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 第911節
“兩個衛星都是突然性的發生軌道偏移,就好像突然受到了某種特殊的力?!?/br> 這個信息更讓阿邁瑞肯方面確定,gisat-5a出現的故障和種花家的神秘太空武器技術或光壓發動機直接相關。 光壓發動機的測試還在繼續。 趙大鶴cao作發動機接近gisat-5a,執行了引力護盾干擾衛星任務以后,他不由得輕呼了一口氣,對其他兩人說道,“我們竟然打擊了一顆衛星?!?/br> “雖然不是直接性的打擊,只是影響到也很了不起?!?/br> “如果以后能說出去,這件事能吹上一輩子……” “是??!” 其他兩人也非常的感慨,他們從來沒有想過有一天能利用太空武器,去打擊一顆高度超過五百公里的衛星。 他們一起討論了幾句,就繼續專注于工作了。 接下來的任務是釋放v191衛星。 衛星釋放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和軍方的合作是一方面,航天飛船公司也希望利用機會向全世界宣布,他們擁有超大型衛星的發射釋放能力。 衛星釋放的過程,也會對于全世界進行直播。 光壓發動機太空測試的直播還在繼續,發動機已經完成了起飛加速,并上升到了近600公里的高空。 說起來,似乎用了很長時間,實際上,用時總計也只有一個多小時,還包括前置準備以及起飛時間,而從升空到現在也只有半個小時。 觀看直播的絕大部分人并不知道gisat-5a出現的問題,甚至說,他們也根本不知道存在這樣一顆衛星。 他們只是關注著光壓發動機的測試,等待著馬上就要進行的衛星釋放環節。 在對于gisat-5a進行了干擾以后,光壓發動機并沒有返回原來的軌道,只是略微調整方向以后繼續加速。 當達到既定的速度和方向時,釋放衛星的工作就正式開始了。 直播畫面聯通。 這時候,畫面已經變成了太空的視角,直播畫面是光壓發動機自帶的幾臺高清攝像機拍攝的。 幾臺高清攝像機的視角可以不斷進行轉換,就能進行全程清晰視角的直播,也讓收看直播的觀眾感到非常的驚喜。 各個國家發射了很多衛星到太空,卻極少能看到太空中的衛星釋放過程。 一般衛星被火箭發射到太空中以后,也只能通過動畫模擬來了解衛星釋放、軌道控制以及運作過程。 倒不是各國不想展示高端的太空科技,也不是因為衛星釋放過程不吸引人,而是因為普通衛星不具備數據快速傳輸能力。 簡單來說,就是數據傳輸速度嚴重不足。 即便自帶攝像機性能好,數據無法及時傳輸自然也就無法直播觀看。 光壓發動機就不同了。 發動機帶有一階雷達設備,還有其他的高端信息處理、傳輸設備,數據傳輸速度是非??斓?,可以高精度、無延遲的傳輸數據,也就能進行高清晰度的直播。 只是看直播過程,專業人士就能分析出很多東西。 “他們采用的是數字信號傳輸?!?/br> “畫面清晰度很高、很穩定,沒有任何的卡頓,說明傳輸速度非????!?/br> “這很不一般……” 一般數據傳輸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數字信號傳輸,一種是模擬信號傳輸。 普通觀看的視頻都是數字信號傳輸,就能夠有很高的分辨率,畫面就會非常的清晰,但問題在于數字信號傳輸,容易受到大氣層以及其他雷達信號干擾,傳輸過程就可能會有些不穩定。 在太空上對地面進行數字信號傳輸,很難做到持續的高效、穩定。 另一種方式就是模擬信號傳輸,模擬信號傳輸也同樣會不穩定,卻能提供持續性的畫面,只是信號不穩定的時候,分辨率會大大的下降,甚至可能會出現花屏。 光壓發動機能夠做到如此穩定、高效的數據傳輸,也代表了極為高端的數據傳輸技術。 阿邁瑞肯方面做出判斷,“很可能是某種高端信息傳輸技術,可能和一階電磁波有關?!?/br> “這也是他們掌握一階雷達技術的佐證!” 直播鏡頭中,釋放衛星工作開始了。 在單側鏡頭的視角下,光壓發動機環繞艙體上,有一個小部分打開了艙蓋,大型衛星緩緩的從艙體內升起。 當上升到一定高度的時候,就能清晰的看到,連接控制大型衛星是一個v型的吊桿,和挖掘機的吊桿有些類似。 衛星被吊著遠離了艙體,離開大概有四十米左右,v型吊桿延展到了極限。 吊桿和衛星連接處的固定裝置打開。 這時候,能看到衛星發生了震顫,后方出現了動力尾翼,衛星也開始加速離開吊桿。 接下來看到的畫面是,衛星不斷遠離光壓發動機。 很快消失在視野中。 第一媒體主持人介紹道,“接下來,衛星會依靠本身的動力,前往預定軌道……” 衛星釋放工作已經結束了。 