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長子 第634節
書迷正在閱讀:在選秀奮斗的我總被迫修羅場、小海馬嬌養日常[七零]、殺戮拼圖、我真有這么壞嗎、八十年代順風順水、大佬的小祖宗太兇殘了、水天一色、小糖O穿到正常世界、笨蛋美人勇闖無限流、[西幻NP]勇者今天跑路
“還有,明發旨意,明日召張驄入宮奏對,其他人,朕一個不見!” 氣人誰不會,他媽的氣死你們。 “今天就到這里吧?!敝旌裾罩噶酥高@一大攤,“你命人收拾好。朕去一趟坤寧宮?!?/br> 不看了,到后宮放松去了。 沒有天子的旨意,這些奏疏上罵得再兇,難道還能有誰自作主張把張驄給抓了? 他不是什么幼年弱主,幾十上百個官員鬧出一點兒聲勢就想嚇住他? 這怎么可能。 就是這些人全部辭官罷任,朱厚照也同樣不懼。 朱元璋都把官員殺到不夠用了,一樣沒事。 前世的經歷告訴他,官僚系統中最為重要的一定是事務官,就是具體辦事的人,頭頭有用,但缺一段時間的頭頭是可以的,唯獨不能缺下面辦事的人。 這些人都是不怎么冒頭的小人物,輕易不會放棄自己的官職。 只有那些清流,干不出什么具體的事,還覺得離了他就不行了。 反正這個準備他是做好了。 而且有這個可能。 歷史上,劉瑾禍亂朝綱的時候,很多大臣就引憤而去,現在人人都覺得張驄就是個忽悠皇帝的jian佞,如果天子始終不聽勸,那么估計也會有大臣遞上辭呈,以示決心。 沒關系,他現在就要召見張驄,還要看在他就不答應的情況下,這幫人能做出什么來! 侍從室里,靳貴著急,謝丕、景旸則有些不安,他們兩個都還年輕,沒有見過這種如洪水一般的奏疏。 結果惹來皇帝的兩句教訓。 “朝堂動蕩,自有朕在前面給你們頂著,你們慌什么?”朱厚照不客氣的說,“如果你們要加入這幫人來勸誡朕,趁早收了這條心,要么就當棄官而去的第一人,否則就安安穩穩做事。朕這個皇帝還怕這些?!” “臣等不敢!” “起來,干活兒去?!?/br> “遵旨?!?/br> 朱厚照掐著腰,快速的來回踱步,想了想去覺得還是等明天見到張驄再說。 張驄自己當然知道那份奏疏上去的影響,但他同時也知道,正德皇帝不是一般的軟弱之主,幾封彈劾的奏疏要不了他的命。 但并不是說接下來就萬事大吉了。 其實才剛剛開始。 皇帝提出了免除優免,這是一個目標,不是一個措施。 這個目標為什么來找他? 為什么不找旁人? 因為僅僅是天子支持,‘不管不顧’似的下個命令,是做不成這件事的。 這個目標之下,你得有具體的措施,至少要有個粗的方向。 這部分內容就需要他來提供了。 這就是為什么找他而不找旁人,因為皇帝相信他能辦成。 所以聽到旨意要傳他入宮覲見以后,張驄便頓時緊張起來。 明日見君,他一定要說出個一二三,然后皇帝斷然決定:好,咱們就這么辦!千難萬難、哪怕殺出一條血路,反正沖著這個目標就去了! 這才是一個辦事的樣子。 不過張驄其實內心之中也覺得奇怪的, 這么大的事情,皇上怎么就相信他張驄能辦成?當然這個念頭只是一閃而過。 這就是朱厚照的先知記憶在幫忙,因為張驄的后世評價不僅僅是政治家,還是改革家,是有明一代非常有能力的首輔! 《明史》對他的記載是說:清勛戚莊田,罷天下鎮守內臣,先后殆盡,皆其力也。 就是說都是他的功勞! 基本上,可以這么講,這個時代、這種高難度的政務上,如果張驄做不成,那找旁人也就是碰碰運氣。 翌日,京師的街頭還如往常一般,秩序仍然在,不過暗流涌動,私下里不少人都在互相傳遞消息,每一家也都會派人盯住著宮門。 當然了,也就少不得知道張驄入宮,而那一身穿紅袍緩步前行的場景可是不少人的心頭只恨。 天子還是召見了他! 而在宮內, 朱厚照卻給張驄賜了坐,一副將其封為心腹之臣的架勢。 “今日朕召愛卿來,宮內宮外諸事不談,只談一件事,如何做?!?/br> 張驄是有備而來,他從袖口中拿出東西,“陛下當日曉諭微臣以后,微臣便日夜苦思,幾日以來,倒也有所得,今日愿上呈皇上,以供御覽?!?/br> “你準備怎么做?”朱厚照面容緊著。 “一,定法規。如臣先前所說,若要除優免,必要清田畝,而清田畝又是千古之難事,因而必得朝廷下清田令,強令各地官員配合,并且要明確清丈的范圍、方法、程序以及責任人?!?/br> 責任人這個詞,朱厚照老是拿來嚇唬人,現在這幫人也會講了。 “恩,接下來呢?” “二,定人員……” 第七百零九章 百分面試 說一千道一萬,先要把田給丈了。洪武年間天下有八百多萬頃田地,現在估計只有一半。 能把這件事做成,重新梳理好,哪怕稅制不改,天下也會煥然一新。 但這件事難度太大,首先就是沒有足夠的人手。 畢竟天下那么大,一塊一塊地的把形狀、畝數、土地等級都給重新查一下,光是想便覺得這是非常大的工作量。 