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節
“夠了!”元恪猛然打斷他,“他所行之事,都是讓人心浮動,是亂源之始,你們只看到他將一地治理的豐饒,那又可曾看到就因為那小小羊毛,草原諸部紛爭不斷,邊境難安,那漕渡之地,更是惹得世家們與草原諸部多次私啟大戰,他的襄陽讓司州、東荊州、關中諸地難以安穩,連臣服多年的吐谷渾也鬧出無數是非!” 他的聲音越來越大:“你們都只知道他的好的,卻從不愿意看看,代價是什么!你知道因為襄陽財物,如今國庫是何等空虛,甚至連修一座佛塔,都要攤派的稅入……” 聽到這話,元勰甚至控制不住自己,伸手捂住了眼睛:“若是先皇在世,又豈會耗費四十萬金,去建一座琉璃塔寺……” 草原諸部與漢人世家的爭端,更是朝廷偏袒所至,漢人門閥這些年來居于高位,諸胡酋長于朝上根本求訴無門,世家門閥更是廣占田地、部曲,這幾年來,民間起事此起彼伏,大有星火燎原之勢,可是這個陛下顧及過么? 沒有,他只知道信佛崇佛,大有事物,都交給了高肇。 元恪已經懶得再與他分說:“皇叔,今日,朕本欲取你性命,但既然他求朕留你一命,朕便給他這個面子?!?/br> 說到這,他凝視著元勰,卻是幽幽道:“這是他第一次求人吧?倒是個重情重義的,或許將來,皇叔你這性命,還有大用才是?!?/br> 元勰聽到這話,卻只覺得悲涼:“陛下,您就沒有一點,覺得自己所行所為,毫無為君之相么?” 元恪卻沒有生氣,他只是道:“朕本是君,又何需按你們要的模樣過活,皇叔啊,是你,你和那個死了的馮誕一樣,還未從父皇的死里走出來么?” 這話說得太過,元勰一瞬間頭暈目眩,只覺得胸口發悶,一口鮮血就那么噴在地上,捂胸不起。 元恪嘲諷地笑了,像一個勝利者,他起身離開。 夜風吹起他的冠帶,他看著天上明月,從袖中拿出那串念珠,琉璃的珠串中,卻有一個金屬的銅殼,正是當初與君澤同落深山之中,打在猛虎身上的那枚。 他還記得那夜,憑虛御風,看山河大地的時光。 那記憶中的寒冷與危險,已隨著時光漸漸退去,留下的,只是那天地山河的廣闊,還有那人,比明月還要讓人沉迷的容顏。 他是嫉妒的。 元勰也好,馮誕也好,都能被他看重到以性命想助,為何自己就入不得他的眼,連引誘利用都是那么敷衍! 留下元勰的性命,或許會帶來一點小麻煩,但能牽制住蕭昭澤,也算他的功德! 他這樣想著,旁邊的侍者突然過來,小聲道:“陛下,王御醫已經驗好那丸丹藥,前來稟告!” 元恪頓時神色一肅:“快宣!” 這藥物是蕭昭澤隨信送來的,說是能治他頭暈胸悶的舊疾,若真有效果,在御醫驗出丹方之前,他必是要留元勰一命。 - 南朝,一連半月,北魏并沒有什么大事傳來。 蕭君澤不由地松了一口氣。 元勰或許日子會過得不太好,但只要元恪殺心暫時去掉,以后的事情,便以后再說了。 “你頭暈只是最近思慮太多了,”魏太醫收回手,“胎像有點不穩,還是要早睡早起,不要熬夜……” “真的假的,這還能不穩?”蕭君澤驚訝了,“那可太好了……” 魏知善幽幽道:“陛下啊,您的體質特異,這不穩,不是說會流產,而是會吸收母體精氣,給您帶來麻煩啊?!?/br> 蕭君澤大失所望:“我讓你研究的羅盤草入藥,你做得如何了?” 魏知善搖頭:“普通人自然是有些效用,但是陛下,你捫心自問,你是普通人么?” 蕭君澤無言以對。 過了一會,他忍不住問道:“我這一胎,是男是女???” 魏知善道:“我是大夫,不是神仙,哪能摸個脈便摸出來?再說,是男是女又有什么關系,您生出來了,還能再塞回去?” 