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長子 第108節
書迷正在閱讀:在選秀奮斗的我總被迫修羅場、小海馬嬌養日常[七零]、殺戮拼圖、我真有這么壞嗎、八十年代順風順水、大佬的小祖宗太兇殘了、水天一色、小糖O穿到正常世界、笨蛋美人勇闖無限流、[西幻NP]勇者今天跑路
朱厚照明白了,看來他們今天就是不想和他這個太子多說,吵著嚷著就是要見弘治皇帝。這也算是吸取教訓了。 “劉瑾?!?/br> “奴婢在?!?/br> “你去乾清宮,將此間事原封不動的稟告父皇。請父皇圣旨。另外叫幾人過來?!?/br> 劉瑾自然領命而去。 朱厚照則又對眾臣說:“這樣你們可滿意了?!” “臣等謝過太子殿下?!瘪R文升和吳寬也不說其他了,似乎心里頭也都舒服不少。 不多時,劉瑾叫的宦官也到了,他們全都跪在朱厚照的身后。 只見太子輕輕指了指程敏政,“抓起來?!?/br> “是?!?/br> “殿下!”眾臣一時間驚呼,吳寬馬上道:“殿下!程敏政一時君子,忠心為國,殿下何以輕言罪罰?” 朱厚照平淡道:“程敏政言狀失態,哪一點有君子之禮?他口中哭嚎,說百余朝臣欲見圣上而不得,這是藐視本宮,污蔑本宮,本宮幾時阻止過你們面見父皇了?程敏政,你自己來說,為何忽然叫喊,說欲見圣上而不得?” 程敏政只覺得喉嚨發干,剛剛那種情況下,他們這些人想進而進不得,不就是太子說了一句,他們沒有皇帝的圣旨? 但你不能說太子就是阻止你們進去的,一來你們確實沒圣旨,二來太子也沒說過你們今日就是不準進去。 當然了,也怪他坐在這里,大家不敢輕易越過去。那沒辦法,人家敢坐在這里。 往這兒一座,你們就是再叫再喊,但是不敢動。 想及此處,程敏政覺得他和太子辯論這些是贏不了了,干脆破罐子破摔,“殿下欲治臣之罪!臣無話可說!可臣忠君之心,天日可鑒!” “你們都聽到了,”朱厚照面向吳寬,“吳先生,你也聽到了。程敏政先前冒犯本宮的話都敢講,現在本宮讓他自辯,他卻無話可說。無話可說……可不是本宮不讓他說?!?/br> 程敏政心頭吐血!他娘的,怎么說什么都有后手! 這叫有禮有節。 這幫人就是不服強權,現在朱厚照是有道理的使用強權,把所有的嘴都給堵上! “帶下去!交刑部,議其污蔑東宮謀反之罪!” 馬文升和吳寬心一抖,這他娘的罪可就重了。 “殿下!”大司馬德高望重,這時候也不得不說話了,“程侍郎何時污蔑過殿下謀反?” “大司馬是欺負本宮書讀得不夠嗎?自古權臣皆會阻撓君臣相見,他程敏政剛剛憤而起身,質問本宮要阻止眾臣見駕的話,言猶在耳,大司馬和眾位大臣不會都忘了吧?” 說完這話,朱厚照眼神嚴厲,偏望著邊上的宦官,“還愣著干什么?!帶下去!” “是!”這幾人從未見過這個場景,再被太子一呵斥,講話的聲音都有些發抖。 于是趕緊把程敏政給拖走, 這家伙沿路還在高呼‘陛下’,‘陛下’! 這些宦官一走, 這道左順門,紫禁城內的這一側便只剩朱厚照一個人了。而他的對面則是百余人跪地不起,程敏政被抓搞得他們更加的窩火。 但這種時候,太子就這么坐著,他們反而也不敢做出什么動作來。 “還有誰有情陳奏?” 太子雖然小個頭,但那些人都跪著,所以反倒有一種居高臨下的意味。言語之中帶著剛剛將程敏政下獄的威嚴。 竟無人敢應他的話。 其實也不是,主要敢應的,覺得……不能再開口給太子抓到機會。程敏政都無話可說了,還給按上了罪名。 當然了,這種心思寫是寫不出來的,往后宮里相傳、抑或史書留筆,都是說太子一問,無人敢應。 過了一會兒,劉瑾帶了圣旨過來, 馬文升和吳寬眼巴巴的望著。 劉瑾卻只將目光落在太子身上,直到太子說了聲‘念’。 他這才展開圣旨,“奉天承運皇帝制曰:朕御極已歷十一載,值重熙之運,惟勵精圖治,辦理政務,不敢稍加輕縱,以圖天下大治,不負先帝所托。今調任諸臣即聞兵部尚書馬文升、禮部侍郎吳寬、程敏政等扣門伏闕,剴切天良。朕獨缺容人之量耶?未也。特收回成命,各官仍復原職。爾自散去,效忠國事,不得延誤!欽哉!” 這道圣旨一念, 人群盡皆低呼,怎么是這樣?他們確實是因太子動手調任吳寬、周經等核心官員而憤慨,但最終目的卻不是把官位再調回來??! 朱厚照則冷笑,怎么不是這樣?就是這樣! 你們在背后商量著怎么給我這個太子來一擊,我就先下手為強把一些重要人物、如吳寬、周經等全都調走, 重臣的調動,在弘治朝,皇帝都是商量的,可這次沒有。于是圣旨一出,大臣們會有兩個想法:一、不能叫太子就這樣得逞。二、說明太子也害怕了,不然不會有想把人送走的念頭。 