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節
但,上天似乎和元恪杠上了,四月時,雨雖下下來了,但卻不是好雨,而是一場傾盆大雨,十一個州郡被淹沒,受到了更大的災難。 元恪于是下詔,讓河北災民去沒有遭到天災的燕恒二州(北京、大同等地)就食。 也就是去這兩個地方討生活,一路上,朝廷會允許他們遷移而不受責備,至于他們去了這兩地方是偷是搶還是做工求食,朝廷也都睜只眼閉只眼了,只要他們不起兵反朝廷就好。 而這遭到了燕恒二州民眾的強烈反抗,尤其是恒州,地處平城,是北魏故都,有無數朝廷故舊,于是在壓力下,過了幾日,元恪便改了命令,讓饑民們去更北邊的六鎮討生活。 六鎮是北魏防備草原勢力的軍鎮,當年也算是朝廷的龍興之地,但自從孝文帝遷都后,大量權貴去了洛陽,留在六鎮的鮮卑軍民們便與洛陽的親戚們漸行漸遠,六鎮也從軍中人立功之地,變成了朝廷流放犯人的地方。 好在后來,因為羊毛與鹽鐵貿易,六鎮每年的收入也勉強能生活,但這次,朝廷讓河北災民來到六鎮,卻直接將這平衡打破了。 一時間,六鎮居民沸反盈天,幾乎所有軍主都拿出了武器,對準了河北來的災民,要么將他們抓為奴仆販賣,要么將他們直接殺死。 這事在朝廷引起軒然大波,漢臣們紛紛指責備六鎮軍主不認大局、慘無人倫之舉。 但元恪對此是沒有什么反應的,他安撫了漢臣,又安撫了軍鎮,便將此事揭過去了,仿佛那河北的災民,只是他佛尖的香灰,隨風散入塵埃,不值一提般。 然而,四月中旬,肆州地動,大地震又帶來一波災民,加上旱情越發嚴重,元恪便讓朝廷各州有糧之家,留下自己夠吃的糧食后,將多余糧食,全都貸給災民。 這話說得,各地大戶們紛紛表示了支持,但到底貸沒貸,貸了多少,就是不是元恪能決定的了。 五月,災民越來越多,這次總不能再送去六鎮,元恪無奈,又讓人放出太倉糧食五十萬石,以供給災民。 太倉是北魏最重要的倉庫,里邊儲備的都是軍糧,孝文帝先前多次南征,都沒有對北魏經濟造成太大傷害,靠得就是太倉,這次,元恪若不是出于無奈,是不想動太倉的糧食的。 有朝廷大臣上書,說太倉糧食都是多年積蓄,一次拿出去,不知多久才能補足,陛下三思。 他的意思有些委婉,但大家都清楚,以如今朝廷官吏的糜爛狀態,想再將糧食補足,就真不知是什么時候的事情了,強行補足的話,不知又要收刮天下,加上還在修筑永寧寺塔…… 元恪思索許久,但還是下令了。 有這五十萬糧食打底,到底還是將這次天災度過去了。 為這事勞累數月的元恪只覺得心力憔悴,頭痛發作得遠比前些日子猛烈,只能讓人拿來南朝進貢的丹藥,服了丹藥后,頭痛終于不那么嚴重,他心中松快了許多。 但心中到底是不悅,他的太醫院,那么多年了,還是沒有配出能比那魏知善更好的丹藥,讓他這半年來,只能依仗敵人的藥物,豈不是讓他的性命捏于敵手? 他略作休息后,又去看了自家太子,看完后,又去胡充華的宮中,與他心愛的貴妃探討了一下佛法。 如今的他于佛法一道越發精深,胡充華本就是由講經說法而被他召入宮中,是與他最有共同語言的人。 他們時常能辯經至深夜,是元恪在繁重的國事之后,難得的休息時間。 只是,講著講著,元恪便覺得神思飄揚,他的心魂仿佛飛在了天空之上,連周圍的天地都搖擺了起來。 暈眩之中,他緩緩閉上眼睛。 胡充華相貌嬌艷,二十余的年紀,正是女子風華最盛之時,看著陛下緩緩閉上眼睛,還以為是他cao勞國事,困倦了,便上前給他好好躺下,還蓋上了薄被。 她緩緩貼在帝王心上,聽著他的心跳,感覺到安心。 但不知為何,她總覺得,陛下,陛下的心跳,怎么,怎么越來越弱,好像都聽不見了? 胡充華猛然起身,厲聲讓宮女點燈,在琉璃燈明亮的火光下,只見陛下的臉色青灰,已是沒了生息。 …… 元恪暴斃,胡充華慌亂之余,又有些慶幸,還好陛下只是與她探討佛法,要是綿延子嗣之時生死,她怕不是立刻要被賜下白綾。 巨大的恐慌,雖然壓得她喘不過氣來,但卻也讓她的思緒前所未有清明起來。 如今皇后還是高氏,外朝有高肇為助臂,自己又是太子的生母,高氏若想臨朝聽政,第一個要除的,就是她胡充華。 不能坐以待斃! 她幾乎是立刻披衣起身,讓心腹將此事告訴了中常侍劉騰,這位大宦官一直與高肇面和心不和,只要他們抓住這機會,必然可以在這亂局之中,爭得性命。 胡充華明白,自己最大的優勢與危險,都是因她是太子生母,只有太子繼位,她才能安全,畢竟,禮法大義,都沒有皇帝能殺生母。 …… 劉騰知曉此事后,立刻讓人鎖住宮廷,保護胡妃,并邀來了崔光、于忠等人,三人立刻去東宮迎接太子繼位,同時,北魏諸王秘密沖入高肇府中,將其拿下宣讀罪狀,隨后便將其梟首,至此,這場時間不長,但極為迅速的皇位更迭,就此完成。 高肇這些年排除異己,早已經是北魏諸王、漢臣,甚至是領軍中軍的眼中釘,在這夜之后,高氏一族全被清算,高皇后剛剛當上太后,便被囚禁出家為尼。 這事之后,北魏上下一片振奮,畢竟在這次之后,清河王元懌、任城王元澄,都已經重回朝堂,要是再加上賢德的元勰,那北魏的青天就回來了。 不過,讓人意外的是,彭城王元勰不但沒有回到朝堂,還決定出使南國,說是要幫助締結兩國之好,但實際上,他私下對元懌、元澄說,是想去南方,把一些事情問個清楚。 元澄不由勸道:“有些事,糊涂著便罷了,問得再清楚,又有何用,先皇不去,咱們有幾個能活到最后?” 雖然御醫都覺得元恪是暴斃,但他們這些人都本能覺得南邊那位脫不了關系,這不是什么破案,不需要證據,只要感覺就行。 元勰搖頭嘆息:“你們不懂,我與那位陛下共事多年,他心思奇詭,一步計后,必有三五連環,將人心算死,我若不能,便不能安寢?!?/br> 見元勰心意已決,諸王都不再勸。 于是,六月時,元勰便起程,前去南國,許多寒門士族不能理解——北朝國喪,怎么也該是南朝派使者過來慰問啊,怎么反倒是隱世許久的彭城王主動南下呢? …… “啊,元勰要來見我?”蕭君澤聽到這消息,忍不住抱著三狗,發出一聲冷笑,“他憑什么來問我,還以為我念著當年情分么?簡直是白日做夢,我早就將前塵盡去,不會再想這些舊事!” 他抱著三狗走了兩圈,又對青蚨道:“你記得,他來這里,按使臣規格接待就是,把他當外人,不要有一點優待!” 說完,他把三狗換了個手抱,又走了兩圈,對著青蚨道:“當然,也不能像蕭鸞那樣,把使臣餓死在館中,這是國體,還是要顧及的!” 青蚨平靜地站在角落,平靜地看著他。 蕭君澤氣道:“看我干什么,去做??!” 青蚨甩了甩袖子,淡定道:“陛下沒有別的吩咐了么?” 蕭君澤道:“沒有了,你還想我有什么吩咐?你是不是還覺得他是自己人,我告訴你,別有這等心思!” 青蚨點點頭:“老奴告退?!?/br> 說完,淡定地走了,嘴角還帶著一縷微笑。 “慢著!”蕭君澤把三狗又換了個手抱,皺眉道,“你笑什么,很好笑嗎?” “沒有,”青蚨淡定微笑,“只是想起好笑的事?!?/br> 蕭君澤冷笑道:“那你倒是說出來,讓朕也笑笑!” 青蚨難得聽他把“朕”這個字都說出來了,笑意怎么也壓不住,但直接說,怕是會被陛下記仇,于是他抬了抬眼皮,看著三狗那清純無辜的臉,問道:“小殿下,你看爹爹現在,開不開心???” 三狗頓時露出一排潔白的小牙:“開心!” “無恥!” 第261章 歷史的路 年末,建康的天氣陰冷。 元勰習慣了北方的暖的房,太久沒來南方,只覺得四肢百骸,都像泡在冷水里,凍得有些僵硬。 