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長子 第58節
書迷正在閱讀:在選秀奮斗的我總被迫修羅場、小海馬嬌養日常[七零]、殺戮拼圖、我真有這么壞嗎、八十年代順風順水、大佬的小祖宗太兇殘了、水天一色、小糖O穿到正常世界、笨蛋美人勇闖無限流、[西幻NP]勇者今天跑路
		
		    現在韃靼人盤踞在那個地方,實在是個危險因素。    “以將軍之能,和我軍將士之勇,在賀蘭山打上幾次勝仗并不十分困難,但卻取不了大勝。因為韃靼人總是打了就走,朝廷九邊綿延千里,他們只要擇一而攻,而且定然是挑簡單的攻。既然追不上,只能誘過來。因而在下認為,將軍應當在入了陜西之后利用將軍之高齡示弱于敵?!?/br>    他這話倒也不無道理。    王越的確也再考量這個問題,賦閑十五年,可別好不容易出去一趟,就殺幾十個韃靼人。那實在沒啥意思,可蒙古騎兵來無影去無蹤……    這樣一想王越也知道這個小子的確是研究了一番的,算是個有心之人。他腦海里還有皇太子囑咐他要為國舉薦人才的事,心中大約有了計較。    “你剛剛說,你還是個舉人?”    “正是?!?/br>    “還是先去考個進士吧。否則,講的再有道理,沒有足夠的位置,一樣辦不成事?!?/br>    交淺言深是大忌,王越說不了太多,但讓他去科舉總歸是沒錯。只需心里稍稍留意這個人就好。    ……    ……    東宮,王鏊也在。    “陜西道御史胡貴閔與甘肅鎮官員往來密切,這其中不乏經濟利益往來?!甭撓档胶F閔之前的那封奏疏,以王鏊的才智馬上就想得到,“殿下,甘肅有人不想王越將軍起復!”    這是不用多說的,都是聰明人。    朱厚照接著說:“但甘肅鎮當地的官員具體欺上瞞下干了什么,我還沒有確切的消息。畢竟那里離京師有上千里的路程?!?/br>    現在只能自己猜。    其實也好猜,    至明代中期,邊關衛所戰斗力下降,軍需總是不夠,根子上的原因還是落在了土地上。事實上,農業時代下的封建王朝,許多的問題歸根到底還是土地問題。    官僚地主肆意侵占屯田,衛所軍官壓迫和剝削士卒,早年間定的屯田制度早已被破壞。    這樣的情況下下,士卒活著都困難,還談什么打仗。    但抓一兩個貪官容易,真要動土地這個利益鏈條,手里非得有衷心的將軍和軍隊不可。    話雖如此,也不能就讓甘肅鎮的官員肆意妄為,說到底那里還是大明的疆域,他們也是大明的官員。    “本宮答應過王越將軍,保證將士在前線用命,后面不會掣他的肘。眼下朝廷雖有李廣的家財充作軍需,但我和你交一句底,這銀子撥下去,到底有幾成用在了實處,這點我這個太子都沒有信心?!敝旌裾找怖蠈嵳f出心中的想法,“而且東宮在甘肅鎮并沒有得力人員?!?/br>    話說到這里王鏊一聽哪里還不明白,“殿下,臣愿前往西北,督運糧餉!”    “好!古人講煙花三月下揚州,為了朝廷,你們兩位是下不了揚州,只能在西北吹風了?!?/br>    “臣時刻謹記與殿下所立的誓言,大明朝兩京一十三布政司,殿下總不能處處皆去,這甘肅之地,就由臣代殿下去與他們斗上一斗!”    朱厚照心懷大慰,朝廷的一些有能力的重臣都是‘上一朝’提拔起來的,當然他也能叫得動,但能使得這么順心如意且這么重要的事情能放心托付的,也就王鏊等詹事府的幾位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自古都是這個理。那些閣老們位極人臣,賞無可賞,總歸是不如自己從一開始就用起來的好。    此外,這次西北之行,他還想派出第三個‘王’,畢竟他以后不能只有好用的文臣,而沒有得力的武將。人總歸是要慢慢培養起來的。    所以在王鏊離去之后,他也吩咐劉瑾,“去將右諭德王華找來?!?/br>    “是,殿下?!?/br>    第六十九章 赴任、讀書與國粹    “那個逆子呢?”    王華神色匆匆入了府,腦袋低著,瞧著不是很高興的樣子。    府里的管家有些害怕,畏畏縮縮的講:“出……出去了?!?/br>    王華一聽,更是七竅生煙!    怎么別人家的兒子,都在好好讀書,說出去都是有些才名的?;蛘吒纱嗑褪莻€平庸之人的也行,守好祖宗的家業就好。    就他,生了這么個兒子,聰明是聰明,人人都夸,可他娘的就是不干正事!    氣鼓鼓的王華就在堂屋里坐著,約莫等了一個多時辰,那個混小子身影終于出現了。    王守仁是偷跑出來的,所以還在路上就知道老父親肯定是勃然大怒了。    