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 第771節
他們可不把生命貢獻給物理研究。 恩波利-庫博就為此很頭疼,他決定多安裝一些安全設施,讓參與實驗的人員有更多的安全保護。 這樣一來,至少心里感覺會好很多。 國際湮滅理論組織方面也類似,比爾-布萊恩回到研究基地后,第一時間就申請了‘防爆隔層’,并決定在實驗設備下方挖個能及時躲避的防空洞,若是實驗中出現什么問題,立刻就讓所有人進入避難。 實際上,國內也有同樣的擔憂。 好多人也在討論著核聚變裝置問題,核聚變裝置和f射線發生裝置的場力結構是類似的。 既然f射線發生裝置能爆炸,核聚變裝置也就變得很不安全。 如果核聚變裝置突然發生爆炸,肯定會成為一個災難性的事故,好在核聚變裝置內的反應是能暫停的。 現在的核聚變裝置依舊只是實驗,項目組正在全新建造配套的發電裝置以及周邊設施,裝置內反應暫停也沒有任何的影響,反倒讓外圍的工作人員感覺安全了很多。 面對核聚變項目相關的擔憂,王浩則是給出了定心丸,“核聚變裝置不會發生類似的爆炸情況?!?/br> “一個是因為我們的裝置很穩定,不會出現能量溢出?!?/br> “第二,強湮滅力場是在材料內部,不會和內部反應的高熱粒子發生直接接觸?!?/br> 王浩的說法讓人按下了心。 另一個擔心的就是廖建國了,他的團隊專門研究f射線,幾臺設備都會出現粒子和強湮滅力場薄層的接觸。 廖建國就為此很頭疼,不找到原因總是不安心。 雖然他們采用的是直流技術,是直接制造出反重力場,再通過磁場擠壓和內置熱源制造強湮滅力場,但場力以及內置熱源構造是一致的。 廖建國也找到了王浩詢問。 王浩對此就沒什么好辦法了,因為深層次的原理不明確,他也不敢百分百保證,f射線裝置就不會發生能量爆發現象。 “大致沒問題,還是多注意安全吧?!?/br> 他提醒了一下廖建國,就繼續寫起了申請報告,他要率領研究組進行一項新實驗—— 研究強湮滅力場內的能量爆發。 就像是王浩對何毅說的,他們擁有直流強湮滅力場技術,可以直接制造出大片區域的強湮滅力場,發生設備還就在場力下方,完全可以直接進行實驗。 “方案就是,制造低強度湮滅力場,并在內部循序漸進的增加能力強度,看是否會發生變化?!?/br> 這是最基礎的安全驗證。 實驗方式也非常簡單,就是用導體制造熱源。 一階導體不會受到低強度湮滅力場影響,再加上外圍的電路設計就可以在場力內制造出熱源,伴隨著熱源強度不斷增加,看是否會有新的發現。 “正常來說,不會有新發現?!?/br> “只是純粹的發熱,即便是超出了湮滅力場承載的上限,也只是正常的能量逸出……” “最關鍵的是,后續實驗……” “我認為,可以在場力內,循序漸進的添加低豐度的鈾235,或是其他裂變材料?!?/br> “豐度低,反應慢,但即便是自然衰變,也同樣會產生中子?!?/br> “我們可以不斷的增加材料數量或豐度,直到發現產生微弱爆炸的情況……”王浩對何毅解釋道。 何毅馬上說道,“這樣一來,就可以把爆炸控制在可接受范圍內,但也要做安全防護吧?!?/br> “當然?!?/br> 王浩道,“必須要針對底層設備進行保護,場力和設備之間,要安裝防爆隔層?!?/br> “周圍也要有防爆以及防輻射隔層,實驗過程中,最好不要有人員和設備接觸,只能遠距離的進行控制?!?/br> 何毅期待道,“如果能在實驗中對爆炸進行有效控制,我們等于是掌握了一項全新的能源技術吧?” “你這個想法很好?!?/br> 王浩點評了一句,隨后道,“我也希望如此。但我們還是先做到有效控制核聚變,并利用核聚變技術進行發電,再去研究控制這種能量釋放強度更高的反應吧……” 新實驗項目申請很順利的通過了。 這個實驗所需的經費并不高,最初就只是十億種花家制造新設備并訂購大量的檢測裝置而已。 針對一項全新領域的研究,投入還是非常值得的。 項目將會是湮滅力場實驗組、核物理研究所兩家機構的合作,最初的研究湮滅力場實驗組就能完成。 于此同時。 國際物理學界也開始出現一篇篇的成果論文,研究都和剛過去的復刻爆炸實驗有關。 現在出現的論文,多數還是和實驗本身有關,比如,有的研究是針對實驗工作做總結。 有的是以‘能量逸出粒子比例’來分析強湮滅力場的特性。 還有是高精度設備的即時數據分析研究,就是純粹的數學分析領域相關的論文了。 其中還有幾篇論文提到了‘反物質’,認為爆炸和‘正反物質湮滅爆發’有關。 