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 第890節
“換句話說,有了引力場護盾以后,光壓發動機就不用擔心到太空上,會受到衛星碎片或隕石群的威脅?!?/br> “不管是衛星碎片還是隕石群,只要接近發動機幾十、上百公里距離,就會受到引力作用而繞開發動機體?!?/br> “呼啦~” 何毅笑瞇瞇的做了解釋以后,會議室都不由得沸騰起來。 他們實在太震驚了。 之前就只知道引力場技術,可以讓艙體內制造和地球表面同樣的引力,已經是相當不可思議的技術了,結果還能更進一步,超遠距離制造大范圍引力場? “這也太不可思議了吧?!?/br> “引力護盾?聽都沒有聽說過?!?/br> “一些科幻電影里可能有,但到現在,我還沒有見過,引力護盾,提出概念都很超前啊……” “像是魔法的東西!” “我倒是知道一個動畫,說基多拉種族為了適應天狼星b的巨大重力,而所進化而來的一種保護措施,就叫做引力護盾……” “我們真能實現嗎?” “當然!” 何毅的笑容中帶著極度的得意,“我們已經進行過很多次實驗了,到現在制造出距離設備超過50公里的大范圍引力場,完全沒有問題?!?/br> “當然了,技術要應用,還要仔細的研究,如何放在光壓發動機上,如何實現空間上的無死角,或者是最大可能的保護,還需要去設計……” 他一直不斷的說著,臉上露出的得意和驕傲,是怎么也遮掩不下去的。 但其他人根本不在乎。 他們當然知道何毅很得意,可能研究出這種技術,再得意100倍也沒什么大不了,換做是他們也會如此。 引力護盾…… 這簡直就是連概念都沒有的技術,竟然已經被研究出來還能放在光壓發動機上,實在是太不可思議了。 朱啟強也和其他人一起聽著,表情卻變得有些不同,他用力皺住眉頭忽然開口問道,“何先生,你們這個引力場技術是不是能夠進行線性的調節?” 何毅想了一下,道,“是可以。但強度存在上限,現在最高不超過兩倍引力,不過我們一直在研究,技術方面肯定會……” 他還沒有說完的時候,朱啟強用力一拍大腿,震驚道,“我明白了!” “什么?” 所有人都看了過去。 朱啟強看向王浩驚嘆道,“王院士,不介意我說一下吧?” “???” 王浩聽的有點兒發懵,他不明白朱啟強為什么忽然這么說,帶著疑惑點頭道,“有什么直接說,這個場合沒關系?!?/br> “是這樣的?!?/br> 朱啟強帶著興奮解釋道,“我之前問王院士艙體直梯的設計改動,王院士說先壓下,我還不明白為什么,就只是一個直梯而已……” “現在,終于懂了!” “能自由控制制造引力場,豈不是說,以后宇航員上下飛船根本不用直梯,直接制造個引力場的通道,宇航員就能飄著下落了……” “這多方便?連空間都不占用?!?/br> “而且,超酷炫啊……” “呼啦~~” 朱啟強的想法頓時引起了眾人的熱議,讓人從飛船向下通道中‘飄’下來,確實是滿滿的科幻感,能給人一種超酷炫的感覺。 王浩直接聽愣了,他仔細琢磨著,“我是這么想的?”再深入一想,確實很有意思。 他頓時抿嘴微笑點頭,“沒錯?!?/br> “我就是這么想的!” 第六百零二章 發動機?這就是空天母艦??!即將進行的引力護盾測試! 朱啟強的想法引起了會議室內的熱議。 所有人腦子里都不由得出現了科幻電影中的場景——一艘充滿科技感的圓形飛碟懸浮在空中,驟然間,飛碟的下方打出一道正對地面的光芒。 有個人從遠處走了過來,他很自然的走進了光芒中。 下一刻,仿佛是地心引力再不起作用,他的雙腳離開了地面兒,身體慢慢的向上飛了起來,然后消失在了飛碟的底部。 飛碟關閉了底部的通道,光芒也消失在了地面。 ‘嗖’一聲,飛走了。 這個畫面,想象一下都充滿了科幻感。 很多人興奮討論的同時,也都看向了王浩,“王院士,這個技術也太先進了!” “真是太高端了,我都沒有想到引力場技術還能這樣用,估計王院士最開始就想到了?!?/br> “那是當然?!?/br> 何毅用力點頭說道,“這個技術,是我和王院士是一起研究出來的。說實話,我都沒聽王院士是說過要這么應用……” “王院士肯定早就想到了,只不過沒說而已??