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 第742節
“……” 核聚變工程項目組發布的消息迅速被國際各大媒體報道,同時也震驚了整個世界。 自從格魯姆湖計劃組發布了湮滅射線相關信息后,湮滅射線技術就一直都是國際輿論的焦點。 阿邁瑞肯發布的信息,則認為種花家掌握著湮滅射線技術,甚至還以湮滅射線擊毀了一臺商業衛星。 種花家對外只是承認掌握著湮滅射線技術,但并不認可擊毀過商業衛星,而現在核聚變工程實驗組,則確定核聚變中心裝置能夠釋放湮滅射線,甚至釋放距離超過四百公里。 其中一些辯解說,“研究是為了核聚變”、“研究不針對衛星”,被很多人下意識的忽略了。 那些都是安慰話語而已。 不管湮滅射線的研究是否針對衛星,總歸湮滅射線有能力直接擊毀衛星,技術目的不重要,技術的掌握程度才是最重要的。 當然,有些國家和媒體也只能表達一下不滿。 他們沒有任何辦法。 湮滅射線的研究不涉及到任何國際法,也就是沒有違反任何的國際規則,任何機構都有權利進行研究。 核聚變工程項目組也表態說,會公開進行實驗,對于釋放f射線會進行提前預警。 這就更讓人難受了。 項目組劃定了一個釋放f射線的范圍,地面偏角只有0.5度,覆蓋到太空卻有1000公里高度,是一個超大的圓錐范圍。 雖然地面的偏角并不大,甚至還不到1度,但擴大到一千公里也是非常龐大的區域。 項目組還說是根據國際公開衛星軌跡劃定的區域。 換句話說,實驗時不會有公開衛星會經過這一片區域,而保密性的未公開衛星數據,可以聯系并提交給項目組? 別開玩笑了! 那些保密性的未公開衛星,絕大部分都是軍用衛星,軌跡數據又怎么可能公開提交給項目組了? 項目組等于是直白的說,“當天實驗的時候,不要有任何軍用衛星經過這一片劃定的區域,否則被擊毀也要自認倒霉……” 這些信息引起了國際輿論沸騰。 如果放在地面上來說,就等于是進行導彈試射實驗,并劃定一片軍事禁區,現在只不過換成了太空。 問題在于…… 太空范圍是沒有所屬權的。 如果某個國家能夠控制太空的所有區域,他們甚至可以把所有的太空區域都劃給自己。 那當然是沒有意義的。 在輿論熱議不斷中,《環球報》的報道說道,“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 “種花家成為了第一個劃定太空軍事禁區,來實驗衛星武器的國家,他們打響了太空領域爭奪的第一槍!” “或許未來,類似的事情會成為常態?!?/br> “其他國家也肯定會進行類似的實驗,他們不可能放任種花家‘占領’太空……” 太空領域的爭奪,被認為是未來戰爭的發展趨勢。 阿邁瑞肯一定會加大研發力度,他們也已經掌握了f射線釋放技術,大眾輿論普遍認為,他們也很快能夠釋放超遠距離的f射線。 事實并非如此。 阿邁瑞肯當然會重視f射線技術。 種花家的實驗已經證明,f射線能夠對于衛星形成直接威脅,甚至說可以輕松擊毀近地衛星。 這種技術是必須要掌握的,否則未來任何的爭端都會在被動中。 但是,想要繼續研發f射線并不容易。 決策層再次組織了專家會議,討論的就是f射線的研究,庫博、科羅特-詹姆斯的格魯姆湖計劃項目團隊,自然就是會議的主角。 一些學者做了報告。 他們根據公開信息,以及格魯姆湖計劃項目組的報告內容,總結了很關鍵的幾點。 “種花家的f射線是核聚變中心裝置激發出來的,內置的是超高強度氘氘聚變熱源?!?/br> “想要釋放出這樣的f射線,就必須首先做到實現核聚變的控制,而且要實現核聚變的控制,就需要非常復雜的設計以及其他方向技術……” “湮滅力場技術、材料技術都很重要?!?/br> “而材料技術……根據我們的情報信息,核聚變工程的中心裝置,使用了大量升階元素制造的高性能材料,換句話說,我們要解決材料問題,還是要制造高強度的湮滅力場,以此才能制造磁化材料、升階元素材料……” 一切又回到了原點。 “最終我們還是必須研究湮滅力場技術!” 