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長子 第308節
書迷正在閱讀:在選秀奮斗的我總被迫修羅場、小海馬嬌養日常[七零]、殺戮拼圖、我真有這么壞嗎、八十年代順風順水、大佬的小祖宗太兇殘了、水天一色、小糖O穿到正常世界、笨蛋美人勇闖無限流、[西幻NP]勇者今天跑路
出師未捷‘船’先死, 現如今出海不是問題,結果都卡在船上了。 等到梅可甲送走了這些‘大老爺’,他轉身就給船廠下令,“漲價!” 今日介紹船只情況的造船總工是個姓許的,他一聽漲價分外開心,因為每艘船的售價都有部分是要獎賞給他們的,“漲價好??!東家您說句話,咱們漲多少?” “翻倍漲!而且先付清銀兩的為先!等著咱們交船再付銀兩的,讓他們統統往后靠!” “好事兒??!”但許總工轉瞬又想到,“部堂那邊是不是也一樣?他們只付了六艘的銀子?!?/br> 梅可甲無奈,他拍了拍此人的肩膀,“你啊,趕緊研究研究怎么造出更好的船吧,沒了這門手藝,還不知你能端哪碗飯呢?!?/br> 都是廢話,這個規矩適用其他人,能適用于浙閩總督嗎?! 好了, 現在杭州的青正源船廠一炮而紅,海貿是賺錢不假,許多人沒船出海??! 于是乎成千上萬的銀子涌向船廠,梅可甲有了銀子也舍得花錢了,尋摸尋摸其他船廠造船工的月俸,他全都朝人家看齊。 一時間造船工成了香餑餑! 消息再傳回京師,原先少府引導適齡的精壯工人學習造船手藝還一直無人問津,結果一夜之間又變得一個名額都難求。 這就是銀子的力量。 銀子的力量也在大同發揮效用。 大朝會之后,周尚文也趕回了大同。 按照大朝會上關于復套的朝議,從大同到甘肅,要聯合起來進行剿套行動。 其實主要是大同,因為甘肅長城外的韃靼人因為花馬池一戰損失不小,如今偏向于北遷,倒是周尚文所面對達延汗主力未損。 但四月初正是草長鶯飛的季節。 草原溫暖,牛羊放牧。 正是立功的好時節。 當初他們八個人可是君前立過誓的。 而且作為最早的八個甲級衛指揮使,他們也是如今皇帝嫡系將領中為數不多,真的有實戰經驗的將軍。 所以皇帝對于他們的重用就更加異于一般人。 周尚文也是升得最快的,他如今是大同總兵、大明騎兵都指揮使。 總兵一職是大朝會之后剛剛調整的。當時文官密集調整,總不至于只許文官升官,不許武將升職吧? 升官的理由就是他在弘治十八年主動領兵巡邊,前出接敵,雖然一年下來也就殺了幾百個敵人,朝廷中還有文臣說三道四,言其領兵不穩。 但說話管用的還是皇帝,皇帝喜歡,那就升官。 而當初那八人,也都或多說好有些升賞,只不過譚聞義、史大淮在浙江,于子初在福建,跟隨周尚文到到大同來的,就是孫希烈、常大成、柳江杰、和徐鎮安四人。 這四人常大成性格最為穩重,所以周尚文并未將其放在大明騎兵之中,而是讓他帶著柳江杰守衛大同。 孫希烈和徐鎮安則各領一衛騎兵。 另外兩位指揮使分別是馬一槐和嚴興奎,這兩人都是當初楊尚義用的人。周尚文剛來時,這兩人當然是有些陌生, 不過周尚文的風格相比楊尚義更加激進,將軍的威信都是在戰場上的勝利中建立起來的。 到正德元年的四月,周尚文命令他們已經不存在什么問題。 而他回到大同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召集所有指揮使升帳議事。 因為他們都沒去大朝會,所以周尚文要把朝廷的旨意帶到,他一身戎裝,虎目掃過眾將,“陛下登基以后,以大朝會的形式擬議朝廷一年之主要朝政,七日大朝會,復套乃是第一天之議題,而為復套,陛下已同意由我軍在春季時執行剿套之策?!?/br> 眾人一驚,“春季?不就是當下么?” 第三百四十四章 男兒風采! “不錯,春季正是當下!” 復套銀兩,皇帝足足撥了一百萬。 剿套是復套的一個環節,周尚文當然也分得到銀子。 所以這兩萬多人的開拔軍餉,他發得出來。此外,大軍出征,糧草先行,這也需要很多時間。不過弘治十七年時,皇帝在大同督造糧倉,且大明騎兵越過長城也有過幾次經驗了,所以這其實也還好,就是準備時間確實要長些。 但更為關鍵的并非這些,而是即便是他也是第一次領兵兩萬二行走于大漠。 人人都說周尚文行軍冒險,但他也不是沒腦子,弘治十八年時他最多帶了八千人出塞,哪怕有什么損失,至少沒有把家當全部敗光。 可這次則不一樣。 周尚文負著手,他是真正的八尺男兒了,且身上有軍旅之氣,體格也是健壯,所以很有氣勢。 “本將已經決意,此次剿套大明騎兵要全數出動。你們不必緊張,此事,本將還在京師時就已經和陛下及楊閣老稟報過?!?/br> 營帳中幾位將軍都露出期待的神色。 “陛下和楊閣老的意思,是同意的?!敝苌形孽局?,眼光中有銳氣,“陛下對本將的獎賞,也是對你們的獎賞,弘治十八年之事,你們也都不必擔心了?!?/br> 馬一槐略有驚奇,“朝中諸公難道沒有彈劾之人?” “有?!