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 第760節
上次離開到現在已經過了一個多星期,中途認真去思考做研究總會有一些想法。 王浩還是率先看向了保羅菲爾-瓊斯,保羅說道,“我和海倫討論過,還是讓她說吧?!?/br> 海倫站起來說道,“我和保羅討論認為,湮滅能量的速度決定光速?!?/br> “在湮滅力場環境下,光子結構中綴尾的能量點會湮滅,這個過程中,可能就會驅動光子的運動?!?/br> “湮滅能量點的過程,就像是給能量粒子提供動力,而湮滅的速度,就決定了光速上限……” 王浩聽罷點點頭。 之后他又看向了陳蒙檬,陳蒙檬思考著說道,“我也有個想法,但并不成熟?!?/br> “你說?!?/br> 王浩頓時有些期待。 陳蒙檬道,“也許是反能量?” “反能量?” 一群人都好奇起來。 “對,反能量?!标惷擅实?,“既然存在反物質理論,也可以有反能量理論,我們只是找一種方法,去分析這個物理現象?!?/br> “王老師,你說過,理論物理就是對于無法解釋的物理現象進行解釋,我引入反能量的概念,來理解這個問題?!?/br> “對?!?/br> 王浩贊同的點頭。 陳蒙檬繼續道,“在能量素數化的基礎下,湮滅力場環境存在靜止不動的反能量點,湮滅力場越強,反能量點的密度越高?!?/br> “反能量點,就是一種決定光速上限的媒介?!?/br> “反能量點,可以和素數能量相互作用,進行各種意義上的微觀反應。這可以聯系希格斯場,極為特殊的情況下,可能制造出帶有質量點機構的希格斯粒子……” “而作用的過程,會對于不帶質量粒子產生影響,近而決定了光速上限……” 陳蒙檬說的內容有很多‘暢想’,但毫無疑問想法非常新穎,也讓其他人不由得跟著思考起來。 同時,她的說法是‘找了反能量點作為媒介’,和海倫的想法就存在很大不同。 王浩仔細琢磨了一番,發現丁志強正低著頭,他感興趣的問向丁志強,“小丁,你覺得誰說的有道理?你支持誰的理論?” 他補充一句,“你和蒙檬一起做過研究,和海倫、保羅也有過合作,我想聽聽你的看法?!?/br> 話音一落,海倫和陳蒙檬頓時看向了丁志強。 兩人的目光都很有殺傷力。 丁志強左看看、右看看,心里把王浩罵了個半死,讓他說支持哪位學姐?那就肯定得罪另外一個! 實驗室里,誰不知道海倫和陳蒙檬勢同水火! 關鍵是,她們早已不是當初的‘學生’,同樣作為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實驗室里根本就沒人管得了,也沒有人有資格調節。 王浩倒是有資格。 但是,王浩待在實驗室的時間很少,也幾乎不插手其他人的工作生活。 丁志強左右看看,最后硬著頭皮道,“我覺得吧……兩位學姐說的都有道理……” “哼!” “哼!” 一句話引來兩聲不滿。 王浩好笑道,“其實小丁的說法跟我想的一樣,理論物理研究沒有標準答案?!?/br> “我覺得你們可以一起研究,把兩種想法結合,包括反能量、湮滅能量,總結歸納在一起,再深入的想一想?!?/br> 他嘆氣道,“蒙檬、海倫,你們不是競爭對手,是同學、是朋友,還一起拿到了諾貝爾獎,我知道你們私下里可能有一點小矛盾,但是在科學研究面前,根本就不算什么?!?/br> “你們的想法都很好,攜手一起研究,才能有更好的前景……” 王浩說的擺出了老師的嚴肅,讓海倫和陳蒙檬一起相互握手,她們根本不聽其他人的勸說,但對王浩還是非常尊敬的。 兩人也只能相互不滿的‘和諧’握手。 好多人松了口氣。 海倫和陳蒙檬的‘敵對’,其實對實驗室有不小的影響,兩人都是諾貝爾獎得主,早已經不能看做普通學生斗氣了。 看到這一幕,保羅菲爾-瓊斯心里有頗多的感慨,他忽然想到了曾經的摯友科羅特-詹姆斯。 “那個頹廢的家伙竟然發現了f射線?” “真是了不起……” “個p??!” “什么都算不上,根本沒人在意!” “總之,竟然大晚上讓女人來我房間,影響我睡覺。除非是向我當面道歉、當面低頭,否則我是絕對不會原諒他的!” 第五百一十二章 f射線實驗重大事故!負責人呢?大概變成了焦炭。 海倫的想法中規中矩。 陳蒙檬的想法倒是很有意思,她提出了‘反能量’的概念,解釋的內容非常的空泛,但提出概念以后再進行完善,可能會成為一個很有意思的理論。 