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并非說朝中再無得用的武將可領兵接人,兼并六國的大小功勛,自然不止見于史書的寥寥幾人。 而是仙使特殊,若非心腹或可信之人,萬不得已,便最好不令外人接觸。 于是,派誰人去接韓家母子? 一時還真想不出合適人選。 不過既然心腹和知情者無暇分.身,那…… 其余人剛有點頭緒,李斯已經率先稟道:“啟稟陛下,臣愿為長子由薦言!” “臣之長子由,雖才干中庸,卻尤穩重可靠,雖尚且資歷稚嫩不能托付巨功,率領一隊人馬跑一趟淮陰,接人入咸陽,卻也必能萬無一失?!?/br> 關于李由,周邈在后來某次閑侃時,說起秦末起義軍,曾帶過一嘴。 李由后曾為三川郡守,抵擋陳涉吳廣起義軍,扼守三川。在李斯及次子在咸陽俱五刑、夷三族后,仍統兵在外。 最終,于雍丘在項羽和劉邦的進攻下,激戰四天,城破仍巷戰,殺至身邊僅剩十余人,才被劉邦部下曹參斬殺。 李由為將或許武功 不顯,但應當確如李斯所言可靠可信。 “可?!辟?。 “令李由率兵一千,前往淮陰,接回故韓王孫及其母?!?/br> 李斯不知嬴政已對李由有所了解,只當陛下純粹是信重他,方才恩及長子。 心中感動,看來陛下對他的‘以觀后效’考察已經得出結果了,陛下還是一樣信重他! 不由得更加死心塌地了。 “陛下信任臣及臣長子,臣父子也必不辜負陛下!” 李斯愿肝腦涂地的樣子,可見其忠誠。 嬴政:“……朕拭目以待?!?/br> 其實李斯想的也沒錯,即使嬴政知道李由可靠,但以李斯后來的背叛作為,仍能用李斯和李由。 未嘗不是胸懷廣闊,霸氣能容人。 李斯愿肝腦涂地的忠誠,倒也沒給錯。 之后眾卿散去,李斯帶著旨令回到家中。 關起門來,挑揀著選了些信息告訴長子,又好生提點叮囑了一番。 第一日一早,李斯長子李由率兵一千出咸陽,星夜兼程趕往淮陰。 …… 另一邊,給始皇陛下寫信寄出的周邈,懷著激動和興奮的心情入睡。 第一日一早,周邈與扶蘇商議過后,延后了半日行程。 又為韓信母子完善了安排,仔細叮囑。 直到將近日中時分,周邈才告別韓信母子,登車離開淮陰。 離開淮陰時,淮陰縣衙上下倒也按禮出城相送了。 但就是一副帶著虛假面具的樣子。 “看不慣我們,又干不掉我們,憋憋屈屈的樣子……” “我看著就喜歡!” 如今始皇陛下俱滅六國,天下一統,有人不服氣,但又只能委曲求全。 每每想到這里,周邈就不會為那些人的虛假敷衍生氣了。 出淮陰,下廣陵。 周邈在廣陵又收到一封防止寄漏的始皇陛下回信。 周邈又寫信一封回咸陽,倒沒什么重要事情,就是想寫信問候了。 而后隊伍在江水入??诒卑兜膹V陵,出城轉西。 一路沿江水北岸向西直行,進入九江郡,過 歷陽和居巢縣。 在路過居巢縣的時候,周邈想起了項羽的外置大腦——范增,似乎就是居巢人。 但其人反秦思想頑固,大秦也不差范增一個謀士老頭,也沒有去尋訪。 甚至因為沒到補給物資的時候,車隊都不曾停駐一刻,便轆轆前行離開了居巢。 之后出九江郡,入衡山郡。 在郡治所在邾縣停留一晚,補給了物資。 第一日一早啟程,又繼續西行,出衡山郡,入南郡南部。 又沿江水岸邊,入長沙郡。 之后向南渡過江水,沿支流湘水南下,過湘山。 在湘山腳下,周邈給始皇陛下寫信——#關于歷史上始皇陛下伐光湘山樹木/給湘山神女剃頭露出頭皮的那些事# 即使遠在路上,都不忘向咸陽的始皇陛下分享歷史趣事。 嬴政:…… 大可不必。 過了湘山,沿湘水岸邊南下,渡過五十多年前屈原投過的汨羅江。 在汨羅江邊,周邈感懷不已,背了一句《離sao》—— “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主要是周邈就只記得開頭這一句。 《離sao》又不是《過秦論》,高考過后他就沒有再背過了,自然一時背不出來。 繼續南下,經過羅縣。 最后再南下,便到達了此次南下的終點——長沙郡郡治所在,臨湘縣。 周邈一行難得在臨湘修整了一天一夜,補給了物資。 當晚又給始皇陛下寫信報告——#已到達預定終點臨湘并將于后日啟程北返# 在到達臨湘后的第三日一早,周邈一行便啟程北返。 之后原路返回江水北岸,再自南郡穿行北上。 沿著歷史上始皇陛下東巡北歸的路線,取道武關,直奔咸陽! 周邈:陛下陛下!我回來了! 第50章 #關于仙使邈第一次出遠門回家時哭鼻子哭成兔子眼并史書社死 冬十月,仙使邈歸咸陽。臨城不敢入,帝及上卿眾迎之。 ——摘自《秦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