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長子 第789節
書迷正在閱讀:在選秀奮斗的我總被迫修羅場、小海馬嬌養日常[七零]、殺戮拼圖、我真有這么壞嗎、八十年代順風順水、大佬的小祖宗太兇殘了、水天一色、小糖O穿到正常世界、笨蛋美人勇闖無限流、[西幻NP]勇者今天跑路
第八百八十二章 商機 望著眾人一時錯愕的表情,朱厚照反問了一句,“怎么,很難嗎?” 顧人儀上前,“陛下,這倒無關難易,只是日本乃不征之國,那等彈丸之地,就算歸入版圖也無益處?!?/br> “怎么沒有益處,朕今日在此斷言,將來大明朝的威脅更多是來自于海上,你翻開地圖靜心看上三個日夜就會發現,大明的海疆之中從北向南都有一眾島嶼。 朝廷已經定了按照逐占島嶼,跳躍前進的防御戰略,那么日本就是大陸東北方向的大門。日本列島在手,就是一道屏障,在敵人手就是一個前進基地?!?/br> “然而日本人口眾多……” “有辦法?!睆堣鋈徊逶?,“大明在與南洋諸國簽署合作條約,一旦條約落地,那么短時間內將會集中建設一批港口,此外微臣以為還要占領更多適合耕種的土地,墾荒、種糧也需要人力。而且關于如何把這批人運出去,朝廷同樣有辦法?!?/br> 可不是么,大明本身就正在移民。 朱厚照則冒出了另外一個想法,就是……對上了。 從西方發家史來看,大資本崛起很大程度上就是需要依靠掠奪。 西方人通過黑奴貿易,殘酷的壓榨幾代非洲人,通過各種手段壓迫他們成為奴隸,以幾乎零成本的方式使用這些人力,從而獲得超額利潤,狠狠的撈上一筆。 現在的大明情況好一些,因為大明的民間資本本身依靠著大明的貿易順差地位可以累積實力。 但正常做生意,肯定不如掠奪來得快。 這么想來,大約1500萬左右的日本人完美的鑲嵌到了整個‘掠奪’的環節里來了。 “皇上……” “噓?!敝旌裾沼幸粍x那的靈感,“別說話?!?/br> 是的,別急,別急,往回想一下, 他現在指揮著大明的軍隊打下了呂宋的萬頃良田,如果正常的充實人口,墾荒種地,實際上只是量變,從根本上來說,大明本身耕地眾多,再多一些,也就那樣。 但如果有類似黑奴那樣的勞動力,像西方人驅趕黑奴進入種植園一樣驅趕日本人進入田地里墾荒…… 這個成本就低了。 如果再想辦法構建起原來開中鹽法中的商屯,那么超額利潤就會驅使商人進行‘日本人貿易’。 不僅如此,日本戰國時代的分裂、相互為敵也為此提供了便利。 非洲的黑奴貿易發起者是西方人,但具體抓人主要并非白人,而主要是黑人敵對部落之間相互抓捕,然后賣給西方人。 雖然事實殘酷,但真相就是這樣。 “地圖拿來?!?/br> 朱厚照一招手,尤址立馬叫了兩個小太監,兩人一左一右展開地圖。 他指著說:“你們派人去問一下裕親王,大明與各國的條約要什么時候簽。記住,朕問的是什么時候簽,不是簽不簽。簽了以后盡快在這些地方尋找合適的港口進行規劃建設。其實咱們都忘了一件事了,港口、碼頭的投資建設,為什么一定都要以朝廷官方投資為主?! 除了軍用港口,商用港口全都開放給民間資本,整體委托給他們,讓他們參與選址、參與規劃、參與建成投用的收益分成,至于他們怎么樣把這些建成,朕不管,朝廷也不要管。哪個商用的港口設施齊全,海上跑船的人自動會去的?!?/br> 張璁敏銳的抓住了什么,皇帝是聽到了他剛剛的話才產生這個想法的。 