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長子 第665節
書迷正在閱讀:在選秀奮斗的我總被迫修羅場、小海馬嬌養日常[七零]、殺戮拼圖、我真有這么壞嗎、八十年代順風順水、大佬的小祖宗太兇殘了、水天一色、小糖O穿到正常世界、笨蛋美人勇闖無限流、[西幻NP]勇者今天跑路
“臣受皇上囑托這些年來暗中查訪各地藩王,陛下頒布天下清田令以后,各府藩王反響不一,確有異動之人?!?/br> 錦衣衛指揮使毛語文朱厚照留著統領全局,現在一直在京師里。兩個副使麻斌和韓子仁都被派了出去。 麻斌是掌管北司,查案、抓人、聲訊甚至殺人都不在話下,韓子仁是南司,這里只要是情報、間諜、暗訪。 清田關乎天下很多人,士紳只是一個方面,還有很多藩王府邸,他們占得那么多田,天生的也會進行反抗。 更有甚者……朱厚照可不會忘記寧王在正德十二年舉兵造反。 同懲罰淑妃的道理一樣,有的時候,有些群體總是要看到朝廷動了手,他們才會死心。 韓子仁如今來報,朱厚照心中大致有數了,“誰?” “臣接探子來報,周王、晉王開始隱匿王府田產,楚王、湘王干脆開始賣地,還有些……” 朱厚照本來在聽,他忽然停下,讓人有些意外,“怎么了?繼續說下去啊?!?/br> 韓子仁先叩頭,“陛下下令理清全國的田產,這本是解救百姓之善政。但有些人為一己之私,不理解便也算了,但還……還散播誅心之言,中傷朝廷!臣初次聽聞,頗為震驚,先是不敢相信,為免誤報,犯下大錯,只得親至其地,幾經確認。如今也不敢不向皇上稟報了?!?/br> “還得是你韓子仁,聽你這么說,朕便知道你做事還是很細致的,無妨,天下離奇荒唐的事朕也不是頭一次聽聞,朕這些年所推行的新策,遇到的各種各樣的情形也同樣很多,你只管講,講出來是你功勞,不說可就是你隱瞞不報了,這一點你自己也把握的很準?!?/br> “是!”韓子仁咬了咬牙,“臣探聽到是南昌寧王私傳遙遠,而且寧王在地劫掠商賈、強占民田,已私聚了不少錢財了。更有甚者,寧王不顧禁令,私設護衛,實在是膽大至極?!?/br> 歷史上正德實在荒唐,繼而使這位王爺生出異心,現在他倒是不荒唐,但干得很多事實在侵犯很多人的利益,也算是有‘異曲同工之妙’了。 “你親自去一趟江南,將這消息告知靖虜侯周尚文,并帶上朕的口諭,讓他不要被江南的吳儂軟語、小橋流水迷失了心志,好好的看著這些人!” “是!” “讓你的人不要亂動,靜靜盯著就好?!?/br> 朱厚照是穩坐釣魚臺,但他不會主動擅殺,而是等這家伙自己跳出來,到那時就是師出有名。 這就是等人送上門,到時候稍微擴大一些殺人的范圍,江南清田,大事可定。 第七百五十二章 朕來判斷 夏季時總是暴風驟雨,當初設計紫禁城的人應當挺愛惜自己腦袋的,朱厚照至今還未見過宮里澇過,殿前臺階兩側的欄桿腳下有一排的龍嘴,嘩啦啦的吐出雨水。 內閣王鏊來報,歷經一年的建設,奉天子旨意而建的科學院已經落成,同時原來書院中的格物學院也并了過去。 近來京中因為海軍學院和陸軍學院的關系,朝中有見識的大臣都在思考這些有別于國子監的學院的意義。 實際上這幾年不僅是陸軍學院大有成效,原來在書院中分設的農學院、水利學院也都很有作用,它們和藏書園相輔相成,為大明培養了不少專才。 王鏊是最早接觸過皇帝的這份‘思想’的人。 他冒雨前來除了稟報科學院落成之事,也是有另一番心思,“……眼看新設立的海軍學院有獨立的校舍,微臣就在想,水利、農桑是不是也可以仿照著做?還有前些年威寧伯建議成立的商學院?!?/br> 威寧伯這個事情有些奇怪,他明明不懂,卻在一次去杭州的時候向皇帝上了這個奏本。 后來朱厚照知道是王芷教得他。 海貿興盛,有關商業的各類需求驟增,所以他便迎合圣意來這樣提。 外面大雨滂沱,但不僅不嘈雜,反而是雨聲營造出了一種安靜,王鏊說:“微臣還記得當年陛下的謀劃,朝廷若是要治水,便有治水的官員,若是要打仗,也有知兵的統帥。臣瞧的真切,這個法子還是很有效果的?!?/br> 朱厚照翻著他上的方案,回道:“這樣也可以。不過你這上面寫的,招收舉人入學,將來授以六七品的小官,看似誠意滿滿,實則進行了一遍篩選,朝廷花了大價錢,最后去的不是最優秀的人,將來成效恐怕也有限?!?/br> 王鏊沒有辦法,“陛下,圣學不可動啊?!?/br> “當然不動圣學。不過朕想引入‘事務官’的概念?!?/br> “請陛下明示?!?