如此一來,自然會有眾臣哭諫之場景, 可這時候,若是皇帝有旨收回成命呢? 皇帝是憐惜你們這群重臣的,傳出去也是聽聞納諫的賢君,自古以來金口開了,又收回的有幾個?這事兒皇帝為你們做了! 真要說起來,這事兒過分不過分? 過分! 所以如果他們就此退去,之后朝野必是一片嘩然,自古權柄cao之于上,哪怕皇帝此次調任突然了一些,可憑什么你們這群嘴上喊著忠君的臣子,竟然為了這道圣旨而憤慨,繼而去逼迫皇上? 這種事形同逼宮,君臣之禮何在?! 所以退下去,就是連續不斷的口誅筆伐,直到背上悍臣的名頭,名譽掃地!還忠臣呢,忠個蛋! 可不退呢? 闖進去?不行,太子就坐在那邊,少了一根汗毛,他們就是滅了九族的大罪。 似乎只剩下繼續哭門這一個選項了? 但皇太子那邊已然發作,他聽了圣旨之后忽然之間胸中滿怒,極為嚴厲的質問:“你們自命忠君愛國,可自古以來,可有臣子逼迫君父至于此的?傳出去,父皇的君威、朝廷的威嚴何在?!現在你們這一個個君子,擔心自己的名節,害怕退去之后的后果,竟然還不體諒君父,還要在此鬧事!你們究竟想要怎樣,是要這天下再不姓朱了嗎?” 吳寬緊握手掌,以至于指頭都要嵌進了rou里,但真正痛得是他的心。 這一切都是皇太子的局,他們今日弄出的所有的一切,不僅沒有讓朝局脫離太子的掌控,反而因為有了他們這些‘不忠’之臣作為敵人,而讓更多人聚于太子身邊。 斗到最后是個什么結果? 不僅是官位保不住了,連聲名也保不住了。 馬文升和吳寬,是能想通這一節的。 可是這里有一百多號人,他們哪里都能有馬、吳的覺悟,又或者說他們也沒有這兩人的年紀,那兩個老頭政治生命結束就結束了,回家養老去了,還有更多的人他們還懷著期望呢! 最關鍵的是沒有wd的組織能力,思想工作沒到那個程度,能聚起來自然是有為了‘義’的,但也有為了‘利’的。 這種生死時刻,領頭的你想退?進了江湖是你說金盆洗手就金盆洗手的?別開玩笑了。 退去了之后,你們這些重臣還能到弘治那邊求情,我們這些人微言輕的怎么辦? 所以說只能在這個時候裹挾著重臣們一起,頂他們上去,再加上法不責眾,或許能有一點生機。 “陛下誤解了我等的意思,我們哪里是不遵圣旨的亂臣賊子?!我們要見陛下!我們要見陛下!” “圣駕在何處?陛下!陛下!請降恩一見!” 原本安靜的群體里,后面忽然有給事中開始帶頭高呼,而這其中許多人本就擔心退去的后果,被這樣一帶,自然也起了情緒, “我們要見陛下!”有好些個官員開始出聲,止都止不住。 且后面推前面,竟然就將前面的這些重臣給擠到了左順門內。 群情激奮,原本還算放松的劉瑾忽然開始緊張,“馬文升、吳寬你們要干什么?!闖宮嗎?!” “國朝養士百五十年,仗義死節,正在今日??!”這類煽動人心的話語一喊出來,似乎情緒……真的控制不住了! 朱厚照也看他們有些昏了頭了,人并非純粹的理性動物,他帶著我,我激著他,互相鼓氣一般,搞得情緒之外又加了勇氣。 他馬上爬到椅子上,指著這一群已經有些紅了眼的臣子,“本宮看你們今日誰敢!” 那氣勢,真如君臨天下一般! 第一百二十六章 廷杖! “這一切,都是殿下的局?!?/br> 事情鬧到這個程度,內閣里的劉、李、謝三人也都瞧得清楚了。 當吳寬、馬文升他們那些人開始聚起來,每日高談闊論的時候,這個局就開始了。 為什么說皇帝、太子在君權與臣權的斗爭中占據優勢? 因為在這種時候,太子就可以主動選擇把你們這些在一起密謀的人調走。 如果你不出聲,好了,今日調吳寬,明日調馬文升,后日調周經……這樣下去,重臣全部離京,還怕什么? 可如果你出聲,就是今日這樣的結果。 太子一個圣旨就給你們按上‘不滿皇帝調令’的不忠之名。 最后這道圣旨才絕,皇帝又收回成命,這叫天下人怎么看這幫起來鬧事的人? 不說為了心中的君臣之義,就是為了給自己搞個政治投機、顯現自己更加忠君那也要跟上痛打一番落水狗! 所以,這一切,都是陽謀。 即便三位閣臣事后翻出來看,一時間也很難想象得到,有什么破解的法子。 喔,對,還有一招,就是集體辭職。 然而太子攻擊的不是職,是‘名’,好些人辭官要的就是那個‘直臣’的名頭,要的是皇帝那句‘先生怎可棄朕而去’的挽留之語。 辭官在現在的政治生態中,其實是一種迫使皇帝答應自己或是洗刷自己污名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閣老!不好了,左順門那邊,沖撞了起來了?!?/br> 三位閣老一聽臉色大變,“他們瘋了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