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 第829節
如果射線被物體阻擋,就會產生劇烈的爆炸反應,無法擊中有效目標的情況下,則會傳播的非常遠,直到能量耗光自然消散。 前提,是對實驗進行很好的控制。 正因為如此,保羅菲爾-瓊斯說的爆炸,也是可能性之一,但爆炸并非全部因為磁干涉,而是能量不能夠瞬時有效排出。 如果是制造的光壓發動機,因為會以光壓的形式大量排出能量,其他時候也會有其他排放能量手段,就不會產生爆炸現象。 實驗,不同。 現在的實驗沒有直接排放能量手段,把場力光源進行外層的覆蓋以后,能量就會堆積在一起。 如果再加上磁干涉影響場力,爆炸就很有可能發生。 “所以,還是要有一種能量排放手段,否則實驗根本無法進行?!蓖鹾普J真思考著。 于此同時,其他人則都在談論會議內容。 何毅、趙金華、鄧凱之幾人走在一起,說著研究組幾個人的回答,何毅不由得感慨道,“保羅他們……果然不一樣??!” “他們也是第一次被提問,考慮了十分鐘,就說出了這么多東西,我根本想不到?!?/br> 趙金華道,“也正常,他們專門研究這個?!?/br> 鄧凱之也點頭道,“他們都是研究理論物理,我們研究實驗,怎么比?那些理論,都是他們研究出來的?!?/br> “零態能量、湮滅粒子,我們的實驗就是以他們的理論為基礎?!?/br> “是啊……” 何毅滿臉苦笑的搖頭,仔細想了一下,發現自己有點走了極端,他本來就是個普通人。 因為和王浩一起研究,才拿到了諾貝爾物理學家,因此認為自己是頂級物理學家,才是被地位影響了心態。 另一邊。 研究組的人也在討論著。 海倫不斷念叨著,“我怎么就沒想到射線有可能爆炸呢?對啊,密集的零態能量,再加上高強度的激光,被物體阻擋時,當然會產生爆炸反應?!?/br> “當光子被阻擋,反應過程中產生的活躍電子,甚至可能會被零態能量湮滅!” “這就是‘光爆’??!” 她說的‘光爆’,倒是讓保羅菲爾-瓊斯眼前一亮,“光爆?真是太棒了!海倫,你還懊惱什么,我們馬上要掌握光爆射線技術了!” “那簡直是太酷了!” 海倫頓時一愣,也很是期待道,“是啊,光爆射線技術!不過率先想到的是丁志強,不過也正常,他一直是最天才的?!?/br> 保羅認可的點頭。 陳蒙檬、黃振則是聽的直咧嘴。 他們看懂了。 丁志強就是對幾人的發言進行了總結,爆炸的靈感也來源于保羅菲爾-瓊斯的說法。 在王浩的引導下,丁志強才說出了‘射線會爆炸’的結論。 看懂歸看懂,他們不準備揭露事實。 至于保羅和海倫,要難受就繼續難受吧…… …… 研究,確實很受期待。 極限湮滅力場、湮滅粒子、激光實驗,還要添加外層的磁干涉,制造出特殊的f射線和激光一起釋放出去…… 真會是光爆射線嗎? 雖然進行了初步的討論,但沒有理論支持以及真實實驗的情況下,也沒有人百分百的肯定結論。 但是,實驗不可能直接進行。 下一步工作還是理論研究,以理論來支持實驗,才能最大化降低實驗可能存在的巨大風險。 研究組也朝著這個方向努力。 值得一提的是,何毅也自薦加入到了理論研究中,他覺得自己還是要多參與理論工作,能增加對理論的了解也是好的。 這個研究太復雜了。 研究組需要考慮零態能量理論、湮滅粒子理論、f射線基礎磁干涉問題,再結合其他的理論,讓構造數學體系變得極為困難。 在研究的過程中,王浩決定分開進行研究。 首先是‘不考慮湮滅粒子以及激光問題’的情況下,論證極限強湮滅力場進行磁干涉釋放f射線的可能。 很快。 研究有了明確結論—— “不考慮湮滅粒子的情況下,極限強湮滅力場也可以被磁干涉影響釋放出f射線!” “這一點是肯定的?!?/br> “從理論上,完全沒有問題,而且釋放的距離要遠的多,強度也會很高?!?/br> “我們先要進行這個實驗,之后積累數據,才能進行‘光爆射線’釋放實驗……” 第五百五十八章 五百億,自籌?徐老師感嘆,真是有錢人??! 光爆射線,是湮滅中子、強激光射線、極限強湮滅力場以及及激發f射線的綜合體。 極限強湮滅力場激發f射線,是制造出光爆射線的前提。 如果極限場力無法激發出f射線,談光爆射線自然已經沒有任何意義,所以必須要先進行實驗。 