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長子 第778節
書迷正在閱讀:在選秀奮斗的我總被迫修羅場、小海馬嬌養日常[七零]、殺戮拼圖、我真有這么壞嗎、八十年代順風順水、大佬的小祖宗太兇殘了、水天一色、小糖O穿到正常世界、笨蛋美人勇闖無限流、[西幻NP]勇者今天跑路
總兵入京、國公也入了宮了,天子已經商量出了一個大致的方向。 相當于是繞過了他們。 這便算了,但此次軍事改革,這一個個大軍區劃分的,個個實力強勁,一直下就戳中了文人的小膽子。 消息才剛傳出去一天。 顧人儀就匆匆遞條子入宮, 見了面就慌不跌的和皇帝說,“臣有耳聞,陛下欲分區建軍,沿國境屯精兵數十萬!陛下,微臣以為此舉萬萬不可??!” 朱厚照提著毛筆蘸了蘸,淡淡的說:“大明衛所制已經敗壞,朕雖勉勵維持,但最多三十年,邊軍戰力必定羸弱不堪。朕劃分兵種,集中錢餉武器,大練精兵。將來才能在國與國的爭端之中戰無不勝?!?/br> “微臣明白陛下的意思??杀菹孪脒^沒有?若陛下軍區所設不多,則這三兩軍區因集中大量資源而實力強盛,極易尾大不掉??扇舯菹露嘣O軍區,則國庫不堪重負,亦不能長久。更讓臣擔心的是,一旦國庫不能支撐,逼迫朝廷讓各軍區自身解決部分錢餉,那便是有了安史之亂再現之危??!皇上!” 顧人儀一腦袋磕在地上。 應該說是很真摯的。 “義山,你說的,朕都知道。朕就算沒有學貫古今,但唐朝府兵制崩潰、安史之亂大亂天下的這段歷史朕還是讀過的?!?/br> 唐末時期,藩鎮割據。 大唐的士兵就是農民,忙時務農,閑時作戰,沒有軍餉,甚至盔甲武器都要自備。 這就導致地方藩鎮不再依賴中央政府,控制力隨之減弱。 所以到了宋朝,趙宋就是再難,他也要自己供應軍隊。 可宋朝吸取了這個教訓,難道就千秋萬代了嗎? “那陛下為何還要如此,臣實在不能理解!” 尤址急了,“顧閣老,可不敢與皇上這樣說話?!?/br> “無妨?!敝旌裾张e了一下手,“李唐的錯誤朕不會犯,今后各軍區的糧餉一律由朝廷供應。同時,朕也不會使一將長期駐守于同一個軍區,大體上五年一調,可成定例,以免將兵同體,無視朝廷。通過這樣的辦法,可大大限制軍區將領對于軍隊的控制。 第三,朕還會挑選文官入營。對士兵進行政治、歷史和世界局勢教育。文官和武將為同級,互不隸屬,只是分工不同?!?/br> 顧人儀急道:“文武不和,因人費事,豈不是更加混亂?” “朕說了,是分工不同,互相不得干涉對方的職權范圍,雖說會有扯皮推諉,但為了讓你們更安心,也只得做此犧牲了?!?/br> “陛下想要如何分工?” “武將負責怎么帶領士兵打仗,文官負責怎么教會士兵生活。簡單的說訓練、作戰歸武將,忠誠教育、后勤補給歸文官。如此相互牽制,不使一人掌握全軍?!?/br> 顧人儀冷靜了一點, 這么說來,管后勤的沒辦法調動軍隊,能調動軍隊的不能擅動物資糧草。 不對! “陛下,若是jian臣狼狽為jian,相互勾連呢?” 朱厚照問:“他們平時官職相同,勾連起來,誰做主公?這是一個問題。至于說真的碰到兩個臭味相投的,那也沒辦法,這世上沒有萬全的制度?!?/br> “為何沒有監軍?” 他說的是太監。 朱厚照看了看尤址,“要不你們也派個人?” “奴婢們自然是聽皇上的?!?/br> 其實他不太喜歡太監作為監軍,不過明朝一直有這個傳統,而且這樣改動其實有風險。說實話,如果是大軍區,下轄15萬這種部隊,一旦向中原橫推還是很麻煩的。 當然,他會嚴格限制太監的權力。 這樣一個軍區里存在著三方勢力,要有一個人能夠協調另外兩方跟著他造反,也是不容易的。 也是難得, 一個文臣竟然給太監攬了權。 這其實就是政治。 這之后顧人儀逐漸安靜,“陛下行事,向來思量周全,是微臣沖動,請陛下治罪?!?/br> “起來吧。朕還能分不清誰是為朕好,誰是為朕壞?” 顧人儀心中微微一暖,“謝陛下?!?/br> “這次改制先從京營開始,以后就沒有京營了,只有京師衛戍軍區,共計五個軍,分戍不同的方向。在朕的設想中,這是天底下最大的軍區,軍區總兵由國公擔任,各衛所軍指揮使全部為陸軍學院出身,他們平時統兵,但不能隨意調兵,也不得隨意擅離防區。京師不失,天下就亂不了,你放心吧?!?/br> 除了京師衛戍軍區,目前已經確立的還有三個軍區,分別是河套軍區,下轄兩個軍六萬人;新疆軍區,下轄兩個軍,六萬人。 