理論物理就是這樣的。 理論物理不追求完全的真實,而是用數學邏輯去解釋不能解釋的物理現象,能夠做到邏輯自洽就可以了。 大部分物理理論都是如此,聽起來非常的荒謬,也不能夠被證實,但卻被很多學者接受。 他們接受的不是整體的解釋,而是其中的數學邏輯。 反能量。 這個概念聽起來很有意思。 當然,暫時只能說有意思而已,國際物理有很多更有意思的理論,比如,與之類似并很有影響力的‘反物質理論’。 在100年前,鷹國物理學家保羅-狄拉克就提出了反物質的概念,他每一種粒子都應該有一個與之相對的反粒子。 例如反電子,其質量與電子完全相同,而攜帶的電荷正好相反,且反電子的自旋量子數是-1/2而不是正1/2。 到現在的百年時間,物理學界一直都在‘尋找’反物質,有一些機構宣稱找到了反物質,有一些機構宣稱證實了反物質的存在。 比如—— 1995年o洲核子研究中心宣布,他們在實驗室中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批反物質——反氫原子,下一年,阿邁瑞肯的費米國立加速器實驗室成功制造出7個反氫原子。 2010年,o洲原子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們宣布,通過大型強子對撞機,他們已經俘獲了少量的“反物質”。 等等。 即便有如此多的‘實驗發現’,很多學者依舊不相信反物質的存在,因為不管是實驗物理,還是天文物理領域,都沒有直接證據表明,他們發現的就是‘反物質’。 這些發現,簡單的理解就只是一種理論解釋。 比如,粒子對撞實驗中,所發現的‘反氫原子’,是因為實驗中有‘氫原子’消失并爆發出了能量。 其他的實驗發言也是類似的。 至于天文學所謂的觀察,也不過是對于‘幾千萬光年外’的現象,從反物質存在的角度上做出解釋而已。 這些都不是直接的證據。 一直到現在,反物質也只是一種理論而已。 陳蒙檬提出的‘反能量’,也可以作為一種理論,去對于無法解釋的現象和問題做出解釋,以此也能促進湮滅理論的發展。 現在湮滅理論的核心內容,多數都是有實驗依據的,正因為如此,湮滅理論才有這么快的發展,并成為一門單獨的‘湮滅物理’學科。 但一項理論發展,不能全部是實驗支持的內容,也需要拓展去解釋更多的物理現象。 湮滅理論,比其他理論深入的多。 再繼續深入的進行拓展,就可以解析物理基礎,比如光速、絕對零度、宇稱不守恒等物理問題,就可以解釋‘為什么會存在這些物理現象’。 就像是弦理論的十一維度、膜宇宙理論。 這些當然是無法進行證明的,但同時也無法證明其是錯誤的,就只是理論的拓展去解釋天文現象而已。 …… 材料檢測中心。 沈會明團隊迎來了個好消息,他們申請的強湮滅力場發生設備已經到了。 湮滅力場實驗組派出了設備組的錢學安,率領團隊其他人幫忙安裝、調試新設備。 錢學安是實驗組的組長之一,還專門負責設備問題,安裝、調試小型設備再簡單不過,只花了不到兩天時間,就已經完善了全部工作。 沈會明團隊也跟著一起實驗設備性能。 他們都是感到非常驚奇的。 整個團隊里,除了沈會明以外,其他人都是第一次接觸強湮滅力場發生設備,自然感到非常驚奇。 徐華倒是還好一些,她和湮滅力場實驗組進行過合作,接觸過高倍率的強湮滅力場設備,但對于低倍率設備還是非常感興趣的。 這臺新設備制造湮滅力場倍率很低,有1.40倍率、2.59倍率以及3.54倍率三個可調強度級別。 第一次設備實驗,開啟的是最低功率,制造的只是1.40倍率的‘疊加力場’。 1.40倍率的‘疊加力場’,外圍幾乎看不到什么東西。 當倍率增加到2.59倍率時,就能一定程度上湮滅能量,但不能直接湮滅光子,從理論上來說,會讓電磁波的頻率降低。 這就是徐華進行實驗的強度倍率。 沈會明團隊使用的是3.54倍率,場力處可以明顯看出暗淡色彩,光線就已經被湮滅了。 他們要在3.54倍率場力下,利用一階材料制造高頻一階電磁波。 團隊里很多人都已經迫不及待,但他們首先還是要輔助徐華完成實驗,有低倍率強湮滅力場設備配合,實驗就沒什么難度可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