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長子 第828節
書迷正在閱讀:在選秀奮斗的我總被迫修羅場、小海馬嬌養日常[七零]、殺戮拼圖、我真有這么壞嗎、八十年代順風順水、大佬的小祖宗太兇殘了、水天一色、小糖O穿到正常世界、笨蛋美人勇闖無限流、[西幻NP]勇者今天跑路
		
		    再快,馬受不了。    這種路給人走,提升點兒速度就是更方便嘛,很有用,但沒太大的用。    關鍵是拉貨厲害了,    搞得馬車是越搞越大,貨物也是越拉越多。    朱厚照那一世是分車道,現在得分馬道,而且得控制拉車的馬匹數量,不能給一輛車全占完了。    這就刺激了另外一個事物的發展:就是要用別的動力代替畜力。    當然,這是其他的事。    對于載垨、載垚兩兄弟來說也就是方便趕路。    載垚一向推崇應天巡撫王守仁,所以他要路過南京專門拜訪,    不過趕到常州一縣時,    有幾人飛速奔來,然后套在載垨的耳朵上,要和他稟告事情。    載垨不好做得太明顯,就故意訓斥,“三殿下也是自己人,神神叨叨的做什么?直接講!”    “是!屬下知錯?!?/br>    接著他后退兩步,單膝下跪,“稟大殿下,南京進士邵東儒一案又有新的動向,因不滿邵東儒被冤殺,他的幾個好友挑頭,共糾集了兩百多人要上京師告御狀!王中丞說,讓屬下快馬向大殿下稟報,請殿下快些回去商量?!?/br>    載垚在樹蔭下不動聲色,只喝著茶水。    載垨則有些尷尬,他這一路吹噓得自己多么了得,結果一下子叫這么大的事情扣自己腦袋上。    但老三在,他這個大哥得把架子擺的漂亮,于是強忍不適,揮揮手說:“知道了,下去吧?!?/br>    接著兩兄弟間有一陣尷尬的沉默。    “老三?!?/br>    他剛一說話,載垚馬上跟上插住,“大哥,此事看來要緊,咱們還是趕緊趕路?”    “哎,是要趕路。那咱們車上說?!?/br>    載垚知道,他在的話,老大肯定不自在。    這中間的事都叫自己知道了,他就不怕到京師以后全抖落了?    但是不說也不行,好像故意就要掩人耳目,更容易出事。    且看他怎么講。    上了車后,    載垨就說:“這事大哥也不是瞞你。實在是事出有因。兩個月前,父皇派我出京,要我到江南一地督查貨幣改革的進程。此番改革,父皇從大局考慮定下了一個規矩,就是民間的私鑄錢幣一概不認,這其實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但錢幣私鑄并且流通,這是多年的痼疾,不少百姓手中就是存有這些私錢。說句實在話,怨言是有那么些的,不過朝廷也盡了最大的努力,百姓也應當體諒朝廷的難處。    話說這南京的進士邵東儒,他原是光祿寺丞,正德二十年,母親去世丁憂在家。按理說,他身為臣子自該引導百姓,但是他不僅不這么做,反倒為鬧事的百姓強出頭,后來錦衣衛就將其捉了起來,并在抄他家的時候,查獲他在與人往來的書信中寫了,‘朝廷取百姓之利是亙古未有’,‘廠衛如虎,嗜殺成性,而皇上殊無仁君風范’這種大逆不道的話?!?/br>    載垚說:“竟有這樣大膽的官員,那么他又怎么會被冤殺?”    載垨略顯尷尬,“因為他的那些書信后來被證實,是人偽造陷害。原來說邵東儒百姓強出頭,實際上他不過是為幾個有冤情的百姓書寫狀紙,而私下里并無置喙官府之舉,并且他侍奉父母十分孝順,是聞名鄉里的孝子?!?/br>    “這么說來確是冤枉,可如此輕的情節,又怎么會一步到殺頭之罪?”    “說實話,你大哥我都不知道,只感覺一切都很快?!?/br>    實際上,這是一種政治氛圍。    就是從上到下用權力強推貨幣改革,用暴力去除一切阻撓的人,不允許任何一丁點兒提出不同意見的人。    這樣下來,效率必然是高的。    但代價必定伴隨而生。    貨幣改革原本是個經濟政策,現在加入了某種政治運動的色彩,致使一切行為都政治化、極端化,由此就會不可避免的帶來大量的冤假錯案。    所以他當然可以炫耀新錢幣正在被廣泛使用。    媽的,頭鐵使用舊錢幣的人,都已經在奈何橋排隊了,能普及的不快么?    載垚被這個反復的情節也繞暈了,    “邵東儒確實是冤殺?”    “應當是的?!陛d垨嘆氣。    那這事就精彩了。    這么多人糾集起來要去京師,    如果真讓他們到京師,那指不定說出多少貨幣改革中的冤假錯案,最后就會指向他這個督辦的皇子做事cao切,惹出亂子,甚至會指向朝廷的貨幣改革就是個錯誤的政策。    可不讓他們到京師,    想辦法強留的話,又怕萬一事情被捅到上面,正德天子顯然也不會滿意,朝堂之上更有會人要求徹查此案。    “老三,你可要為大哥作證,”載垨不無焦急的說,“我這可都是奉父皇的旨意做事?!?/br>    載垚眉頭瞬間一皺,“大哥,不是做弟弟的挑你的錯。什么叫‘都是奉父皇旨意’?父皇下旨命你督辦貨幣改革,可沒有下旨讓你冤殺忠臣孝子??!這話在兄弟面前說說就算了,千萬不能在外人面前說,否則少不了一份彈劾奏疏?!?/br>    啪。    載垨一拍腦袋,連忙改口,“對對對,是我說的不對,三弟提醒得好,要么說還是親兄弟好呢。我呀,也是急得。這事,愁啊?!?/br>    “既然已經發生,愁惱哀嘆都無濟于事,陽明先生是有大才的,向來足智多謀,他既已傳信,那咱們就快些回去,聽聽他怎么說?!?/br>    “好!好!”    之后兄弟兩人便快馬加鞭。    秋天時分,雖有幾分蕭瑟,但江南水鄉,處處沃野,經年治理后其實是鄉間炊煙裊裊,且每一地都井然有序。    但他們也沒了再欣賞的心情,不見盡頭的田野也只成了陪襯。    兩日后,他們快速抵達南京巡撫衙門    結果人剛到,王守仁就告知他們一個更加瘋狂的消息。    他說:“此事正在迅速發酵,原先是兩百多人,不過兩日功夫就增長到六百多人,著實令人頭疼?!?/br>    “六百多人?!”載垨失聲驚叫,“怎會如此?”    一看有這么大的動靜,載垚也不禁有些變色,“這個邵東儒是何方神圣?竟有這么多人為他請命?”    “現在看來也不都是為他。這三月間,錦衣衛多多少少還是辦了一些冤案,此人被冤殺只是一個楔子,更多人是自己得好友親屬身負冤案,所以想要借機翻案!”    王守仁眼光毒辣,觀察入微,載垚的提問他早先就意識到了,而這個解釋也不難想到。    載垨知道自己和冤殺邵東儒脫不開干系,于是急問:“王中丞,這該如何是好?”    第九百二十八章 老臣落幕    所謂金秋十月,便是漫山遍野,一片金黃。    秋日暖風遍及大江南北,中原大地。    趁著貨幣改革大有進展,皇帝全國下旨要在正德二十二年開春舉行大朝會,共商江山社稷大計!    這項從正德初年就開始堅持的制度雖然歷經變換,但一直沒有被皇帝放棄。    二十余年的堅持所帶來的好處其實體現在方方面面,    例如明朝初年,哪怕是洪武、永樂時期,大明的國庫歲入也就在2900萬石,幾乎不會突破。    但這個數字正是在正德年間飛速上升,達到4000萬石的頂峰。    這當中少不了紅薯的貢獻,但更多的是在水利興修上得不斷投入,作為一個農業大國,水利工程一直屬于每年大朝會的重點。    這一點,朱厚照有清醒的認識。    如今國庫豐盈,所以大明可以在三千里外的伊犁屯六萬騎兵,在洶涌波濤的南洋駐軍石塘港,還可以在大漠深處替蒙古人主持部盟會議。    同時讓周尚文、馬榮、朱鳳、韓十二郎等一批將領有用武之地。    可以預見的是,這一次大朝會,農業仍然會被擺在突出位置。    但以棉花為代表的種植園經濟的興起也得到了朝廷的重視,    這屬于新業態。    此外,貨幣改革初見成效在朱厚照的心里只是開始而遠非結束,接下來他要嘗試在一個前現代的超大規模國家,進行一系列經濟調控的嘗試。    貨幣發行權到了自己手里,這是權力不錯,但也是一份責任。    如果不能很好的保證國家整體經濟的有效運行,    那么對不起,再成功的貨幣改革也會迅速失敗。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所以朱厚照要探索建立一套經濟監控體系,其內容會包含一些現代經濟數據的特征,像是物價指數、失業人數、產業榮枯指數等都會納進來。    通過這些客觀數據可以為貨幣發行尋找依據,某種程度上也能抑制后世君主濫發貨幣的沖動,畢竟數字就是數字,不會騙人,國家被你濫發弄的越來越差你看不出來嗎?    這些就是真實的皇帝日常,    改革的成功是好故事的結尾,卻是枯燥現實的開端。    朱厚照考慮再開大朝會的另一個原因是隨著《明約》簽訂、軍區設立、征服日本和召開蒙古部盟會議。    接下來的幾個年頭,大明朝會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迅速擴張。    可以說經過他這些年的不懈努力,大明的戰爭底層邏輯已經被他徹底改變,如今的大明發動的任何一場戰爭,不僅僅是為了皇帝個人的好大喜功,而是有實實在在的利益驅動。    在北方是為了瓦解蒙古人,確保邊疆穩定,    在西邊,是為了開拓西域市場,    在南邊是為了掌控南洋市場,    而日本則是為了金與銀。    戰爭是保護自己發展利益的手段,同時也成了一件‘生錢’的活動,只有這樣中央財政才不至于被戰事拖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