝,撰寫,編輯,校對,每一步都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去完成。 像鷹眼這種有名氣,文章不斷,熱度不減的平臺,必然是有一個專業的團隊在運作。 許學真:我們今天去問了一下,他們團隊一共六個人。 盛良策:六個人也不多??! 席荊:像這種規模的媒體公眾號,不在于人多,在于人精。如果我沒猜錯,這六個人都是專業做新聞的,而且還是志同道合走到一起的。 許學真:你說的沒錯。這六個人都是新聞專業出身,以前讀書的時候就認識,曾經在一個社團活動過。 盛良策:所以他們是同學? 許學真:嚴格來說是學弟學妹。他們年紀不同,不過都是來自同一所大學。 奚琳琳:他們這種也挺好。幾個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喜歡的事情。 蔣昔佩服道:一群學生能把一個公眾號從無到有做出來,還做的有聲有色不容易。 傅有:倒也不是只靠學生,他們還有一個老師,以前做過電視臺的記者,后來去大學教書,前幾年辭職拉著幾個學生單干。這幾個學生各有各的特點,有的擅長拍照p圖,有的擅長采訪主持,還有的擅長寫稿子,臧彬彬就是他們中文字功力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