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 第932節
媒體記者感興趣的是其他問題。 當進入提問環節的時候,有記者就忍不住問道,“大家都關心的是,碳硅晶石看起來很像鉆石,能作為珠寶嗎?產量怎么樣?” 盧震猶豫了一下,跳過了產量的問題,說道,“我只能說碳硅晶石的物理化學特性很穩定?!?/br> “雖然多出了一些新的化學性質,但所有的反應都需要在高溫下進行,我們研究到現在,發現其出現化學反應最低也需要800攝氏度?!?/br> “事實上,除了極為特殊的反應以外,一般的反應都需要1000攝氏度以上的環境,至于物理特性,就不用多做介紹了,它有比金剛石更高的硬度和韌性?!?/br> “我個人認為,碳硅晶石是可以作為珠寶的,它比金剛石更加美麗,常規呈現24面體結構?!?/br> “在光線的照射下,雜質少的碳硅晶石,會呈現出七彩的光芒?!?/br> “如果是摻雜了硫元素或者是金屬元素,會出現單色光,也很漂亮……” 盧震說著忽然一笑,他拿出了一顆碳硅晶石,放在了攝像機鏡頭前,供媒體記者們拍照。 這顆碳硅晶石呈現橢平狀,最大內徑大概在3厘米左右,最小內徑2厘米,厚度則不到一厘米。 現場的燈光照射下,很明顯看到四周透了各色光芒。 一大堆的攝像機、照相機,都對準了碳硅晶石進行拍攝,采訪周圍都變得亂哄哄,有些記者甚至想靠近拍攝,好在被安保人員及時阻止了。 過了幾分鐘時間,會場才重新安靜下來,有記者站起來提問關于強s波的問題。 這次是楊志芬開口回答提問。 他們接受采訪主要就是回應輿論的擔憂,對相關問題有充分的準備。 “強s波并不是黑洞制造技術?!?/br> “兩者并沒有直接關聯。實際上,從強度上就不用擔憂,理論上來說,想要形成黑洞,強s波區域的湮滅力,強度最低也要達到幾百倍率?!?/br> “顯然,是不可能的?!?/br> “王浩院士說過這個問題……” 之所以提到王浩,就是為了增加說服力,“高倍率的強度不僅僅是高技術,還需要環境支持?!?/br> “即便是掌握了再高端的技術,地球上的環境也不可能制造高倍率的強s波,所以根本不用擔心黑洞問題?!?/br> 這個解釋讓記者們放心了,也足以平息輿論的擔憂,主要還是因為提到了王浩,換做是盧震、楊志芬,他們做再多的解釋也沒有說服力。 之后有記者又問起強s波技術問題。 楊志芬和盧震就一問三不知了,一則是因為他們知道的確實比較少。 二則,即便是知道也不能說。 在新聞發布會結束以后,輿論對于黑洞的擔憂平息下來,很多人都開始對于碳硅晶石感興趣。 更感興趣的是科研機構。 那些相關的科研機構很清楚,新的物質就代表廣闊的研究空間,更不用說,新物質還具有全新分子結構了。 全新的分子結構,能研究的內容就太多了。 比如,內層電子共價結構,共價是什么樣的形態? 其中多少電子參與? 如果做精細的實驗設計,就可以通過化學反應中的能量來測定分子力、鍵位力。 繼續拓展,就可以研究內層共價分子力、鍵位力和外在物理特性的關系。 等等。 雖然有很多科研機構都非常感興趣,但能夠快速得到碳硅晶石的,基本都是國內相關的機構。 另外,一些友好國家的機構、有合作的機構,也能夠在后續拿到材料。 其他的機構想拿到材料,也只能等到碳硅晶石正式對外售賣,考慮到碳硅晶石售賣,很可能是以‘珠寶’形式定價,價格也會非常的‘不友好’。 …… 強s波實驗基地。 研究組并沒有被外界的輿論所影響,他們依舊專注于手頭上的工作。 工作有兩個方面,一方面就是對于強波區域的性質測定。 另一方面,就是理論研究。 理論研究工作是非常復雜的,他們需要結合引力場、反重力場、強湮滅力場,以及多種已有的湮滅理論,來論證磁場干涉對強s波區域的影響。 好在理論組是非常優秀的。 海倫、陳蒙檬一起找到了大量的資料,并找出與研究相關的內容。 王浩、黃振一起對于資料內容進行整理,過程中也不斷的討論。 最終,海倫提出的觀點,為王浩提供了關鍵靈感—— 磁場階位論。 磁場階位論,內容非常的簡單,就是說磁場和湮滅力一樣,是存在‘強度階位’的。 常規制造的磁場,都可以歸在‘常規階位’中,而常規階位磁場也只能影響相對更高階位的湮滅力場。 磁場階位論被提出來就得到了肯定,因為已經有足夠多的實驗證明,他們所制造出的磁場就只能影響到強湮滅力場。 