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書迷正在閱讀:穿成建筑以后[基建]、聞言神偏愛你、穿越后種田養夫郎、囂張郡主成基建狂魔、綠茶女配的前男友們……、被世子爺cao練日常、青山在(1V1,骨科)、雪色如何,但問取、庭前柳(養父女 古言)、薔薇事件簿(未定同人)、女扮男裝上學堂(NPH)
侍棋疑惑:“怎的太子殿下也親至?” 謝令月哼笑,這是能料到的事,有甚么驚訝的。 不管怎么說,謝家此次的態度景昌帝再滿意不過;既說是謝家衣錦還鄉,還有魏國公的爵位在,便是在天下人面前演一場,景昌帝也要人們看到他優待功臣之后的仁德。 太子是儲君,此等施恩場面,理當由他代替帝王;至于其他三位王爺,想來是存了給帝王賣好的意思,鎮北軍的兵權現在可還未曾定下由誰掌管,這時候與謝家一個面子,才是真正的會做人。 所以謝令月才越來越看不上蜀王李昭辰的做法,甚至懷疑這樣的人是如何成為主角的。 此等時刻,若謝令月是李昭辰,必然是備上厚禮親至送行,這才是一舉多得;既給了謝家顏面,還能得圣心,更能防備陸寒塵與謝家人親近,還能得到陸寒塵夫妻的另眼相看。 偏他選擇了最蠢的法子,只想著離間陸寒塵與自己的關系,卻忘了魏國公府在大宣的地位與影響。 不管他是在王府如何遇刺,只要他的傷勢不重,帝王都會懷疑他的用心;而謝令月篤定蜀王不可能對自己下狠手,這人惜命的很;且大宣有規矩,身有疾患的皇子不能繼承大統,蜀王哪里敢在自己身上冒險。 如此,帝王可能還會懷疑到陸寒塵身上,為何這般著急,第一時間就去了蜀王府。 堂堂九千歲,圣眷在身,大權在握,太子都不被他放在眼里;卻在要送別岳家的這一日,先去蜀王府,究竟是蜀王巴結九千歲欲要爭儲,還是九千歲早已站隊? 也許有人會說九千歲這是盡忠職守,不被私情所擾,分得清輕重,果然不負陛下的恩寵。 可你要知曉,其他王府,甚至太子府都不曾被九千歲這般重視過,帝王能不懷疑? 李昭辰這是病急亂投醫,直接犯蠢;陸寒塵就是因私亂心,完全忘了分寸。 第35章 這不,到了城門處,被侍琴與侍棋攙扶下馬車,謝令月剛與太子與三位王爺見完禮,太子當先問話,問話之前還裝作隨意尋人。 “怎的只有瑾安,督主可是被差事絆住手腳,這般重要的日子也不曾見人,今日這一別,還不知多久才能再次得見魏國公風采?!?/br> 言下之意,孤這個太子都親臨相送,做人女婿的,到底是有多重要的事,才能忍心辜負夫人與岳家。 謝令月也沒有裝糊涂,方才在督主府門口那么多人,早有消息傳到各方耳目中。 “太子殿下與幾位殿下趕早出發,想來還不曾得到消息;本來夫君是要與我一同送行家人的,怎奈蜀王府來人相請,說是蜀王殿下在王府遇刺;我夫君掌管錦衣衛與禁軍,自當重視此事?!?/br> 謝令月神色清正繼續道:“茲事體大,今日是王爺在王府遇刺,若是不查清與加以震懾,誰知下一次還會發生何等更駭人聽聞之事···夫君職責所在,自當舍私情而顧大局?!?/br> 幾人互相看看,先是果然如此的表情,之后都是意外之色;看來京都的傳言有誤,瑾安郡主分明是言辭犀利之人。 幾句話就把人們的疑心盡去,還不著痕跡捧了陸寒塵那閹佞一把;今日聽聞此言的人,只會贊一句九千歲果然公私分明。 便是他們一開始存了挑撥之意,也被這人四兩撥千斤給堵住了嘴,還如何繼續往下說。 再說的多了,傳到父皇耳朵里,倒是他們不會做人,還不如陸寒塵一個閹人。 不過幾句話的功夫,魏國公府的車隊便到了,聽聞消息趕來送行的百姓發出驚嘆。 因為是回鄉,除了在國公府留了十來個看守宅子的仆從,其余人盡皆跟著回淮州;謝楝這一輩兄弟三人,子侄這一輩十四人,孫輩也有六個。 除了大房與二房各有一個女兒早嫁入京都世交之家,如今還有一個謝令月嫁給九千歲,算是姐妹三個留在京都,其余謝家的主子們都要回鄉,家里的幾百仆從與護衛自然也要跟隨。 人就有這么多,更何況行李輜重。 長長的車隊看不到尾,無怪兩旁的百姓驚嘆;卻無一人非議,大宣的百姓都記得老魏國公、后來的中山王謝達昌對大宣的功勛;若沒有太·祖皇帝與魏國公,還不知他們多久才能過上如今的安穩日子。 也因為人們認可謝家的功勛,便覺得謝家如此陣仗不為過,這可都是謝家兩代人用性命拼殺出來的。 眨眼之間,為首的馬車便到了眼前,謝楝與夫人謝崔氏相偕下了馬車,還有趕過來的謝棟與二爺謝林,當先對太子行禮叩謝圣恩;太子與三位王爺亦表現的親和,依依不舍表達對魏國公與鎮北將軍告老還鄉的惋惜。 太子甚至代表帝王言道,陛下與朝堂都極為不舍魏國公與鎮北將軍,怎奈國公堅持還鄉,陛下只得忍痛應允;謝家最是忠心大宣,只望魏國公府諸人回鄉之后也莫忘君恩,若是朝廷有召,還要為國盡忠。 謝家諸人連連謝恩。 真真是感人肺腑的離別場面,兩旁的百姓還有落淚挽留的,他們還真以為是魏國公府諸人堅持告老還鄉;甚至還有人大聲呼喊,請求鎮北將軍繼續為國效力,北疆的安穩離不開鎮北將軍··· 謝令月便看到太子面上微微僵硬,幾位王爺的面上也不自然。 不想再給皇室添堵,他上前轉移話題,與父母長輩解釋了幾句陸寒塵不能來的原因,不著痕跡引著父母往城外的方向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