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長子 第780節
書迷正在閱讀:在選秀奮斗的我總被迫修羅場、小海馬嬌養日常[七零]、殺戮拼圖、我真有這么壞嗎、八十年代順風順水、大佬的小祖宗太兇殘了、水天一色、小糖O穿到正常世界、笨蛋美人勇闖無限流、[西幻NP]勇者今天跑路
		
		    比較大膽的是過年要多吃一些。    其實過年的年味就是物資匱乏年代的那頓好吃的,為什么后來年味愈來愈淡?其中一個緣由就是家家戶戶平時吃的就跟過年似的。    哪像現在似的,只要有好吃的,孩子們是不管在家還是在船上,只要那一抹豬油的香味潤了舌頭,馬上就會覺得今天與平常不一樣。    那么自然就會盼著過年了。    呂全弟一家是在鄉里務農的。    老宋這一家是做小生意,沒想到碰上了旱災,尋常百姓吃飯都成問題,他那個店鋪自然也就無人問津。    沒了收入,租鋪子的錢也沒有。前幾年賺得還了債也所剩無幾。    這么耗個幾天,直接就返貧了。    所謂天地不仁,在生產力低下的年代,一個個普通人要活的好好的,可得拼上一番運氣。    但上了船的這些日子,因為實際接觸越來越多,和宣傳逐漸深入,他們也開始慢慢相信了。    人還是有一個希望。    呂全弟看著孩子們大快朵頤,就鼓勁說,“等到了地方,只要官府真的給我們一些地,咱們就能把日子好好過起來。雖說是給一百畝,但能給三十畝,我便心滿意足了?!?/br>    呂夫人點頭,“是啊,三十畝地也足夠了。哪能要得了一百畝,忙都忙不過來?!?/br>    老宋奇怪,“不是說有蠻子可以驅使?”    呂全弟解釋,“我們私下里商量過,那些蠻子是個什么模樣,咱們也不曉得,自家的地還是自己伺候放心些。萬一他們不好相處,或是遇到歹人豈不麻煩?”    老宋膽子大一些,所以他才出去做生意,所以倒沒考慮這方面,“按照他們的介紹,我們是花錢的,請他們做事,你情我愿,應當沒什么問題?!?/br>    “這個到時候再說吧?!彼畏蛉艘膊逶?,“現在會不會真的給我們地還是兩說呢。我便不信這世上還有這么好的事?!?/br>    大體是生意場上看透人情冷暖,她已經習慣這樣了。    如若不是為了一兩口吃的,她是絕對不會答應參加這個事情的。    當初她就極力反對,但因為是婦道人家,說了其實也不算的。    老宋則堅持,“頭發長見識短,當今圣上就是這樣的好人。這樣的好事你以前沒碰到過?你娘家的地還是官府給分的。我是相信的,呂宋一定有土地給我們?!?/br>    呂全弟望著漫天星空哀嘆,“希望吧?!?/br>    他其實是很想相信,但又不敢。    又害怕、又期待,尤其不敢想,如果這一切都是假的……那就是滅頂之災。    在海上飄蕩不知時間,    前兩天還知道第一天、第二天,到后面就完全麻木了。    于是經歷了暈船、嘔吐、無聊甚至生病等等一系列折磨之后,在他們的希望被一點點消耗殆盡的時候,    忽然有一天,船員從最上層開始一個一個敲門,“到地方了!到地方了!穿好衣服,洗好臉,準備下船!”    呂全弟一個機靈就起來了。    船上生活雖然枯燥乏味、折磨熬人,但吃得還是提供的,而且會提供蔬菜。    又沒什么活要他們干,這樣養了個把月之后,一個個精神倒是好多了。    他這間屋子也是擠了幾家人,靠近門的那個直接拉開,就看到外面站著的人在和他們強調:“洗把臉,吃點兒東西!一會兒下去的時候接受檢查,全部給我昂頭挺胸!要是檢查不合格被勸返,你們不僅要回去繼續當災民,還要想法子付回去的船費!快點兒!動起來動起來!”    這是第一回 船員講到什么返回、船費,    這一下子就讓所有人心思都緊張起來。    呂全弟將目光投向老宋,結果后者也搖頭,“這么多天也沒打聽到勸返不勸返的事情??!”    “那檢查呢?檢查什么?!”    老宋也仍然搖頭,“不知道!”    不是他打聽不出來,實際上這艘船也是這幫人第一次搞,雖說朝廷出了規定,但到了呂宋以后,當地的總督府究竟要怎么做他們也不知道。    說到底這幫人也不是什么具有官身的人,都是老百姓一個。    真的面對官府,還不是人家說什么就是什么?    但不管怎么樣吧,都已經飄了那么遠下來了,呂宋也到了,也只能是跟著下船。    與此同時,石塘港的碼頭,    總督府的官員也已經準備好了。    船只上岸以后會看到四個大帳篷。    中間都是通過過道連接,過道旁隔三五步便有一個士兵。    好的是,還有人引導。    “所有人往前!男人去第一個帳篷,女人到第二個帳篷!