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長子 第837節
書迷正在閱讀:在選秀奮斗的我總被迫修羅場、小海馬嬌養日常[七零]、殺戮拼圖、我真有這么壞嗎、八十年代順風順水、大佬的小祖宗太兇殘了、水天一色、小糖O穿到正常世界、笨蛋美人勇闖無限流、[西幻NP]勇者今天跑路
“今兒晚上是吏部王尚書做東,明天是左都御史張總憲、后天是兵部張侍郎……還有少府令、產業部……老爺,這,去得過來嗎?” “拿來我瞧瞧?!?/br> 現如今,皇帝并不禁止官員們私下往來。 但是相聚也有相聚的規定。 第一就是不得鋪張浪費。宴會若是搞得過于奢侈,一旦被皇帝知曉,那就不是小事。 在京的要員都是老狐貍了,他們不愿在這種小事上觸皇帝的眉頭,給自己找不痛快。真有不知好歹的,一個奏本遞上去,皇帝是真的要處罰的。 第二,就是清清白白,清清楚楚。不要叫人遞出什么暗中密謀的閑話出來。 第三就是要注意影響,不能把一個正常的聚會,弄成一個蹦迪現場,再找一些名妓助威,朝廷官員這番作態,老百姓怎么看? 不僅是官場風氣,民間風氣都要帶壞了。 這些是硬框框,不能突破,而且越是這種時期查得越嚴。 從結果來看,高官相對來說還是聰明的,哪怕是做表面功夫,也不愿叫人看出來。 因而請顧佐過府的這些請帖,多是出于敘舊、論事等這樣的事由。 到了地方,幾人坐下來淡茶也好、濃茶也罷,有話就定心說完,這還不夠嗎? “內閣的三位閣老倒是一個不動?!?/br> 這是站在他邊上的兒子,顧柄同說的話。 顧佐嘴角一勾,說:“張秉用如今正在風口浪尖,自然是躲得清閑。顧、王兩位看到張閣老不動,他們也不好強出這個頭,那么便等著吧?!?/br> “那,這些要去嗎?” “去去吧,身在此門中,不能只當門外漢?!?/br> …… …… 王守仁也在朱厚照要召見的名單前列。 這幾年,只要召開大朝會就是這樣的。 以往每次見他,也都像見顧佐一樣心情輕松。 但這一次,這家伙給他帶來了一個大難題。 朱厚照攥著奏疏,背對著他,一直咂嘴糾結。 “這件事,你太縱容他了?!?/br> “皇上責備的是?!?/br> “倒也不是責備。朕知道,你是礙著他皇長子的身份,又考慮朕的面子,所以想著和稀泥,沒想到人最后根本都不聽你的?!?/br> 實際上,他在去年10月給王守仁的奏疏里就強調過,皇長子載垨年輕沖動,要他在關鍵的時候敢于違抗,把住大局。 但君君臣臣的思想像是鋼印一樣打在他的腦海中。 皇子,有幾個見著能不給面子的? 現在朱厚照也不能講太多強詞奪理的話,好像把一切都往王守仁身上推似的。 “現在說這些也沒意義了。照你來看,此事要如何解決?” 王守仁雙掌按地,“陛下既問,臣不敢不答?!?/br> 朱厚照眉頭微皺,仿佛已經預感到了什么,他也不攔著了,挑眉道:“你說吧?!?/br> “是。臣,聞天地有常,而仁心無絕,此次南京二十有余士人遭罹無妄之災,蒙受冤獄,橫死非命,實乃哀痛至極之事。 彼等或飽讀詩書,或才德兼備,皆為國家之棟梁,社稷之良材,卻無辜喪命于旦夕之間,令人扼腕嘆息。 臣竊以為,此等人間慘劇,不僅奪人性命,更令天下人心惶惶,寒士失色。是以,懇請陛下垂憐,詳查此案,以彰明公正,還死者以清白,慰藉其冤魂于九泉之下;亦以此彰顯我朝法度嚴明,不容絲毫枉縱,使天下百姓咸知,公道自在人間,庶幾人心安定,國泰民安。 是以臣冒死上言,唯愿陛下洞察秋毫,昭雪此冤,以全我朝仁德之名,揚我皇明察之威!” 朱厚照跟著問了一句,“這件事是載垨做的,你的意思是殺了他給這些人抵命?” “臣不敢。但此事非同小可,皇上若不嚴加懲戒,今后還要如何管教?” 這件事其實還涉及貨幣改革, 載垨是為了推進貨幣改革才做了那么多,雖說有種犯了錯不及時悔改以至于一錯再錯的愚蠢,但追根究底,他的目的就是保證貨幣改革。 再有, 朝堂上的事不能孤立的來看, 貨幣改革之下當然藏著些冤案,現在拔出蘿卜帶出泥,處理了一個,后面的必然也會跟著處理。 “載垨的錯,朕會處置。他要給朕一個說法,也要給這些被冤殺的人一個說法。