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算了。這車坐不了幾次,忍忍就過去了。 走吧!季時余放棄了對洗車的執念,我們先去哪兒? 學校吧!席荊下樓梯的時候,心理琢磨了下行動方向。學校的工作人員是最好找的。 季時余扣好安全帶:走吧! 路上,兩人全程無交流。季時余單純話少,而席荊心理仍然記恨著辦公室里季時余對他的羞辱,不愿與之多言。 自剛才的事,席荊確定自己和季時余八字不合,少交往為妙。 日后公事公辦,等案子結束,一拍兩散,各自安好,愛誰誰。 現在,忍了。 席荊開了一個小時的車后,到了安燕就度過的青陽中學。 二十年,學校還在,對于席荊而言,是不幸中的萬幸。 兩人的車被負責的保安攔在了校園大門外。 席荊和季時余只能將車停在門外的空地,步行進入學校。兩人找到校長辦公室,和對方說明來意。 校長李宏似乎早有預見一般。對警察的到訪并不意外。 他主動為席荊和季時余倒了兩杯茶水,說:二十年前的案子我聽說過,但是具體細節不清楚。當年我不在這所學校。 席荊:那其他人呢? 李宏:當年的老師校長都已經退休了。 學校人員變動是不可回避的現實,再一次印證席荊人難找的事實。 席荊只能另想他法,那有辦法找到人嗎? 李宏拿出事先準備好的一份文件:這是當年在冊的教師職工檔案,上面有記錄的聯系方式和地址。但是時間過了這么久,信息可能已經不準確了,我不敢保證。 席荊:謝謝。 李宏:不客氣,還有什么需要幫忙的盡管說。 季時余:我們能在學校里轉轉嗎? 李宏:可以,我帶你們去。 季時余:謝謝。 兩人跟著李宏后面,邊走邊拍照記錄。 席荊好奇道:你們學??雌饋碛行┠攴萘?。 李宏感嘆:是??!四十多年了。 席荊:變化挺大吧? 李宏:那肯定,除了人員,學校內部的建設也變了不少。以前的cao場都是土,現在都是塑膠跑道,還有那個籃球場,以前就有個籃筐,現在建了圍欄,鋪了地面畫了線。 席荊:還有嗎? 李宏:當然有,學校的大門都拆過兩次,換了兩次大門,教學樓里的教學設施淘汰了幾批。 沉默一路的季時余突然開口道:你剛剛說學校大門換過。 李宏:是。怎么了? 季時余:學校有幾個門? 李宏:兩個,東西各一個。 季時余:帶我們看看。 李宏:好。 三個人繞了學校走了一圈,路過了兩個校門。 季時余:一直都是兩個門嗎? 李宏:并不是。西門是五年前才開的。 席荊:為什么會突然開門? 李宏轉身看向門外:馬路對面最早以前是個工廠,后來廢棄了。五年前改建成了小區。應學生家長要求,方便學生上下學。不然很多學生為了減少回家的距離,都選擇翻墻鉆縫,容易出事。 季時余聽出了問題:以前出過事? 李宏嘆了口氣:是,有學生翻墻摔斷了腿。本來學校不開這個門就是擔心學生跑到馬路上出意外,結果還是出了。 世事難料。學校原本的初衷是好,但是少了人性化,反而弄巧成拙。 當下各處,相同的事情比比皆是,并不是什么特殊存在。 然而,這種事只有發生問題才會意識到錯誤才會改正。 說白了,亡羊補牢罷了。 席荊看了看對面的高樓,思忖片刻問道:那學校周圍除了這里,其他地方變化大嗎? 李宏笑了:那你要看從什么時候,近兩年不大,但是放在二十年前非常大。具體變化恐怕也只有附近的老居民才能說個一二。 席荊:我知道了。謝謝。 走訪完學校已經臨近飯點。席荊提議在附近解決晚飯,季時余沒反對。他明白席荊吃飯是假,想要打聽才是真意圖。 兩人出了學校大門,看到不遠處的馬路對面有一條小吃街,各種小攤販井然有序地排成了一隊。 席荊:你覺得這怎么樣?分開調查。 季時余點頭:好。我前你后。 席荊前后看看,不爽道:你倒是會選。 季時余勾起嘴角:基本cao作。 席荊嘖了一聲:這算哪門子基本cao作? 季時余:我喜歡先下手為強。 第6章 紅舞鞋05 聚集在學校附近的路邊攤,雖然簡陋,但種類繁多,有炸串,飲料,涼皮,關東煮等。 季時余選擇的是涼皮和炸雞排所在的方向,而席荊要去的商販是一家賣冰糖葫蘆的,被迫開始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