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長子 第471節
書迷正在閱讀:在選秀奮斗的我總被迫修羅場、小海馬嬌養日常[七零]、殺戮拼圖、我真有這么壞嗎、八十年代順風順水、大佬的小祖宗太兇殘了、水天一色、小糖O穿到正常世界、笨蛋美人勇闖無限流、[西幻NP]勇者今天跑路
但當時皇帝并沒有明說。 現在么,又矢口否認。 孟櫻其實已經見怪不怪了,她在京師幾年了,正德皇帝掌朝堂、開海禁、強兵馬,驅韃靼。一戰洗刷土木堡之恥,他的心機、手段和威望,就是在府里隨便聽聽也聽得到。 而她以及她的父親,想要反抗幾乎是不可能的,只能認,并且祈禱著把這件事辦好了,便可以解除這種‘暗軟禁’。 梅懷古也不會去管她的心思,而是順著皇帝的話往下說:“因為此事重要,我爹便交代,好生伺候她,所以孟姑娘一直都沒離開?!?/br> 這些都是細枝末節。 重點不在這里,皇帝也不想聽。 “那么,紅薯呢?” 問出這話,朱厚照的視線也落在了梅懷古所帶的袋子之上。 “微臣這就拿出來,聽孟父說南邊的人都叫他番薯,孟父,你快與陛下稟報?!?/br> 說話間,朱厚照已經自己走下去拿在手里看了起來。 紅色的、橢圓狀……的確是紅薯。 “好??!好??!你們幾個可算是立了一大功!” 一聽皇帝說這話,三人都有些面帶喜色,能讓皇帝高興,少不得一番賞賜。 其實所謂的種紅薯,拿這個就可以種了。 他小時候是在農村長大的,還去鄰居家的田里偷挖過。 不知道這個時代的人是怎么種植的。當時他在農村,父母和爺爺奶奶輩會把這個東西先收在地窖里過冬,以免紅薯被凍壞,到了來年開春,大約也就是這個時候,氣溫在十幾度,就種到地里進行培育,然后它會長出綠色的紅薯苗。 等紅薯苗長到30到50厘米,就剪下來,插到已經開墾好的地里,再之后等到九月份、十月份就可以收獲了。 當然,紅薯的種類繁多,我們國家又幅員遼闊,所以有的在春季種植、有的在夏季種植。 這都不是關鍵,關鍵在于紅薯的優勢是非常明顯的,最為顯著的就是耐旱、耐貧瘠、產量高,不挑地形,即便在山上也能種植。 從正常年景來看,一畝地種紅薯能產2500到3000公斤,也就是徐光啟所記錄的‘一畝收數十石’(明朝一石是150斤)。其產量是一畝稻田的十幾倍。 但,這個事呢要分兩面看。 第一,指望紅薯一到,就養活全國人民,那是開玩笑。 因為紅薯的熱量很低,不管你吃什么東西,人體總歸是需要熱量的,紅薯的熱量只有大米等谷物的三分之一,土豆和玉米基本也是和紅薯一個水平,說得直白些,紅薯吃得再多,80%是水,那有什么用? 所以不談熱量,只談產量,這是耍流氓。 另外紅薯沒有油,吃多了肚子容易脹氣,也就會導致一種情況,額,就是拉不出來…… 所以即便紅薯后來成為一種‘美食’,但始終不能成為主糧。 因而想象中依靠這個推平全世界,更加不可能。其實在真實歷史中,紅薯在隆慶、萬歷年間已經傳入中國,到了萬歷后期以及天啟年間,官方都有記載陜西、河南、南直、山東、廣東、廣西、福建、云南各布政使司已經普遍種植紅薯。 但是,它并沒有能拯救流民遍地的大明朝。 從這個維度來說,人禍永遠是最大的問題,生產力很高的工業國家一樣有饑民。 不過話又說回來, 在溫飽仍然是個大問題的時候說紅薯口感不好、吃多了泛酸一樣是耍流氓。是完全不能理解災民所說的一種矯情話。 對于淪落到啃樹皮的人,能吃上這個就是升入天堂。 對于活在溫飽線上的百姓來說,大米、小麥之外如再種植一點紅薯,可以解決青黃不接的問題,甚至可以節省一點主糧進行儲備或是售賣。 對于整個國家來說,多出一種可以吃得食物,那總歸是好事情。 繼而就可以大大緩解如今尖銳的社會矛盾,老百姓穩住了,他推動各種各樣的改革措施、即便激進些也不會造成地動山搖的后果。 能夠養活更多的人、能夠增加社會的彈性,這是它的意義。而不是覺得它不能一直吃或者不能依靠它吊打全世界就認為它根本沒有價值,這屬于二極管思維。 所以在朱厚照的眼中,紅薯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戰略作物。 而此時,他正捧著,這個他前世吃都不想吃的東西,現在要小心對待。 “陛下,不必……不必如此?!泵蠙验_了口,不夠不確定自己講得這話是不是得體,話到最后顯得底氣不足。 “為何?” “因家父已經在老家培育種植,紅薯是剪莖作種,所以……” “喔?”朱厚照懂她意思了,“這么說,朕就是吃了它也沒關心。孟父,是這樣么?” “回……回陛下是的,草民知道此事極為重要,若不先進行培育種植,也沒有膽量來打擾陛下?!?/br> “倒是聰明?!