/br> “就像少府和產業部,一個只懂四書五經的進士去了以后是很難上手的,這兩個部門的事務都相當專業,不是吟詩作曲就能行,而是要實實在在能辦事的官員,這便是所謂的事務官。 這些特別的部門,每年拿出數額不等的名額面向各個學院和大明本身的官員,考試出題目以本衙門內確實遇到的問題為主,然后擇優錄取,并授以官身。至于科舉,每年取仕的數量只要不減少,應當也沒事?!?/br> 就是說不動科舉,原來該怎么樣,現在就怎么樣。 每三年就那么兩三百人,還考不上就不要怨天尤人,畢竟數量不變,放原來那也還是考不上。 王鏊似大儒那樣的端坐,“這樣,便給了這些人出路。不過……” “先生是想說,還是會讓一些人不滿?”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如果不讀圣學即可做官,那就是大變了?!?/br> 朱厚照微微一笑,“誰說不讀圣學?四書五經關乎一個人的品德,朕要用人,是品德為先,能力在后,譬如少府招考,一樣也考四書五經不就行了?” 相當于政治嘛,政治課不能不考,不管你搞什么專業的。 這一點還是不能含糊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腦袋里沒有這個東西是不可以做官的,否則朱厚照不就是自掘墳墓? “這樣倒是極好。那皇上所說的這個事務官,學識之豐富只怕不在一般進士之下了?!?/br> 因為皇帝還提到,在任的官員同樣可以考。 朱厚照說:“這個可以和吏部尚書梁儲再議議,朝廷對于官員的選拔,以往都是從上到下,若是引入考試,則還可以由下而上。在京的官員估計是沒那個興趣,不過偏遠之地的末流官員,若是看到有機會可以考到產業部和少府,應當是很有動力的,他們學習起具體的‘事務技能’,也定然更有動力?!?/br> “可是陛下,這樣一來會不會導致在任的官員,不以本職為先,而專事考試?” 這倒也是個問題。 君臣同時思考起來。 王鏊首先想到,“陛下,倒不如設個上限?!?/br> “怎么設?” “在任的官員報名考試的次數,每人只可以考兩次??剂藘纱稳圆恢?,不得再考?!?/br> “是個辦法?!敝旌裾找惭a充,“再加些條件,將年齡設定為三十五歲之下,事務官是要干活的,一把年紀的考進來朕也不要?!?/br> 總之是讓專門考試的官員數量盡量小一些,不要搞成普遍化。 “要不要對政績再做些要求?” “這個不必,人家政績好,治理得出色,那便讓他再那里治理好了,還非得將政績不好的排除在外,讓他們留在當地?這要彎子要轉得過來?!?/br> “是,老臣糊涂了?!?/br> 朱厚照思量著說:“總之,這是個大有可為的事。首先是你提的這些學院都獨立出來好好的辦,朕準你所奏。京師總歸有的是地方,水利學院、航海學院、農學院、商學院以及醫學院都一并辦了吧,就依著陸軍和海軍學院的選址而設。 同時為了鼓勵入學,為朝廷培養人才,再以事務官為契機,在科舉之外設立每年一次的考試制度,由產業部、少府面向專門的學院聯合招考,招錄人員主要補充進入這兩個衙門。這是大的原則,具體的細則你將梁儲找來商議一番再說。喔,對了,總理外務部也一并加入,同時再設立一個學院,外交學院?!?/br> 王鏊覺得奇特,“與外國交往,還需專門的學院嗎?” “當然需要,朝廷開馳了海禁,才知道世界有那么大,孫子兵法說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現在咱們君臣知道些什么?葉爾羌汗國的歷史你知道?兩眼一抹黑吧?這樣不行。一個強大的時代,必定不是一個封閉的時代,而是要敞開懷抱,擁抱世界。既是大國,就該有這份胸襟。外交學院成立以后,第一門課程就給我設立一個世界歷史。 大明的官員對于漢人的歷史是很清楚的,其他地方的呢?任何一個民族,不知其歷史,便不懂其現在。等到將來有一天,世界各地的情形都在我們掌握了解之中,朕一張條子,要哪里的情況便能很快遞上來,那么那個時候朝廷再進行外交,便能有的放矢?!?/br> “陛下英明,老臣佩服?!?/br> 朱厚照是雄心壯志,在他的心中,一個偉大的時代也一定是英雄輩出的時代,他等著各式各樣的人才從這些地方走出,帶領大明走向世界。 哪怕他將來離開了,只要一直出這些牛人,那大明就差不到那里。 “再說說這個科學院吧,朕對其也是抱了很大的期望的。