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雖然已經知道了周太后并非原主親生母親,但既承受了對方付出的關愛,齊子元還是希望盡可能地維系這段母子關系,想要哄著周太后開心。 可是人生在世,總有些事難以兩全。 不知道是不是提前得了通傳的緣故,慈安殿內格外的安靜,內侍宮人們不知去向,偌大的寢殿里只有周太后一人,正坐在書案前專心致志地抄經。 聽見開門聲,她抬起頭來,目光落在齊子元臉上,露出一點笑意:“皇兒來了?!?/br> “母后,”齊子元走到書案旁,垂眸看了一眼紙上娟秀的字跡,才又開了口,“我來看看您?!?/br> “行囊都收拾好了吧,”周太后提筆蘸了墨,“什么時候出發?” “明日一早,”齊子元在書案前慢慢坐了下來,“兒臣……兒臣不孝,讓您失望了?!?/br> “失望?”周太后抬起頭來,目光凝在齊子元臉上,“那皇兒,你如實告訴哀家,將皇位讓給你皇兄是你深思熟慮后的決定,還是不得已?” “那皇位本就是皇兄的,于兒臣來說只是負擔,”齊子元立刻回道,“所以還位于皇兄是兒臣的決定,并非不得已?!?/br> “那哀家便沒有什么可失望的,”周太后低下頭,一邊繼續抄錄佛經,一邊道,“起初把你送到皇位上的時候,哀家或許是存過一些期許,希望你能一直坐在那個位置上,希望你能當一個好皇帝,可時日久了,哀家也想明白了。雖然這其中有許多事哀家并不清楚,但既然這是你的決定,哀家便能夠理解……人生在世不過短短幾十年,哀家只希望你能平安自得?!?/br> “母后……”齊子元咬了咬唇,“兒臣明日就要離開都城,嶺南路途遙遠,也不知道什么時候能再回來看您?!?/br> “嶺南是遠了些,卻也更自在,你能遠離都城這些事端,哀家高興得很,”周太后彎了唇,眉眼間帶了溫柔笑意,“按大梁的慣例,你本也該是在封地生活的,能有這大半年的時光,看著你長成今日這幅樣子,哀家已經心滿意足了?!?/br> 話是這么說,周太后卻不自覺地紅了眼眶,直看得齊子元也跟著難受起來,喉頭哽了哽,突然冒出個很離譜的念頭:“不然……” 話說了一半,他又猶豫起來,這里畢竟是古代,不管是交通還是生活都不算方便,自己連嶺南到底是什么情況都還不清楚,周太后又常年生活在都城,習慣了飲食起居有人照顧,跟著自己不僅要一路顛簸勞頓,說不定還會水土不服,若是染了病,在外面又不比皇城里有太醫和各類珍稀藥材。 這么想著,他便又改了口,“等都城的事端了了,兒臣定會時?;貋砜茨??!?/br> “好,”周太后笑了起來,指了指旁邊的硯臺,示意齊子元幫自己磨墨,“這經書哀家抄了有幾日,再有一會就抄完了,你明日走的時候一起放進行囊里,就當是哀家陪著你一起了?!?/br> 齊子元拿起墨條,輕輕點了點頭:“好?!?/br> 說是再有一會,等周太后徹底抄完整本經書,已經是一個時辰后。 天色完全暗了下來,夜色籠罩著整個皇城,齊子元懷揣著那份飽含著心意的經書,不自覺地就放慢了腳步。 這竟然是他在這皇城里的最后一晚了。 過去的這大半年的時間里,他一直覺得這皇城宛若一個牢籠,森嚴、冷漠、處處泛著沉沉的死氣,卻在這一會,生起了幾分不舍。 想想倒也能夠理解,自己雖然要離開了,可穿過來之后遇到的最重要的人卻還在這里。 這么想著,齊子元便做了決定,他轉過臉,看向身邊提燈的陳敬:“皇兄這會在做什么,我想去見見他?!?/br> “太上皇他……”陳敬頓了頓,稍稍提起手里的燈籠,朝不遠處照了照,“您看那兒?!?/br> “嗯?”齊子元回過視線,順著燈籠的方向看過去,昏暗的巷口憑空出現了一個高大清瘦的身影,不由愣了愣,“皇兄?” “是我,”齊讓應了聲,“他們說你來了慈安殿,我便想著過來看看,沒想到真的碰上了?!?/br> 第一百零三章 入夜之后在幽深的皇城里閑逛的感覺十分神奇,尤其身邊是齊讓的時候。 四下里是一片昏暗,倒顯得頭頂的月亮分外明亮,讓齊子元不自覺地停下腳步,仰頭看了起來。 齊讓也不催促,跟著停下腳步,卻沒有看月亮,目光一眨不眨地落在齊子元臉上,繾綣而又溫柔,似乎要在這一瞬借著手里那盞不甚明亮的燈籠散發出的微弱光芒將身邊的少年牢牢地刻在心底。 又或者,早就刻在心間了。 化解大梁的危局重新拿回皇位是前世留下的心結,也是齊讓重活這一世的唯一目的,可在達成所愿的當下他卻沒有一點如釋重負的感覺。 倒不是因為北關和遼東的戰事還未結束、朝堂之中世家各懷鬼胎隱患重重,畢竟與前世相比這些都算不上什么了不得的問題,好歹重活了一世,再面對和處理這些問題,齊讓已經十分游刃有余。 讓他不知道如何面對的,從來只有眼前的這個少年。 重生以來,不管是朝局的走向還是北奚人的動向都在齊讓的掌控之中,唯獨齊子元的出現帶來了種種始料未及。 他的單純善良和通透讓肅清朝綱平定亂局的路變得更加順利,卻也給齊讓增添了許多從未想過的掙扎和糾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