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 第728節
向乾生代表的是湮滅力場實驗組,也可以說是代表王浩了。 當實驗即將開始的時候,王燁負責整體指揮,“通電,開啟內部場力!” “報告數據!” 在通電開啟場力時,內部反重力場是很微弱的,強度只有百分之二十左右,隨后就是開啟外層的高壓磁場裝置。 這時就制造出了薄弱的強湮滅力場。 對比常規f射線發生設備,內外的場力都很微弱,主要就是因為沒有內置熱源,只有內部熱源開啟以后,場力才會逐漸增強。 下一步就是注入氘材料。 氘材料是直接沖到裝置內部的,沖進去的過程也需要時間,整個過程大概持續一個小時左右。 當氘材料的濃度達到標準,各部分重新匯報數據以后,王燁就指揮說道,“點火組準備!” 下一步就是劉云利的工作了。 劉云利負責f射線組,他們的小組位置距離反應裝置十公里左右,目的是保證f射線組的安全。 即便反應裝置發生問題,也不會影響到f射線實驗組。 用于點火的f射線發生設備,是早已經校對過很多次的,f射線釋放路徑就只有厚重的泥土和材料。 裝置外層則都是一階材料。 f射線并不會對裝置運行造成影響。 在f射線釋放技術以后,裝置外部根本看不出發生了什么,臨近的工作人員則上報數據說,“外層傳感器顯示,溫度略有所上漲?!?/br> “邊緣處提升了0.14攝氏度?!?/br> 這個數據聽的讓人直扯嘴角,但也是在意料之中的,說明反應只是剛開始就結束了。 最低濃度的氘氘材料,再加上最低強度的f射線,能夠讓反應發生就已經很不錯了。 估計也只有f射線照射的地方,發生了極為微弱的聚變反應,然后反應就快速暫停了。 很快。 王浩也知道了實驗數據,他朝著旁邊的保鏢吐槽了一句,“我跑了這么遠20km呀,結果就邊緣提升了0.1攝氏度?” “放個鞭炮,都比這個熱度高……” 即便只是瞬間的反應,也同樣是發生了反應,點火實驗也就暫停了,各部分會對于裝置內部進行檢測。 當然,基本上不會有問題。 檢測主要還是針對f射線的路徑,看材料是否會收到什么影響。 王浩也帶著很郁悶的心情,花了一個多小時回到了工程基地,查看情況來保證萬無一失。 下一次實驗,則要等到明天了。 “按照計劃來說,估計又是一次放鞭炮……” “不過,也沒有辦法?!?/br> “總不能冒險直接加高濃度的材料,但是不是又會讓我跑上一個小時……”王浩覺得應該選個近一點的位置。 二十公里,太遠了。 其實到了五公里外的防空洞,就已經非常安全了。 …… 在核聚變工程組進行點火實驗的時候,國外的一些情報機構也知道了消息。 這么重大的實驗也不可能瞞得住。 阿邁瑞肯的情報部門就對信息進行了分析,但他們并沒有進行重視,多數人看來核聚變工程的點火實驗,會是個持續很長時間的研究。 如果類比的話,和人造太陽項目差不多。 他們可不認為可控核聚變的研究會一次成功,即便是一切順利的情況下,也需要解決很多問題、研究很長時間才能有結果。 唯一需要注意的是一個信息,“核聚變工程組的點火,疑似使用的材料只有氘?!?/br> 換句話說,就是氘氘反應。 這條信息讓人震驚。 阿邁瑞肯的情報部門把消息上報以后,高層立刻重視并組織專家學者進行分析。 一群專家學者分析的結果是——不可能。 “這肯定是假消息?!?/br> “氘氘反應是理論上最完美的聚變方式,但反應需求實在太高了,人類到目前還沒有實現過點火?!?/br> “地球上能制造出太陽內部環境嗎?” “那當然是不可能的!” “只要有一點兒常識,就不會把這個消息當真……” 第四百九十章 不是氘氘,是一階氘氘?庫博走馬上任! 氘氘反應,也就是氘核聚變反應,通常來說,是作為氘氚聚變反應的副反應發生。 也就是在氘氚聚變過程中,會有一些氘氘粒子之間發生反應。 如果僅僅是氘元素的核聚變反應,人類目前還沒有實現過點火,即便是在實驗室內部也沒有實現過。 所以專家們對于情報的判定都只有兩個字—— 假的! 