要說他也識相,惹惱了父親之后一回府就老老實實,本來還想先躲會兒,但一進門就看到父親在等他,也就不作他想,規規矩矩的去給親爹跪下。    “孩兒拜見父親。父親莫要動怒,孩兒知錯了?!?/br>    王華揉了揉一突一突的腦瓜仁,“你去了哪里?”    “孩兒……去了王越將軍的府上?!?/br>    王華:“……”    出乎王守仁的預料,父親竟然少見的比較安靜。    “爹……”    “唉……”王華一聲長長的嘆息,“今天,東宮也傳喚了為父過去?!?/br>    王守仁豎著耳朵,    去年末到今年初,東宮太子一連串的行動大震人心,仿佛一代圣君的影子已經出現。    王守仁從小受家學熏陶,心懷報國之念。    因而對于東宮太子,他也是極為關心。    “也不知道你這個小子有什么能耐……殿下竟知道我有個叫王守仁的兒子,熱衷兵法軍事?!?/br>    王守仁很是驚訝,“殿下知道我?”    “為父也奇怪,不過事實如此?!痹捳f到此處,王華那慈父的目光還是出來了,“殿下勸說,讓我同意你隨王越一道前往西北?!?/br>    “什么?!”王守仁呆住了。    “父親答應了?”    “東宮駕前,有什么答應不答應的。為父只是想到要與你離別……西北可不是浙江,面臨的又是戰事,你此去……”王華說到底還是疼愛自己這個兒子的。    血濃于水,而且王守仁少有才名,也是他兒子里最聰明的一個了。    一說到離別,    父子情深的兩人總歸演繹不出喜劇的氛圍。    “況且,弘治十二年又是恩科?!?/br>    王守仁磕了個頭,“父親放心,孩兒雖然不守常規,但也不是不學無術之人,其實不論是文章、兵法都是孩兒的興趣,此次西去,孩兒也定不會荒廢學業?!?/br>    “殿下說王鏊也一同前往,他的文章作的極好,你倒也可以就近請教?!?/br>    王守仁一聽,好聽的話說的更多,“那父親更不必為孩兒擔憂了。男兒志在四方。孩兒此去向王鏊大人學文,向王越大人學武,以后像父親一樣成為朝廷的棟梁之臣!”    這話是王華心坎上的話,    雖然這個孩兒常惹他生氣,但要說出人頭地,大概也數他為最了。    而且東宮為何特地提到他這個兒子,也是王華心里嘀咕的地方,也許是什么關口碰見了。雖說這次去西北路途遙遠,肯定也辛苦,但怎么看也是鍛煉的意思。    “兒孫自有兒孫福啊……”    二月初二日,京師城墻之外,旌旗獵獵,戰馬嘶鳴。    王越騎馬最后回望了雄壯的北京城,王鏊、王守仁列在其后也是一樣的回眸。    “我想到了殿下對我說過的一句話?!蓖貊碎_口說的這句,不等旁人問,他自顧自的往下說,“殿下說,我大明有錢有人,絕不可讓人給欺負了!”    這話雖是出自文臣之口,卻有讓在場幾十名武人握緊韁繩的力量。    “隨我赴任!”王越一聲大喊。    “是!”    轟然一聲響,之后則是馬蹄濺起灰塵如煙。    ……    ……    在宮里,有兩樣事情比較受人矚目,一是內閣首揆徐溥身體實在是熬不住了,所以再一次向皇帝乞求致仕。    皇帝同意了。    弘治和臣子們的關系還是很好的,況且徐溥確實是年紀大了,不是因為君臣矛盾等其他的原因。    他身邊的人也都知道,老人家眼睛看東西看不太清楚,哪怕退休了還要去治眼睛。    所以一切倒也平靜。    徐溥致仕之后,    劉健接任內閣首揆的位子,李東陽、謝遷緊隨其后。    所謂新官上任三把火,    這新一屆的內閣出來了,總是要干出點什么事來吧?所以眼下最為重要的事是什么?    這也就是前文所述的第二件事:東宮出閣講學。    當徐溥離開的時候,朱厚照就知道這一天自己是逃不過了。而且按照去年皇帝下的旨意,基本上時間也拖不過去了。    唯一能再拖上一拖的,就是‘選個吉日’,    吉日總歸不是明天,那自然就往后靠了。    不過這一點朱厚照并不關心,因為對他而言也沒什么意義。    他還是按照自己的節奏,練字、射箭,若是得空也會鍛煉鍛煉身體,跟著張永做幾組武術動作什么的。    因為對自己有要求,這個要求就是,以后要成為一個文武雙全、兼具才情的少年天子。    少年天子不能只是年輕風流,最重要的是要足智多謀、握天下之權。    朱元璋對皇子的教育是很注重的,按照他老人家定下的規矩,一個孩子讀書的任務還是蠻重的。    所教授的內容也很多,一般以《大學》、《尚書》這類傳統的四書五經為主,除此之外也會學習《資治通鑒》、《帝范》,里面都是歷朝歷代哪些是昏君、哪些是明君這類東西,目的就是教皇子當個好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