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 第834節
格魯姆湖計劃項目組成立以來,連續好幾次走錯了方向,都是因為對庫博不信任。 格魯姆湖計劃的負責人最開始就應該是庫博,結果連續換了兩個負責人,耗費了大量沒有必要的資金,后來才讓庫博接任工作。 一號決策人上任以后,對外宣稱是全力支持庫博的工作,卻信任了蘭加-葛賓-科拉納,導致又一次爆炸事故的出現。 那次爆炸事故的損失很大,就連實驗基地都被迫搬遷,從蘭加-葛賓-科拉納上任到更換新的基地,保守估計損耗百億美元。 格魯姆湖計劃的經費都被白白損耗掉了。 現在的成果有兩個遺憾的地方,一個是使用的高壓混合材料,另外就是制造出的是反重力場。 直流反重力場,用途主要是在科研上,包括簡化f射線技術,包括核聚變控制技術。 直流強湮滅力場技術,才是最重要的。 直流強湮滅力場,就是區域性強湮滅力場,區域性強湮滅力場可以用來批量生產磁化材料、一階材料。 阿邁瑞肯就是被這項技術卡脖子。 從經濟利益上來說,僅過去半年時間,阿邁瑞肯進口的磁化材料、一階材料,花費就超過五百億美元,全年預計超過千億美元。 其中科研需求就占據了一半兒,另一半則是直接的工業生產,比如電路元件、電子產品部件,都需要一階銀作為導體材料,還有工業、軍方等方向,也需要一階鐵、一階銅等特殊材料。 科研,會慢慢轉化為工業生產,預計未來一階材料、磁化材料的需求會不斷快速增長。 相關領域,未來必定會成長為超萬億美元的超大市場。 一年萬億美元??! 平均到每一個阿邁瑞肯人的身上,也能超過三千美元,而且公認的事實是,湮滅科技公司的壟斷銷售有著非常驚人的利潤率。 這種市場抓不住,對經濟的影響太大了。 卡脖子,牽扯的不只是經濟利益。 湮滅科技公司能制造很多的一階元素材料,結果絕大部分都不對外銷售,就導致他們想花錢購買都沒有來源。 在談論了一番以后,一號決策人還是帶著郁悶的心情,對庫博團隊的新成果表示認可。 然后,他簽署了一份‘臨時30億美元’的科技支持計劃書,繼續以大筆資金支持格魯姆湖計劃。 后續想有大量經費的支持,還必須出臺新的計劃。 之后一號決策人則是交代情報部門,要繼續關注航天飛船工業公司,一定要獲得更多的信息。 他們需要知道,對方對于湮滅粒子技術究竟掌握到了什么程度。 …… 實際上,航天飛船工業公司并沒有打算對于‘掌握湮滅粒子技術的程度’進行保密。 他們發布的公告都已經明確的說,公司的研究會圍繞湮滅粒子技術,也就代表完全掌握了這項技術。 只是,其他人不愿意相信而已。 航天飛船工業公司之所以沒有考慮保密,是因為如此龐大的項目根本不可能做到保密,會有大量的企業以及科研機構參與光壓發動機的制造、測試,也會有大量的人員參與。 這種情況下,保密就等于掩耳盜鈴。 他們只要對于核心技術保密就可以了,而核心技術的關鍵在于湮滅粒子設備,設備只要不被拆開精細研究,泄露出去的可能性很低。 但即便是設備被其他國家得到,他們也根本不可能進行仿造,因為其底層技術依舊是區域性強湮滅力場以及β元素超導材料。 這種超導材料,需要不對外售賣的β元素材料,還需要實驗室的特殊技術才能生產出來。 總之,保密是沒有問題的。 所以上級部門才會批復,可以大張旗鼓的進行研究。 航天飛船工業公司也很快發布了公告,決定對外正式召開新聞發布會,以應對接下來的制造、測試以及國際輿論問題。 當消息發布出去以后,國際媒體蜂擁而至。 這次的發布會很不一般,不只是公司成立以來的第一次發布會,也因為確定王浩會出現在現場。 “我們將會談起公司的短期計劃,以及國際媒體關注的湮滅粒子技術問題?!边@是公告上明確的內容。 航天飛船工業公司的總部設立在西京市。 總部主要是處理一些辦公的事務,實際的研發基地則是在武城周邊,是對于交通便利、安全以及配套完善等因素進行綜合考量做出的決定。 發布會前幾天,西京市已經出現了大量的媒體記者。 雖然只是進行一次新聞發布會,但媒體記者數量來看,就像是進行國際盛會一樣。 媒體記者太多了。 很多媒體記者都沒有入場資格,他們就等在公司總部的外圍,希望能夠采訪到一些消息。 