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長子 第637節
書迷正在閱讀:在選秀奮斗的我總被迫修羅場、小海馬嬌養日常[七零]、殺戮拼圖、我真有這么壞嗎、八十年代順風順水、大佬的小祖宗太兇殘了、水天一色、小糖O穿到正常世界、笨蛋美人勇闖無限流、[西幻NP]勇者今天跑路
“我等絕無此意!” “你沒有此意是你的事,陛下便是會覺得你是以性命想逼。便如毛尚書所言‘乞顧少府稍想’?!?/br> 故作擺手,“總之,我們今日不能出宮!” “顧少府是要抗旨?!”尤址的話開始嚴厲起來。 “公公!”王鏊上前勸說,“公公侍奉陛下多年,一定是了解陛下的。陛下一代中興之主,平日里最看重國事,又怎么會忽然之間諸事不問?這定是陛下的氣話。公公也是深明大義之人,當此之時,應當與我等協力,盡快的讓陛下消了火才是?!?/br> “如何消火?如顧少府所說,這個時候再抗一次旨,逼著陛下把剛剛的話給改了,這樣消火?” 眾人略微沉吟起來。 火上澆油似乎也不對。 王鏊再動心思,“公公常年在陛下左右,一定有辦法?!?/br> “做奴婢的只有聽命的份兒,能有什么辦法?陛下交代了,如果各位要問,就說:既然皇帝自己拿主意的事情不能做,一定得征得各位大人同意,那不必再請見于朕,各位大人自己商定著辦吧。楊閣老,西北擴建諸城的事,都辦好了?沒辦好就趕緊回內閣去。王閣老,小楊閣老也都有各自的差使吧?其他各部尚書,既然一心為國,忠心耿耿,那便聽旨出宮,回部衙辦事?!?/br> 尤址又招了招手,這乾清宮的外邊兒一下來了不少侍衛,“若是各位大人仍然執意強留,陛下下旨,就是綁也給各位綁出宮?!?/br> “這!” 所有人傻了眼,沒想到皇帝決心到這種地步。 朱厚照才不會留著他們在宮里長跪呢,王炳的事情給他一個警醒,這幫人平時看著嘴挺利索,腦子也很精明,但畢竟歲數大了,現在這季節天氣也冷,萬一跪死一兩個,那又是他比較被動了。 現在就是爭搶‘受害者’的位置。 “不行!我要見陛下,我不走!” 尤址視線一偏,“來啊,把毛尚書抬回工部。毛尚書,您可得可憐可憐這幫侍衛,陛下交代了,出了宮跪在宮門前也不許,你來一趟,他們就得抬你一趟,不容易的?!?/br> 說著就開始動手。 幾個大漢三下五除二就把這么一百多斤的rou給抗了起來。 毛紀急了,“怎可如此?怎可如此!這有辱斯文吶!” 喊是沒用的。 “得罪了,毛尚書!” 尤址再回過頭來看其他人,他也勸了一句,“陛下如今正惱火,說什么都是無用的。還是別為難咱家這個當奴婢的了,難道真要一個個抬出去?” 朱厚照這個做法和那個萬歷鬧脾氣不上朝不是一回事,那老小子是真的鐵了心不見大臣,但在他這里,這只是一個手段而已。 以此來讓人知道,朝堂上的某些人也有‘霸臣’的作風。 事情傳到外面,倒是讓很多人大吃一驚。 尤其是沒有參加此次朝會的張驄,原本他以為總要有幾個人會動動的,當然他沒想過楊一清直接‘折’了,但到最后的結局竟然是無人受傷,這就奇怪了。 等到再聽下去。 張驄猛得一下怒拍案桌,“欺人太甚!欺人太甚!自古以來哪有這樣的忠臣?!哪有這樣的朝廷?!天子不能任其心意做自己的事,不答應便要被說有傷圣德,便是刻薄寡恩,這些人眼中還有君臣之別嗎?!必須找人參他們一本!楊一清、毛紀之流和當年的霸臣劉大夏有什么不同?!說到底就是逼迫皇上都得聽他們的!” 張驄春風得意起來,他立馬開始聯系那些愿意依附他的,不入人眼的一些小官。小官歸小官,只要有上奏疏的權力,那就是一份力量。 這些人看準張驄在此時撞了大運,于是在他將起未起之時迅速抱上大腿。 此外,還不僅僅是霸臣的問題。 還有官官相護。 這也很惡劣。 宮里特意有人主動跑出來告訴他這一點,張驄一下子就明白了,哪怕當時沒有發作,但任何一個天子對于官官相護都是極為痛惡的。 臣子聯合起來了,哪個君王忍得了? 楊一清和毛紀都已經在君前奏對了,結果言語之間相互打配合,那不再君主面前的時候又該是什么模樣? 這個,是很嚴重的。嚴重到朱厚照會真正的翻臉。帝王也沒什么舊情不舊情,唐太宗最后對魏征多恨?萬歷最后對張居正又多恨?功勞再大,你真的觸動逆鱗,管你什么功勞。 張驄則笑了,此番他雖沒有成功入閣,但是楊一清被逼迫到這樣的窘境,落下個這樣的結局,他的未來已不成問題。 倒是現在這個內閣首揆和工部尚書,雖然坐在自己的官位上,實際上屁股之下已經是熊熊烈火。 