后續衛星是否能夠抵達既定軌道,是否能夠正常運轉,就是衛星本身的問題了,和光壓發動機的發射釋放衛星工作無關。 網絡輿論中也有很多人開始慶祝,“衛星釋放成功了!” “祝賀光壓發動機釋放超大型衛星取得成功,發動機測試取得階段性成功……” “人類的衛星科技,以此可以邁入新的篇章!” 普通人也只是湊熱鬧似的喊上一句,有衛星需求的公司則開始考慮制造超大型的衛星。 衛星的體量越大,所能實現的性能就越強。 如果能制造幾十、上百噸的超大型衛星,衛星的性能肯定能得到巨大的提升。 唯一的問題是,不知道光壓發動機是否能夠幫助發射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常規商業領域使用更多的是地球同步軌道衛星。 比如,通訊領域。 通訊領域所使用的衛星,需要長期正對一個位置,才能夠保證通訊的穩定性。 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的高度超過35000公里,發射同步軌道衛星,一般需要爬升達到3萬公里以上。 之后衛星才能夠依靠本身動力,繼續爬升直到調整到適合的高度和位置。 現在光壓發動機測試上升的高度也只有1000公里左右,距離超過3萬公里還是有些遠的。 這方面還需要和航天飛船公司溝通一下,看未來是否能夠進行相關的合作。 在執行過釋放衛星的工作以后,光壓發動機繼續向上爬升,發動機把方向調整到正對地球表面,隨后就依靠已有的速度繼續滑行上升。 地面控制室。 朱啟強報告著發動機情況,“以目前的速度來看,發動機預估會上升到1230公里高度,比計劃高了100公里以上?!?/br> 這主要是因為中途突然性的執行任務,影響到了原本的計劃。 朱啟強問道,“要減速嗎?” 王浩想了想,搖頭道,“應該沒有影響吧?超出了計劃高度,就繼續這樣測試吧,反正也不會有影響?!?/br> “那個高度上,也沒有會受影響的衛星?!?/br> 朱啟強點頭,連接發動機主控艙,交代道,“滑行上升到穩定懸停?!?/br> 下一步就是同步懸停測試。 同步懸停測試,是一個很耗時的測試過程,持續時間超過12個小時以上。 未來的空天母艦很可能會長期的懸停在一個高度上,長期處在一個狀態中,當然就要對這種狀態進行更加精細的測試。 在同步懸停測試的過程中,他們要對于電子系統以及各類設備進行測試,還需要對于整體性能進行測試。 測試過程,甚至還包括突發性啟動測試,也就是讓發動機進行突發性啟動,并朝著一側快速移動一段距離。 同步懸停測試過程中,發動機懸停在固定的位置,其速度自然遠遠趕不上同軌道高度的衛星。 速度,大概也只在每秒550米左右。 這個速度下,無法依靠自身速度同步懸停,就必須要開啟光壓噴口,為發動機提供一定的上升動力。 第六百一十八章 他們竟然掌握引力武器!一號:工作竟然有生命危險! 在持續的滑行減速上升后,光壓發動機懸停在了1223公里高度位置,和初始的數據計算結果存在偏差,也在誤差允許范圍之內。 光壓發動機會在這個位置上懸停超過12個小時,中途會進行各種各樣的測試,包括激光武器性能測試,突發性啟動測試,內部電子系統穩定性測試,動力干擾檢測調整,等等。 這個時候,直播已經結束了。 懸停測試,牽扯到了發動機一些保密性的性能,中途絕大部分時間也只是停在那里,也就沒什么可直播的了。 直播結束,輿論上卻變得更加沸騰。 國內輿論充斥著對光壓發動機太空測試的興奮和激動。 “還是第一次近距離的看到光壓發動機,而且還是太空測試,性能實在太超標了,比想象中的更強大?!?/br> “綜合了湮滅粒子能源技術,激光武器技術,簡直不敢想象,里面肯定還包含一些我們不知道的技術?!?/br> “電能就是個問題,也不知道是怎么維持的,根本沒有看到發電設備,估計是在內部進行的?!?/br> “難以想象啊……” “從今天開始,我們敢說太空中已經沒有對手了?!?/br> “這就是真正的無敵戰艦!” “最后說懸停在1200公里高度上,比空間站還要高上三倍,而且可以長期的懸停,無限能源應該是可以無限懸停吧?” “后續還要進行激光武器的測試,只可惜看不到了,不知道打擊范圍有多大?!?/br> “激光武器可以打擊洲際導彈嗎?” “如果距離近一些肯定可以,但感覺覆蓋不會那么廣,按照已知的數據,能確定的是激光武器太空打擊范圍達到幾百、上千公里?!?/br> “在太空上,還是有點兒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