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書迷正在閱讀:穿成建筑以后[基建]、聞言神偏愛你、穿越后種田養夫郎、囂張郡主成基建狂魔、綠茶女配的前男友們……、被世子爺cao練日常、青山在(1V1,骨科)、雪色如何,但問取、庭前柳(養父女 古言)、薔薇事件簿(未定同人)、女扮男裝上學堂(NPH)
太子一黨更是虎視眈眈,小小的肅州之地就有如此大的油水,看來他們之前將目光完全放在江南繁華之地才是錯誤;肅州幾百官員盡皆伏案,多少官職空缺,當務之急是安插自己人去任職緊要空缺··· 然而這不是幾個人的貪墨,而是上百官職的空缺,便是所有人都想法子安插自己人,那也人手不夠;景昌帝聽取了陸寒塵的上奏,在早朝宣布來年春闈增加一百個進士名額,為朝廷廣納良才。 如此一來,原本定下的禮部尚書作為來年春闈的主考官便不合時宜,早朝連著幾日的爭論,最后頒旨由內閣首輔楊諍成為這屆春闈的主考官,兩位次輔與三位閣老都為閱卷官。 就在京都與肅州都陷入空前忙碌中時,燕云十六州再次迎來降雪,如肅州、云州及鎮北軍駐守的鎮北關更是連著幾日的暴雪;肅州知府府衙內,最為清閑的謝令月與江越正在次間窗炕上曲裾而坐,阮慕歡半跪在一旁為兩人烹茶。 江越的怒氣還不曾消,連著幾日與謝令月說起肅州貪墨大案;正如此刻,還在痛罵葉天逸的貪婪無度,竟然用人命逼迫官員與他一同犯案··· 轉頭透過支開的縫隙看了眼窗外的皚皚白雪,謝令月擔憂的卻是其他,桃花眸也轉為凝重。 “肅州與鎮北關最是靠近關外異族之地,這兩處已是連日的暴雪,關外更是寒冷,只怕雪下的更大···” 江越也眼神肅然:“清塵是擔心暴雪淹沒草場,異族又來犯我邊境,燒殺搶掠?” 微微頷首,謝令月擔心的正是這個。 大宣的邊境最不太平的就是鎮北軍與征西軍駐守之地;鎮北關之外就是被大宣趕回草原深處的異族,以被大宣取代的前朝韃靼王族為主,還有依附于韃靼的其他少數游牧與漁獵民族。 韃靼人本就能征善戰,統治中原的九十年期間,曾開拓出史上最大疆域;也正是韃靼人好戰,于治國一道上欠缺,疆域又太過于遼闊,很快便是一片亂象,民不聊生,這才有了大宣的太·祖皇帝順勢起兵造反。 滅了國,又被趕回草原深處的韃靼王族怎會心甘情愿,這些年一直蠢蠢欲動,屢犯邊境;也正是因為韃靼人的好戰斗勇,當初的老魏國公謝達昌才與太·祖皇帝提出設置鎮北軍,他親自統領駐守在鎮北關。 謝達昌此舉有認清帝王心思之后的避禍心思,更多的是舍不得自己征戰下的疆土再被韃靼人的鐵騎踐踏,亦不忍邊境百姓終日惶惶不安;而因為有謝家鎮守,這些年韃靼的幾次進犯皆被鎮北軍攔在鎮北關外,因而謝家才會被大宣百姓銘記于心。 可此時不同,鎮北軍主將換人,那新任鎮北將軍、貴妃的親兄長楊崇武還不知熟悉北境的布防沒有,又不知他能不能收攏那些軍中老將的心;且謝令月熟讀史書,自然知道古代這般惡劣的天災人禍之下,為了活命,韃靼人只能燒殺搶掠,兇性將是歷來之最,畢竟誰都想活下去。 這場暴雪若是再連著幾日,只怕鎮北關那里便會面臨韃靼人的大舉進犯··· 桃花眸轉向眼前人,江越統率的征西軍防備的是大宣西境的沙俄帝國;比起北境好戰的韃靼人,顯然西境要安穩些;且最近幾年,沙俄帝國正內亂,暫時歇了進犯大宣的心思,西境眼下無大戰。 “湛霆,若是鎮北關陷入危機,你可有先出兵救援再上奏陛下的權利?”謝令月其實知曉鎮北軍與征西軍休戚相關,當初太·祖皇帝便有過圣諭,這兩地若有危急,可先出兵救援再上奏。 且江越之前就曾與謝令月提過,他曾有過與原鎮北將軍謝棟聯合作戰的經歷,說的便是這種情況;而謝令月有此一問,也不過是與江越再確定一遍。 如今江越帶領征西軍前鋒營與精銳騎兵駐扎在肅州,若是鎮北關有危急,馳援應是再方便不過。 江越也很坦蕩:“清塵你是魏國公嫡長子,這些必然清楚,何須再問我一遍;若是鎮北關有難,不說兩府乃是世交,身為皇親,我也不能袖手旁觀大宣邊境陷落?!?/br> 繼而又道:“進屋前我便看過今日的天色,恐怕這場雪一時半刻難?!ぁぁで鍓m的擔心不無道理;不若我回營后便吩咐下去,叫他們早做準備?!?/br> 謝令月松了口氣,只要這人不推諉,便是韃靼人進犯,鎮北關也能安然無憂。 “我倒是不明白清塵為何這般擔憂,若是鎮北關主將楊崇武無能,致使韃靼人入境···說不得陛下會認識到謝將軍的重要,重新啟用他擔任鎮北軍統帥···如此謝家也能重返京都?!?/br> 其實江越很了解眼前人的心思,謝令月是謝家人,有謝家人的風骨;便是謝家受了再多委屈,也不會真的置北疆百姓不顧,從謝令月這般憂心便可看出。 可江越也有私心,他隱隱能感知謝令月正在謀劃大事;謝家人不會對大宣有逆反之心,可若是想要保護謝家人無憂,最好的辦法便是舉族外遷;而謝令月有這般的心計,絕不會甘于隱于山野,在大宣之外開疆拓土才符合這人的膽魄。 只要想到這點,想到謝令月之后不在大宣,自己想見卻難以一見,江越便不甘心;若是能借著此次鎮北關之事,叫陛下認識到北境離不開謝家,那謝家必然能重返朝堂,也就能常居京都··· 謝令月卻不曾想到江越的這點私心,只以為他是為謝家抱不平,因而微微搖頭:“魏國公府能安然離開朝堂,已是最好的結局;若是三叔再次被啟用,平定了這次的亂局之后呢,只怕謝家面臨的是舉步維艱的境地,再想這般安然離開必不可能?!?/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