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八八,為了躺贏肝技能 第88節
但是沒通電就是沒通電,哼! …… 當天晚上桃樹鄉批發市場就登上了市電視臺。 新聞很短,只有簡單的介紹,但是最后的時候,新聞播報員說了一句:“相關情況,請看稍后我臺記者的采訪?!?/br> 沒錯,大概電視臺節目實在在太少了,廣告就那么幾個來回翻來覆去的放,又或者油田這邊給他們加了點油,總之這次采訪,干脆給做成了個單獨的采訪節目。 而且出現在電視上的還有楊鄉長,祝主任,以及最后采訪的部分村民。 比如大燕莊最先買了拖拉機的村民燕二某,開辦養雞場的燕大某,開榨油鋪子的燕鐵某等等。 這些村民都普遍表示,原先俺們都沒啥見識,想掙錢都沒門路,自從有了人帶頭,大家才走上了致富之路,過上了好日子。 感謝帶我們致富的人,感謝鄉正府,感謝油田…… 態度都特別誠懇,一看就知道說的都是真心話。 第111章 好久沒趕集的人 晚上的燕長青家特別熱鬧。 市電視臺正是大家經??吹?,只不過以前大家對新聞不感興趣,這次就不一樣,大家一起看。 連掃(技)盲(能)班都沒顧得上,都要看村里的人上電視呢! 村里還是有別的人出現在畫面上的,比如坐在手扶拖拉機上的燕水興,燕慶功等等,還有曾雙喜那老頭兒,以前做生意數他最瘋魔,現在聽說有采訪,連生意都不做了。 估計現在也在家看電視,畢竟晃悠了一天,他不累別人看著都累,大熱天的不停在攝像機周圍晃來晃去,就想混個畫面,幸好他如愿以償了,不然燕長青都怕他氣出個腦溢血。 燕長青也挺開心,一下子省了一大筆廣告費。 然后他就開始整理一些藥材。 這是他回來的時候在鄉衛生院采購的藥材,都是調理身體用的,準備送給村里的五保戶用。 這可是讓燕長青學會二胡走上掙錢之路的人,他不會忘的,盡管老頭脾氣別扭不喜歡人去看他,平時燕長青家里還是會給他送點東西的。 藥不是胡亂買的,在申醫生那里問過的,人家是行醫多年的人,對附近幾個村的人都比較熟悉,像一些經常去看老毛病的病人他都能說出來名字的。 一說村里的五保戶,申醫生都能說出來楊知禮的名字,包括他的身體情況,用的藥合適不合適等。 所以燕長青才敢放心給人送藥,管用不管用,看技能,根據熟練度再考慮以后還用不用送。 …… 新聞播出之后,毫不意外地又上了省臺。 不過省臺可沒給那么多播放時間,只是在新聞里簡單播報了一下。 但是不管多簡單,西陽市桃樹鄉批發市場這幾個字總是要出現的,有這個地址就足夠了。 很快陳有亮就徹底沒時間來打擾燕長青了,除了需要他出去跟著進貨,其他時間他都可以安心在家,養雞喂豬檢修機器練技能。 接著農民們伺候一個夏季的棉花需要采摘了。 大人們忙著摘棉花,小孩兒們繼續給燕長青當研究對象——他現在學扶脈,見人就扶,號稱大燕莊第一神醫。 棉花要賣到花廠,今年挺好的,大燕莊這邊有熟人了,不用擔心排隊好幾天,對于評級之類的事兒也能幫點忙。 交公糧賣棉花賣煙葉這些,是燕長青不太愿意參與的事兒,這些都屬于時代特色,有專家在以后會說這是時代的‘陣痛’,實際上經歷過的人都知道,記憶并不美好。 小孩子們長大以后,還有人懷念當初賣棉花交公糧的場景,年齡大點的人根本沒人愿意去想的。 …… 賣棉花和開學季幾乎是同時的。 沒上過學的熊孩子們對于能上學很開心,可是已經上學的,沒幾個會很開心。 不過不管開心的還是不開心的,學校照樣要開學。 燕長青以后就得叫燕長青同學,是申廟小學一年級的新生了。 本來開學是件大事,可是在燕長青家里,家人們對他上學這事兒都淡定無比,書包有了,筆和本都不缺,戶口本拿上去報道就行。 路很熟,前兩天他才去過學?!ソo學校多接了一路電,讓學校以后在停電的時候用自家發電機。 以后學校就不擔心晚自習停電了,隨時可以切換到大燕莊的電路來,保證晚自習放學之前不會停電。 早上都能有電,這可是之前學校根本不敢奢望的。 早自習是全省統一的,小學三年級開始有早自習。但是農村小學情況特殊,只能讓離得近的村子的學生去,遠的實在沒辦法只能不去,自己在家早讀。 比如大燕莊這邊的村子,如果上了早自習,早上五點多到學校,七點放學,八點又開始上午的課,中間一小時時間,回家吃早飯根本來不及。 給學校通上電好處還是挺多的。 首先燕長青考慮到自己可能要經常請假,先和老師校長們打好關系,將來只要保證考試成績,請不請假的都好說。 