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八八,為了躺贏肝技能 第315節
到處都是人,根本不容許出半點亂子。 走的有點艱難,因為他是最后出發的人,隨著他腳下的大車移動,人們也開始跟著朝著鎮上走。 這么多人移動起來,本身就是個大問題。 所以燕長青的鼓聲根本不敢停,只能不斷地通過鼓聲,影響大家有序地完成大遷移…… 第293章 唱唱跳跳 “嗷,賣糕的……” “嗷……太驚喜了……” “真的好神奇……” 張曉麗聽著一群外國佬們的贊嘆,心里相當淡定。 這群人就是這么大驚小怪。 剛來的時候,看見沿路的紅燈籠都驚奇,對此起彼伏的鞭炮聲也覺得驚奇。 接著幾天參觀了周圍的大街小巷,還看了整條路上的村莊,沿途的各種設施擺設,包括那么多戴著紅袖章走動的人…… 唯獨遺憾的是,這伙人的目的,都沒有達到。 張曉麗幾天的翻譯工作沒白做,對這群人的目的現在一清二楚,她們都是想來見自家老板的,想讓老板給她們寫歌。 張曉麗對此表示,都在想屁吃。 自己一個員工,到現在見過老板的次數也是屈指可數,平時老板根本不來,以前還見過老板的車從酒店門口經過,都不回頭看一眼的,好像這根本不是他的酒店似的。 而且她還清楚得很,這群外國佬連老板的電話都沒有,也就是說,和老板根本就不認識,來這里純粹是想碰一碰運氣的。 來此的都是層次不夠的人,估計連那什么音樂頒獎會都沒得資格參加,就算碰不到運氣,還能見到老板現場表演,也算沒白來旅游一趟。 不過張曉麗心里雖然這么想,但是表面上卻熱情依舊,畢竟一天二百塊的導游兼翻譯費用,人家給的爽利——那可是美元,這幾天她賺的錢,是她以前根本不敢想的。 瑟琳娜一行人確實覺得不虛此行,她們都是懂音樂的,只是聽著越來越近的鼓聲,就感覺那鼓聲仿佛有別樣的魅力,讓人跟著心肝直顫。 再看舞臺上準備好的即將表演的樂器團隊,她們一個個都開始構思,到底如何才能和大作曲家燕搭上關系。 同時還要構思,如何排斥其他跟著來的那些妖艷賤貨們——這次可不是瑟琳娜一批人來了,有她們類似想法的人還是不少的。 愿意來碰運氣的人自古以來就從不缺乏,一個東方的大作曲家,才華橫溢曲風多變,特別是今年又直接推出來一張搖滾專輯,在作曲家中也算是高產小母牛,不但奶量大,質量還好…… …… 仝大富盯著一群不停喊賣糕的外國人,看了又看,覺得這些人挺奇怪的。 雖然知道老板名聲大,但是他還真沒見過老板接待過幾個外國人,當然機場的那一批不算,那些人現在都會說‘泥嚎’‘吃了木有’,和這些來的穿著光鮮,大冷天還愿意露著大白腿的不太一樣…… 不過也就是看了一會兒,很快仝大富就回過神來,開始帶著自己隊伍巡邏。 他的隊伍也擴大了不少,從他接觸他們自己村子的那個‘傻子’,到管理一大堆有各種毛病的人,他也積累了不少經驗。 比如說他最信任的那個同村的傻大個,雖然腦子比不得其他人靈光,但是現在他們開始接觸釀酒,這個傻大個能把嚴格的流程執行的一絲不茍,一點都不偷懶,而且每天都是如此,從不懈怠。 還有那些有其他殘疾的人,他們自己組成一個班,也不存在歧視,大伙兒從一開始的有些忌諱,到現在可以隨意互相拿對方的缺陷開玩笑,已經成了一個特殊的小團體,互相幫助,也不存在什么排斥。 