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歲平安 第224節
蕭穆指著巴中道:“巴中、廣元都是梁國北邊重鎮,巴中有三萬兵馬鎮守,守將乃梁國名將宗權,我們想拿下巴中,恐怕要比攻占達州困難數十倍?!?/br> 齊凌:“皇上說了,只要我們能圍困巴中,皇上那邊便可后顧無憂地去打劍閣道,劍閣一過,益州便再無天險可守,等皇上攻破梁國都城,這個宗權只能出城投降?!?/br> 蕭穆:“劍閣道之險,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皇上要取劍閣,又比我們攻下巴中還要難上千倍?!?/br> 齊凌:“您老怎么一口一個難,就不能說點長咱們志氣的話?” 蕭穆只是嘆氣。 佟穗明白老爺子的心情,從一開始老爺子就反對此時伐梁,為何反對,就是因為一個“難”字。 此戰老爺子預料的最好結果,便是兩路大軍在廣元、巴中與梁軍各自僵持不下,最終退回漢中。 又休整了三日,留五千將士守達州,東路大軍繼續出發了。 近三百里路,中間攻破兩座小縣城,算上行軍、攻城與休整,十月初二,七萬大軍終于來到了巴中城外。 安營扎寨,老爺子按例先給廣元的興平帝送去戰報。 從巴中到廣元又是三百里路。 隔了一日,興平帝的書信到了,說他們已經攻下廣元多日,等的就是蕭穆大軍,如今巴中被困,廣元徹底無憂,興平帝便留下一萬兵力守城,他帶十萬大軍去攻劍閣道了。興平帝還說,讓蕭穆不用急,能困住宗權的三萬精兵便是大功一件,不用著急南下攻克其他城池。 蕭穆看了這封信,非但沒有放心,反而更擔心了,那可是劍閣險道啊,興平帝身為帝王,怎可親自涉險? 老爺子立即寫了封諫書,勸興平帝留守廣元,換他帶兵去打劍閣! 興平帝的回信只有十二個字:您老勿憂,安守巴中,等朕凱旋! 蕭穆唯有嘆息。 齊凌試探道:“咱們要不要攻城?” 蕭穆一記眼刀扎了過來。 趙瑾忙將齊凌拖走了。 轉眼到了十月中旬,興平帝留在廣元的守將突然給老爺子發來急報,稱城外突然出現五萬梁軍,廣元城危,請老爺子派兵速速增援。 趙瑾:“不可能,梁國主力被皇上逼退劍閣,宗權三萬兵力被我們圍困,短短幾日功夫,他們從哪調來五萬大軍?” 齊凌同樣一臉茫然。 蕭穆盯著輿圖,然后與佟穗異口同聲:“水軍!” 梁國在渝城安排了八萬水軍精銳,水軍既然可以沿長江而下去打云縣、秭歸幾縣,當然也可以分兵五萬逆嘉陵江北上直通廣元! 一旦廣元失守,興平帝便將被梁國主力與水軍堵在劍閣險道上,進不得退不得,再加上斷了糧道,梁軍只需據關堅守,興平帝大軍便將不攻自敗,活活餓死。 蕭穆晃了一下,及時撐住桌子才穩住身形。 趙瑾急忙與佟穗一起扶老爺子坐下。 蕭穆緩了緩,道:“長安據此有千里之遙,等那邊的援軍恐怕來不及了,趙瑾,我留你四萬兵馬,你可有把握攔住宗權大軍?” 趙瑾:“不必四萬,三萬便可!” 蕭穆:“不可輕敵。齊凌,你速去點三萬兵馬,隨我去增援廣元?!?/br> 齊凌:“遵令!” 第226章 十月十五日, 巴中城。 守將宗權站在城墻上,看著蕭穆大軍急匆匆地分走約三萬兵馬往西去了。 副將喜道:“定是蔣儒將軍率水軍去攻廣元了!” 宗權淡笑頷首。 自從知道蕭穆帶十萬大軍從荊州打了過來,大將軍就猜到蕭穆會北上巴中, 為此早早定下了誘興平帝入劍閣之計。劍閣道險, 只要蔣儒率水軍奪回廣元并堵住劍閣道的北入口盤龍鎮, 興平帝大軍便成了甕中之鱉, 無路可逃。 