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箏線(生活 / 老人)
她像一條失去風箏的線。沒精打采,奄奄一息。 ***** 她終日為不太重要的瑣碎事情忙個不停。煮早餐,送兒子上學,買餸,洗衫,接兒子放學,煮午餐,晾衫,打掃,煮晚餐,洗碗,洗澡,檢查兒子功課,哄兒子睡覺…… 丈夫是個絕世好男人。他愛她疼她,萬事以她為先。她感動,無以為報,只好默默為他打理家頭細務,讓他下班后可安心休息。 白滑雙手漸見乾癟,粉嫩臉蛋漸變枯黃,水靈大眼漸失神采。 ***** 兒子已然長大,處于活躍好動的階段。他喜歡跟朋友上街游玩去,不會整天黏著她、黏著家。她時刻念掛兒子,但沒有宣之于口。 丈夫踏入中年,失去昔日活力。假日時總愛軟癱梳化上,收看時事節目。他不屑肥皂劇,批評那是沒內涵的垃圾節目。她不敢向丈夫坦白自己近來迷上某齣劇集。 兒子上學去,丈夫上班去,家中只馀她一人。 這是最感受到「自由」的時刻,也是最感受到「束縛」的時刻。 她選擇為不太重要的瑣碎事情忙個不停,因為她已看不見自己生命里頭還有甚么別的。 有選擇,也是沒有選擇。 ***** 人老,背弓,步伐慢。 兒子走得很快,轉眼間已跑上事業高峰、成家立室。他偶爾會帶著兩個孫兒探望她。他們都是愛跑愛跳的小孩子,沒有一刻停下來。 她實在追不上。 丈夫比她先走一步。她的眼淚還沒來得及流下,他的遺體已然火化。兒子選用時下流行的綠色殯葬,說是保護環境。丈夫的骨灰很輕,部分落入泥土,部分隨風四散。 她實在追不上。 追不上親人步伐,追不上時代變遷。 她想不懂為何孫兒不喜歡與她來往。她想不懂綠色殯葬的好處。 想著想著,不知不覺間,她的身體開始追不上頭腦。 她被送入護老院。 兒子偶爾會來探望她,但家嫂和孫兒不曾現身。 ***** 鄰床婆婆總是望著床頭那張明信片發呆。 藍天白云下有一只彩色風箏在空中飛舞。 她很喜歡那張明信片,時常偷瞄。 鄰床婆婆去世了。 護理員說,婆婆說要送這張明信片給她。 她日夜望著那張明信片。 望望風箏,望望藍天,望望白云,最后她只望著系著風箏的那條線。 文人會以「風箏」為題,寫下無數情感豐富細膩的文章;年輕人渴望飛上藍天,遨游世界;小孩子喜歡繪畫白云,愛它變化多端,富有趣味。 他們不知道那條系著風箏的線有多美。 但她知道。 ***** 護理員忙完以后,走經她的床位,發現她不見了。 她該是到花園看風箏吧,護理員如此認為,沒有察覺微暖床舖上有一條幼幼的、不起眼的線。 ***** 她是一條不需要風箏的線,神采飛揚的,生氣勃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