所有人都要好好沖洗身體!”    三十天的船上生活,衛生條件實在一般,    說句不好聽的,這些頭上的虱子抓出來湊一起都夠炒一盤菜了。    走到人面前,味道更是上頭。    呂宋這個地方溫度高,雖說是十二月但個個都是穿著薄薄的單衣。    這個小島在冬天的夜里都有20多度,所以一盆一盆水直接澆下去也不冷的。    只有孩子會有些不舒服,不過也還好。    能忍受旱災、在船上這樣熬著,不會被一盆水擊倒。    當然后續如果有條件的話,還是改為溫水。    現在么條件簡陋,像是呂全弟這樣的人像是被‘牲畜’一樣對待,推到里面就是呼啦啦大水盆澆下來,    赤身裸體的時候,還要被人前后檢查一下,就是頭發也要被弄過來檢查一番。    好在這些流程結束以后,官府會直接給他們一套新的衣服。    在他們洗澡的時候,船運方已經把資料都送到官府那邊了。    等到一個個走出來,進入第三個帳篷,就開始核實身份信息,而且要問清楚,他們不是被強制抓走、或是搶來的人。    “呂全弟?”    “是小人?!?/br>    總督府的官員看了一眼他身后,“這是你的妻兒?”    “是的,我們是通州人,遭了災逃難到了這里?!?/br>    這官員不是很在意,“不都是逃難的嗎?來,按手印?!?/br>    他不識字,對他來說寫在紙上都是一圈奇怪的符號,“大人,這上面都是寫的……都是什么?”    官員把紙給他立了起來,指著大聲說:“你的名字、家人,還有籍貫,以及你來到呂宋的理由。你不是逃難的么?”    “對對對?!?/br>    “那就按手??!動作快一點兒啊,人很多!”    前三個帳篷都是相對平常的流程性的東西。    真正精彩的是第四個帳篷,    在這個帳篷里是十個人,他們身邊各有一個很大的冊子,上面是圖片、文字兼有。    通過前三個帳篷的人進來以后是按照順序站過去,一共十個,如果多了就排隊。    “不要東張希望,眼睛看這里?!边@些人員也都是總督府里的人,不過他們不是正式官員,而是臨時聘用過來的,“這張地圖是大明、這邊是臺灣、這里是呂宋,我們在大陸的東南方向??吹诙?,呂宋是一個海島,我們所在的位置名叫馬尼拉灣,石塘港在這里,為我大明所建,中間的這條河叫巴石河,巴石河向北是我們的地界,向南不要越過貝湖,那里有呂宋國和一些土著部落,擅自進入,后果自負!”    “第三張圖,是如今向北開墾的土地以及正在修筑的城堡,由南向北分別為新石塘堡、北石堡……你們在這里沒有權力選擇進入那一座城池,總督府會根據人口分布分配你們土地。土地都已按百畝為界劃分好了。但這一百畝土地開墾的程度不一,有的可以耕種,有的還需要開墾,這一點總督府沒辦法做到完全相同?!?/br>    呂全弟感受到夫人捂了捂嘴巴,他自己也壓著激動小聲呢喃,“是真的,是真的……”    哪怕仍需要自己開墾,但宣布這個地方是他們的,那么通過勤勞、苦干,再給上一點時間,最多兩三年后,他就可以把日子過得更好些。    無非就是辛苦些罷了,但是日子有希望才是最重要的!    第八百七十四章 正德二十一年    在東北信風和地轉偏向力的作用下,北赤道暖流自東向西橫貫太平洋。    抵達呂宋島之后又折返向北,形成強大的日本暖流。    洋流生生不息,給靠近海洋的陸地帶來溫暖與水汽。    自從登上這座島嶼開始,遠道而來的人們就能感受到這里與北方內陸的不同。    時值冬季,但這里卻溫暖如春,缺衣少穿不再是可怕的體驗。    另外一方面,因為缺少足夠的行政人員,總督府只能讓士兵擔任起各種引導、介紹、帶路等工作。    還有一件事,就是造房子。    一波一波的一下子來了數千人,雖然有土地,但是沒有足夠的居住的地方也是問題。    好在這些災民本身就是苦日子過來的,只要食物充足,蓋房子、挖溝渠、修村里道路……    呂全弟那個十歲的小兒子都被發動起來勞動了。    大約十日以后,從石塘港到北石堡的道路上開始出現一批一批的木板車。    朝廷開始移民的同時也開始從大陸集中起運一批農具、種子。    這批物資比大批的移民稍微慢點,畢竟移民是生意,‘資本家’急得要死,恨不能一天都不耽擱立馬出海。    好在晚的時間不長。    現在這個地方事業草創,但結構簡單,也沒那么多的管理層級。    運輸隊伍只要一路向北就會路過新起的幾座城堡。    城堡里的人口都是登記在冊,非常清楚的。    多少人,需要多少東西,基本上不會誤差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