大興土木是需要人的,有的時候還需要搭上人命,這不眼前的長城就是如此么? 而人從哪里來? 不言而喻。 “再有,從今天開始朝廷要開始做一件事?!敝旌裾辙D過身來,眼神灼灼的看著幾位臣子,“朝廷要在民間培養幾個有官方背景的大商賈,也可以理解為半官半商。由朝廷授權他們,在海外繼續擴充尋找自然環境和地理環境都比較好的土地, 建設港口、種植糧食或經濟作物,適合干什么就開懇出來干什么,而之所以要半官半商就是朝廷要為其背書,他們代表的是大明的利益,換句話說,他們在那些地方要是被人攻擊,朝廷不能不管不顧?!?/br> 顧人儀大驚,“陛下不可!真要如此,那我大明的對外政策豈不是為商人綁架?” “理論上是這樣。不過做起來卻不是這樣?!?/br> “微臣不解,請陛下明示?!?/br> 朱厚照不知道怎么解釋,這是個很簡單的問題,“你如果是出海的商人,在真正做出可能會遭致攻擊的決定時,難道不先和朝廷打好招呼嗎?這樣愣頭青,做什么生意?所以最終的控制權仍在朝廷手中。就算有一些意外,這個世界正在進行轟轟烈烈的圈地占領運動,朕這么做,也是適逢其時罷了?!?/br> 其實殖民過程就是這樣的。 現在大明這樣肆意的豁出去,就是放虎出山,這些有朝廷撐腰的大明官商就會瘋狂的掠奪他們所能接觸到的一切。 …… …… 正德二十一年開春以后,天氣轉暖,萬物復蘇,人也為了自己開始了新一年的奔波忙碌。 江南杭州城里現身了一名衣著華貴的公子哥,不過二十多歲的年紀,但前呼后擁幾十人,場面宏達。 此人便是大明南洋公司一把手顧佐的次子顧柄同。 現如今的杭州城也算是高樓林立,商鋪繁盛,個個雕梁畫棟,什么新怪的玩意兒都能找到。 不過與尋常人的刻板印象不同,顧柄同今日攜手出游可不是為了飲酒作樂,更非尋花問柳。 實際上是召集了幾位生意上的‘好友’,所為的就是一樣事——糧食。 有明一代,有幾個大事是統治者從來都很重視的,其中一個就是漕運。 北方糧食不足,但皇帝、達官貴人都在北方,所以南糧北運是千萬亂不得。 但這兩年情況開始有變,從杭州到松江、從蘇州到湖州,因為海貿興盛,絲綢、棉紡業大量需求生絲和棉花, 導致這兩種原材料的價格一路走高。 這就促使大量百姓改稻為桑,或是改稻為棉。 顧柄同知道,是因為他還是王守仁的學生,他早在幾年前就聽自己的老師講過這份憂慮。 這個事情的影響在當地還看不出來,因為老百姓改種其他作物以后,有錢,可以買糧。 但是江南地區本身也是京師的糧食供應來源,南糧北運的源頭被掐,這就是個大事了。 當然,這不是說京師就沒糧了。 不至于。 因為軍屯清理以后,每年光多出來的籽粒數就有七八百萬石。 這其中其實有個糧食過剩危機被化解了,即以前京師糧食只有南方一個來源,但后來則多出一個軍屯的來源。 漕糧的數額在那么幾年里逐漸下降。 這個趨勢正好契合上主糧作物種植面積不斷減少。 糧價的降低當然也是促使老百姓改種作物的緣由之一。 然而,就算市場本身完成了這一次的生產與供應調節,但江南這樣的人口稠密地區,糧食需要依靠外來輸入這個格局形成了。 尤其在今年,北方嚴重的旱災,使得那幾個省份又從周遭地區調糧,一下子又打高了江南的糧價。 如此一來,信息充分、頭腦清醒的人會捕捉到一個規律性的商業信息。 既當中原地區或是其他某個相鄰區域糧食生產不順,江南的糧價必定會難以抑制的上升。 