哪怕只是拍攝一張王浩的照片,也會是很不錯的收獲了。 終于,發布會來了。 超過兩百名記者聚集在一起,各類攝像,錄音設備擺滿了會場,所有人都在談論著發布會的內容。 一個焦點是湮滅粒子技術。 湮滅粒子技術,聽起來實在有些驚人,這可是被認為和反物質技術同等級別的科技。 航天飛船工業公司對外宣稱,是圍繞湮滅粒子技術來研究航天科技,意思等于是,他們已經掌握了湮滅粒子技術。 這實在太驚人了。 即便是國內的媒體記者,都不敢直接做出判斷。 會場里到處都是相關的討論,“你們有消息嗎?我總感覺不真實,這項技術應該只是在研究?!?/br> “肯定只是在研究,核聚變都不好控制,更不用說湮滅粒子了,其爆發的能量是核聚變的130倍以上?!?/br> “那將是多么龐大的能量??!” 另一個話題就是王浩。 王浩已經很久沒有出現在媒體記者面前了,他出現就擔任了航天飛船工業公司的董事長,實在是有些太過于突然。 “王浩擔任董事長,有點兒不可想象,即便是湮滅科技公司,他也只掛名顧問職位,幾乎不參與任何事務?!?/br> “可能是因為,湮滅粒子技術就是王浩在帶隊做研究吧?” “那是必然的,但做研究不一定要擔任董事長吧?” “公開信息是,王浩是唯一的個人股東,擁有十個點的股份,應該是因為這個吧?” “不過,持股有什么用?航天飛船工業公司可不是湮滅科技公司,他們是研究技術的,類似于航天局,根本不可能實現正收益……” “話說回來,王浩還真是有錢,個人投入百億資金??!” 不少記者跟著感慨。 去年的《福布斯》榜單上,王浩以270億美元的資產排名世界富豪榜第79位,他的資產主要是超導材料公司的股份,同時,他持有的其他制造業和科技公司的股份。 后者只占據不到百億美元,也是由妻子蘇映雪打理的。 《福布斯》也只能調查到這些公開信息,王浩的其他資產就都是保密性質的了。 另外,必須考慮的一點是,湮滅科技公司已經成為世界上最賺錢的公司,王浩團隊研究出了強湮滅力場。 那么王浩個人是否有公司的分紅? 這是不清楚的。 如果王浩能得到可觀的分紅,或持有一些‘內部股份’,他的身家肯定會更上一層樓。 當記者們鬧哄哄的討論時,王浩的身影出現在了會場門口,他是走在一行人的中間位置。 記者們瞬間停止了交談。 一大堆的攝像機以及其他電子設備全部對準了王浩,王浩朝著現場人群揮了揮手,隨后走向主席臺的中間位置。 王浩的旁邊是王學文和曹東明。 王學文和曹東明都是五十多歲的院士,也是光壓發動機項目團隊的主任研究員,他們可以算是‘2、3號人物’。 再旁邊,就是航天飛船工業公司的決策層了,包括經理、顧問以及其他董事成員。 這些董事都是合作企業,包括湮滅科技公司的代表。 等所有人都坐好以后,新聞官開口讓現場安靜下來,隨后就把話語權交給了王浩。 “大家好!” 王浩對著話筒說了一句,然后繼續道,“歡迎大家的到來,這次是航天飛船工業公司組建以來第一次發布會,公司上下都很重視,我們也會說一些實際的東西?!?/br> “那么首先,我來談一下研發方向?!?/br> “很多人應該看到了公告,我們在研發上的主要方向,就是以湮滅粒子技術為核心,來拓展研究航天領域的科技?!?/br> “同時,公司未來的業務會圍繞航天領域展開,包括載人航天、臨近星球的探索、其他星球的資源開采,等等?!?/br> “當然,那是未來?!?/br> “當前我們的目標是,制造一艘以湮滅粒子為核心能源的大型航天飛船!” 王浩的話語回蕩整個會場。 所有人一片沉默。 那種沉默中帶有極度震驚的氣氛,讓會場像是即將爆炸的火藥一般,很快…… 爆炸來了! “呼啦~~~” 會場快速陷入一片沸騰。 王浩簡短的話語透露出的信息太多了,首先就是很關鍵的一點,他們確實掌握了湮滅粒子技術。 不止是制造,而且是控制。 這實在太出乎意料了。 另外,王浩還談起了公司的業務,談到了‘其他星球的資源開采’?不是在開玩笑吧? 最后說的短期目標,是制造一艘大型航天飛船。 這反倒讓人很容易接受,畢竟已經掌握了湮滅粒子技術,還有什么能源技術能比的上湮滅粒子更有效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