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為弟弟劇透頭疼中 第179節
李世民道:“再說了,到時候說不定是你當丞相?!?/br> 李玄霸連連擺手:“我不干。我以后要當個無所事事的紈绔子弟?!?/br> 李世民嘆氣:“到時候再說吧。如果真的太累,我也不敢讓你當?!?/br> 大隋的兩位少年虎賁郎將虎牙郎將說了一會兒大逆不道的話,小羊羔終于烤好。 “阿玄,祝賀你又長一歲?!?/br> “二哥也一樣,生辰快樂?!?/br> 兩位少年郎拿著葡萄酒碰杯。 “今天不醉不休!” “阿玄,那你別喝了。你喝三杯葡萄酒就醉了,羊rou都沒法吃?!?/br> “讓我先喝一杯!” “唉?!?/br> 仆人們見今日二郎君和三郎君的話居然反了,竟然是三郎君想喝酒,二郎君不讓,都忍俊不禁。 門口燃起了爆竹的聲音。 身穿新衣的孩童們將竹節投入火堆中,火堆里響起了噼里啪啦的響聲。 孩童們拍手歡笑,念著長輩教給他們的驅邪祈福的歌謠。 李世民晃著酒杯,聽著門外的爆竹聲和歡笑聲,抿著嘴露出了仿佛醉了的笑意。 李玄霸起身。 李世民疑惑:“阿玄,你要做什么?” 李玄霸面無表情道:“沒有火|藥的爆竹是沒有靈魂的爆竹,看我給他們炸個大的!” 李世民的視線落在李玄霸旁邊的空壇子上,大驚失色:“我都讓你別喝了!阿玄回來!” 李世民趕緊放下酒杯,把李玄霸按住。 李玄霸高喊:“炸個大的!這是藝術!” 李世民阻攔:“不準炸!沒有藝術!快把醒酒湯端過來!” 李玄霸在心里高喊:【炸他祖宗的隋煬帝!】 李世民把弟弟往肩膀上一扛,擦了一把冷汗。弟弟就算醉了,也記得在說大逆不道的話時切換心聲,還好還好。 李世民和李玄霸的十三周歲生日,就在李玄霸發酒瘋中度過。 同年同月,隋朝皇帝楊廣率一百一十三萬隋軍,號稱兩百萬大軍,水陸并攻高麗。 因為上次攻打吐谷渾的時候楊廣去的太晚,他帶著隋軍穿越大斗拔谷時,戰爭基本已經結束。跟隨他的將士又因為大斗拔谷的風雪死傷慘重,雖然隋軍勝利了,但楊廣無功而返。楊廣對此很不滿意。 所以這次他要和先鋒軍同行,并下令“凡軍事進止,皆須奏聞待報”,不準將領自己決定軍事行動。 合水令庾質勸阻楊廣,兵貴神速,緩行無益,請求皇帝留在后方,讓隋朝將領火速出擊,攻其不備。 楊廣震怒。 右尚方署監事耿詢再次上書懇求,楊廣要將耿詢處斬,好不容易才被勸下。 至此無人敢再勸說楊廣。 楊廣給隋軍制定了次序禮法,大軍如儀仗隊一般,一路上敲著戰鼓吹著號角,旌旗連綿不絕九百六十里,耗費了整整四十天,最后一支隋軍才從涿郡出發。 剛開始打仗,楊廣所下的“凡軍事進止,皆須奏聞待報”命令惹出了亂子。 遼東多河,隋軍每當過河的時候,都要先請示楊廣,楊廣再派人勘察,下令建橋或者造船。 這一來一往,高麗軍隊已經在河對面等著了。 楊廣拍板,建浮橋! 但他沒有讓人測量河寬,想當然地建了三座浮橋。浮橋一伸過去,楊廣就讓大隋將士往前沖。結果浮橋短了,隋軍到不了對岸。 可撤退也得聽皇帝的命令,浮橋又是單行道,實在是不好傳遞信息。隋軍就這么堵在了橋上。 高麗軍隊一看,這不是天賜良機?于是一波遠程攻擊,隋軍完全成了靶子。 隋軍戰斗力極強,將士驍勇善戰。遇到這樣逆境,他們沒有退縮,跳下河涉水到對岸與高麗軍隊搏斗。左屯衛大將軍麥鐵杖、虎賁郎將錢士雄等皆戰死。 還好大隋軍隊人多,這次失利后重新建橋,還是把高麗打跑了。大隋軍隊兵臨遼東城下。 楊廣為自己的英明戰略十分得意,覺得這把穩了。 在行軍途中,曾大破突厥的隋朝的老將軍、右光祿大夫段文振病重。 這位老將軍見自己快病死了,不用擔心進諫后被責罰,于是拉著楊廣直抒胸臆。 陛下啊,夷狄狡詐,他們的投降你千萬別接受!請陛下讓大隋水陸兩軍全速前進,直逼平壤。只要平壤打下來,高麗其他城池就不攻自破!攻打高麗必須在秋雨來臨之前結束,否則糧草難以運輸,隋軍處境就十分困難了! 楊廣抹著眼淚,卿說得好,卿你安息,贈卿光祿大夫、右仆射、北平郡開國侯,謚號為襄。段文振欣慰合眼。 段文振前腳剛死,楊廣后腳下令,“高麗若降,即宜撫納,不得縱兵”。 為段文振哭喪的同僚們哭聲被噎住,然后哭得更大聲了。 果然如段文振所料,高麗在遼東的守軍得知楊廣的詔令后,每當遼東城守不住了,他們就說要投降。 