顧柄同在最好的酒樓醉仙居的六樓找了個最好的包間,叫上了自己平時的這些朋友,里外三人都隔絕了人后,他說:“可靠消息,今年朝廷將會大舉興兵征討日本,圣旨想來過不了多久就會明發天下,到時候大軍出動,船只、糧草必定大量聚集。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諸位,我先前說的情況現在終于出現了。 南洋公司今年也必定會遵照朝廷的統一指揮,從臺灣、呂宋、占城等地大量購糧,輸入中原。你們也不必再畏畏縮縮,不敢動作了。當務之急,還是趕緊南下,置地、聘人,好一點趕上春播。到時候要么趕上江南糧價上漲的契機,要么有南洋公司統一收購,怎么會不賺錢呀?” 包間里, 在座的諸位都是當地有些實力的大商人,他們開始接觸到顧佐的公子,基本上關系都還可以了。 尤其顧柄同商業嗅覺敏銳,這幾年來,每年年初各路商人都爭先恐后的成為他的坐上席,以便一窺今年的商業風向。 “這么說來,今年之關鍵,在糧食?!?/br> 另外一人則打著商量,“顧公子,南洋公司今年是否有包收購的活兒?若您點點頭,我們兄弟幾個二話不說,這就到南洋當農民去?!?/br> 顧柄同手執白色酒壺,自己給自己倒酒,“京里有一個聲音,說是大明要和列國簽訂區域貿易的協定,你們可有聽說?” “略有耳聞,略有耳聞?!?/br> “有了這個協定,你們還不明白?朝廷這是要鐵了心的促進與一眾屬國的貿易,可你們仔細想想,那些蕞爾小國,能賣給咱們什么?至于說統收的事,你們樂意,本公子為何拒絕?” 眾人面色又犯難起來,統收價格必定給的低,這能不糾結? 顧柄同則面色淡然,但心里則一直心思急動。 其實他說的是半真半假,真的就是他確實預料到今年南洋公司會有收購糧食的任務,假的是他不是為了這幫人賺錢。 他是為了自己老爹能任務完成的漂亮,即便他預料出錯,也能夠平抑江南的糧價,而這卻對他的老師有好處,這樣穩賺不賠的事,有什么理由不去做呢? 其實他覺得南洋公司這個任務逃不掉的,一旦糧食形勢趨緊,任務肯定第一個壓到南洋公司這里來,因為它有船有人,太方便了。 現在的大明還有個趨勢,不缺銀子了,坐擁銀山,挖就是了,但是銀子可以挖出來,物資可挖不出來,這就要從其他區域補充。 這個過程,不就是商機? …… 第八百八十三章 從白銀黑洞到物資黑洞 顧柄同雖說出行的場面大,不過不能以二十年前的時代來判定當下。 當下的杭州城是百萬人口的大城,不僅僅是大明人,還有數量可觀的南洋人和西洋人。這些人有高官、有巨富,人人錦帽貂裘,香車作伴。 尤其是為了發財的西洋人,更喜歡裝場面活來顯得自己實力強大。 大明開放貿易已經二十年,僅是杭州城就要數萬驅船而至的西洋人。 目的就是兩個字,發財。 發財的門道也被他們摸了許多了……大多數都不成功, 說起來,大明是允許奴隸貿易的,人口買賣本身也存在了數百年。 也有西洋人把便宜的非洲黑奴和北歐的蠻族女人綁到大明販賣,可帝國的傳統文化太過強大,大部分人貴族、商人都不接受黑奴。 沒身份、沒地位的人才用這些便宜鬼。 大部分還是喜歡使喚自己人。 尤其黑奴并不十分乖巧,在聽說一些‘恐怖’的傳說故事之后,這種奴隸更加沒人愿意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