蕭君澤繼續無言以對。 魏知善笑了笑:“那臣先告退了,最近‘羊躑躅’做的麻沸湯已經出來,臣還要繼續研究手術治療呢?!?/br> 蕭君澤托著頭:“喝死的人多么?” 魏知善一滯,辯解道:“也不是特別多,十個里邊能活三五個,您是不知道,不同人喝那個湯藥,致死量都不同,這不多花點時間,怎么能找出因果關系……” 蕭君澤哦了一聲:“省著點,建康城的死囚已經被你用得差不多了?!?/br> 魏知善立刻道:“放心,巴陵的馬營蠻沿長江為寇,江州刺史蕭秀前些日子剿滅了此寇,匪首的數十人夠我用幾個月了?!?/br> 蕭秀是蕭衍的弟弟,能力非常出眾,也是對蕭君澤的各種理論研究深刻的人物,還喜歡客串歷陽書院的講師,是蕭君澤新發掘的人才。 蕭君澤皺眉道:“不許用外地囚犯,那些想要巴結你的人,給人羅織罪名還不容易么,建康城有我看著的,外地你是想都不要想!” 魏知善頓時按住心口:“你讓我把麻沸散減量加藥做成丹藥,我花了兩個通宵,才減量做成,你這是用完就要扔嗎?” 元恪那是遺傳病,特效藥是很難做的,但麻藥就簡單了,麻藥本身就有止痛之效,吃了之后,至少會自我感覺好了,便顯得有效了。 蕭君澤隨意道:“行了,我回頭再想個方子告訴你,算是補償?!?/br> 魏知善大喜:“一言為定!” 說到這,她又忍不住提醒道:“那的麻沸散做成的丹藥,萬萬不能多吃,否則很容易暴死,明白么?” 蕭君澤點頭:“放心吧,我會提醒用藥人的?!?/br> 魏知善這才離開。 看魏大夫走遠了,蕭君澤這才冷笑一聲,將一杯茶水飲下。 提醒個鬼,元恪暴死了更好,到時北朝必然會更亂,無論是那位歷史上禍國殃民的胡太后,還是高肇當權,都是一個比一個能禍害。 至于元勰,他根本護不住北朝,他的權力欲望太低了,別說元恪,就是他那些兄弟,都可以輕易將他排擠出中樞,他這樣的人,需要一位賢明的君主,才能一展長才,失去了支持,以元勰那善良溫柔的性子,根本支棱不起來。 蕭君澤將茶水放下,又忍不住嘆息。 元宏真是個好人,但你把自己喜歡的人,照顧的太好了。 “馮誕我是照顧不了了,元勰那,我也算盡力了,”他走到窗外,向著天空舉杯,“欠你的情,便算是還了?!?/br> 隨后,他將茶水倒在窗下。 茶水沒有滲下去。 想著救了元勰一命,還可能隨時把元恪命收走,蕭君澤心情好了幾分,對著窗下的茶水調侃了一句:“我懷孕了,不能喝酒,你就別挑剔了?!?/br> 他又補了一杯。 第246章 自掘墳墓 清晨的霧氣籠罩在宮廷里,蕭君澤緩緩走在霧氣中,看著空無一人的宮廷,神情帶著一點疑惑。 這不是洛陽王宮么,當年阿兄和元宏時常在這里邀請親朋好友,那時的元勰還算年輕,喜歡表現,喜歡提意見…… 就在這時,他似乎聽到了元宏的聲音。 “真是太過分了!他居然能生孩子,都不告訴我一聲,虧我那么信任他!”元宏的聲音憤怒的咬牙切齒,把頭埋在馮誕懷里,委屈極了,“就算元恪長得不好看,他不能看看元勰么?元勰不行,那元懌不好么?” 蕭君澤挑眉:“那倒沒有不好,就是太熟了,下不了手!” 元宏氣極,拔出長劍,就追了過來。 蕭君澤也不躲,只是微笑道:“我是有身子的人了,不能跑動,會動胎氣……” 元宏提劍的手僵在半空中,放也不是,收也不是,最后氣得把劍一丟,回到馮誕身邊:“你看他,你看看他??!” 馮誕無奈地道:“好了好了,你什么時候在他嘴上討過便宜,阿澤,你也是當爹的人了,怎么還那么孩子氣?” 蕭君澤微微一笑:“沒什么,誰讓他脾氣好呢?!?