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但……李弘的死,雖然也是與徐有功無關,可卻讓徐有功萬分痛苦,他將此事歸類于,自己一直默默的敬佩著太子的所作所為,敢作敢當和為民請命等,所以才有一種惺惺相惜得感慨和為大唐失去了一名好儲君而痛苦。 可再痛苦也不至于他落下淚來,好像是心口被挖出一塊似的,好久他才吃完了飯食,恍惚聽到一句:“二哥,我可沒給你丟臉?!?/br> 抬起頭,卻什么都沒看到,而他桌子的對面坐著的女子竟也在含淚,四目相對后,女子便起身離開。 徐有功下意識起身想要脫口而出什么,卻只是……伸出手,隨后有什么東西隨風而逝。 那抓不住的東西,再度消失不見。 上元二年,李弘太子以皇太子“慈惠愛親,死不忘君”詔令被李治追謚為“孝敬皇帝”,并以天子禮儀厚葬于洛陽郊區的唐恭陵。 而這是自徐有功離開洛陽整整十年以后。 在葬禮的這一天,徐有功哪里也沒有去,他只是默默的看著洛陽方向,然后又莫名落下淚來,隨即就因公務在身而轉身離開。 直至永昌元年,徐有功才再度被宣詔進京,擔任司刑寺丞,此時,他“徐無杖”的顯著業績已經聞名國內又數年。 這幾年,朝堂又是多番變化。 譬如弘道元年,高宗李治去世,武則天終于以天后身份臨朝執政,繼而又“革唐命”自稱“圣神皇帝”,創立武周。 徐有功在這一復雜的政治背景下,上任至司刑寺,卻詭異的是在一眾害怕的朝臣中,他對于當朝天后的把持朝政沒有任何不適,甚至覺得……武則天的面容,似曾相識。 當然,徐有功沒覺得自己真的和武則天相遇過。 他在朝堂時,許敬宗都已是死了很多年,李素節也死了,他不知道如今的大唐是當年肅清后的結果,他全然忘記了,可是武則天記得。 而眼看著闊別多年的老友重新出現,看著徐有功那雙一如初始的正直雙眸,武則天忽然明白了,當年霄冬至最后的目的—— 給她留下大唐最好的律法寶劍。 此刻,距離李治的離世,也有很長一段時間了,但看到徐有功時,武則天就好像記憶全部記起來了。 當年雖然處死了倪秋,但實際上,霄歸驊留下了二十六藥丸,所以,處死不處死的只不過是表面做給徐有功看而已。 而再后面的日子里,武則天和李治針鋒相對卻也還是找人暗中下藥,下解藥……直到,最后一粒藥吃完,李治離世。 但是此刻,武則天又陷入了新的困境中。 那便是武黨勢力,和李黨勢力,爭執不下。 一路從蕭淑妃王皇后到長孫無忌與李治等等旋渦之中斗爭下來的武則天幾乎不用過腦,就看出來李,武兩家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他們要權利,但武則天誰也不會給,又或者,武則天自己有最終目標,目標就是要把大唐的江山最終還給李氏。 但是在此之前,她的勢力太過于壯大了,以至于,她雖然也不想稱帝,可是,若是不讓武氏起來,只怕篡權的另有他人,所以,與其別人稱帝不如把握在自己的手中。 更何況—— “陛下在世的時候,就有這樣的愿景,如今我算是實現了,不過,李氏還沒有出現合格的繼承人……” 李氏的人,太凋零,她所能做的便是和李治當初的選擇一樣,先平衡局勢,把控局勢,等待合適的人選。 同時,她也不得不選些美男子入宮,佯裝沉迷于男色,實際上,只是為了—— “讓李武兩家聯姻,他們合在一起對付朕的男寵,有了共同的目標也就不會再爭吵不休了……屆時,朕就算是把江山還給李氏,武家也不會被趕盡殺絕……你說是嗎,徐愛卿,你以為朕這樣做如何?” 徐有功習慣了武則天時不時的將他叫來說一堆……他根本不該聽的話,但詭異的是,他從來不覺得這些話會讓他死,就好像好幾次,他因為律法而頂撞武則天,卻也沒有真死過,哪怕中途還被罷黜過兩次,又被叫回來兩次。 但是,武則天的這些話,他也不敢回答就是了。 徐有功拱手道:“臣不敢妄言?!?/br> 武則天也揮手道:“罷了,你也不會懂,但無所謂你懂不懂,朕也只是需要一個人聽,只是無人訴說,對了,本宮啊,一直和過去一樣,深愛著陛下……至死不渝,所以,若是本宮哪日不在了,這江山……你也要看守好?!?/br> 然而,武則天沒能等到徐有功為她守護太平盛世,卻先等到的是—— 徐有功的死訊。 徐有功與長安二年,病卒與家中,那其實是個很稀松平常的日子,他只是覺得有些困乏,辦完公文公案后,就躺下,年六十二歲。 新舊唐書有傳,時人則論日:今有功斷獄,天下無冤枉人。 后又三年,武則天也于天授元年病逝。 武則天自稱“圣神皇帝”,改國號為周,建立武周,定都洛陽,當朝期間,開創殿試、武舉、自舉、試官等制;經濟上采用取薄賦斂、息干戈、省力役等措施;軍事上收復安西四鎮,平定營州之亂,一度使后突厥歸降。所謂任用酷吏,貶逐老臣、濫殺無辜和晚年逐漸豪奢專斷,寵幸男寵,實則為權衡之計,享年八十二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