這個類型的研究受到了很多關注。 王浩并沒想過發表什么論文,普通論文對他來說根本沒有意義,他關心的是實驗項目本身,以及深層次的理論研究。 實驗后的時間里,他都留在了西海大學。 他和研究組的人分享了復刻爆炸實驗的數據和信息,讓他們有興趣也可以進行研究,但其他人就只是聽一下就沒有后續了。 其實也是很正常的。 參與實驗的物理學家近百人,有些也是非常優秀的理論物理學家,他們都無法根據實驗數據信息分析出什么東西。 研究組的人就只是知道實驗數據信息,想要完成什么理論研究、深入挖掘原理,哪有那么容易? 海倫、陳蒙檬等人,還是繼續自己的研究。 這天很重要。 海倫、陳蒙檬、丁志強以及保羅菲爾-瓊斯,一起找到了王浩,說起了他們對于光速研究原理的理論構想。 海倫代表四人組做了簡述,“在能量素數化基礎下,我們把其分為兩種性態,分別是零態能量和非零態能量?!?/br> 這一句話頓時讓王浩來了興趣,“具體說說?!?/br> 海倫解釋道,“我們在研究中發現,如果只有能量素數化的基礎,無法用其體系解釋光速問題?!?/br> “考慮到強湮滅力場以及反重力場對于光速、光束能量的影響,其底層數學解析所能用到的方式就非常匱乏?!?/br> “也就是,無法表達出來?!?/br> “我們針對這個問題討論了很久,決定把能量分為兩種,一種是零態能量,也就是檢測不到的能量子,另一種是非零態能量,可以檢測到的能量子?!?/br> “當非零態能量子單獨出現,就會同時產生一個零態能量子,并與其相互抵消?!?/br> 王浩聽著眉頭一皺,問道,“也就是……能量被湮滅?” “不是場力的湮滅,而是能量抵消。我們的研究暫時并沒有涉及湮滅力?!焙惤忉尩?,“之前陳蒙檬提出了反能量的概念,但我們仔細研究后認為,定義零態能量更適合?!?/br> 王浩疑惑問道,“為什么不是能量直接被湮滅?這個零態能量子的設定,目的是什么?” “解釋光速!” 海倫很明確的說道,“以零態能量和非零態能量的抵消,來解釋不同場力下光速的不同?!?/br> 王浩跟著仔細思考著,好半天才開口道,“零態能量只能伴隨著非零態能量出現而出現,而兩種性質能量子抵消需要時間……” “那么,可不可以這樣理解,當能量大量聚集的時候,內部就會產生大量的零態能量……” “零態能量密度達到一定程度,就能湮滅質量點?” 第五百二十章 問倒王浩?丁志強:為了不做研究,我把問題解決了! “零態能量……” “這個想法很好??!” “零態能量聚集到一定程度,可以湮滅質量點從而爆發能量,就可以解釋實驗為什么會發生爆炸……” “那不是正反物質抵消,而是中子湮滅!” 王浩一直在思考‘中子湮滅’的原理,實驗中唯一確定的就是發生了中子湮滅,但中子湮滅的條件是什么? 這才是研究的根本。 所以就需要建立一整套理論體系,并結合實驗進行驗證,才能夠找出發生中子湮滅的原因。 現在海倫幾人提出的‘零態能量’,就能夠用來解釋為什么會發生中子湮滅,是零態能量密度超越了一個上限值,就可以聚集去湮滅質量點,單個質量點能夠被湮滅,其組成的粒子自然可以被湮滅。 等王浩做完了解釋以后,辦公室的幾個人全都沉默了,他們跟著思考起來,發現確實說的有道理。 這時候,陳蒙檬忽然開口道,“王老師,這個解釋確實說的通,但有一個直接問題?!?/br> “你說?!?/br> 王浩期待的看向陳蒙檬。 陳蒙檬先是猶豫了一下,左右看看似乎給自己找到了勇氣,隨后才開口說道,“我們的理論是,零態能量伴隨著非零態能量產生而產生,但問題就在于,宇宙中有很多高爆發能量的現象?!?/br> “高爆發能量會產生大量零態能量,如果聚集能湮滅質量點,豈不是說……恒星內部一直都在發生粒子湮滅?” “額……” 王浩聽的直接愣住了。 陳蒙檬不是找出了一個小問題,而是找出了最關鍵的問題,足以讓‘零態能量聚集湮滅質量點’的理論徹底垮臺。 別說是什么恒星中心了,即便只是普通的原子彈爆炸,瞬間產生的能量都遠遠強于‘復刻爆炸實驗’中的強度。 原子彈爆炸不會出現湮滅質量點問題,否則爆炸強度就會呈現指數級上漲,而不是人為可控了。 王浩尷尬的一笑,點頭承認道,“你這個問題把我駁倒了,是我考慮的不嚴謹?!?/br> 其他人也露出了笑容,不由得贊嘆的看向陳蒙檬。 保羅菲爾-瓊斯直接說道,“真了不起啊,蒙檬,竟然能駁倒王浩,學生快超過老師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