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時也瞇著眼,把臉埋進程與梵的肩窩,軟聲軟氣的問了句是誰??? 程與梵笑出聲,摸著時也的頭,溫柔的捋著她的發梢。 阮宥嘉。 她說什么? 她說她在上面。 第六十八章 第二天。 程與梵到海城高院的時候, 紀白跟鄭娟已經提前在那兒等著了,手里沒吃完的三明治,就那么隨便往扶手箱里一塞, 扯過兩張紙,擦擦嘴, 然后擦擦手。 點了個頭,算打過招呼。 一行三人朝高院里走。 跟接待的工作人員說明情況后, 要求查詢申訴進度。 好的,稍等一下。 過了會兒, 工作人員從電腦前抬起頭, 對她們說沒有啊。 程與梵問:是沒有進度嗎? 不是沒有進度,是就沒有這樁申訴案件。 不可能!鄭娟情緒激動道:我這幾年申訴材料都不知道寫了幾麻袋,怎么會沒有申訴案件? 真的沒有。工作人員說:我已經查了三遍,如果有的話,我這里一定會顯示, 會不會是你們搞錯了? 紀白剛要再說什么,被程與梵攔住那就先登記吧。 不管可以不可以立案, 先登記了再說。 出來后,鄭娟愁眉不展,八年的奔波成了一場空。 怎么會這樣...怎么會這樣... 程與梵總算明白,為什么紀白昨天會說別樂觀的話了。 / 回到律所,關起門來,兩人繼續研究。 這案子疑點太多,除了口供以外, 沒有任何證物, 而且鄭民的供述里作案細節也不對,按照他的說法從海城到茂城的時候, 就已經凌晨了,如果他起了歹意,他完全可以不去客運站,也完全不用讓李禾給來接她的人打電話,直接在進入海城的那一刻,就可以動手了,又到客運站,又打電話跟人通氣,這不是明擺著把自己趟進去?多此一舉,沒有那個犯罪嫌疑人會這么傻吧? 然后就是鄭民為人,同鄉人說他掙了點臭錢,所以橫行霸道,但是他抓流氓,拒絕送李禾的行為,又是真實存在,理論上來講,有些矛盾,當然...也不能因為這個就排除作案嫌疑。 但最重要的一點,也是最關鍵的一點,受害人李禾指甲里的dna混合譜,□□中的分泌物,都不是鄭民。 一通分析完畢,無論是程與梵還是紀白,都是滿臉凝重。 這案子,太冤了。 都不是疑點利益歸與被告,完全就是強行摁頭。 紀白手機響了,是柳宗打來的。 嗯,好...知道了。 電話掛斷后,紀白說 柳宗說,魯城檢察院的公函已經發出來,他以個人名義寫的信也發出來,不過到現在都沒有什么回音。 程與梵又問:那文昌學呢? 還在服刑。紀白說你別指望他能出來作證,那家伙狂的很,他敢做就不會怕。 程與梵又怎么會不知道,文昌學從始至終都只是一個小嘍啰,只要鄭民的案子一天不翻案,他都算功臣。 紀白使勁撓頭兒 真想罵臟話啊。 你可以罵,但是在我這兒罵沒用,誰也聽不...程與梵忽然頓住要是在外面罵呢? 紀白沒懂什么意思? 程與梵:曝光。 / 三天后,一則標題名為《真正的兇手在哪里》的文章,曝光在網絡平臺。 緊緊一個小時,轉發量就高達五萬次。 引起網友們的激烈議論。 都什么年代了?沒有物證,僅憑口供就能將人定罪? 執法人員是拿人命當玩笑嗎? 試問如果警務司法系統這樣紊亂,那人民的利益還能不能得到保障? 這是在拿人民賦予他們的權利,加害于人民?。?! ... 在互聯網日新月異的年代,輿論的力量足可以壓垮一切權威。 程與梵為了這則文章,熬了兩個大夜,既不能夸大事實,又要博得同情,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她要讓老百姓自己來評理,只要流量達到一定位置,這件事就不得不曝光,到時候海城高院,不想管也得管。 果不其然。 鄭民案在這樣輿論壓力的大環境下,可謂是震動了整個海城的政法體系。 一個星期的時間,海城市政法委成立評查組,開始復查工作。 雖然說...這又是一個等待過程,但好的是...終于能有人管了,再也不會那些成千上百封申訴材料,淪為一筐廢紙。 有好消息的同時,也有壞消息。 紀白暴力執法的處分下來了,她不僅被降職,還被刑警大隊剔除,調去了交警大隊。 現在天天守馬路,抓電動車、摩托車不戴頭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