敝苌形恼f到:“不過全被陛下批駁了回去?!?/br> 一聽這話,這些將軍都振奮,“陛下如何說?” 提到這個,周尚文也覺得解氣,“陛下反問朝中一些御史言官,說,既然韃靼人可以寇邊,那么我大明之兵,為什么不不能寇他們的邊?!” “好!”四位指揮使全都擊節叫好。 這種激動,并不單單是出一口氣那么簡單。 主要他們是武將,皇帝尚武,對他們來說就是實實在在的好消息,否則打了半天仗,卻得不到獎賞,那總歸是憋屈的。 周尚文心中此時也是一樣的想法,“本將看得很明白,包括楊閣老他們也是一樣。陛下少年天子,對戰場、兵事都很有興致。大明的武備在陛下的手中,定會強盛一時。于你我之輩來說,正是建功立業之機!” “弘治十二年以來,朝廷也的確為了大明騎兵耗費頗多,但陛下都舍得將這些兵馬交給本將,本將如何能夠畏畏縮縮?因此此次全數出擊,乃是不會更改之策。在京師的時候,陛下也曾召本將促膝長談。韃靼人的騎兵來去如風,要想戰勝他們,這支大明騎兵就要像韃靼騎兵一樣馳騁,像韃靼騎兵一樣戰斗!” 也就是說,只去騎兵。 “既然如此,就要曉諭全軍,全力準備?!睂O希烈建議道:“是不是還像先前一般,先鋒部隊先行出發探路?” “不錯。不過調兵遣將的具體事宜,過幾日本將再宣布。你們回去以后先各自將命令傳達,最為主要是備好干糧、飲水。不要出現將找不到兵的情形?!?/br> 再有,茫茫大草原沒有一個認方向的人是絕對不行的。 萬一連續幾天找不到水源,那可真是要了命。 這一點,就能夠看出來弘治十八年幾次出塞的好處,優秀的將領能夠在戰事之中不斷成長?,F在周尚文就知道要遣人提前探路。 所以他能夠慢慢走得更遠。 而這次剿套,說不得要深入大漠。對他而言又是一次巨大的考驗。 與此同時,他也會去信三邊總督府,他們那邊也要配合出兵巡邊,給韃靼部落施加壓力,萬一一方有什么不測,另外一方還能夠相互救援。 馬一槐回到指揮使駐衙之后,則是把大兒子馬勝、小兒子馬榮叫了過來。 如果不出意外,他的小兒子馬榮就是此次出兵的前鋒將領,因為他善于謀略,決策果斷,再加上又有他這個父親作為引薦的階梯,容易被總兵注意。 所以當時楊尚義還在的時候就對馬榮贊不絕口。等到周尚文領兵出去經過幾次戰斗,馬榮的指揮才能更加得到展現,周尚文也絲毫不掩飾對他的喜愛。 倒是他這個大兒子,勇猛有余,但思慮不足,有時候還有些沖動,當個沙場戰將最多了。 “有事?” 兩兄弟本來在啃餅,一看父親一臉心事的走進來,便都站了起來。 馬一槐把事情一說, 馬勝激動的直拍大腿,“皇上有志氣,咱們這些人打得才解氣!天天躲在城里,真的憋悶死了,就該打出去!爹,那具體什么時候出發?!” “周總兵帶了銀兩?”馬榮還是愿意動腦子,問了關鍵的問題。 “朝廷為了復套,撥銀一百萬兩。剿套也是陛下定策,左右……三十萬兩銀子是拿得到的?!?/br> 馬榮沉思,稍想了一下之后搖頭,“今年一百萬、明年至少還得一百萬,復套要施行三年,這樣一來所耗費銀兩實在巨大。其實哪里需要那么久,只要再有兩萬騎兵,韃靼人又如何能擋住我大明鐵騎?” “況且草原民族沒有城池倚仗,只要打痛一次,他們就會退往陰山之北,不敢南下,復套,又哪里用得了三年?單純打下來,也并不難,關鍵是復套之后要經營得當,防止他們卷土重來。不過這也不是我們應該考慮的問題?!?/br> 馬榮也就是這樣一講,對于他來說,還是要把自己手下三個千戶和三千士兵給動員起來。 此次他為前鋒,就是他自己也預料得到。 所以兩口啃了餅之后,他便去找自己的千戶了。 外面的士兵其實也都聽聞了消息,畢竟京師里皇帝說剿套也不是秘密,周尚文回來之后又馬上召集四個指揮使,而且準備干糧之類的命令也下來了,動作明顯的很。 “少將軍!” 馬榮撞到幾名士兵聚集瞎聊,“好好刷馬!你,去把你們千戶找來,讓他們到營帳里等我?!?/br> “是!” “少將軍,俺們是不是前鋒?!” 馬榮牽過一匹馬,飛身便騎了上去,少年人有一股意氣風發,“我不為前鋒?誰敢為前鋒?!等命令吧!” 他快速出門,乃是要到城里去買東西、順便見一個人。 是一家布商。老板是個年輕的俏寡婦。 到了地方后,馬榮掀了簾子就往后院走,坐下之后也開門見山。 “草原上,可有什么消息傳來?” “少將軍從未如此急切,可是有什么大事要發生?”女人穿著紫色的長袍,嘴上口紅透亮,有一種成熟女人的風韻。 “朝廷的事我與你說也無用。你便說草原上的事?!?/br> 這女人款款坐下,“還是那樣,小王子想要吞并東翼三萬戶,不過并未馬上出兵,眼下又是春季,最快也要等牛羊吃飽產崽之后了。喔,對了,小王子生了個兒子?!?/br> “這種事情,你也能探聽到?” “會宣揚慶祝的呀?!?/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