隋軍只能停下攻城,飛馬稟奏楊廣。楊廣召集群臣商議如何受降。 待楊廣派出受降的使臣時,遼東城已經緩過氣來,增援也來了,于是繼續守城。 如是再三,隋軍死傷無數,一直拖到了六月還沒攻下遼東城。楊廣仍舊堅持上當受騙。 將領求皇帝別聽高麗鬼話了,楊廣卻親臨戰場,罵他們貪生怕死,仗著家世顯赫怠慢他的命令,才沒有攻克遼東城。 將領怎么辦?繼續熬著唄,繼續拿大隋將士的命,陪楊廣和高麗人玩“我降了,我又不降了”的游戲。 另一邊,宇文述、賀若弼、薛世雄等大將軍共九路軍、三十五萬人從遼河攻打高麗。 這三十五萬人有個大問題,就是只有軍隊,沒有后勤民夫,讓士卒自己背負重達三石的糧草輜重。 誰背得動??? 士卒只能一邊行軍一邊將糧草輜重偷偷埋了。于是路走到一半,隋軍就斷糧了。 不過大軍之中,有個刺頭子沒有聽令。 這人就是宋國公賀若弼。 賀若弼是隋文帝時名將,自恃功高,桀驁不馴。楊廣很不喜歡他。 他本來會因為和宇文弼、高颎“誹謗朝政”被殺。宇文弼和高颎提前跑了,賀若弼不蠢,嗅到了不對勁,再加上他性格孤僻沒多少朋友,自己只在家里抱怨幾句沒人聽到,便一直活到現在。 賀若弼本來以為,無論是征討吐谷渾還是高麗,皇帝都該任命他為主將。 但楊廣偏愛宇文述,總是讓宇文述領軍。 賀若弼對此十分不滿。他私下抱怨,楊素是猛將,韓擒虎是斗將,史萬歲是騎將,雖然都不如自己這員大將,好歹算個將。宇文述完全沒有為將的本事,只是因為討得皇帝喜歡而領兵,遲早會出問題。 此次攻打高麗,賀若弼再次請求為主將。但楊廣以他已經六十八歲高齡為由,只讓他領了一路偏軍,仍舊讓宇文述當主將。 宇文述下令后,賀若弼譏笑,究竟是他會打仗,還是老夫會打仗?我聽你個鬼! 于是賀若弼將輜重減半,沒有民夫便精簡士卒,裁三分之二為民夫運送后勤,自己領著精兵前往平壤。 他一路輕車快馬,將宇文述的大軍遠遠甩在身后。到達平壤時,右翊衛大將軍來護兒率領的水軍剛剛到達。 來護兒與賀若弼很熟悉,兩人合兵之后。來護兒本來想貪功獨自攻打平壤城,被賀若弼罵了一頓,便訕訕作罷,率兵接應宇文述的大軍。 歷史悄然偏轉。 …… “但沒偏太多?!崩钚缘玫竭|東前線戰報后,深深嘆了口氣。 楊廣所率領的那支大隋軍隊仍舊損失慘重,但因來護兒和賀若弼接應了宇文述的軍隊,原本會幾乎全軍覆沒的三十五萬隋軍偏師沒有遭受太大損失。 宇文述雖然打仗不行,但很有自知之明。他發現自己打仗確實不行后,就裝病將領兵權交給賀若弼,并送信告訴楊廣此事。 “將”還是老的辣,賀若弼一戰攻克平壤,高麗王高元逃走。 雖然遼東城還是沒打下來,但平壤破了。 你以為征伐高麗獲勝了? 哈哈哈哈,沒有。因為高麗王高元派遣使者向楊廣投降,楊廣就下詔,撤、兵、受、降! 賀若弼拒不受命,想要追殺高元,被楊廣派去的使者擒拿;隋軍撤到遼東,高元回到平壤,休整之后說不降了;楊廣勃然大怒,卻因秋雨到來后勤難以為繼,在八月撤兵返回……這一條條前線消息,真的把李玄霸看得肚子都笑疼了,眼淚都笑出來了。 李世民握緊雙拳,目眥欲裂:“荒唐!” 李玄霸擦著笑出來的眼淚道:“這一征高麗的結局,居然和史書中三征高麗的結局混在一起了。三征高麗的結局就是來護兒大破高麗,高元請降后,楊廣就不顧來護兒繼續出征的請求,強命來護兒退兵。哈哈哈,偉大的皇帝只是想要個臣服的國書而已,你們還真當他想攻城略地開疆擴土啊?!?/br> 李世民深吸一口氣,按住弟弟的腦袋:“別笑了,笑得比哭還難看?!?/br> 李玄霸止住笑聲。 他罵道:“狗日的楊廣?!?/br> 李世民小聲道:“嗯?!?/br> 是歲,去年剛遭遇了大水災的崤山以東,又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大旱。 一澇一旱,餓殍無數,疫病橫行。 此時,一首《菜人哀》悄然在中原唱響,聞者無不色變。 這首詩也傳到了清河郡。 李玄霸將寫著高麗戰報的紙丟進火盆,脆弱的紙張很快就化為了灰燼。 李世民站在火盆旁,低頭看著火盆中的灰燼。 “阿玄,天下提前大亂了?!?/br> “這是好事?!?/br> 第98章 被排擠的薛道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