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西幻同人] 三千銀幣夫人、[排球少年] 我在烏野帶傻子的那些事、[家教] 睡了雨守后我們交往了、[咒回同人] 和最討厭的前輩結婚了、[綜英美] 阿蝙代餐貓被動狂點治愈、[歷史同人] 我把自己上交秦始皇、[原神同人] 科學建設提瓦特后暴富了
好家伙,光耀帝在地上修了九座塔,他在地下修了十幾個帝王規格的陵寢。 【“咳,反正大家只要知道秦文帝是愛秦術帝的就行,不然秦術帝也摳不出兒子的錢搞研究?!?/br> 皎月擺正臉色,繼續正題,“最后秦術帝也沒修陵寢,而是把遺體存放于諸子塔,并說服秦文帝給諸子塔改名為九陵塔?!?/br> “同時,因為中央塔納天下學說,便更名為諸子塔,又因為光耀帝長眠其上,又名光耀塔?!?/br> “秦仁帝移居的儒法塔改名為英仁塔;而秦術帝長眠的塔則被稱為萬術塔?!?/br> “中秦前四位帝王,只有唯一一位摳門到真有錢的秦文帝葬在陵寢中?!?/br> 兩枚回溯石分別放出皇陵和九陵塔的對比畫面。 “秦文帝是個典型的守成之君,或許他沒有光耀帝、秦仁帝、秦術帝那樣光輝燦爛的建樹,但中秦在他的手中,士農工商皆平穩發展,黔首安居樂業,人口持續增長?!?/br> “可以說,即便比不上前三位,但絕對能入大秦前十的明君之列?!?/br> “但有些事真的耐不住對比,平衡發展的帝王,落在世人眼中就是什么都不出眾,世人說起他只剩下摳門一個印象?!?/br> 皎月嘆息,“這么一看,放塔上面和放地底下,好像一下子就區分出了帝王的優劣好壞!” “尤其是后來,秦文帝的兒子秦武大帝,繼光耀大帝之后又一被冠以大帝之名的帝王,最終放棄修建好的帝陵,選擇長眠于九陵塔后,徹底坐實了只有好好的才能上九陵塔的觀念?!?/br> 皎月再次嘆息,“嬴家人,想要到上面陪光耀老祖宗,還是到下面陪始皇老祖宗,就要看在位期間干的好不好?!薄?/br> 埋在下面的始皇老祖宗嬴政,“……” 果然是一群逆子逆孫??! 第60章 嬴家正統,打穿世界 【“秦武帝之所以會選擇九陵塔,其實是為了給兵家站臺。秦武帝后面還有一位秦圣武帝,這對父女堪稱整個大秦的戰爭機器,一生都在征伐?!?/br> “所有人都認為秦武帝之后的帝王會是一位偏治理的溫和君王,但最終秦武帝卻立了十歲就在外打仗的三皇女為太子,并以身鎮守九陵塔,抬高天下武將和士卒的地位?!?/br> “在秦武帝和秦圣武帝時期,即便是貴族子弟也以參軍為榮。而源源不斷地財富也隨著征伐涌入帝國?!?/br> 皎月攤開手掌,仙力在掌心匯聚,幻化成世人熟悉的藍色水球。 她的指尖點在中秦一開始的領土上,點亮那塊看似很大,其實在整個水球上只能算小巧的領土。 “秦武帝二十六歲登基,三十歲開始他的征伐之路,一直持續到他五十四歲病逝?!?/br> 隨著皎月的敘述,水球以被點亮的領土為中心,向外擴張。 有從路上行軍的,有從水上行軍的,但最終的目標都是到達新的領土,并占領、治理,讓其插上大秦的旗子,打上大秦的標簽。 同時,無數回溯石放出各種畫面,有火炮無情轟開他國城墻的,也有秦國的臣子統御一方的。 最終一切匯聚到藍色水球上,就是中秦黑底紅紋的旗子占據了大半個水球。 “秦圣武帝二十七歲登基,并在兩年后派遣軍隊繼續進行先帝的征伐之路,并在六十歲的時候徹底打穿整個世界,完成大秦統一天下的目標?!?/br> 藍色水球上,一塊又一塊的領土被點亮,被插上大秦的旗子。 回溯石的畫面中,隨著旗子的飄揚,出現了高鼻深目彩色頭發的人和全身如黑炭的人,氣候也從四季分明到集熱、極寒、多雨、干旱等多種多樣?!?/br> 嬴舜華難以置信的瞪大眼睛。 好家伙,這些人是打穿了地球??! 不過想想那個時候的歐洲,都還沒進入羅馬帝國時期,戰力肯定渣得不行。中秦用火炮轟,簡直是熱武器打石器時代土著,毫無懸念。 同時,嬴舜華覺得仙幕中的光耀帝有一件事沒干好! 為什么大秦的旗子還是黑紅底色,上面有個秦字的軍旗。她什么都干了,怎么沒把有五顆小星星的旗子弄出來。 雖然大秦的棋子插球上也很好看,但沒紅色旗子顯眼??! 整個大秦,比嬴舜華還震驚的大有人在。 那震驚程度,簡直比當初仙幕說他們生活的世界是個球還有過之而無不及。 尤其是看到回溯石中,還是皇女時期的秦圣武帝連行軍海上都不忘放面軍旗表示海已經被她占了。 公子高心情復雜地感嘆,“真不愧是十一妹的后人,和十一妹可真像??!” 每一個都不好惹。 陰嫚公主第一個點頭表示肯定,“感覺比阿父還厲害?!?/br> 其他同觀看仙幕的公子公主齊齊點頭。 嬴政突然不覺得嬴舜華這 些子孫后代奇葩了,這不是有干正事的嗎。 “打穿整個世界的征伐父女,不愧是朕的后人,確實可稱大帝?!笔蓟世献孀诒硎?,他很滿意,連看嬴舜華的目光都柔和了幾分。 輕輕摸摸小閨女的腦袋,決定以后再生氣也不拍她腦袋了,免得把人打傻了,生不出如此有才能的子孫后代。 老父親心情好,見女兒激動得小臉通紅,明顯也對打穿整個世界很意動,心情就更好了,也就不免多問兩句,“舜華在想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