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 第798節
好多人都不由激動起來。 雖然實驗才剛剛開始,但只要檢測到溫度上升,就代表內部制造了出了‘額外’的熱量。 這些額外的熱量是什么呢? 毫無疑問,只能歸在中子發生湮滅現象上,也就是說,他們的實驗到此已經取得成功。 當然,‘有發現’的成功可不是目標。 何毅確定了熱量可控以后,馬上指揮道,“打開第二級通道!” 第二級通道比第一級提升十倍以上,控制室的工作人員立刻上報說道,“外頭溫度正在快速上升,已經超過了100攝氏度!” “還在升高!” 很快數據達到了140攝氏度。 這時候,溫度上升的速度才慢了下來。 等稍微穩定下來以后,何毅再次指揮說道,“打開第三級通道!”,一句話說的鏗鏘有力,又不由帶著了緊張。 每個人都非常緊張。 第二級通道已經讓外層溫度超過了140攝氏度,第三級通道釋放的中子增強十倍以上,制造能量很可能也會增強十倍。 那是什么概念呢? 所有人都緊張的看著力場方向,防空洞里的人則都看著攝像機鏡頭,他們也很快發現了人揪心的一幕。 攝像機的鏡頭完全被亮光占滿。 山洞里的工作人員透過玻璃,也是能看到一片刺眼的亮光,有些人驚得直接捂住了眼。 那一刻,他們甚至認為出現了爆炸。 好半天什么也沒有發生。 所有人頓時驚呼起來,“好像是純粹的亮光,不是爆炸?!?/br> “確實沒有發生爆炸!” “呼~~” “你們仔細的看,中間好像是一個巨大的太陽一樣?!庇幸粋€工作人員強忍著眼睛的刺痛看過去。 他只堅持了幾秒,就趕緊閉上了眼。 其他人也驚訝的說了起來,“這應該是純粹的光吧?不是火球,是純粹的光!一個超大的光球~~~” “整個山洞都亮了!” “實在是太亮了,亮到根本不敢去看,數據怎么樣?” “表層溫度,740攝氏度!” “還在上升!” “之前,強湮滅力場就像是個黑洞,而現在,我感覺我們是制造出了一個太陽……” 第五百三十七章 湮滅粒子能源和光壓發動機! “表層溫度:740攝氏度!” “極強光球!” 實驗中單獨出現一個并沒什么,但兩者加在一起就不一般了。 一般制造強光的反應中,都會帶有極為劇烈的反應,中心的溫度會高到不可思議,就像是核聚變發生裝置,反應中心的溫度高達幾億攝氏度,最外層傳導到隔熱層也有幾千攝氏度。 現在的強光是在場力表層溫度只有740攝氏度的情況下制造出來的,其亮度和溫度根本不成比例,即便專門制造光源的設備,比如,最常見的手電筒,都沒有這樣的比例。 當光球持續一段時間以后,已經沒有人再敢去看了。 有工作人員已經傷到了眼睛,根本不用通過玻璃孔去看,光線透過玻璃孔已經把安全室照得一片透明。 他們感覺自己仿佛置身爆炸與火焰之中。 這種感覺非常的奇特。 有個工作人員驚訝中玩笑說道,“在這樣的環境中,我竟然還活著真是個奇跡?!?/br> “如果我剛睡醒,肯定以為太陽墜落在地球上了……” 在打趣過程中,他們也沒有耽誤工作,及時把情況上報給了何毅。 其實也根本不用上報了,何毅所在的位置能看到監控,而監控畫面一片亮光,除了亮光,什么也看不到。 何毅都感覺設備可能是壞了。 他連續詢問了好幾遍,確定了表層的溫度數值以及設備穩定運行以后,很果斷的開口說道,“準備暫停實驗!” “關閉中子通道!” “關閉熱源!” “關閉電源——” 一個個指令發布出去,實驗設備很快被關閉了。 山洞里恢復了正常。 但是工作人員還是無法進入,因為山洞里的溫度還是很高,是光球消失了以后,設備表層溫度超過100攝氏度,空氣也非常的燥熱。 他們需要等待一段時間才可以。 這時候,他們都忍不住談論起來,“剛才真是太驚人了,那么亮的光球,我們竟然制造出了太陽!” “是啊,太亮了,我感覺核爆炸都沒有這么亮?!?