赡芩X得沒什么了不起,只是一種應用而已?!?/br> “我們覺得驚奇的事情,在王院士眼里……普普通通!” 其他人跟著用力點頭,他們很認可何毅的說法。 王浩則聽的有點尷尬,他趕緊輕咳一聲,馬上道,“是這樣的。雖然我有這個想法,但艙體內設計的直梯、吊梯還是需要的?!?/br> “我們只是剛剛擁有了技術,技術還遠稱不上有多成熟?!?/br> “現在我們可以去發散想象技術應用,但實際應用上來說,技術越復雜就越容易出問題?!?/br> 這是實話。 技術越復雜就越容易出現問題。 他們要給光壓發動機增加的新科技,目的要么是增加性能,要么是保證安全,利用高端科技去尋求便捷、尋求酷炫的效果,現階段還是太奢侈了。 幾種要應用的高科技技術都是如此,包括一階雷達、引力場、激光武器,等等。 等大家都平靜下來以后,何毅繼續介紹起了引力場技術情況,最后王浩說明了幾種高端科技的應用相關的工作。 “工作分為三部分?!?/br> “第一就是要了解新的技術,并根據光壓發動機的情況,進行技術應用的設計以及制造?!?/br> “第二就是測試?!?/br> “包括一階雷達、激光武器,也包括引力場技術和設備,尤其是后者,需要非常精細的測試?!?/br> “最后,聯系電子系統,把幾種技術整合到電子系統的控制體系中?!?/br> “何毅院士、沈會明教授和唐洪超教授,直接負責設備、技術的測試、設計以及制造相關工作,設計組以及其他部分要全權配合?!?/br> “我們爭取能在半年內完成所有工作,并進行正式的太空測試?!?/br> 王浩并沒有對于太空測試過多的強調。 實際上,所有人都知道太空測試很不一般,并不只是讓光壓發動機飛行超過百公里就可以了。 從定義上來說,距離地面百公里以外都是太空。 實際上,兩百公里以下都不算是真正的太空,高壓發動機進行的太空測試,很可能要讓發動機飛行到幾百公里,甚至是上千公里的太空。 那樣的測試才會有意義。 王浩把太空測試的時間設定在了半年以后,時間相對還是比較緊張的,主要就是引力場技術并不成熟,需要很多時間進行技術改進和測試。 一階雷達和激光武器相對倒是容易的多。 會議結束以后,很多人想到幾種高端科技,不由的感慨萬分,“光壓發動機運用高端科技是很正常的,但是我仔細想了一下,等到了太空測試的時候,已經不能稱之為發動機了,完全就是空天母艦?!?/br> “網上媒體說的也是有道理的,現在就已經不能稱之為發動機了?!?/br> “能源自足、一階雷達、完善的應急、防護體系,還帶有主動進攻的激光武器,再加上艙體內模擬地面環境的引力場……” “感覺已經是完善的空天母艦,差的就只是掛上幾臺小型飛船……” “話說回來,航天局的反重力飛碟研發的怎么樣了?” 這句話問出來,讓航天局的研究員們有些扎心,他們來到光壓發動機組工作以后,也知道航天局那邊的消息。 航天局開啟反重力飛碟很長時間了。 到現在,也只制造了一個空殼,外面一大堆的設備還在進行測試,等完成了測試才能正式開始安裝工作。 然后,還要進行不確定時間的測試工作。 “有很大可能,反重力飛碟比光壓發動機的進度還慢,光壓發動機進行太空測試,反重力飛碟大概率也只剛進行升空測試……” “唉~~” 航天局的研究員們不由得嘆起氣來。 好消息是他們已經離開了航天局,是在光壓發動機組進行工作,反重力飛碟的研發就和他們無關了。 其中有些人不由得想著,“是不是也應該和其他人一樣脫離原有的機構,加入航天飛船公司?” “否則,未來可能還要回去……” “參與過光壓發動機的快速研發制造,再回去慢吞吞的研究普通技術,很沒意思??!” …… 在會議確定了工作方向以后,相關的工作進展速度飛快。 首先是一階雷達設備。 一階雷達是幾種新技術中最容易的,因為設備是從國家雷達中心訂購的,性能已經相對很完善了,只需要安裝在光壓發動機上,再和電子系統進行對接就可以了。 激光武器,相對復雜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