四方館中有炭爐,紅炭正的無聲地燃燒著,這名儒雅溫柔的中年人伸出手,汲取著一點溫度。 他身邊跟著自家長子,這名年輕人正默默地坐在他身邊,一起享受著這難得的靜謐。 元子直悄悄看了一眼自家父親,他能感覺得到,自家父親帶著那重重的心事南下時,他是很難受的,但在這南朝的四方館,被那位陛下不聞不問了兩個多月后,不但沒有了先前壓力,反而有一種悠然寧靜的心緒。 這讓元子直也放下心來,以前被囚禁在洛陽時,他真的很擔心父親會離他們而去。 但他又十分好奇,那位陛下究竟是個什么樣的人物,能做出那樣的大事,又能讓爹爹牽掛那么多年。 元子直真的很想見一見那一位。 他真的很好奇,那位不見爹爹,爹爹怎么反而還開心起來了? …… “爹爹,”三狗穿著一套有著貓耳朵和貓尾巴的小衣服,站在蕭君澤面前,長長的睫毛眨啊眨,“剛剛青叔讓狗狗來問你,要不要見那會館里的人?!?/br> 蕭君澤冷淡道:“不見!” 三狗手上套著粉色的貓爪手套,按在爹爹腰上,歪了歪頭:“可是狗狗想出門了啊,您好久沒帶狗狗出門去玩了?!?/br> 蕭君澤一想也是,于是一把撈起三狗,舉高了一點:“爹爹當然可以帶狗狗出去玩,但三狗你要怎么感謝爹爹呢?” 三狗的小腳腳在空中晃啊晃的:“那狗狗親爹爹一下?!?/br> “親一下不夠,給爹爹表演個翻筋斗?!笔捑凉砂讶贩旁谝坏靥荷?,好整以暇等著。 三狗于是賣力地撅起臀,伸手翻了個在別人眼中就是滾了一圈的筋斗,然后四肢著地抬起頭,看爹爹沒有喊停的意思,于是又滾了兩個、三個、五個,到最后累得直喘氣。 蕭君澤看著三狗像一個毛團一樣從房間左邊滾到右邊,再從右邊滾到左邊,不由露出微笑。 還是三歲的小孩子可愛,最賀歡抱怨,如今快八歲的大狗二狗在襄陽那是變得人憎狗嫌,連以前寵他們的幾個義父都躲著他們走了。 聽說他們已經學會了打架、打獵、每天鬧著要打進洛陽,然后又想辦法收集去南朝的路,還說他們悄悄把三弟的臉模拿去抱怨。 “還是寶寶可愛?!笔捑凉赡罅四笕返哪?,“走,爹爹帶你出去玩?!?/br> - 至于怎么走著走著就到了四方館,蕭君澤自己也是很迷惑的,他不由對三狗道:“你這帶路帶得不好啊?!?/br> 三狗面露疑惑,啊,是狗狗我帶的路嗎? 但他的爹爹已經帶他走了進去。 于是,在這有些陰冷的時節,蕭君澤重新見到了自洛陽一別后,快十年未見的元勰。 他清瘦的完全不像當年那個意氣風發的彭城王,眉眼間都是平靜與倦怠,只是在抬頭看到他走入房中后,眼中露出一絲欣喜。 “子直,快去上茶?!痹膶⒆约铱创翥蹲〉膬鹤优牡揭贿?,上前微笑道,“阿澤,許久不見,你風采依舊啊?!?/br> 蕭君澤抱著三狗,也沒說坐下,只是看著他數息,隨后道:“不用攀交情,沒錯,元恪是我殺的?!?/br> 元子直端水的手一僵,有幾滴水灑出來,整個人就像是被電到一樣。 元勰臉上的笑意緩緩斂去:“如此么?!?/br> 蕭君澤平靜地凝視著他:“自古,異族入中原,國祚難長,有百年之運,你們元氏,已經足夠優秀了?!?/br> 元勰無奈道:“我又何嘗不知呢?” 自從兄長元宏改制后,整個北朝固然得到了漢人世族的擁護,但這些漢人世族在這些年里,與鮮卑胡族的爭端,已經快要壓制不住,元恪完全沒有父親的手腕和眼光,根本壓制不住兩邊勢力,又畏懼宗王勢大,整個洛陽,都像是在一個巨大的火堆上,只要一點火星,就會將元魏這百年積業,付之一炬。 蕭君澤幽幽道:“我不會點第一把火,至于起火之后,天下如何,你也管不了。元勰,回去吧,或者去襄陽,我留下你,只是不想讓你這脈絕嗣,畢竟,你們這些人,都很看重這個?!?/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