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長子 第125節
書迷正在閱讀:在選秀奮斗的我總被迫修羅場、小海馬嬌養日常[七零]、殺戮拼圖、我真有這么壞嗎、八十年代順風順水、大佬的小祖宗太兇殘了、水天一色、小糖O穿到正常世界、笨蛋美人勇闖無限流、[西幻NP]勇者今天跑路
但弘治皇帝睡不著, 朱厚照也睡不著。 他們父子又聊了很久, 皇帝因為生出‘臣子與皇親國戚矛盾過大’的念頭,讓朱厚照生出了一個想法。 “父皇,這件事到現在,到底誰對誰錯,很難說得清楚了。如母后所言,唐伯虎確實當眾辱罵了當朝伯爺,這之后才招致舅舅們去打他。兩位舅舅再有不對,唐伯虎終歸是不知尊卑。然而,麻煩就麻煩在,唐伯虎罵得那些話大多也是真的。所以天下讀書人自然也可以站在他的角度來講上一番。尊卑和是非攪合在一起,太復雜了?!?/br> “既然復雜,就只能快刀斬亂麻,迅速平息此事,消除影響。所以兒臣以為,父皇應對涉事兩方全都加以處置。朝廷的一些官員、部分考試的士子當街行兇不知天高地厚,該貶黜的貶黜,該削功名的削功名,但朝廷的皇親國戚也該收斂收斂,侵占的田畝、奏乞的鹽引父皇都要讓他們吐出來一點。這樣,即便其中一方有意見,父皇總歸也處置了另外一方。無人繼續鬧事,情勢也不致繼續惡化,時間一長,影響便能消去?!?/br> 兩方一并打擊,有個好處,就是加強皇權。這是吸引皇帝的第一點。 另外,弘治是個怕麻煩的人,他不喜歡整天都有這種糟心事,快刀斬亂麻便是迎合他心意的第二點。 既然無論怎么處置其中一方都會讓另一方不滿意,那么好了,各打五十大板。 弘治皇帝想了想,最終同意了,“好。明日便照此宣旨?!?/br> 第一百四十三章 階段性目標 似這樣的大事情,正確與錯誤之爭通常會在當朝者的選項里向后退。 他們并不會真的在乎,罵人的對還是打人的對。 他們的第一目標就是要將事件平息,用個現代詞匯,叫穩定壓倒一切。 因為再亂下去,不知道又要引發什么,不知道又要挖出什么。 這其實是弘治皇帝答應朱厚照建議的原因。 就像歷史上弘治十二年的科舉舞弊案一樣,唐伯虎和徐經也許真的沒有去賄賂主考官程敏政,但是事情既然爆發了,影響又很惡劣。 那么皇帝就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全都給你按倒。 你沒罪?怪自己命不好吧。 最后判決,程敏政因為進京的時候接受了徐經的見面禮,堂堂的禮部右侍郎就被勒令致仕回家,回家之后心中郁結,過了一年就死了。 唐伯虎和徐經兩人也不再有科舉的資格。 對于他們兩位當然是殘忍的,徐經回鄉之后還寫了一本《賁感集》以明志。 但這又有什么用,只要皇帝是個明白人,都會這么處理,這就是政治。 現在這事兒也差不多, 養病中的皇帝在第二日便上了早朝主持了結此事, 一是任命治喪大臣。 二是處置涉事官員和士子,皇帝自己也有些怒火,再加上為了照顧張皇后,其手段還是重的,除了現場因為意外也死掉了一些人,其他的也有不少被錦衣衛揪出來抓走,朱厚照說的是罷官、削除功名,最后不止如此,是要見血的。 奉天殿的氣氛很嚴肅,皇帝受太子的影響——便是上次拒絕雍王、岐王之事,太子教他,父皇你是有委屈的,有委屈撒一撒,大臣會有一定程度的理解。 所以他現在就知道了,舅老爺、朝廷的伯爵在這個時候被干死了,他就是可以發脾氣的。 天子一怒、伏尸百萬。 弘治十二年的開始,就是讓人覺得有些嚴苛的政治氛圍,過去十年的好日子似乎是一個終結。 