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長子 第67節
書迷正在閱讀:在選秀奮斗的我總被迫修羅場、小海馬嬌養日常[七零]、殺戮拼圖、我真有這么壞嗎、八十年代順風順水、大佬的小祖宗太兇殘了、水天一色、小糖O穿到正常世界、笨蛋美人勇闖無限流、[西幻NP]勇者今天跑路
只不過他這個五百年后的靈魂,有的時候會忍不住杠它一下。 這之后一直講到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 “這三句講得是修身才能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边@句之后,劉健結束,“殿下,臣講《大學》畢?!?/br> “好,先生辛苦了?!?/br> 這樣,他退回原處,李東陽上前。 “臣李東陽進講《論語》?!?/br> “好?!?/br> …… “臣謝遷進講《中庸》?!?/br> “好?!?/br> …… “臣吳寬進講《尚書》?!?/br> 朱厚照抬了抬眼皮,嘴角彎了起來笑瞇了眼,呀,這是老熟人了呀。 “好。本宮,聽吳先生講!” 吳寬眉頭忍不住一跳, 那日他和劉健在御前和皇太子爭了幾句,說起來也是不止一次惹得太子不高興了。但最后臨走時,太子反而笑意盈盈的和他說話。當時他就覺得,似乎不妙。 現在怎么到我又興奮了起來…… 這讓吳大人預感不很好。 其實《尚書》讀起來更加拗口,要講解的通俗也比較麻煩。但太子是第一次讀書,依例是講經不講史,所以也就只好勉為其難了。 就這樣講下去…… 在解釋‘一戎衣天下大定’時,他說:武王伐紂,目的在于救萬民于水火,故萬民擁戴,一披兵甲,不待血刃,天下已然大定了。 必話一出,就聽見朱厚照叫了他一聲,“吳先生?!?/br> 除了最初的劉健那里,這是太子首次出聲, “臣在?!眳菍捥?,也停了講。 “剛剛劉先生講,修身便能治國,治國便能平天下。這個武王應該是修身止于至善了吧。既然如此,為何還要他披甲,天下才能大定呢?照理說不應是他修了身,天下就大定嗎?何需披甲?” 吳寬:“……” 這個時候,程敏政也抬起頭望前看了一眼,他原來還在想,東宮是什么樣的人,怎么叫大名鼎鼎的匏庵先生(吳寬號)也這樣謹慎小心,甚至重視得過了頭, 現在一看,這問題可真是夠刁鉆, 那么多的人,那么重要的場合,那么難回答的問題,萬一吳寬‘失了手’,那可真是丟人丟大了。 吳寬不知道皇太子會在哪里刁難他,但他知道可能會有這一茬,所以心理準備是有的, 強行安撫住越發加快的心跳,稍加思索解釋說:“回稟殿下。一人修身會化及一家之人,一家之人修身,會化及一國之人,一國之人修身會化及天下之人。如此,天下人都肯修身,自然天下大定。但天下也有那不肯修身之人,只能兵戎相見??勺詈鬄楹挝渫踮A了,而不是紂王贏了,便是因為武王修身止于至善,若修身不至于至善,天下便不可安定,即便紂王贏了這一次,最終也還是要輸的。這其中道理十分深邃,須慢慢體會。臣這樣解釋,不知殿下明白了沒有?” 朱厚照說道:“那么就是說僅僅修身還是不夠的,像是韃靼人,咱們這一屋子的人修身到至善,他還是要打我們。若是兵戎相見的時候打不贏,咱們活都活不了,還去哪里修身呢?” “殿下所言也不無道理,因而朝中有遠見的大臣也會上疏諫言要整修邊防,以備來犯之敵?!?/br> 朱厚照點點頭,“嗯,吳先生說的對。僅僅修身確實是不夠的。照吳先生的意思,看來本宮往后所學也要加上一些兵法軍事才行?!?/br> 這話說得吳寬心頭大驚,開什么玩笑呢!太子學的東西怎么能隨便亂改?你還當著這么多人面說我說的有道理所以才改!這不是要命嗎! 再說了,這幫文人哪怕讓改,也斷然不會加上兵法軍事!以后學成一武皇帝,動不動就要御駕親征那還不把人給折騰死了? “殿下不可!”吳寬哀嚎呼叫,直接退后兩步跪了下來。 第八十一章 凌厲的太子 “怎么不可?”朱厚照接上追問。 吳寬現在說話是會很小心了,所以心里頭的壓力也極大。 尤其今日是東宮出閣講學的首日,場合更加不一般。 “古人有云,國雖大,好戰必亡!殿下初次出閣讀書,理應以圣人之學為要,慈悲濟世、仁厚愛民。若輕言戰端,則百姓禍于戰亂,國家亦會衰敗危亡!因而殿下旨意,臣萬不敢接!” 朱厚照抬了眼,向排列兩邊的大臣問去,“你們呢?你們也認為本宮不該學習兵法軍事?不該學習戰陣列兵?” “啟稟殿下!”看了半天的程敏政忍不住了,他跳出來回答說:“臣亦認同吳大人所言,殿下如今尚年幼,正式啟蒙讀書之時。