事情已經這樣,再想其他也無意,張驄親自交代給幾個‘自己人’,授意他們彈劾奏章要具體如何來寫。 他以為要從三點來論述。 第一,是禮字。所謂禮,還是君臣之禮那一套,誰是天子?誰是大臣?天子能不能按照自己的本意命令臣下?別的都不提,旁人難道有理由對于皇帝授意張驄之職而生氣?并因此而辭職? 禮是根本,第二點,則是參奏他們‘霸臣’的一套做法,這也簡單,把以前的事拿來類比,一下子就顯現出來。最后則是回到官官相護這一點上。 因為他們是霸臣、因為霸臣之間官官相護,最后竟逼迫的天子沒有辦法,深藏于宮。 …… 第七百一十三章 亂了套 “陛下……難道真的不準備再見外朝的大臣了嗎?” 皇帝癱在躺椅之上,身上蓋著軟綿綿的毛毯,雙腿伸直,兩個美人一下一下給他敲著。 這日子要過的享受誰還不會??? “前朝的事你們后宮莫問?!?/br> 他的手擺了擺,于是一顆冬棗遞到他的嘴邊。 蹦脆一口咬下去,又香又甜的口感舒服的很。 他現在這種極端的方式估計在外朝是吵翻了天了。 莫要指望那些人有多少好話,或是真的理解皇帝的‘委屈’,大概率仍然是責怪他任性而行,不顧社稷百姓。 不過楊一清并非一手遮天,同樣也會有人逮住他‘霸臣’這一點來不斷彈劾。 這就夠了。 對于天子來說,不怕大臣反對、欺騙,而最怕大臣粘合為一體。就像滿朝只有東林之時,皇帝其實已經很難再做什么了。 現在兩方相斗,皇帝就會立于不敗之地。 楊一清看似仍為首揆,但根基已壞,尤其這個皇上以往是有圣賢之名的,在很多人心中多少有些地位。 過上一夜,事情在京中傳開。 不少人最初極為震驚,朱厚照當初是叫這些人各自回衙辦事,但實際上是很難做到的,因為人心已經亂了。 內閣、六部,大小官員說什么的都有。 “……現在還是要想辦法見到皇上?!眱乳w之中,楊一清和王鏊都不講話,也就只能楊廷和開口了。 他們把人擋在外面,但都知道這并非長久之計。 “入宮面圣的條子當然都遞了,但現在都如石沉大海,沒有半分動靜?!?/br> 楊一清面容緊肅,像是在等著什么。 不久,外面來了人,“閣老,宮里的消息,今早靳貴等三位侍從也被皇上攆了出來?!?/br> 其實還有第四位,就是楊廷和的兒子楊慎。 這些人在普通人眼里那是前途無量,又是什么文曲星轉世啦這類說法,但在皇帝眼中那根本沒什么特別,會讀書的才子哪里還少了? “皇上……這是真的決定君臣相隔了嗎?”楊一清呢喃自語著。 王鏊則道:“閣老,你莫要亂了心志,皇上何等人物?怎么可能棄國事于不顧?” “不錯,下官也以為皇上只是憤怒以極。只不過……只不過也不知要如何才能讓皇上息怒?!?/br> 正聊著,外面又傳出驚天的消息! “閣老,工部毛尚書自縛手腳,去宮門之前了!” “胡鬧!” 王鏊‘唰’一下起身。 這個毛紀就是性子烈,這么鬧不是火上澆油嗎? 按照道理說,天子有令,不允許他自己到宮門前長跪,不過這個毛紀也真是個狠人。 他回到家中以后,自己脫下官服,然后讓人找來繩索,自己給自己綁了,同時威脅那些個侍衛,誰要近身,他就咬舌自盡! 事關當朝要員的性命,其他人當然投鼠忌器。 于是乎毛紀最終得以成行。 而王鏊之所以說他胡鬧,是因為一人能行,必是多人效仿,果然在他們趕到的時候,承天門外已經陸陸續續跪了幾十人。 他們也不是單純跪著,而是一邊跪,一邊哭喊。 大抵是臣某某,忠于大明天下,陛下不能不見我等,否則就活不下去了之類的。 又或者就是對天大叫,說上些太祖、太宗顯靈之類的話。 王鏊還沒下轎,就聽到這些動靜。 他立即提醒楊一清,“閣老應當記得當年左順門之變,這種事于陛下而言無半分作用,萬一鬧得君臣之間僵起來……最終是逼得陛下不得不采取雷霆舉措。當年朝廷損失了吳寬等一眾忠臣,難道今日還要再重現嗎?” 楊一清當然知道,可他又能怎么辦呢? “唉?!?/br> 沒辦法,再難的局面,他也得接著。 于是他在人攙扶下下轎,走到承天門之下。 與他們一同到的,還有各部尚書,侍郎,反正都在這里了。 紅衣服的、藍衣服的,擠滿了視野。 “楊閣老!此番應當如何是好,你給拿個主意??!” 楊一清眉頭緊鎖,一臉愁容。 王鏊則已經去到毛紀的邊上,蹲下斥責,“毛維之!你怎可如此輕率,如此糊涂?!看你做的好事,這樣能解決問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