而為了平衡雙方情緒,皇帝又下出第三道指令,便是警告、約束朝廷外戚的行為,要求他們清退侵奪的土地。 周太皇太后年紀大了,開始不那么愿意爭了,她在弘治九年就支持過皇帝秉公處理周家的事,這一次又要求自己的娘家,長寧伯周彧入宮謝罪。 在弘治九年時,長寧伯和建昌伯互相放出家奴打架,為的就是搶占田畝。 這是明晃晃犯下的事。 所以由長寧伯周彧帶頭,退還了九百八十頃田地。 朱厚照第一次聽說的時候還有些疑慮,“怎么,這地在泰州?” 劉瑾、張永全都答不出來。 其實只要一想就明白了,他們雖然都在北直隸,但也不能逮著一個地方薅,從側面其實也能看出來,這些外戚、勛貴爭田早就是跨區域、甚至全國性的了。 朱厚照不知道該說什么好,“太皇太后令他們交還一些田畝,可到嘴的rou,不經不番打,誰會這樣乖乖的吐出來?便是長寧伯,其占地五千頃都不止,最后就把這么一塊扔出來了?!?/br> 張永算是有正義的,“這些人真是可惡!說出來的感覺,像是就他最衷心,拿出的也是寶貝得不能行的家財,到最后還是陽奉陰違!” “你不必替我生氣了?!敝旌裾瞻堰@些田契都交給他,“往后也還是有機會的。這次清退的田畝全部列為皇莊,張永,你親自帶人接收,朝廷整軍如火如荼,先把養甲級衛的缺口補上再說?!?/br> 繼長寧伯周彧之后,慶云侯周濤清退了田畝四百四十六頃,會昌侯孫銘清退田畝二百八十頃,玉田伯蔣輪清退田畝一百四十頃。 最多的是明憲宗王皇后之弟王源,他本來就正在被人彈劾侵占民田之事?;实圪p給他的土地只有三十頃,結果他自己一劃,劃出了一千二百多頃。 好了,正好趕上這事兒,弘治皇帝為了大局硬氣了一回,特地降旨要他清還。 當然,農業國家,是不會有這么大片的土地無主的,只不過原來的主被這些人趕走了、或者殺了。 現在列為皇莊,對于百姓來說是一樣的,無非就是占地的人從皇上的親戚變成了皇上。 實際上外戚占地或者太監管理皇莊在收稅這一點上,往往是比朝廷定的賦稅高的,弄得百姓苦不堪言,現在至少朱厚照不會這么做。 要不然,為何要派有點正義感的張永總負責此事呢? 與此同時, 皇帝雖然想盡快平息此事, 但如此重大的事件,還是在朝臣之中引起了許多的反響,旁得不提,京城里多家官員的門口都掛起白布戴孝了, 弘治皇帝從來就沒有這樣開罪過大臣。 最后弄得大家沒辦法,內閣里,謝遷只能苦澀的說:“有此教訓,往后太子殿下要大婚,可要仔細些?!?/br> “嘖?!崩顤|陽給他嚇了一大跳,“于喬說的什么胡話。太子殿下娶妻,我們這些為人臣子的難道還能控制不成?” 謝遷本就是嘴巴大,也不是第一回 了。反正他是被搞怕了。 “事情鬧到這個程度,逼得陛下不得不下此雷霆之旨,眼下事件似乎平息,但之后有何影響還不得而知?!眲⒔∫贿呍趯?,一邊在說,“最后的這個處置辦法,應也是太子殿下所建議的。所以各處清退田畝都被列為皇莊,所得之稅用于整軍?!?/br> “劉閣老以為如何?”李東陽詢問。 劉健駐筆想了想,說了四個字,“帝王之術?!?/br> 是了。 “如此一來,整軍之事可成,外戚之患稍緩,而言官、士子……” 今后也更難有什么有效的反抗了。 甚至于,因為京城有殺人的氛圍, 所以側面都讓整軍之事提速了,原先大家都以為沒什么,現在才知道,再仁義的皇帝,到底還是皇帝,碰上了事情也還是會殺人的。 這之后的幾天,朱厚照不再去想這些事, 他大部分的心思落在了那幾個甲級衛身上,那狀態,就像失戀的人工作更加努力了一樣。 “殿下,除了振武衛、宣武衛、興武衛、英武衛這兩萬兩千名士卒以外,經過這二十多日挑選,臣等幾人又編選出,金吾前衛、后衛,羽林左衛、右衛四衛,原先他們都是負責巡警京師各門的,這四衛也一共兩萬兩千名。除此外,還有府軍前衛,府軍后衛,這原本就是守衛皇城的帶刀侍衛,臣建議,府軍前衛人員不做大的改動,但仍為甲級衛?!?/br> 朱厚照點了點頭,“準?!?/br> 守衛皇城的都是勛貴子弟,精銳是一方面,忠誠也更為重要。不管如何,最好是不要將其等級降為乙級衛,給皇上當貼身護衛的,領得軍餉不是最多,說不過去。 “這樣一來,一共也才四萬四千名?!?/br> 王越稟告說:“殿下,再編練四衛、韓尚書那邊倒是可以解決錢糧。但依照殿下所劃定的標準,士兵身體要壯,作戰要勇猛,過往當兵的記錄要好。這樣的……可不好找?!?/br> 朱厚照嘆氣,計劃是一方面,現實又是一方面。他以前看電視劇,覺得人家一開口都是八十萬大軍、少一點的也是三十萬北涼軍,真不知道怎么搞出來的。 “那便先這樣吧,標準不能夠輕易降低。只要勤加cao練,素質也可以提升??沼嗟囊恍l編制,作為一種激勵吧,弘治十三年時進行全軍比武,若有次級衛能夠在戰斗力方面做出提升,也可以將其列為甲級。直到甲級衛滿員后,總數便不做調整,進一個則出一個,否則韓尚書又該叫苦了?!?/br> 一共就只能列十二衛,這已經很多了。除了府軍前衛、府軍后衛這兩個名不副實的以外,還有朱厚照自己所領的騰驤左衛。這不能漏掉,否則騰驤左衛的士兵跟著太子反而沒好處,那也不好。 韓文執禮回說:“只要強得是朝廷的軍,不是添置享樂用的宮殿,臣就是辛苦,也要為殿下省出銀子來?!?/br> 朱厚照聽了這話心情寬慰,他做的事,哪怕認同的人不多,多少也還是有的。 而階段性目標,他現在是做到了,從太監、商人、勛貴手中挖些錢財,把這八衛精銳給拉扯出來了。雖然過程中,出了一些其他事。這也是沒辦法的,朝廷那么多的人,總歸各人有各人的想法。 這之后則需要一點時間了,整訓、啟用自己將官,直到讓他們成為真正的虎賁之師。再之后……等待機會,一擊而中。 第一百四十四章 王守仁被貶 京城之中殺得人頭滾滾,倒也不是所有人都害怕,其中也有興奮的。 這個人叫王守仁。 弘治十二年的乙未科科舉還是照常舉行了。 狀元被皇帝授予了一個叫倫文敘的廣東人,榜眼叫豐熙,是個瘸子。 在封建時間,一個瘸子能把榜眼這個位置拿下,可見他的才能是不一般的。 朱厚照當初初的那到策論的題,也是他答的最好。本來也有人要給他狀元,大明朝狀元是個瘸子……皇帝覺得不好。 太子也無所謂,反正將來成就如何,也不在于這個名次。 學歷只是敲門磚嘛。 王守仁則高中二甲進士第十七名。 應該是弘治十一年的西北之行影響了他一點,否則名次估計會更加靠前。 四月時,他被授觀政兵部,因為其喜愛軍事的特點,朱厚照又通過吏部將他調整為兵部主事。 待了三個月后,到七月份時他寫了一篇奏疏,但上疏之前,先去書院之中找了王鏊。 如今的書院已經比最早的時候熱鬧不少了, 甚至于之前皇太子所說的女子醫館也在京城之中開辦了起來,坐館醫生就是談允賢,她自己又看病,又在書院的女子醫學宮中教授醫術,每日時間都要拆開分兩半用,很辛苦,但是至少比之前那樣行醫困難要好上許多。 女子醫館開辦后,成了京城里最為特別的一件事情,雖然時人也有說過其不好的,但當家里的女眷生病,一個一個的還是送過去看了。 畢竟,比起讓男大夫望聞問切,還是女大夫方便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