關鍵是都很珍惜工作的機會,每個月能掙到錢,連傻大個都知道開心,因為能掙到可以換很多東西的鈔票,家里人都開心的不得了…… 他們都是很難得到工作機會的人,沒人愿意放棄這么一個機會。 仝大富覺得自己的人其實特別容易帶,其他殘疾的人并不需要太多引導,只有幾個和傻大個問題類似的人,才需要他多cao點心。 但是多花費的那點心思,和獲得的成就感,相比起來根本微不足道。 而且管理好這么一班人,酒廠可不會虧待他。 有了成就感,就有了歸屬感。 所以今年的民俗節,仝大富又很積極的,帶著自己班上的人,出來當治安巡邏員了。 當然,他也有他的小心思,就像現在,他一邊帶著人到處溜達一邊說道:“咱們也有一部分人是老員工了,都挺胸抬頭氣勢一點,你們瞅瞅,那邊那些外國佬都來看咱們老板,他們還得坐飛機啥的,咱們可經常見到燕老板,比他們都強點……” 這是他自己琢磨的道理,要培養自己班里的人自信。 殘疾人咋了,看見咱們胳膊上的紅袖箍了沒? 都是燕老板的人,是讓人羨慕的酒廠人。 還有一點,在做事的同時,也讓人看看,燕老板是個仁義人,就連自己帶的這些人,都愿意收進來。 這一點仝大富也沒隱瞞大伙兒,大伙兒心里對老板都挺感激,能做的也不多,那就替燕老板宣揚一下仁義的名聲吧! 也是鄉里人的一點小心思,得了貴人相助,別的幫不上貴人,那就幫貴人宣揚一下好名聲,也算證明自己不是啥知恩不圖報的人。 仝大富其實現在也算小有名氣,畢竟他帶的人都有些特殊。 所以沒多久,就讓他找到了機會,看到了有個舉著話筒到處找人問話的人,他立刻就來了精神,帶著人有意無意的就湊了過去。 然后,等話筒遞過來,都不用別人問,他就開始用練習了好久的普通話,開始大力稱贊自己的老板…… …… 下邊的人有多少心思,燕長青沒顧得上去看,也顧不上管。 他現在正敲著大鼓,開始帶文藝部的人演奏了。 轟隆隆的鼓聲,錚錚的古箏,悠揚的笛子二胡,很快就成了整座大會場唯一的聲音。 不管是萬里之外趕來的人,還是本地剛出家門口溜達過來的人,一瞬間都很安靜下來,聽著這位國際大作曲家帶領的演奏。 很多人還在往這邊趕,不過到了也只能遠遠的聽著音樂,根本湊不到臺子跟前了。 馮一貴和方清亮張實林聽著曲子,忍不住就閉上了眼。 這三個都是酒廠的合作伙伴,雖說老馮的待遇特殊點,不過他倒挺樂意和方張二人交流,主要是市場大,他們的酒廠雖然生產同一個牌子的酒,可也沒啥你死我活的競爭。 互相交流還能有好處,三人自然的就走到了一起。 有過很多社會經歷的人,再聽音樂,自然能聽出很多人生感慨來。 古箏叮咚,二胡悠揚,大鼓一聲聲震人心脾,氣勢雄渾的節奏,讓人仿佛看到了巍巍青山,滾滾大河…… 青山腳下,大河之旁,有人家。 從刀耕火種,到遍野麥田,谷穗飄香…… 從曾經食不果腹,到如今吃飽喝足,可以來參加盛會…… 一首曲子,卻仿佛讓人看到了一幅幅畫面。 這是民俗節獨有的音樂盛會,只有在這里,才能感覺到,真的聽到了仙樂飄飄,那種讓人身臨其境的感受,是從任何地方,都聽不來的感覺。 老馮搖頭晃腦的聽著,等一曲結束,才有點驚嘆地說道:“雖說聽過不少次燕總的音樂,可這現場的感覺,說不出來啥好,就是舒服??!” 