但你了解朕,朕不會在貨幣改革這件事上有絲毫的讓步?!?/br> “臣明白?!蓖跏厝市闹懈袆?,這件事其實不太容易獲得皇帝同意的,但因為是他,所以最終成了,“陛下,此事說到底仍是臣處置不當,大殿下二十出頭、偶有錯處也無大礙,但臣……臣愧對陛下!此一案,臣也應該擔上干系?!?/br> “朕不是在糾結這個。朕是想告訴你,你可以自己決定要不要把這件事翻開來說,但事情一旦開始,什么時候結束、怎么結束,你便控制不了了。到時候可不能辭官了事,那樣,朕要火的?!?/br> 王守仁頓覺壓力在肩, 其實他也可以退縮,就是把這件事藏在心底不說,這樣大家都相安無事,只是多了一些冤魂。 但他之所以叫王守仁就是因為他不會做這個決定。 “臣謝陛下提醒!” 朱厚照盯住他有數息時間沒說話,也算是給他最后的反悔機會,時間一到,他立馬轉身,“好了,你退下吧?!?/br> 人走之后,他又看了一眼王守仁的奏本,然后忽然暴怒的把東西甩在地上,“把載垨給朕叫來!” 王守仁一向是識大體的,這次竟然逼得他到君前說出這樣的話, 說明江南一定是辦了很多不應該辦的案子,殺了很多不應該殺的人。 朝廷為了推動貨幣改革,成功是成功了, 但與此同時也大失人心這應當不是空話。 否則王守仁不會這樣。 換句話來說,臨界點要到了。 這種被鐵拳強壓著的民間不滿,繼續壓制當然也是個辦法,但更聰明的辦法是及時調整。 縱觀整個古代史,皇帝治國無非就是緊一段兒、松一段兒。 因為咱嘴會說啊, 前一段緊了,啊,你苛責殘忍致使人心惶惶了,那后來者說我和前面的那家伙不一樣哈,咱們都不必如此,從現在開始寬以待人,彰顯仁德,于是大家高興,繼任者權力得到鞏固。 這一段松了,啊,你縱容過度致使貪腐叢生了,那后來者說我和前面的家伙不一樣哈,咱們都得識大局,從現在開始鐵腕反腐,嚴抓考核,于是得到人心,繼任者的權力得到鞏固。 除了這些還能怎樣??? 現在朱厚照感覺到了轉折點,他是不會愚蠢的選擇繼續壓著的, 沒必要, 到時間了,就把張璁從位置上拿下去嘛。 正德十二年,因為田畝丈量之事,他感受到了清流士紳的力量太過龐大,所以強力打擊這些官員,開始重用張璁、王瓊這些有些邪性的官員。 十年過去了, 現在的天下呢? 邪得過了頭,為了達成目的各種不擇手段。 就像載垨這件事,是請人代勞,可找個人這么容易請嘛?還不是如今的官場風氣之下,一切都是以媚上為終極目標。 如果把張璁拿下去,后面跟著就是顧人儀,他是清流正統,幾十年名聲在外。 讓他來一次撥亂反正,人心也就定了。 這是不是比強力壓著更好一點? 而且這種cao作下來,皇帝始終是超然的,張璁的錯憑什么怪到他頭上? 當然,他對張璁的恩寵不是假的, 所以他覺得這次的機會好, 因為借由載垨這次的事件作為開端,他可以沾上一些皇子的光。 說到底皇帝不會殺皇子,除非他造反,否則真要殺,大臣反而不同意了。那不能重重處置一個,另外一個也不能太過分,否則護短太明顯這像什么話? 如此一來,張璁位置雖保不住,但結局不會太悲慘。 而這些才是朱厚照剛才和王守仁對話時所考慮的全部。 第九百三十七章 生死不由己 王守仁入宮,與皇帝說了什么,待了多久,張璁都一無所知。 近來京師里實在太過熱鬧了,他這個首揆其實是寂靜難尋,熱鬧,太多了點。 大朝會之前尤其如此。 為多躲一份清靜,也是自己的愛好,他坐上馬車到城外野釣去了。 一頂斗笠,一個木椅,邊上再擺個木桶,就這樣能坐上兩個時辰。 樹林間微風徐徐,水面偶有波紋,除了鳥鳴以外,剩下的就只有兩位老人的交談聲了。 顧佐也很奇怪,當朝首揆不在府中招待他,竟然把他帶到這種‘鳥不拉屎’的地方,哪怕是當朝首揆,他也要揶揄一句,說:“閣老扮農夫,這可真是出了下官的意料?!?/br> “禮卿公也不是在意那些的人。若是喜歡山珍海味、美女作伴,自然也是做得到的?!?/br> “哈哈,禮重難受?!?/br> “請坐吧。走來走去容易嚇跑我的魚?!?/br> “恭敬不如從命?!?/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