二來好歹是現在帶頭致富人,讓學校用電也可以積累好口碑。 三來這邊幾個村里的熊孩子們都不用上早自習,要求的早讀基本沒幾個遵守的,還都喜歡用沒電來當借口——以后給他們供上電,看他們還找什么借口不早讀,只要能扛得住打,讀不讀隨便。 第四,村里不少人出發做生意都走的很早,有電都方便…… …… 上學這事兒對燕長青的生活改變并不大。 因為開學沒多久,就是中秋節,然后連著國慶節,中間還有個節氣,秋分。 毫無意外,放假了! 秋忙假! 還有硬如鋼鐵的月餅,還是尋常的走親訪友,還是一如往常的秋收——對燕長青來說,第一條可以劃掉,他身為油田職工,可以去領福利月餅。 秋收是沒法偷懶的,手扶拖拉機最多能運輸和碾場(黃豆),其他的比如割黃豆砍玉米都干不了的。 還有出紅薯,給學校上交紅薯桿等等。 燕長青也不是白領人家月餅的,他還要準備十一的節目,去參加演出等等。 所以今年的他都沒時間帶熊孩子們捉蛐蛐了,不過也不需要他帶,都是小學生了嘛! 再然后就是種麥,村里的手扶拖拉機多了起來之后,種麥當然也變得簡單起來。 …… 等到麥子種下,真正進入農閑時間,已經到了十月底。 批發市場已經越來越走向正規,陳有亮現在已經開始根據銷售情況,逐步向各個供貨商訂貨。 周邊還有一些小企業,直接把貨運到這里,等到下次通知送貨再來收貨款尾款。 市場越正規,就意味著燕長青越清閑。 導致燕長青上小學生課程都上的不耐煩了。 實際上申校長都找過他:“你跳級多好,現在低年級課程對你來說就是浪費時間……” 燕長青表示:“這是童年美好記憶,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一個階段,為啥要去跳級?” 申校長無語的很:“可以早點上初中,讀高中,考大學!” “然后呢?”燕長青再問。 “分配工作,為四化……”申校長說不下去了。 面前這位同學,先不說他現在有多少錢,單說工作都比自己這校長還讓人羨慕,不去上班工資還比自己工資高,關鍵還能月月發到手。福利好,中秋月餅都是發的那種農村基本沒見過的。 據說有豆沙月餅棗泥月餅什么的——校長在學校里聽熊孩子們吹牛聽到的。 想了又想,申校長繼續勸:“你這么聰明,完全可以考一所好大學,將來搞科研……” 燕長青回答:“我現在帶著這么多人致富,改變了多少人的生活?遠的不說,就說咱們學校里的事兒?!?/br> “你不覺得村小學的學生們比以前多了嗎?而且知道認真學習的學生也多了。我在學校里轉一圈,至少我們那附近幾個村調皮搗蛋的熊孩子們,上課都會認真點?!?/br> “我一個人去搞科研,和我多讓幾家人致富,多讓幾個孩子好好上學,甚至可能改變他們的未來,到底哪個更好?” 申校長覺得這個問題很難回答。 按照他的想法,如果孩子們不上學,那未來根本沒有選擇,只能在家種地——他現在還想不到將來這些孩子們大部分還有另一個選擇,不種地去打工,當個工廠螺絲釘。 所以他認為燕長青說的并不夸張,讓原本不能或者不想上學的學生們來上學,確確實實是在改變他們的人生,盡管這些孩子們現在認識不到。 但是他身為校長還是知道的。 算了,不勸了! 愛咋咋滴吧! 心累的校長走人了! …… 于是燕長青徹底自由了,他開始每天到學校報到。 等到別人開始上課,他的身影就出現在了申廟村的小診所里。 反正都是上學,學什么并不重要。 在小診所里,申醫生還會給他實習的機會,讓他給病人扶脈開藥。 當然最后申醫生還要重新扶脈檢查藥方。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來的不是什么急病。 理論知識燕長青已經儲備了很多,現在他欠缺的就是實踐。 申醫生是最適合的指導老師,他可能指導不了重大疾病,但是他是“全能醫生”。 一個從衛校畢業,在農村地區行醫將近二十年的醫生,究竟全能到什么地步呢? 除了常見的感冒發燒開藥,以及勞累過度導致的腰酸背疼需要扎針,他還能上到拔牙看眼,下到雞眼腳氣,中間還兼顧一些農村小夫妻久婚不孕,難言之隱等等。 對了,有時候還要負責一些接生的活兒。 至于一些意外導致的外傷,只要不傷及內腑血管,那對他來說都是小問題,有需要的時候縫幾針也不是不能干,反正傷口又不講究美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