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 第738節
他們之前就有相關的情報信息。 核聚變工程的中心裝置一直持續對外散發高熱反應,情報中心的分析認為內部正在進行高熱核反應。 但是,他們都認為是在進行核裂變反應。 現在看的情況不是這樣的。 “外層溫度最高能達到1000攝氏度,持續不斷的高熱反應,如果內部只是核反應堆,應該不會有這么高的溫度?!?/br> “我們都忽略了這一點……” “是啊,我當時就在想,有強湮滅力場隔層,外層怎么會出現這么高的溫度?原來真是核聚變!” “所以說,他們成功了?” “現在看來,是的,最少在控制核聚變的實驗層面上……” “……” 一號決策人沉默了。 這一刻,他都無法形容自己的心情,他才剛呼吁代表全人類研究核聚變,結果對方就取得了成功? 今后,他怎么再面對記者談核聚變呢? …… 核聚變工程總公司發布的消息讓全世界感到震驚。 大量的媒體記者都希望能夠采訪到相關信息,很多記者都聚集到了核聚變工程基地周邊的小鎮上。 他們也沒有失望而回。 核聚變工程對外發布的信息,自然就會召開相應的新聞發布會。 新聞官李建東主持會議。 在新聞發布會開始的第一時間,李建東就振奮的說道,“我想,大家到來都是以為了一個消息?!?/br> “現在,我代表核聚變工程項目組宣布,我們已經實現了對于氘氘聚變的有效控制,實驗階段取得了重大成功!” “呼啦~~~” 發布會現場頓時沸騰了。 現場的嘈雜稍稍平息后,李建東繼續道,“我們取得了實驗階段的成功,也就是實現了對于核聚變的控制,但控制實驗還要持續一段時間,我們必須確保一切安全穩定……” 他連續做介紹后,就把話語權交給了王燁。 王燁說起了很多技術性問題,“雖然我們取得了階段性的成功,但后續還有很多研究要做?!?/br> “我們的研究和核聚變的應用還有一段距離?!?/br> 他以技術性問題為開端介紹起了研究進展。 核聚變進行有效控制,并不代表核聚變工程取得成功,現在面臨最關鍵的難點在于實現‘輸出大于輸入’。 現在的核聚變中心裝置,是需要大量電力、能源支持才能運作,也就是需要持續性的供能。 但是,核聚變研究的最終目的是要對外輸出能源,那么最基礎的就是要實現,輸出能源大于輸入能源。 設備本身的功能只是其中之一。 “輸入”,還要考慮原材料的制造問題,氘元素的提取也是很不容易的,國際市場上,氘氣的價格每千克超過一千美元。 當然,考慮到核聚變反應的持續性,氘材料的成本在整個反應成本里,就可以忽略不計了。 總之,實現‘輸出大于輸入’,才代表核聚變工程取得成功。 現在則是‘核聚變有效控制’的成功,但也是非常了不起的,足以讓全世界感到震驚。 在王燁說了一些技術問題后,接下來就是重量級的采訪了。 王浩! 王浩出現在了新聞發布會現場,他并沒有坐在中心的位置,只是在邊緣坐著一直和湯建軍討論問題。 他也沒有接受記者的提問,只是對著話筒說了幾句,“我們完成了核聚變的有效控制,這是一個階段性的實驗成果?!?/br> “核聚變是人類工程?!?/br> “我們的研究最終目標是希望應用核聚變,就代表未來不會再有能源危機,這很重要?!?/br> “核聚變不只是一項技術,對于人類的發展也是至關重要的?!?/br> 雖然王浩只是簡單說了幾句,并沒有接受記者的提問采訪,甚至說的內容都有些‘應付’,但他的話依舊成為了報道的核心。 這就是因為個人影響力。 其他人說的再好也是其他人,王浩說的再不好也是王浩,他說的每一個字都被認真的分析。 很多媒體的分析報道,都圍繞他說的一句話,“核聚變不止是一項技術?!?/br> 鷹國《泰晤士報》做的分析報道很有意思,他們認為王浩說起這句話隱含著人類的爭端以及未來的發展問題。 “現代戰爭都是圍繞能源爭奪展開的?!?/br> “能源、資源,是人類經濟發展所必須的基礎,氘氘聚變是最理想的清潔能源,掌握核聚變控制技術,也就代表實現‘無限能源’的可能?!?/br> “王浩認為,‘核聚變不止是一項技術’,還會影響到人類的戰爭,當真的擁有了無限能源,大部分戰爭自然會被消除,人類的科技、生活也會取得快速進步?!?