宗權要做的, 就是趁長安援軍趕到之前, 先殲滅圍困巴中的這部分兵力, 再迅速趕至廣元, 與蔣儒前后夾擊, 徹底擊潰蕭穆大軍, 到那時,讓蔣儒這個水師將軍去守城, 他親自鎮守盤龍鎮,便是裕朝再派十五萬大軍過來, 短時間也休想破關。 待困死興平帝, 裕國軍心大亂, 大將軍再帶主力軍北上, 就算無法一口氣攻到洛城, 奪下漢中、長安肯定輕輕松松。 如今宗權手里有三萬精兵,一次迎戰蕭穆的七萬大軍不是對手,分而破之卻易如反掌。 十月十六日晌午, 料蕭穆大概已經走出百里地了,宗權命麾下士兵高聲吶喊:“廣元城已經被我大梁蔣儒將軍率水軍奪回, 興平帝被困劍閣,離死不遠嘍!” “爾等速速投降, 宗將軍免你們不死!” 囂張得意的吶喊清楚地傳到了留守的四萬將士耳中。 小兵們一聽,心都慌了,蕭老將軍昨日匆匆離開肯定是去增援廣元了,只帶三萬兵夠嗎?萬一反被梁軍所殺,皇上真的死定了?皇上都死了,他們還打什么? 軍心迅速動蕩起來。 趙瑾命大軍集合,他帶著七個指揮使站在大軍之前,毅然道:“不錯,皇上的確入了劍閣道,可他是帶著十萬大軍去追擊梁軍主力了,離開之前,皇上在廣元城留了兩萬精兵,另有一萬精兵駐守劍閣入口盤龍鎮,他梁國水軍要戍守長江水路,撐破天只能分五萬兵過來!” “你們想想,水軍在船上厲害,上了岸就像脫了水的魚,能蹦跶多久?就那五萬水軍,既攻不破廣元的城門,也攻不破險地盤龍鎮,他們唯一的作用就是分走咱們一部分兵力!” “咱們老爺子是什么人?這一路他老人家算無遺策,可讓大家打過一次敗仗?這次他只帶走三萬兵,便是知道梁國水軍都是軟腳蝦,咱們三萬步軍精銳就能把他們打回水里去,巴中守軍對此心知肚明,所以才在那邊瞎嚷嚷,故意亂咱們的軍心,好給他們可乘之機!” “兄弟們,咱們這一路攢了多少軍功了,眼看著皇上就要打到梁國都城去了,咱們守住這幫敗軍還能再得一大份戰功,要是因為他們三言兩句就自亂陣腳丟了賞銀,你們甘心嗎?” 小兵們一聽這話,立即又覺得有道理起來,皇上連朝廷的幾十萬大軍都能打敗,老爺子也帶著他們一路從荊州打到了這邊,豈是那么容易敗的? “不甘心!” “咱們不聽他們放屁,等著拿軍功吧!” 成功穩住了軍心,趙瑾等將領松了一口氣,可趙瑾擔心宗權會半夜偷襲,一邊交待士兵們和衣而眠,一邊加強了夜間的巡邏。 十月十七日黎明,天還黑著,營門外突然傳來了敵襲的號角聲! 趙瑾一躍而起,抓起長槍就沖了出去。 步兵弓箭手騎兵的陣型早就排列好了,短暫的慌亂后,騎兵、步兵分別與敵軍交起手來,弓箭手也朝敵軍后方密集發射箭雨。 一方偷襲一方有所防備,誰也沒能占到多大便宜,最終還是要看戰力。 宗權是梁國名將,年近五旬,手持一把長刀,小說群八扒弎〇齊七五三流,看文看漫看視頻滿足你的吃rou要求所過之處所向披靡。 真正交戰的時候,主將一來殺敵威猛,二來也最能影響士氣,小兵們對自家將軍有信心,打起來便會英勇無畏。 趙瑾雖然也是大裕朝的一員驍將,可他太年輕了,換成他爹趙良臣才能在名氣威望上與宗權打個平手。 裕軍一開始還占了人多的優勢,交戰半個時辰后,梁國那邊就占了上風,裕國的小兵們只要瞥見宗權的身影,便嚇得做鳥獸散了,這一散,只會死得更快。 眼看著自己的兵倒下得越來越多,在折損了將近一萬士兵后,趙瑾一邊躲避宗權的追殺,一邊下令朝廣元的方向撤軍! 宗權冷笑,年輕人就是膽小啊,這個時候不往達州那邊撤,還敢去廣元投奔蕭穆,簡直就像遇到麻煩就去找爹的孩子。 “追!” 宗權一馬當先,對裕軍且追且殺起來。 裕軍逃命心切,哪怕沒吃早飯也跑得飛快,梁軍渴望立功,又是睡足吃飽后發起的偷襲,此時精力充沛,始終緊追不放。 跑出巴中十里地時,三萬裕軍又折損了四千多,有的被殺了,有的跑不動投降了。 跑出巴中二十里地時,裕軍只剩了兩萬兵。 “將軍,他們沒再追了,咱們休息一會兒吧!” 一個小兵實在跑不動了,上氣不接下氣地道。 趙瑾看著這兩萬筋疲力盡的士兵,派一個哨兵去后面盯著,一旦發現敵軍追來了,馬上就得繼續逃。 休整了約莫一刻鐘,哨兵騎馬狂奔而來,兩萬小兵見了,不用趙瑾下令,趕緊抓起兵器繼續往前奔逃。 蜀地多山,出巴中后其實已經進了連綿山地,只是中間被河流沖刷出了一片狹窄的平原,出現了大大小小的村落,經年累月就走出了一條連通兩座城池的通路,然而在這條通道中間,依然會出現幾處穿山而過的窄路。 逃出巴中三十多里路后,裕軍前方就出現了一處適合埋伏的山段。 一個指揮使問趙瑾:“將軍,這里會不會有伏兵?” 趙瑾:“不可能,宗權早被咱們困在巴中了,老爺子過來時肯定探查過,老爺子一過,兩邊都是崇山峻嶺,梁軍步軍水軍都過不來?!?/br> 剛說完,后面拐角處就出現了宗權等騎兵的身影,趙瑾一邊安排自己這邊的騎兵斷后,一邊帶著步兵繼續狂奔。 打打殺殺地又死了一撥人。 輪到宗權大軍要過這片山谷時,宗權的副將也有點慌:“將軍,會不會有伏兵?” 宗權:“不可能,趙瑾這幫人是咱們一路追過來的,根本沒有時間往山上安排弓箭手,蕭穆急著去增援廣元,一來他的三萬兵尚且不夠用,二來他也不知道咱們會何時出城打趙瑾,又哪里會在這邊浪費兵力?被困的可是興平帝,耽誤了那邊,他全家都得死!” 即便蕭穆預料到趙瑾可能會敗,可能會逃往這邊,他也不會為了救下趙瑾而減少增援興平帝的兵力,更何況蕭穆救主心切,根本顧不上謀劃什么了。 “繼續追!” 宗權帶著騎兵率先沖過了山谷。 可就在后面的兩萬多梁軍準備全速跑過時,兩側山峰間突然冒出兩排弓箭手,朝下就是一波箭雨。 慘叫聲驚動了前方的百余騎兵,宗權勒馬回頭,就見自家的步兵正一批批地中箭倒下,而兩邊的山峰間約莫藏了三千左右的弓箭手。 三千,從三萬人里分出三千弓箭手,他蕭穆真是敢??! 裕軍負責斷后的二十多個騎兵見到這一幕,就像被逼到山窮水盡的人突然發現了一條生路,高興地大叫起來:“將軍,老爺子給咱們安排了伏兵!” “將軍別跑了,梁軍都被射成刺猬了!” “都給我回來,別跑了!” 趙瑾一聽,第一個折了回來,停馬時就見山上的箭雨已經停了,梁國步軍的尸體趴滿了那段山路,只有宗權帶領的百余騎兵以及三千多僥幸沒有中箭的步兵跑出了那段“死路”。 趙瑾大笑,吩咐手下的步兵們:“行了,梁軍只剩三千多人了,咱們有兩萬,磨也磨死他們,給我上!” 他帶著身邊的幾十個騎兵沖了上去。 宗權冷笑:“好小子,夠有種,殊不知我宗權一人也能殺死你這兩萬步兵!” 握緊手中長刀,宗權朝趙瑾殺去。 其他騎兵也各自找到了對手。 山路狹窄,騎兵們在中間一擋,兩邊的步兵們暫且都沒有往前沖。 趙瑾很快就不敵宗權了,其他裕國騎兵隨時趕過來幫他抵擋兩招,盡管如此,趙瑾也是險象環生,而后面的弓箭手們耗費了大量力氣,又在山上,短時間根本趕不過來,不如繼續留在原地截斷宗權等人的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