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長子 第338節
書迷正在閱讀:在選秀奮斗的我總被迫修羅場、小海馬嬌養日常[七零]、殺戮拼圖、我真有這么壞嗎、八十年代順風順水、大佬的小祖宗太兇殘了、水天一色、小糖O穿到正常世界、笨蛋美人勇闖無限流、[西幻NP]勇者今天跑路
這是其一。 其二,灶戶生活本就困苦不堪,朝廷又如此打擊私鹽商人,導致他們手中的余鹽更加無人敢買,余鹽的價格也會急速下跌。 這樣弄下去,拖上一段時間就會餓死人! 商人的確鬧不出大事,可灶戶能! 所以他的奏疏走的也是八百里加急。這些事情作為巡鹽御史,他是一定要和天子稟報的。 其實朱厚照又何嘗不知道這一點? 緝私,要有兩招,其一便是打擊,其二就是要給灶戶活路。 否則千千萬萬的灶戶自己就開始銷售私鹽了。 此外,他先前計劃施行鹽場拍賣,這個思路他還是覺得不錯。 因為讓少府去成立一個鹽商,再去統一收購、售賣食鹽,時間久了,還是一樣的問題——即因為吏治腐敗導致官鹽有行政成本,官鹽價格就是會高。價格差一產生,私鹽泛濫就是時間問題。 而這些行政成本,都是由官府承擔的。 還不如進行市場化運營。生產、銷售都交由商人,只將鹽場的所有權拿在手中。 雖然他不是迷信自由市場的人,但是市場化確實可以帶來效率的提高,這還是沒有疑慮的。 可這種變革需要一個契機, 這個契機就在兩淮都轉運鹽使司衙門。 這個衙門可不是個小衙門,除了鄒澄這個轉運使,下面還有同知、副使各一人,以及數量不等的判官。 此外還有專門執掌文書往來的經歷司,類似于秘書室,內設經歷、知事等官職,林林總總加起來要有五十多人。 他們的品級皆不高,轉運使也就是從三品,其余的也是五品、六品的多。 現在鄒澄在京師瘋了, 揚州城又抓起來幾個鹽商,仔細一審問, 整個轉運使衙門和倒賣私鹽的鹽商沒有一點關聯的寥寥無幾。 衙門里基本上被一掃而空,趙慎要做事的時候,只有一個年紀很大的經歷替他抄錄、整理些文書之類的, 年輕人中,倒是還留有六個,但都是微末小官,而且性格很怪癖,這些人似乎連巡鹽御史這種大官都不知道要怎么巴結,自然是混不進那個‘圈子’。 趙慎在堂上感嘆,“運司衙門自轉運使而下共五十三人,最后與私鹽商沒有關聯的竟只有七人,真是荒唐之至。這種事情報到朝廷上,朝廷臉面何在?” 毛語文這個不擔心,他擔心捂著什么事情叫皇帝給發現,那才是問題。 “趙鹽司,刑事所可沒有屈打成招,這四十六人,家家富裕,他們的案卷自己也都畫押認了?!?/br> “副使誤會了,趙某不是那個意思。趙某是感嘆,國事維艱,治國不易?!?/br> 屋子外傳來韓子仁的聲音, “能有多不易?原先韓某任知縣的時候就說過,百姓,無非是給其一條活路?,F在一邊是鹽商家資累萬,生活驕奢,一邊卻是灶戶艱難度日,難求一次飽腹。要說治國有效,便是這些巖上的銀子都給灶戶分一些,如此,四方安定?!?/br> 毛語文問道:“抄沒鹽商的銀子需要解運京師,韓副使敢用?” “若是支援灶戶每日生活所需,這銀子便用得?!?/br> 韓子仁認識皇帝許多年了,對于這一點,他有自信。 “兩位不必急,奏疏趙某已經八百里加急送到京師了。相信陛下會有決斷。所查獲的鹽商逐人逐日審理也可完成,無非就是時間長短?,F在的問題是這運司衙門,這般報上去,怕是朝堂震動、陛下震怒?!?/br> 毛、韓二人對此都無所謂。 他們是錦衣衛,又不是文官集團。 貪腐到這個程度,又不關他們的事。 不過他們也理解,趙慎畢竟是巡鹽御史,雖然從實際情況來說,這些人犯的事和他無關,但說到底巡鹽御史就是負責監督這些官員, 現在出了這么一檔子事,怎么解釋? 不要覺得趙慎是在杞人憂天。 朝廷、官場從來都不是講道理的地方,如果朝廷真的覺得運司衙門弄成這樣很失臉面、想找個背鍋的人的話, 會找誰? 所以說,官場之上一不小心就是萬丈深淵,并非說說而已。 但人與人的悲歡并不相通,韓子仁與毛語文在這一點上是統一的,“該是什么模樣,就是什么模樣。不是南鎮府司不配合趙鹽司,主要……南司就是為陛下收集消息,而這件事又處處引人注目。有一絲隱瞞,韓某這顆腦袋就要搬家了。而對于趙鹽司來說如實上報也不一定會怎樣,有些人胡攪蠻差,但陛下是個講理的人?!?