不大愛說話的張實林都點頭:“就憑燕總的這名頭,我就不擔心今年咱們沒上春晚廣告,銷量的問題了?!?/br> 方清亮大大咧咧地:“那是,就是燕總太忙了,這產量上不去……” …… 產量上不去是大問題,三人誰也沒辦法。 他們自己在這一行業干的越久,就越知道自己有個上家的必要性。 白酒行業那么多廠家,他們的酒生產出來就被分銷商們拉走,如果說前期靠的還是廣告,現在就純粹靠的是質量了。 人們常開玩笑說,酒是糧食精,越喝越年輕。 這句話本來只是一句調侃,實際上根本沒啥道理。 不過現在他們覺得,自己釀出來的酒,好像還真這樣。 好日子酒本來在市場上算是中低檔酒,可現在依然是中低檔的價格,質量卻越來越好,一點不比市場上高檔酒差了。 燕長青只是為了提高技能,他看到進度就高興,也懶得做很多細致的調整。 嚴格來說,隨著他制造酒曲的技能在不斷進步,三家酒廠釀酒的質量,也是在不斷提升的,這一點他不在意,對于喝酒的人來說,可就是驚喜了。 一開始也許感覺不出來,但是喝多幾次,再和市場上其他酒相比,這差距就出來了。 有人喝多了回去睡一覺,第二天精神抖擻去工作忙碌,有的人就得捂著腦袋腰酸背疼,搞不好還得歇幾天才緩過來。 一次兩次沒大礙,時間一長,人們都不是傻子,自然就知道了哪個才是真的好。 本來今年大燕莊這邊放棄了標王的競爭,方張兩人還有些擔心銷量會不會下降。 現在看一場演出,卻莫名的給了他們信心——就算不做廣告,只憑燕總的名頭,他們也不會立刻沉寂下去,像其他那些不做廣告的產品一樣,變得默默無名。 老馮笑了笑:“我就說了,銷量你們根本不用擔心,就算別人去嘗試一下其他酒,等他們喝幾次,回頭還得喝咱們的,放心就是?!?/br> 他對燕長青信任的很,既然燕總覺得不打廣告沒問題,那肯定就沒問題。 方張兩人點頭,正要再說點什么,就看到燕長青換了古箏,還有人把一個話筒擺到他面前,當時到嘴的話就變成了:“燕總這是要唱了?聽聽再說……” …… 燕長青是不樂意演唱那些已經發行過的歌曲的,感覺沒啥意思。 不過下邊的人熱情挺高,還特別期待喊著最近幾首特別火的歌曲,燕長青覺得這算是在家里,唱什么也就無所謂了。 先演奏了那首火了快一整年的參加格萊美的歌曲,接著就開始演奏最近特別火的溜冰場神曲。 很多人覺得,這個年代的人們都是落后的,接受不了太新潮的東西……實際上真不對。 早十年前,流行的蛤蟆鏡和牛仔褲,實際上都是從西方電影里流傳出來的。 而那些溜冰場神曲,也是那些國際大都市的夜店神曲,無非是有人舉著酒瓶子狂蹦,有人在村口水泥地上的溜冰場上,穿著破爛的溜冰鞋滿地打滾…… 鄉村里的農戶家里,也有掛那些金發碧眼大長腿的日歷的…… 這玩意兒真的不分什么什么群體,有些東西是不分年代的——物質上的區別也許很大,但是很多精神上需求的東西,其實都差不多。 反正搖滾的曲子響起來,下面的人群就樂了起來。 哪怕不太習慣這些太動感節奏的人們,也忍不住開始隨著音樂搖擺身體。 所以到了最后一首歌曲,燕長青直接上了一首類似‘騎馬舞’的洗腦神曲。 歌詞不重要,節奏才重要,當然最重要的,還是那種讓人聽了之后,回家了還覺得腦子里依舊在回放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