這個結果并不能讓阿邁瑞肯決策層滿意,他們對情報系統還是很信任的,種花家控制核聚變工程使用的是氘氘聚變,是根據一系列的情報綜合分析出的結果。 情報部門對于信息的可靠度評判數值高達97%以上。 組織會議的官員當即就說道,“大家不要只討論可能或者不可能,我們的情報系統沒有問題,這條消息的可信度很高?!?/br> “如果核聚變工程確實使用的是氘氘聚變,他們是怎么樣實現的呢?” 這個問題放出來就引起了專家們的思考。 在聽到消息的時候,他們下意識都覺得不可能,但情報也可能是真的,那么對方是怎么實現點火的呢? 來自賓州大學的年輕教授恩格里克-萊曼,就開口說道,“我認為存在一種可能性。他們使用的材料不是常規氘,而是強湮滅力場下制造的一階氘?!?/br> “上一次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發布的研究成果,說是發現了一階氫元素,格魯姆湖計劃項目組的實驗結果表明,鐵的同位素升階臨界線是一致的,換句話說,能制造出一階氫元素,就能制造出一階氘元素?!?/br> “他們可能進行的是一階氘氘聚變!” 恩格里克-萊曼的話讓會場陷入了議論中,好多人討論一下都覺得非常有可能。 既然能夠制造出一階氘,還同時進行著核聚變相關的項目研究,自然可能把一階氘用在核聚變實驗上。 “那么一階氘氘反應會是什么情況?” “也許是反應截面擴大?理論來說不太可能擴大到氘氚聚變的程度,但聚變反應的截面是指數型增長的,增加十倍都有可能?!?/br> “也可能是綜合性的聚變反應,比如他們添加了少量的一階氚,讓反應能快速進行,后續則維持一階氘氘反應?!?/br> “不管怎么說,支持這種研究的前提是,他們能夠大規模的制造一階氘元素……” “……” 這個分析結果讓很多人都感到郁悶。 如果是進行常規氘氘反應,他們還能思考其中是否有什么不知道的技術,但如果是一階氘氘反應,就完全是一階材料問題了。 一階氘材料,他們也不可能拿到。 決策層的官員馬上就想到了格魯姆湖計劃,若是他們能夠制造高強度的湮滅力場,就肯定會發現很多新的材料,碰到類似的情況,就根本不需要組織專家分析了。 “還是因為計劃進展不順利?!?/br> “好多領域完全跟不上種花家的節奏,對方有什么新奇的材料、技術,都要找一群人過來討論……” “格魯姆湖計劃,必須要更加重視??!” 他們在湮滅力場技術上,落后實在是太多了,有人甚至覺得他們根本不可能再趕上了。 持有類似看法的人還很多。 一號決策人聽著會議報告,不由想到了幾百年前的殖民時代,大量的殖民者利用手中的先進武器,去對落后地區進行殖民。 當時各地被殖民的土著,看到火槍、火炮的巨大威力,或許還以為是神靈降世吧? 他們肯定完全不理解。 或許土著頭領還會召集部落里的聰明人,一起研究對方用的是什么神器…… “這不就是現在的我們嗎?” 一號決策人想著趕緊搖頭,他們可不是什么土著部落,而是地球上最發達的國家之一。 但是,格魯姆湖計劃的情況是非常令人頭疼的。 現在他們遇到的問題不僅僅是研究落后,就連計劃的管理層都遇到了問題,首當其沖的就是,羅納德-諾蘭被解雇后,并沒有任何其他一個人主動提出申請負責人職位。 這是很怪異的事情! 之前有很多人都非常的活躍,希望能夠爭取到負責人職位,計劃的負責人可不止單單是一個職位,也代表了更高的薪資待遇、更多的獎金以及掌握更多的權利,可控制的資金都是幾十億美元起步的。 同時,擔任計劃的負責人,還能擴大個人在國際上多方面的影響力,無論去哪里都會被認為是‘大人物’。 如果研究能夠有很大的進展,也許還會被載入史冊。 等再過上幾十年,史書上就會記載著,“格魯姆湖計劃最開始并不成功,連續更換了幾次負責人之后,最終在某某人的帶領下實現了……” “完成了……” 等等。 總之,擔任項目計劃的負責人,能夠獲得龐大的金錢、名望以及個人影響力。 這樣一個職位,卻根本沒有人主動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