/br> 馮誕抬手摸摸他的頭:“好好照顧自己,你有了血親,這世道便不只有你一個人,我聽……” 他的話還沒說完,蕭君澤只覺得頭腦一陣暈眩,猛然睜開眼睛。 他抬起頭,過了兩秒,眼眸才重新聚焦,環視了一眼周圍的精致園林,再看看面前將他推醒的青蚨,不由皺眉道:“什么事?” 青蚨道:“要下雨了,陛下您應當回屋去歇息?!?/br> 蕭君澤從躺椅上起身,覺得有些腰酸背痛,不由抱怨道:“這就一定要叫醒我么,不能把我抱去寢宮放在床上么?” 他好久好久都沒有夢到過那兩個人了,如今好不容易夢到一次,居然就這樣被打斷了。 青蚨強忍住想翻上去的白眼,恭敬道:“老奴體力不足,抱不動您,至于宮中禁衛,陛下你忘記當初把靠近的人差點槍決的事情了么?” 蕭君澤更不悅了:“你總是這么有道理,真是無趣?!?/br> 他揉了揉有些發脹的小腿,嘆息道:“果然,我雖然一直沒想,但心底其實是沒有放下過的,如今元勰小命暫時保住,我好像也松了口氣?!?/br> 青蚨恭敬地聽著。 “多派些探子,去打聽一下北朝的局勢,若我所料不差,很多事情,會在一年之內有所變化?!笔捑凉梢贿呑咭贿叿愿乐?,走到一半,他伸手扶住青蚨,頓了好一會,才緩緩道,“以你身邊準備些糖果,我居然也會低血糖,真是……” 青蚨看著有些憔悴的陛下,不由心疼道:“那北魏皇帝,讓你cao心許久,真是該死!這幾日,您終于可以好好休息了?!?/br> 蕭君澤不由笑道:“那都是我的事,和別人有什么關系,這入秋了,天氣變化無常,看來得多加些衣服,先前壓箱底的那些舊衣服,翻出來吧?!?/br> 青蚨有些不愿意,以前懷大皇子和二皇子穿的衣服,如今都已經老舊了,陛下身為天子,怎么能穿舊衣呢。 “這可不是舊衣,”蕭君澤認真道,“當年晉時就有穿舊衣的風尚,如今北朝競奢之風,有傳到南朝的架勢,咱們如果不以身做則,搞不好南朝這邊也要學起來,這個是萬萬不可的?!?/br> 如果只是奢侈消費,他不但不會禁止,還會推崇,但像北朝那樣的發瘋一樣開始錘奇觀,那是萬萬不可的。 石頭奇觀到底還能傳上幾百上千年,但北朝錘的大多是木頭的奇觀,那些木塔,在千百年的時光里,太容易起火焚毀了,完全沒有必要,至于那些銅佛金佛之類的,就更是天方夜譚,在這種年月,哪有那么多的重金屬給他們造??! 青蚨受教:“那奴這便去準備?!?/br> 蕭君澤揮揮手,把青蚨支走,走到榻上,緩緩躺下,緩和著胸腹中的暈眩和惡心,他閉上眼睛,覺得有些莫名其妙,他上次懷大狗二狗時,哪那么多傷春悲秋,各種胡思亂想? 這懷個二胎怎么就變得這么多愁善感呢? 完全不合理! 一定是沒休息好的緣故! - 時光緩緩而過,轉眼,便到了十月,元勰雖然沒有被殺,但卻因為其舅與元愉有過交集,而被問以失查之罪,元恪剝奪了他的彭城王、大將軍、開府封號,貶為平民。 這其實對元勰沒有什么影響——先前元英也因為襄陽之敗,被貶為平民,回頭元愉一叛亂,便又被重新重用了。 所以,這次元勰能活下來,被宗王和群臣視為反抗高肇的一次勝利。 但是,讓諸位宗王和反抗臣子們沒想到的是,自那一次入宮后,元勰便一蹶不振,只在王府中,不但閉門不出,以前的親友也都不再相見,只是在家教育子嗣,平日則讀起了一些雜書,更沉迷于天文,不再理會朝中之事。 一開始,大家只以為他是被驚到了,但漸漸地,這種事情持續的時間長了,大家才驟然反應過來,彭城王是真的心灰意冷了。 明白這一點后,群臣無不嘆息扼腕,幾位看不慣的高肇的邊將,主動聯系了南朝,想要前來投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