/br> “你在現場看過?” “額~~~反正就是很亮,我第一次看到這種情景,而且數據也非常不可思議,只有740度……” “那是純粹的光??!” “如果是發生爆發,大部分能量都是進行熱傳的,而不是轉化為光子,現在的實驗室純粹制造光?!?/br> 每個人都興奮的討論著。 他們也表現的非常激動,因為實驗有了很明確的發現,一個發現是確定了湮滅粒子現象的存在,另一個發現是,制造出來的都是純粹的光,好像制造出的能量完全轉化成了光。 同時,湮滅粒子現象制造的能量確實很高。 “剛才才只是第三檔??!” “何院士暫停實驗是正確的,如果到了第四檔,可能表層溫度就能達到幾千攝氏度?!?/br> “到時候就有危險了,設備肯定會發生損壞?!?/br> “如果是第五檔呢?” “無法想象……” “而且最重要的是,我們的實驗才剛剛開始,設備就已經承受不住了。中子通道都是嚴重限制的,如果放開了限制全部打開,我感覺能制造出非常驚人的能量……” “也許只需要一瞬間,就能制造出毀滅一座城市的超強能量!” 好多人談起能量問題都感覺到有些后怕。 中子通道打開了第三檔,但即便是第五檔也不是把中子完全釋放出去,設計方案中,第五檔占有可控制比例的百分之一左右。 第三檔,差不多只有萬分之一。 現在他們制造的實驗設備所使用的核反應堆很微弱,湮滅力場強度也只有3.5倍率左右,若是增加核反應堆的強度,就能制造出更大批量的中子,再提升湮滅力場強度…… 總之,不可想象??! …… 在實驗結束以后,王浩一行人就朝著基地返回。 他們已經知道結果,也都感到非常興奮和激動,趙老師一路都在說著,“沒想到第一次實驗就能有結果,制造出這么大的熱源,如果圍繞這個技術建造一個發電站,肯定很厲害?!?/br> 徐老師也一起討論著,“我們已經有了核聚變電站,現在有一個湮滅粒子電站,能源就完全不是問題了?!?/br> 他們都在討論著發電問題。 主要是因為能源確實很重要,國內受到最大限制的就是能源,人口大國、工業大國耗能實在太多了,包括石油、煤炭、天然氣等能源都需要進口。 新型的發電技術,不需要進口能源,依靠自身的技術就能夠完成,戰略意義就非常重大了。 這也是核聚變研究能獲得巨大支持的原因之一。 現在又多了一個發電的手段,而且看起來比核聚變發電更勝一籌,實驗裝置要比核聚變裝置小太多,簡化太多了。 王浩對于發電的話題不是很感興趣,他只是簡單說了一句,“我早就說過了,這個新技術能提供無限能源,但用于發電還是受到很大限制?!?/br> “材料和設備承受極限就是最大的限制?!?/br> “用來建造發電站,也只是最簡單的使用方式而已,實際上,我還是覺得用來制造空天母艦之類的大型飛船是最適合的?!?/br> 趙老師和徐老師都不由得扯了扯嘴角,但是聽到王浩的話以后他們也沒有反駁。 王浩說的是對的。 如果新技術容易發電,就只是增加一個發電方式而已。 發電量取決于發電廠的規模,而不是取決于發電方式,即便能制造太陽一般的高熱源,但問題就在于熱量轉化為電力需要的是規模。 不管是火力發電站、核電站,受限的都是發電廠的規模。 比如,核電站。 核反應堆轉化為熱量的效率已經非常高了,但發電站不能無限制的提升核反應堆的熱量,因為反應堆外層材料根本承受不住,還需要建立冷卻體系,不斷的去降溫才能保證穩定運行。 現在的新技術也是如此,即便能制造非常高的熱源,但應用在發電上就必須控制熱源的強度,否則材料根本承受不住。 趙老師抿了抿嘴說道,“所以我們就只是多了一種發電方式?” 王浩道,“我剛才不是說了,最好的用途是制造大型的艦艇、大型的飛船,因為設備很小,制造的純粹的光熱,也不會產生輻射,就能為大型飛船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br> 趙老師和徐老師稍稍有些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