原本朕是想著也授官身的,不過無功怎么好賞呢?所以后來冒出個想法,科學院要解決一些疑難雜癥,若是能成,朕再獎賞那些立功之人?!?/br> 王鏊不解,“陛下是說怎樣的疑難雜癥?” “比如說,粗鹽能否經過改良優化,變為細白的細鹽,又比如,朝廷在力推產業,那么棉花紡織過程中的生產工藝是否可以進行大的改良?再比如軍器局現在所用的火銃,裝填彈藥十分麻煩,可否有辦法避免?諸如此類的問題。這些問題既可以是朝廷所派,也可以是他們自己根據自己的所好進行申請?!?/br> “申請?” 朱厚照理解,這些事已經超出這個時代的人的想象了,他肯定的說,“是的,申請??茖W院的人可以向朝廷申報他們正在研制的東西,若是朝廷判斷有實際用處,那么便撥他們銀兩,讓他們可以有錢繼續研制下去,當然了,這些銀子不能瞎用,需要報賬、審計等等?!?/br> “陛下,科學院里的人,部分微臣也是見過的。如實來說,他們都是一群怪人,所思所想,尋常人也難以理解,既然無法理解,誰來判斷是否有實際的用處?” 這個問題反問的很有經驗,朱厚照則當仁不讓,“朕來判斷?!?/br> 第七百五十三章 科學院長老會 皇帝不顧勸阻,還是到了新落成的科學院之中。 它坐落在皇城的西城,說起來不過就是四座飛檐翹起的房屋和一座鎏金頂的六層寶塔,不過這其中蘊含著的皇帝心思卻是不少。 這一年來,天子沒少讓內閣多加關心,戶部的銀兩也從來都是足足的,不然一年的時間哪里能夠呢? 科學院的院長人選,朱厚照找來了多年默默做事的張天瑞。 張天瑞是很早就跟著皇帝的人,這么多年來沒派上什么大用場,但因為他膽子小,做事情不敢亂來,因而還算過得不錯。 此番科學院正需這樣的人,因而便又將他從家中請了出來。 朱厚照還想著,古人并不理解科學二字的重要意義,所以他親力親為,大駕來此就是要指點他們搭建架構,明確方向。 在此之前,王鏊已經將那天所說的‘申請’制解釋了個清楚,不過這還是不夠的。 朱厚照領著眾人在這新落成的、如園林般的院子里走著,并對他們說:“科學院建成以后,以一個多人組成的長老會共同管理,張天瑞是朕請來的,他是院長,也是長老會中的第一長老,代表朝廷和朕,傳達的也是朕的意思。 其他的長老則由各行業中最為厲害的人擔任,譬如神醫談允賢,譬如精通建筑的左宗呂,還有算學大家吳海雷等,還有你們去將造船、航海、棉紡等各領域的頂尖人物找來,只要他確有其才,朕便授他科學院長老之名。長老是擁有官身的,沒有職權,但有職銜,秩正四品銜,由朝廷供養,遇官職低者不跪?!?/br> 皇帝此番話出,臺階下的眾人才發出聲聲響動,看來都是沒有預料到。 “長老會之下各設小組,一名長老可身兼數個小組的組員,目的是群策群力,共同為某個問題找到解決之道,當然了,若是完全與自己精通的領域無關,也可不搭理這些小組的邀請?!?/br> 左宗呂這個人,其實摸到一點力學的門道,每次人家請為某個大建筑把關,他能說的出東西來。這幾年因為不夜城的興起,京中這樣的筑造不少,他也打出了名頭。 他出聲道:“皇上,不知設怎樣的小組?” 朱厚照左手背在身后,右手不停的做出手勢,“小組的產生有兩種方式,一者由朝廷直接委派,以下任務的方式令科學院尋找專門的人才加以攻克,比如朕覺得現在的火炮仍需改良,那么就下令讓科學院來籌辦、解決,張天瑞接旨以后,就成立這樣的小組,到了一定的期限,檢驗成果,如此就是一個循環。 第二種方式就是科學院內部自己產生,你們這些人都有十分的聰明才智,朝廷愿意給你們空間,讓你們發揮自己的聰明,一方面是為大明做出貢獻,另一方面也是為自己贏得生前之名,將來出人頭地,光宗耀祖,豈不美哉?” 這里不會有復雜的行政結構設計,任何一個人只要入得科學院,朝廷都會發給正常生活的俸祿,他們只需潛心研究即可。 這當然有可能會造成有的人利用這個漏洞在這里吃干飯,不過這卻是必須要做出的犧牲。 創新是最需要奇思妙想的,如果整天都在為自己的三頓飯而愁,那再有想象力也只能去做些維持生計的活,其他的都不必談了。 朝廷的確可以在準入制方面加強把關,注重挑選真正的聰明人到科學院來。這樣要是還有漏網之魚,那就一個字——認。 當然要認。 就當做這是投資好了,養100個人,只要其中出1個曠世奇才,那收益也完全足夠了,而且是大賺特賺,還干嘛不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