/br> 毛語文其實都懶得做這樣的解釋。 抓人、審問、抄銀……刑事所現在忙的很。 趙慎也不是真的就是要撒謊,他是從另一個角度考慮, 大明朝到現在還沒有查出過這樣的案子,這是真正的一窩貪官,一旦報上去,百年之后的后人都會提及此事。 朝廷、官場,搞成了這副模樣,總歸不見得臉上有光吧? 而陛下又是自視甚高之君,所以他不是要撒謊,只是在糾結自己是不是沒有維護住皇帝的面子。 當然,看到皇帝兩位心腹都是這個態度,他心中的疑慮也有所消解。 “既然如此,那么運司衙門的奏疏便照實來上。到時候他們的案卷全都附上。只是如此一來,揚州真是要出大名了?!?/br> 那也沒辦法,朝廷要清查鹽政,肯定是這個結果。 等到下午時,運司衙門的三人連續接到兩封從京里來的旨意。 一封是內閣給巡鹽御史,其意是說鹽課案要仔細甄別,盡最大可能減少冤假錯案。 一封是司禮監給兩位錦衣衛副使,結果意思卻似乎有些相反,司禮監強調了皇上的意思,宮里的情況,所以要他們在揚州,一個不漏! 盡管如此,三人也都不驚奇,司禮監和內閣又開始斗了。 第三百七十四章 朕就是瞎了眼! 趙慎的奏疏到了京師以后, 內閣先進行票擬,一看到運司衙門的貪腐程度如此之深,他們也滿心的震驚。 “李閣老,這要怎么給皇上看?內閣票擬,又要擬一個什么意見才好?” 李東陽老得眼袋下垂,此時也是一臉的嚴肅。 他把手上的毛筆放下,剛剛所考慮的事情也拋到腦后,把趙慎的奏疏前前后后又看了兩遍之后開口,“就寫,請圣上裁奪吧?!?/br> 內閣不知道如何辦理,便會這樣寫。 這件事比較重要,兩位閣老左思右想,覺得還是要盡快稟報皇帝。 不僅僅是其中運司衙門的貪腐,還有十幾萬灶戶的安頓問題。 入宮的路上,兩位閣老碰到了出宮的談大夫,以及她那個面容姣好的徒弟葵兒姑娘。 因為已經認識了,就打了個招呼。 等到擦肩而過之后, 葵兒姑娘便說:“陛下還沒有痊愈,便又要如此密集的接見大臣?!?/br> 其實朱厚照的身體已經逐漸好轉,主要是胃口好了,魚rou、雞rou不斷,除了還有些咳嗽滴滴答答一直沒好完全,精神已經基本恢復了。 而談大夫那邊一松口, 他就吩咐侍從室開始叫人。 這些都在談允賢的眼皮子底下發生,令其到底還是有些不愉快。 現在聽到徒弟這樣講,談大夫也心生一計: “往后,我們也可以往侍從室遞條子。便說病情復診。陛下還有些咳嗽,也是應當的。慢慢的便一個月來上一次,每來一次就盡力說服陛下節勞?!闭劥蠓蚴钦娴膿?,“否則,照陛下這般辛苦,下一次病倒也是意料中事?!?/br> 葵兒姑娘輕抿嘴唇點了點頭, 皇帝勤政愛民,有情有義,她算是見識到了。 “不過,我們幾個也不必每次都來。醫館那里也總是要留人,你與辛蕙隔開,下次為師就帶辛蕙入宮?!?/br> “哦?!笨麅汗媚镙p輕應聲。 …… …… 乾清宮。 皇帝吹著熱茶, 他把楊廷和給叫來了。 “……鹽政敗壞至此,百姓總歸是受苦最多,每每念及此事,朕便痛心不已。先前還有人為鹽政官員求情……” 楊廷和情略有些停頓,還好皇帝沒有繼續說下去。 “……算了,此事先不提。眼下最為要緊的便是那些灶戶。朕知道,灶戶曬鹽本就艱苦,一旦處置不妥,便會有不忍言之事發生。如今兩淮各地的鹽場想必都受影響,數十萬灶戶朝廷不能棄之不顧。楊愛卿,朕的這番心意,希望你能理解?!?/br> 這樁事,沒有人會反對。 文臣本身也支持朝廷多加賑濟,所謂的施恩于天下,就是如此。 宮里的事叫劉瑾給弄成那番模樣,但皇帝,還是心懷萬民。 得來的銀子沒有被揮霍,最后花在了百姓頭上,而且是皇帝主動宣召他來到此處,這樣想著,楊廷和便覺著那個熟悉的陛下還在。 “這次鹽課之案,朝廷也抄沒了一些銀子。朕四季常服皆備,吃喝用度也不短缺,宮里便是偶有破敗之處,只要稍加修繕即可。因而是用不到這些銀子的。況且,層層盤剝,剝得本就是灶戶的錢,這銀子要想辦法還給他們。楊愛卿?!?/br> “微臣在?!?/br> “兩淮鹽場涉及灶戶眾多,朝廷若是不派總辦大臣,這件事估計也做不到。所以賑濟灶戶一事,你可愿往?” 楊廷和自無二話,他拱手稱:“陛下有命,但敢不從?臣愿往!” 便是說到這里,李東陽和謝遷到了。 因為說是揚州來的奏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