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書迷正在閱讀:穿成建筑以后[基建]、聞言神偏愛你、穿越后種田養夫郎、囂張郡主成基建狂魔、綠茶女配的前男友們……、被世子爺cao練日常、青山在(1V1,骨科)、雪色如何,但問取、庭前柳(養父女 古言)、薔薇事件簿(未定同人)、女扮男裝上學堂(NPH)
可手中的紙張燙人,若上面記載皆屬實,大宣再去圍剿督主府···只怕那位雍帝陛下很快便會將這些紙張傳遍天下,再將今日朝堂上發生之事宣告出去··· 大宣將再無禮法與國威可言,真正成了過河拆橋、反復無常、清算功臣的···昏庸朝堂! 到那時,將要寒透多少人的心,還有人敢為大宣效力? 第204章 總之,大宣這一日的早朝格外熱鬧,文武百官從來沒有今日這般的大膽直言。 有說鎮北大將軍被雍帝下了臉面是自找的,都怪他沒有容人之量,甚至還有說他是小肚雞腸的小人,非要將陸寒塵逼入死地;這回好了,誰知一介閹宦身后竟有整個雍朝給他依仗,惹得雍帝直接就給了大宣一個下馬威。 還有新帝與楊崇武一派的官員,抓住雍帝進入大宣竟然沒有遞上國書這一點,更有雍帝今日在太和殿的招搖···力挺鎮北大將軍的奏陳,圍剿督主府,還給雍帝一個下馬威,叫他明白大宣不是好來的。 也有明白的,除了附和指責楊崇武之過,也力勸陛下不能沖動;畢竟大殿外就是被炸毀的偏殿,誰都不知道雍帝手中還有多少如此威力的武器;便是大宣有紅衣大炮,難道還能炮轟督主府不成? 傳言那位雍帝陛下是當世高手,別紅衣大炮還沒運到督主府附近,龍甲衛就來炸了整個皇宮;這種事情又說不準,只看今日那位雍帝的囂張氣焰,就知道龍甲衛恐怕真的深不可測;人活一世,誰不惜命? 最關鍵的,陛下還住在宮中;難不成為了給雍帝一個下馬威,便要大宣的帝王先搬出皇宮,還要隱藏下落不成? 自古有言,君子不立危墻之下;誰也猜不出雍帝與他的龍甲衛手中有多少嚇死人的武器,就算不顧及他們這些朝臣的性命,難道便不顧及陛下與皇族的安危了么。 是江越打斷了如同菜市場般的吵鬧,對著陛下諫言;依他在出使雍朝時打探到的消息,雍朝武備為當世最強,因為雍朝有一位專研武器的工部尚書衛昭;雍帝敢如此大搖大擺來大宣接人,便說明他已經證實了那些武器的威力,殿外被炸毀的偏殿便是證明。 因而江越完全否定了楊崇武的沖動之言,還有方才圍攏在他身邊的幾位文臣附議,同時說出了他們方才想到的顧慮;若是雍帝真的在京都遇到什么刺殺與襲擊,只怕大宣立即便能臭名遠揚,對大宣的將來影響過大。 江越橫一眼還不服的楊崇武,扭回包括少年帝王在內所有人的注意力;當務之急是解決雍帝方才提出的給陸寒塵的封賞,將人早日送出大宣才是正經。 并不是江越不芥蒂謝令月今日在太和殿的所為,即便他心悅崔硯,已決定余生大半的時間生活在雍朝,可也改變不了他是大宣子民,當以家國榮耀為先;然而他又是個是非分明的性子,今日早朝發生的一切,本就是新帝與楊崇武cao之過急,還逼人太甚。 如今又知曉原來陸寒塵暗中為大宣朝堂做了那么多,是大宣真正的功臣···江越心中便沒了楊崇武那種義憤填膺,更歇了為大宣討回顏面的心思;且他太了解謝令月,那人今日是動了真怒,他既然能為陸寒塵洗清身上背負多年的污名,便也是打定了主意要為心愛之人討回該得的一切。 要說謝令月與陸寒塵缺那點金銀財物么,非也;且陸寒塵也確實是做好了不取大宣任何好處離開的準備,怪只怪江越沒有盡全力攔下新帝與楊崇武的作死行為。 至于那些禮部官員計較什么雍帝進入大宣未曾遞交國書什么的···若不是此時還是朝會,江越會忍不住嗤笑;領兵征戰多年,江越深知,在絕對的武力面前,謝令月就是有囂張招搖的能耐。 再被這些酸腐文人誤導下去,再有楊崇武不知死活的攛掇,還不知上首的陛下又會做出什么不可挽回的決定;即便是今日發現了陛下是個白眼狼,心中已經打定主意江家逐漸退出權力中心,江越還是不希望大宣此時與雍朝對上。 或許以后···大宣會有英主出現,恰好雍朝的某一位帝王昏庸,大宣或能吞并雍朝···然而現下,是謝令月當政,大宣對上雍朝,可謂是毫無勝算。 江越才不信那些文官此時嚷嚷的大宣乃是泱泱大國,對上雍朝又何懼;他只信自己的眼睛看到的,亦相信自己對謝令月的判斷;故而才會堅定態度,先解決謝令月提出的要求;再則,就憑這些紙張上記載的陸寒塵的功勞,大宣如今的國庫有一半是這人經營來的···便是給些封賞也是應當。 也有一些朝臣贊同江越的意見,殿外被炸毀的偏殿隨時提醒雍帝的恐怖武器;且他們也是江越的心思,既然陸寒塵為大宣付出那么多,日后那人還是雍朝的皇后,確實是維系兩國邦交的大功臣···那還有甚么可糾結的,爵位都給了,再大氣些給出金銀財物封賞又如何。 總不能叫天下人笑話,大宣不只苛待功臣,甚至還小氣到不愿意給邦交功臣一些財物罷。 不少人很會自己開解,比起大宣今日受到的一些挑釁與辱沒···之后雍朝帝王才會是那個被天下人恥笑的;想想啊,堂堂開國之君竟要冊立一個閹人為皇后,不說雍朝的文武百官就能令那位陛下焦頭爛額,就是天下人的種種非議也夠雍朝人抬不起頭,雍朝臣民還能敬仰他們的陛下? 總之,眼光放長遠些,真正成為笑話的只會是雍朝與那位開國之君,那時,誰還會記得今日大宣朝會上發生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