況且,自古皆是上馬得天下,下馬治天下,我大明朝已歷七帝,傳承百年,殿下更應該學的是如何治天下!” “且,臣有一言欲進諫殿下?!?/br> 朱厚照心中對這個人的行為早就有預料了,他也不慌,道:“你說?!?/br> “臣以為,殿下天資聰穎,實屬罕見。不過古來圣賢之書,大道自在其中。殿下初學,哪怕粗懂一句,也通不了全文,即使學得一理,也無法融會貫通。但殿下輕浮行事,詰問大臣,以刁鉆之話術堵塞群臣之眾口?!?/br> 說到這里,很多人都已經有些震驚了。到底還是要程敏政啊。 “……臣子們若是惹了殿下不快,撤職貶黜都是上恩,可殿下您安定不了心神,難以領會圣人之學,這才是真正的壞事??!” 神童不愧神童。 朱厚照一眼掃過去,底下一群老頭有許多都暗中點頭,看起來像是說出了他們的心聲。 再看程敏政,他直著腰,拱著手,端得一副不畏死的忠臣模樣! 這一軍確實將得漂亮,直接給太子架在這里了。 朱厚照則笑了笑,“程先生?!?/br> “微臣在?!?/br> “我們之前見過嗎?” “沒有?!背堂粽蠈嵒卮?。 “老師教授學生,學生不能提出問題嗎?” 連續追問,程敏政氣勢再弱一分,“自然可以提問題?!?/br> 朱厚照繼續笑意盈盈,“那吳先生剛剛的諫言,我是繼續請教了各位先生的意見,還是就不答應他了?” 額……吳寬進了言,太子是沒有就此否決的。 程敏政臉色已經開始不對,但就剛剛發生的事,他只能如實回話。 “殿下,是在繼續請教各位大人的意見?!?/br> “啪!”朱厚照重重的拍了下桌子,“那本宮還在請教意見,你怎么張嘴就來,說我在詰問大臣?!” 皇太子發怒, 文華殿一眾官員、宦官全都跪了下來。 “殿下息怒?!?/br> 程敏政則是一口濁氣憋在胸口! 朱厚照故意落他的面子,就是要激他! 這話暗含了兩個陷阱。 其一,眼下在這文華殿只是請教一個問題,而且還在繼續虛心求教,更沒有一意孤行要做某事。這哪里是詰問了? 既然不是,那就是說你考慮到往日太子和大臣的爭斗,因那些說太子詰問大臣, 可那些事發生在深宮,你程敏政又不在場,怎么知道的?是不是有人在背后告訴你的? 說!有能耐你就說出口!是誰把自己和皇帝的奏對拿出來和人講了! 這可是個忌諱,皇帝和你在宮里的說的話,你怎么能到處亂說?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機事不密則害成。這道理,滿殿之人都懂,遑論程敏政? 其二,既然你在背后說了,今日又在文華殿這樣表達了對太子的不滿,那是不是可以認為你們在背后議論太子的不是? 這可不行,當面諫言和背后議論絕不是一個性質。背后說普通人壞話都會為人不恥,更何況你們偷偷在一起議論太子? 這要是皇上,罪名就是毀謗朕躬! 而且只要一認,還要請你交代誰和你說的!這是同黨!都跑不掉! 這就是程敏政憋著難受的緣由,他不能說,說了還連累吳寬。 關鍵時刻,是很看一個人的急智的,有太多人都有這個經驗,就是一個問題如果心里不緊張、給時間思考是可以回答的很好的,但有壓力、又要馬上作答則非常有考驗。 程敏政也算是聰明的,他想到了皇太子話里的漏洞,就是那次因為王越而發的上諭。 所以他說:“微臣是看了陛下為國用人的上諭,進而有所得知?!?/br> 這話的意思是,上諭上記錄了當日君臣的對話。 朱厚照馬上就跟他翻臉,嚴厲質問道:“那你說本宮不過是個八歲的孩童,這話也是寫在上諭之中的嘛?!” 程敏政心頭轟然一聲響,已然全是震驚! 殿里的人心里和明鏡一樣,他們肯定知道程敏政就是在背后和什么人討論過了,否則剛入京城,如何能說出今日這樣的諫言? 只不過程敏政也聰明,沒有跳入太子挖得大坑而已。 然而,事情到此又有反轉,就是太子說的‘八歲孩童’那句話,這時候大臣們聽到的話外之意是:程敏政背后不僅說了太子的壞話,而且太子知道。 這就沒救了,幫都幫不了。 程敏政則已經亂了心,他是極高傲之人,如今當著這么多人的面,給太子劈頭蓋臉的猛批。還和‘背后說人壞話’這樣不道德的事沾上了關系。 所以說,壓力已經飆升了。 然而他思考的時間一長,劉瑾不干了, “程大人,這是文華殿,您跟前兒的是太子殿下。先前言語之中已對殿下有所不敬,如今殿下問話還不馬上回稟?” 對,就是不敬。 這一節怎么也逃不過的。 因而程敏政只能跪下,“臣失態,請殿下恕罪?!?/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