另外一個就是海軍,也是一個軍區的規模,兵員控制位為六萬。 這樣算下來,部隊規模就已經是33萬了,是個很龐大的規模。 如果按照每人每年10兩銀子計算,光是軍餉就是330萬兩。 再加上武器彈藥、糧草馬匹供應等,一年的軍費會直接超過600萬兩。 這還沒計算全國其他地方駐防的乙、丙兩級部隊。 換句話說,大明的軍費會在短時間內達到800萬兩左右,大概是占現在歲入的20%。 屬于養得起,且發生戰爭拉高投入時也能將就受得了的程度。 其實軍隊的戰力說到底就是由財政控制的,一個封建的財政制度,養不活近代部隊。一窮二白還談戰斗力,做到的那個人已經接近神明了。 所以,本來按照道理遼東、西南、南方都應該成立軍區的地方都還未納入考量,因為這些地方暫時沒有高強度戰事的危險。 那就先維持現在的模樣,不加大投入。 甚至還有可能被裁撤一些衛所。 其實對于河套和新疆這樣分別承擔向北、向西的軍區來說,一旦出兵,他們的兵力不會只有這些,按照現在的朝廷制度,少數部族的部落必須要出兵配合明軍進行作戰。 哪怕出三萬人給運送糧草,也是個很大的幫助了。 此外,北方有了這樣的重兵力以及國界線的不斷拓展,九邊的重要性自然是會下降。 比如說榆林,出去兩百里仍然是國內,你屯重兵在這里有什么意義? 不過朱厚照還沒有打算完全取消,至少大同、宣府兩處京師門戶還要保留,但其他邊鎮肯定會面臨兵員不斷減少的局面。 但這并不衰退。 朱厚照已經計劃好了,第一個試驗的地點,就在哈薩克汗國,從現在開始改動,一年多的時間六萬人全部到位,再進行必要的訓練理順上下關系。 接著就要看他們的了。 朝堂上, 顧人儀之后,陸陸續續的也還是有大臣入宮來勸皇帝。 皇帝盡量耐心,說得通的很好,說不通的隨便他。 而在內閣對面,軍機處的牌子也被掛了起來, 這是一個象征, 從此左邊是政務,右邊是軍務。 第八百七十二章 舉家遷移 北方的旱災加上這個冬天的寒冷讓日子變得分外難熬,雖說一場雨夾雪讓大地潤了潤嗓子,但地里的莊稼旱死了,沒了收成,大部分靠種地的普通老百姓在這個冬天都成了災民。 而且從前幾個月開始,他們就幾乎將能賣的東西全賣了以此來換一些吃的,等到大雪紛飛直接傻眼了,好些人就是單衣擠成一團又一團, 在縣城城墻的角落,在城外的破廟里,在幾無人氣的破落村莊…… 王廷相身為閣老,也是本次救災的總指揮,他到各地查看了災荒之后心里邊沉甸甸的。 由此他也改變了原來對于朝廷出錢、販運人口的看法。 在河南洛陽,巡撫王憲陪著王廷相暗中探訪當地設粥棚的實際情況。 “朝廷雖然下撥了賑災糧款,但架不住人多,冰雪解凍以后,道路泥濘不堪,一旦賑災糧輸送不及,情形勢必更加糟糕?!?/br> 說起來王憲還真是憂愁。 一般而言,災害都會聚集在一個府或是一個府內的幾個縣,但正德二十年的這次旱災確實比較嚴重。 白雪紛飛,入目所及之處,都已成了白色。 衣衫不整的災民在風雪中排隊領粥,一片一片的枯瘦百姓像螞蟻一樣聚集。 這都是要喂飽的一張張嘴啊。 “好在有維綱(王憲字)施行善政,否則只怕要多出無數的人間慘劇?!蓖跬⑾噙~步向前,粥棚之外堆著的便是糧食和紅薯。 紅薯會多一些。 這樣米粥伴著紅薯粥,至少不讓粥飯過稀,喝下肚子像水一樣。 王廷相又轉身說:“往臺呂兩地運送人口的事,最晚過完元宵內閣就會正式下令。若是順利,或許還會更早些。中原地區人口稠密,老天爺一旦不賞臉就是百萬災民。與此同時,那兩個地方卻還有大量荒地?!?/br> 王憲起了興致,“朝廷當真已經下了決心了?” “嗯。你要先和知府、知縣打好招呼,以免事情來時措手不及?!?/br> 正德二十年十二月,大移民的第一個招牌先在京師通州地區首先升了起來。 賺錢的機會么,最先是官僚集團先聞到味道,幾個官家子弟到少府企業司先設一個運輸公司,再通過關系拿到資格認證。 而且他們的資本也是有的,通關系、哪怕借錢,先弄了5條船再說。 因為朝廷在推這件事,所以一路綠燈。 他們再找幾個狗腿子到災民中間宣傳,給米、給rou,甚至他們還能弄出移民所去的地方的畫像。 這玩意兒可比錢和船難搞得多,至少得在那邊認識人才行。 否則這么短的時間是做不到的。 畢竟從提出到現在也就是2個月而已。 其實從現代人的角度去思考,這件事情不是很好,因為人被明碼標價了。臺、呂兩地的總督府收到的圣旨肯定是按照人頭、年齡、健康程度來進行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