雖然磁場也可以擠壓反重力場形成強湮滅力薄層,實際上,影響到的還是外層逸散的強湮滅力場,對于內部反重力場沒有造成任何影響。 當處在承載極限能量狀態,反重力場的的強度增加,主要還是因為能量和外層強湮滅薄層影響,而不是磁場影響。 反之,磁場能夠直接影響到強湮滅力場,輕易讓強湮滅力場改變形態。 磁場階位論,聽起來非常的簡單,也只是對實驗以及理論的總結,但卻給出了研究的方向。 當順著方向進行分析,理論組很快就得到了結論。 “磁場對于定向強s波的影響,主要是s波的強度?!?/br> “當磁場干擾方向,和定向強s波方向一致,就可以增加s波的強度,反之,則會降低強度?!?/br> 定向強s波,有兩個強度指標。 一個是湮滅力強度,另一個是s波的強度。 其實就是常規引力場一樣,引力場也具有兩個強度,只不過,常規引力場的湮滅力強度是固定的。 當確定了磁場影響以后,王浩總結說道“如果我們的研究是正確的,就可以利用磁場來增加或降低強s波對常規環境的穿透力?!?/br> “換句話說,我們能做到在近距離制造強s波區域,也能做到把釋放距離繼續增加,甚至增加到非常不可思議的程度……” 他說完補充了一句,“當然,研究是否正確,還是要看具體的實驗……” 王浩最后的話音有些不確定,但參與會議的人員全都非??隙?。 他們對王浩非常了解了。 每當王浩說明不確定的內容時,其結果都是非常的確定。 換句話說,磁場影響相關的研究已經完成了,進行實驗也只是‘驗證’而已。 這個進度非常大。 如果能制造近距離的定向強s波,也就意味著可以把定向強s波場力區域,釋放到和設備接近的位置。 下一步,就可以利用其他手段,來研究釋放出f射線。 針對‘強s波釋放f射線’的研究,可以說是邁出了非常關鍵的一步。 王浩也是這么認為的,他查看了一下研究任務,發現靈感值已經達到了‘89’點。 很接近了。 第六百三十三章 第二臺設備,宇宙線化學?空間?好悲慘啊…… 在完成了磁場對強s波干擾的論證以后,就定下了下一步的實驗工作目標—— 制造短距離強s波! 要完成短距離強s波的制造,就需要在設備中增加固定方向的強磁場。 強磁場不是在外層、設備上方制造,而是要制造在內部,也就是底層構架都需要在磁場覆蓋范圍內。 這主要是因為設備上方并沒有能制造出強s波區域,研究組就認為,強s波可能被擠壓到底層構架內,甚至是看不到的導體外層。 因為底層構架都是超導結構,超導可以阻隔磁場的影響,并不用擔心強磁場會影響到設備運轉。 研究主要進行實驗,來制造出近距離強s波區域。 到現在,也只是理論上通過了,但所有人都對王浩的判斷非常有信心,他們認為下一步的實驗就只是驗證以及制造而已。 雖然已經確定了下一步的實驗目標,想要進行實驗也還需要等待。 他們不能在原來的設備上安裝強磁場。 原來的設備還需要繼續制造強s波區域來進行場力的研究,新的實驗只能放在新的設備上,而新的設備還正在組裝調試。 新設備的組裝調試速度已經很快了。 主要限制就在于底層材料以及制造問題,實驗所需的材料是超導材料研究中心負責制造的,而且是實驗室手段制造,制造速度自然是很慢的。 新設備所用的材料會更換為β-cwy-138,是原來β-cwy-137的升級迭代產品。 β-cwy-138,和β-cwy-137擁有同樣的元素組成,只是改善了制造工藝,材料內部的結構變得更加穩固。 β-cwy-138,已經由引力場技術進行驗證,并證明性能有所提升,也就是同樣的電流強度下,制造的引力場強度要高一些,同時,承載電流上限也有所增強,材料性能提升還是很大的。 另外,β-cwy-138的超導臨界溫度提升了3攝氏度,也會讓實驗變得更容易一些。 最關鍵的一點是,β-cwy-138的制造流程和工藝得到了簡化,也就讓制造成本降低,實驗室制造的速度還有所增加。 在使用β-cwy-138材料后,超導材料研究中心已經能給強s波實驗組以及引力場技術組,提供足夠多的基礎材料供應。 研究組對于新設備也是很期待的。 在設備組裝和調試的過程中,有些人還提議把多余的材料組裝為底層固定模塊,為制造下一臺設備做準備。 與此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