而且在中原地區還好,到了一些偏遠地方,要是誰去量大戶的田,人不給你打出來才怪。 所以不管是定法規,定人員都有其現實需求。 “……微臣需要五千個、懂得土地測量、掌握清丈流程的測量人員。只有讓他們進入全國各縣衙,和知縣、縣丞互相配合、互相監督,才能真正推動土地的丈量。從根本上來說,這需要銀子?!?/br> 朱厚照覺得錢能辦到的事,都問題不大,“每人每年20兩銀子作為俸祿,5000人的規模便是十萬兩。不是不可以?!?/br> 張驄道:“微臣想再提高些。二十兩……” “二十兩可不低,朕知道尋常人家一年的花費都不會到二十兩?!?/br> “陛下,這些人手中都握有權力,很容易為人賄賂,臣當然會命人監督他們,不過不可能面面俱到,若是給的銀兩不足,會有更多的人鋌而走險。再者,會丈量、會記錄,這至少也要是個秀才,絕非一般人可以勝任,因而……陛下覺得四十兩是否有可能?” 這么大的事情,朱厚照不想糾結于十萬兩銀子,這叫‘干大事而惜銀’。 實際上朝廷也可以讓各地官員來負責這件事。 但效果會很差。 一來古代的官府職能并不像現代那么大,像這種事情他無力為之,光是下命令有什么用?朱厚照自己當過下屬,知道會有那種領導,下個命令恨不能讓你解決世界和平問題。這是沒有意義的。 二,如果不顧這一點而強行下命令,那么地方官為了自己的烏紗帽只能想盡辦法增加開支,這些錢最終會從什么地方出還用想么?從這個角度就可以理解,為什么有的時候上面是好的旨意,但到最后卻成為惡政。 最后一點,地方官本身就已經和當地的豪紳利益勾連,讓他們主抓,這能有多大意義? 所以既然國力強盛,既然花得起銀子,就不要在乎這么幾個大子。 朱厚照覺得,以張璁的才能必然是想過依靠地方官,可最后到他面前說的是花錢重新招募人員,說明他必然也是考慮過的。 經過這樣一番思慮以后,他點頭,“可以。但是需要培訓吧?這又是一筆銀兩,想必二十萬兩還不夠?!?/br> 張驄點頭,“正如陛下所言,而且招募、挑選、培訓,這至少也需半年的時間?!?/br> “磨刀不誤砍柴工。銀子的事也不難,撥個專門的款項即可,你將費用報上來,只要合理即可?!?/br> “謝陛下諒解。臣現在要說這第三點了,便是要定流程。這個事情牽涉的廣、人員又多,必須要有一個固定的、清晰的流程,規定好沒一個環節所需做的事情,從測量、到記錄繪制、到核實匯總,最終上呈,每一步都不能亂。 此外,每一頁數據、每一張圖紙,必須要求測量人員、當地知縣、縣衙直接經辦人員和田主四方共同署名確認,若是田主不會寫字,由測量人員代簽,并按上田主手印?!?/br> 朱厚照眉頭一挑,四方確認? 這其實是他上輩子接觸的東西,為的是避免哪一方暗中cao縱。 所有人的都署名,只要一方出問題,剩余的三方連帶追責,這樣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不規矩的事情。 此外,這些資料可以長期保存,以后也便于核查。 朱厚照有些意外,張璁果然是有些才能,不能小瞧我們聰明的老祖宗。 “多方署名,可以是可以,不過這樣會不會太過于繁瑣?” “不繁瑣的,陛下想一下,僅是寫自己的名字能有多繁瑣?而且微臣以為這個冊子從知縣出來到知府衙門,要有知縣的署名,從知府衙門到布政使司衙門,要有知府的署名,層層上報,逐級負責。最終到了京里,要入庫,便由臣來署名!” 嚯,這個決心下得蠻大的。 “你要署名?你有這個膽量?” 張璁跪了下來,義正言辭的說:“既然是為朝廷做事,為陛下做事,臣自當奉公守法、廉潔自律。且臣自己要署名,也是要謝絕那些想走后門的人,畢竟這是要掉腦袋的,除了陛下,誰能拉下臉讓臣自愿的把腦袋交到他的手上?” “嗯!”朱厚照很認真的點了點頭,雖然他不是很相信這句話百分之百的真實性,因為張璁肯定算定自己不會殺他,不過能有這份決心,也很不容易,“張璁,你既為朕拼上了性命,朕又豈會負你?” 看來他的職務是要動一動了。 張驄道:“陛下稍待。臣還有第四條?!?/br> 這已經完全超出朱厚照對他的預期了,甚至都樂了起來,“好,你說你說?!?/br> “是,第四條便是定罪名?!睆堯嫀е赜械囊唤z狠絕,道:“這個過程之中想必會有人借機斂財、甚至弄虛作假、欺上瞞下,重新清丈以后的數據,朝廷要有專門人進行核查監督。若是查出了什么,卻不知定以何罪?” “這事很簡單,朕現在就可以答復你。直接犯罪者本人定死罪,其后世子嗣代代不許科舉?!?/br> 張驄馬上說:“有此四條,陛下再予臣三年時間,臣有把握做成此事!” “嗯,張璁,要么,你入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