敝旌裾杖滩蛔≠澚艘痪?,有這個腦子才能辦成事,“不過朕就不吃了吧,眼下季節合適,你帶的這些還是都拿去培育?!?/br> “是?!?/br> “你說說,怎么帶回來的,海外又是什么情況?” 孟求中初次見到皇上,多少有些緊張,“草民回……回陛下的話,這些番薯是從草民從滿剌加國偷偷運回,當地有弗朗機人,這些也最早是他們帶到滿剌加國?!?/br> “滿剌加國?” 朱厚照的地理知識開始遭遇考驗。 “是我大明屬國嗎?” “回陛下。不是的,滿刺加國屬于暹羅王國,這些都是海外小國,與我天朝難以比擬。當地人也曾聽聞我天朝天子,他們心生向往,只是遠隔重洋,若不是為了求生的商人,一般人沒有膽子面對海上風浪?!?/br> 朱厚照忍不住笑, 這話后半段就屬于是胡說八道了。 不過現在的政治正確如此,他也不想花力氣去糾正這個東西。 實際上,滿刺加國就是后來的馬來西亞、新加坡那個地方,葡萄牙人最先到達這里,然后就發生戰爭,也導致了該國的衰亡。 時間點,就在大明正德年間。 換句話說,歐洲人的炮火已經抵在亞洲人的腦袋上了。 包括呂宋島,也就是菲律賓,也是在本世紀被西班牙人侵略。 現在的大明朝經朱厚照影響,已經有了一個開海行商的利益團體,終有一天,來自大明的商人和來自歐洲的商人會撞上,按照這幫強盜的邏輯,你賺錢的生意,他們一定會動手搶和打。 或許那一天會比想象中的來得更早也說不定。 這些擺在一邊, 眼前這個紅薯還是讓朱厚照分外激動。 說一千道一萬就是三個字:要推廣! 他很自然的笑納了這個東西,讓劉瑾端到一邊。 然后對孟家父女說:“這樣的作物往后必定活人無數,孟求中,你所立之功,比你想象的要大。朕也向來賞罰分明,說吧,可有需要?” “這個……草民不敢?!?/br> “陛下富有四海?!泵窇压盘狳c他一下,“你盡管開口就好?!?/br> 孟求中抬起頭,有些茫然,略帶耿直的說:“陛下,草民想要百兩紋銀?!?/br> 朱厚照和梅懷古一時愕然。 “缺銀子?” “是,草民的女兒還沒出嫁,嫁妝還沒著落呢?!?/br> 孟櫻一聽是這么回事,立馬鬧了個大紅臉,“爹!你怎么能和陛下說這些?” “哈哈哈?!敝旌裾諈s覺得頗為有趣,當皇帝久了,這么樸實的人的確少見,“孟求中,這個條件朕答應你,朕還可以給你更多。只有一樣事,你要幫朕一個忙?!?/br> “不敢,請陛下吩咐?!?/br> “紅薯這個作物,只有你種過,朕找一塊地,你留下來把它伺候好。至于你在福建老家種植的那個,朕會下一道旨意,寫明方法,令當地知縣去伺候。你意下如何?” 孟求中一時猶豫,他本來想回老家的。 梅懷古則在邊上敲打,“孟父,這是陛下給的機緣,還不快謝恩?!” 老農也沒那么多的主意的,而且他不敢拒絕,便叩頭說:“草民愿意聽陛下的話?!?/br> “好。劉瑾,你去取五百兩銀子過來,賞給孟求中。懷古,這兩人我交給你,你安頓好,若是愿意住你府上就住,若是不愿意的話,就讓人家自己成個家,在外邊兒住。等朕選好一塊地,到時候你領著他過去?!?/br> “是!” “好,下去吧?!?/br> 朱厚照沒有和他們講太多種植、推廣之類的事、以及以后會有什么重要的意義。 人家就是一個想要紋銀百兩的農民,不關心那些。 這是他和朝臣應該關心的事情。 看著木盤子里幾顆紅薯,他忍不住上手摸了摸,雖然說紅薯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但它畢竟能吃、能養活更多的人,這對于他的帝王之志是有著極大的支撐作用的。 后世之人曾經探究過氣候和王朝更迭的關系,結果發現在漢唐之時,中原王朝都相對溫暖。 而且我們也都知道,亂世爭霸中,根據地小而貧瘠的一方總是不能夠獲勝,這就是‘力量’的作用。統治者當然是需要各種優秀的品質,但手握多少‘力量’才是更加關鍵的因素。在冷兵器時代,這個‘力量’可以相對通俗的表示為: 你有多少地、能產多少糧食、可以養活多少人口。 不管從哪個方面想,紅薯也屬于是重大事項了,需要一個專門的得力之人。 朱厚照慢慢摸著,眼神之中則有認真以及略微壓抑的激動與興奮。 “劉瑾?!?/br> 皇帝的聲音不似一般時候,此時顯得有些厚重。 “奴婢在?!?/br> “明日一早,傳旨內閣、六部九卿入宮。除非離京,否則無故不得缺席?!?/br> “是!” 卻說得了五百兩銀子的孟求中很是開心, 既然有了銀子,他也不希望住到人家家里去,平海伯府的牌子實在嚇人,進去之后一會兒這個規矩、那個規矩,他這個人自在慣了,搞得不好萬一闖了禍那才是麻煩事。 梅懷古也按照旨意隨他去了,便在外邊兒給他找了個干凈小院兒,不用打掃,直接就可以住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