作為會議廳里的主角,恩波利-庫博的受關注度比主持會議的決策人還多,因為他是格魯姆湖計劃項目組的負責人,專門負責帶隊研究湮滅力場技術。 恩波利-庫博只感覺壓力很大。 現在他們根本找不到提升湮滅力場技術的研究方向,正在進行試驗的方向就是激發f射線并進行研究。 科羅特-詹姆斯代表格魯姆湖計劃項目組做了報告,他做的是實驗總結報告,也是有高含金量內容的,“我們一直在研究f射線?!?/br> “現在的f射線覆蓋范圍是23公里,同時,我們確定f射線的釋放距離,和內置能源強度有關,也和干涉磁場的強度有關?!?/br> “所以,內置能源不變的情況下,我們可以通過提升磁場強度來增加覆蓋范圍?!?/br> “我們可以利用超導材料,制造強度更高的磁場設備……” 以提升磁場來增加f射線釋放距離,當然是非常有效的手段,但提升也是存在上限的。 參會人也不關心能夠提升多少。 現在釋放距離也只有23公里,即便再怎么提升也不可能達到230公里,而種花家的f射線,釋放距離超過400公里。 兩個數據相差太大了。 等科羅特-詹姆斯做完了報告以后,參會的學者,包括主持會議的決策人,都不由的看向了恩波利-庫博。 他們希望庫博能說些什么,但最終庫博還是繼續坐著。 他沒什么可說的。 這也讓決策人感到很郁悶,他非常確信庫博的工作做的很好,上任很快就發現了f射線,并繼續展開后續研究。 僅僅是這一點,就比前兩任好太多了。 但是,還不夠。 他希望庫博能夠帶隊快速取得一個個成果,快速制造出十幾倍的湮滅力場,只有這樣才能看到追上種花家的可能。 顯然,庫博做不到。 會議也只能繼續展開,決策人也交代了后續工作,“我們必須要得到更多的信息,情報部門一定要加緊工作?!?/br> “另外,我們還是要派出衛星觀察f射線實驗?!?/br> “如果能夠得到一些關鍵信息,就能夠沿著他們的方向繼續研究,我們也需要自己找方向?!?/br> 最后一句話是針對庫博。 決策人希望庫博能帶隊取得更好的成果,而不只是一步步的做研究,完全看不到追上種花家的可能。 …… 于此同時。 核聚變工程實驗組,正按照既定計劃做下一次f射線釋放準備。 中心裝置的f射線要釋放很多次,每一次的目的都是為了積累數據,有了足夠多的數據以后才能夠對于f射線,以及中心裝置本身有更全面的了解。 后續的時間就不用王浩參與了。 王浩也根本不想參與進去,因為每一次實驗他都會被‘流放’很遠,等實驗結束才能夠返回到基地。 現在也沒有什么技術難度,他就干脆回了西海大學,別打算關心一下學生的研究進展。 陳蒙檬和丁志強的‘能量素數化’研究,在理論物理這引起了非常重要的反響,很多相關方向的學者都對研究感興趣,還有不少的學者準備以此為基礎做后續研究。 海倫和保羅的研究內容很不錯。 王浩也想知道他們的研究是否成功,而在回到梅森樹實驗室并見到海倫時,他就已經知道了結果。 海倫滿臉寫著激動和興奮。 在見到王浩以后,似乎迫不及待的說起研究,“我們有進展了!我和保羅……還有丁志強,我們研究升階光波,以光子以及能量素數化為基……” “等等!” 王浩打斷了海倫的話,滿臉疑惑的指出關鍵,“丁志強?小???怎么還有他的事……” 海倫道,“我們找了丁志強一起研究?!?/br> “我們一起工作了十幾天時間,終于完成了全部內容,我和保羅,還有丁志強,我們一起……” “丁志強真的很天才!” “雖然他的基礎薄弱一些,但針對研究很有想法……” 海倫嘰嘰喳喳的說著,還不忘補充一句,“怪不得陳蒙檬能完成能量素數化的研究,那一定是丁志強的想法!” “他真是天才!” “而且,他非常喜歡做研究,對待工作很熱情……” 她連續說了丁志強一大堆好話。 與此同時。 丁志強從樓梯口走了過來,他聳著肩、駝著背,大大的眼袋鑲在眼眶中,一副生無可戀的頹廢模樣。 王浩忍不住關心問道,“小丁,這是怎么了?” “你到底經歷了什么……” 丁志強頓時熱淚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