極限場力激發f射線,理論上很快就通過了,就像是王浩批評何毅的說法,“我們用的是承載能量達到上限的場力?!?/br> 這和普通區域性場力完全不同。 區域性強湮滅力場之所以無法利用磁干涉的方式激發f射線,是因為理論上需求的磁場強度太高,相比來說,強湮滅力場薄層的體積很小,才能夠通過磁干涉的方式產生f射線。 舉個例子來說,就像是一個氣球,遇到外在擠壓力的時候,很容易出現變形的情況。 如果氣球被擠壓無法向內凹陷,而外部剛好流出一個小孔,那么橡膠薄層就會從孔洞中被擠壓出去。 換做是實心的橡膠球,受到單側的擠壓也會產生形變,但要從一個小孔中穿出就太難太難了。 這是在添加一個條件——橡膠球已經高溫融化。 融化的橡膠球非常不穩定,已經變成了流體的形態,四周受到強擠壓力就會從留下的小孔中穿出。 此時,內部密集的能量也會跟著一起穿出,就會形成一道激射出去的流體,自然能覆蓋更遠的距離,同時還具有更強的威力。 當然,理論還只是理論,一切還需要實驗來驗證。 這個時間就不需要湮滅粒子實驗組來做了,湮滅力場實驗組就可以輕松完成實驗。 在研究高倍率強湮滅力場的過程中,湮滅力場實驗組制造了很多‘從不使用’的實驗設備,從低倍率到高倍率都有,還有搭配的螺旋磁場設備。 設備都是現成的,而且是被淘汰從不使用的,即便是實驗損耗幾臺也根本不心疼。 王浩把實驗工作交給了向乾生。 為了讓實驗工作更加順利,王浩還向f射線實驗組調用了劉云利,讓他和向乾生一起完成工作。 向乾生已經過了60歲,看起來還很壯實,但實際上,年齡的限制讓他的精力大不如前,但勝在對待工作認真負責。 劉云利還不到五十歲,是湮滅力場研究的老人,也一直在f射線實驗組工作,不管是對于磁場設備、湮滅力場設備都有研究,讓他輔助主持實驗工作再適合不過。 很快。 廖建國受到了消息。 f射線實驗組也一直在忙碌,他們正準備接受新材料,并試制新的f射線設備,新設備制造的f射線強度更高,傳播距離會更遠。 “從理論上來說,覆蓋范圍超過500公里,強度會接近二十倍率?!?/br> “這種強度下,實驗中也許能有新發現?!?/br> 廖建國很期待。 在擔任f射線實驗組負責人后,廖建國的表現只能說中規中矩,他一直都有個夢想,就是希望f射線實驗組能夠脫離湮滅力場實驗組,或者說脫離王浩團隊,并單獨進行技術的研究。 簡單來說,就是一切研究的內容都能獨立起來。 “建立一套獨屬于f射線的技術體系,和湮滅力場實驗組徹底分割開來,到時候,f射線的研究才能成為單獨的方向?!?/br> 從理論上確實是可以的。 湮滅力場實驗組制造的是區域性強湮滅力場,而f射線實驗組制造的是反重力場,只是靠外層磁干涉才制造出強湮滅力場薄層。 兩個技術是不同的。 問題就在于,f射線實驗組使用的技術核心。都來自于湮滅力場實驗組的研究成果,甚至包括底層使用的材料也是如此。 現在他們準備制造的新設備,也需要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給予材料和技術支持。 這就是郁悶的地方。 技術受制于人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他們有一些小的研究成果,卻根本不被重視。 廖建國的工作成果,也是不被認可的。 很多內部人士認為,f射線實驗組單獨做的研究根本沒意義,還批評f射線實驗組的高經費支出。 高經費,砍掉就好了。 反正已經有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湮滅力場實驗組,讓王浩率領的兩個重要機構提供f射線技術就好了。 這就是廖建國郁悶的地方。 “一定要多努力,研發出新成果!” “一定要讓f射線的研究獨立出來,到時候,才能成為單獨的機構,而不總是被和強湮滅力場的研究聯系在一起……” 廖建國不斷激勵自己。 這時候,他看到了王浩發來的申請,讓劉云利去湮滅力場實驗組工作一段時間,頓時就感覺更郁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