/br> 《華盛頓日報》則相對不友好,王浩的話隱含著‘軍事科技威懾’,“核聚變確實不只是一項技術?!?/br> “掌握核聚變技術,代表著巨大的科技發展潛力,比如,未來能夠制造大型的空中艦艇,為太空爭霸打下基礎?!?/br> “比如,制造超大型的船只,會比現有的航母更加龐大?!?/br> “核聚變,不止是技術,也可能成為軍事科技力量。王浩的話語,隱含著對其他國家的軍事科技威懾……” “……” 當天王浩回到辦公室,就和向乾生一起瀏覽著新聞,結果就看到了各種不同的分析評價。 他都愣住了。 在連續看了好幾種分析后,他抬起頭問向向乾生,“我說‘核聚變不止是一項技術’,是強調核聚變的重要性吧?” “就連我自己都不知道,竟然還有這么多內涵?” 向乾生哈哈一笑,“所以說,世界上最厲害的是新聞媒體啊,他們能把黑的說成白的,假的說成是真的,別在意就行了?!?/br> “真有意思了~~~~” 王浩搖頭道,“看來以后不能在記者面前多說話,感覺我都快成圣人了,說的一句話被各種解讀?!?/br> “也許再過一百年,你就是圣人!” 第四百九十七章 這次真的是衛星武器了! 控制核聚變實驗公開成果,引發的輿論以及學術熱度持續火爆。 這是因為控制核聚變的影響太大了。 控制核聚變被認為是最有前途的技術,也被認為是未來人類能源的主要來源,主要是因為其優勢實在太大了。 比如,核聚變所需的原材料,在地球上含量非常豐富,尤其是氘元素,可以說是取之不盡。 比如,核聚變發電是能源密集型發電,發電效率會非常大,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土地使用需求。 比如,核聚變的反應過程中,不會產生溫室氣體和有害物質。 另外,核聚變還有安全優勢,與原子裂變不同,聚變不會產生任何長壽命的放射性核廢料。 等等。 如此高效、可靠的清潔能源,自然會受到廣泛的關注,也必定會對于人類科技發展產生巨大的作用。 現在核聚變工程總公司宣布實現控制核聚變,而且是控制對于環境需求更高的氘氘聚變,絕對可以用四個字來形容—— 不可思議! 國際學術領域已經沸騰了。 核聚變不是一個全新的領域,參與研究的學者是很多的,好多學者從技術角度去討論,看法主要圍繞‘控制氘氘聚變的難度’。 氘氚聚變相對要低一個檔次高,但控制氘氚聚變已經非常困難了。 最受限制的有兩個方面,一個就是材料問題,一個就是反應速度的控制,后者相對還容易一些,只要控制住內部溫度,就可以對于反應速度進行有效控制。 前者,才是最大的難點。 人類科技史發展來講,材料發展是起到決定性作用的,很多的技術方向的研究,究其根本還是材料性能不同。 如果有材料能經受住百萬攝氏度高溫,自然什么問題都能夠輕松解決,根本不需要研究什么控制技術。 那顯然是不可能的。 所以核聚變控制的研究上,才有各種各樣的設計,托卡馬克裝置也只是其中之一,是被認為‘最可行的’。 托卡馬克裝置的問題在于‘太過于理想化’,只要裝置的一個環節出現小問題,就會影響整個裝置的運轉進而變成大問題。 另外,托馬卡克裝置也沒有解決所有問題。 比如,α粒子。 α粒子,是由兩個中子和兩個質子構成的氦-4,是輕核聚變的產物,其速度每秒可達兩萬公里,并帶有正電荷。 當α粒子在介質中運行,迅速失去能量后,并不能穿透很遠,一張薄紙就能夠直接阻擋,處在生物體外部并不構成危險。 但問題的關鍵在于,α粒子是輕核聚變的產物,不論是氘氘聚變還是氘氚聚變,都會不斷產生α粒子,α粒子就成為了影響聚變反應的‘雜質’,大量堆積的時候就會直接影響到反應進行。 托馬卡克裝置無法解決α粒子問題,換句話說,即便是制造出完善的托卡馬克裝置,內部反應也無法持續進行。 類似的問題還有很多。 現在公開的成果信息,說明‘反應持續進行了一個月以上’,就說明相關問題全部都解決了。 這實在令學術界感到震驚。 “這些問題是怎么解決的?不可能只是利用湮滅力場技術,就能解決這么多不相關的問題吧?” “難道他們做了全新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