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 第713節
在一間小型的會議室,現場的舞臺已經布置好了。 王浩第一個上臺領獎,他站在了舞臺的正中央,看著屏幕上的主持人,而諾貝爾頒獎典禮的現場,王浩的3d影像就在主持人的身旁。 主持人和王浩進行了簡單對話,隨后就進入到發表獲獎感言的環節。 王浩做了常規的感謝發言,包括家人、朋友、同事等都感謝一番,隨后談到了獲獎領域——超導技術。 “近幾年,超導技術蓬勃發展,但大部分都應用于高等科技領域,包括一些高端的醫療器械、民用的電力傳輸,當然也有很多科研相關領域,普通人的生活感受不是很強烈?!?/br> “我自己的感覺,生活變化并不大,這主要是因為,我們還沒有實現超導技術的終極目標——常溫超導?!?/br> “但我敢說,我們距離常溫超導越來越近了?!?/br> “在這里,我借著機會談一下技術研究問題,現在我們已經制造出了很多一階元素材料,這種材料比常規的材料電子活躍性更強,也就代表其制造出來的超導材料,臨界溫度會變得更高?!?/br> “只要在這個方向深入研究下去,我相信終歸有一天,我們能夠制造出常溫能夠實現超導的金屬材料!” “……” 王浩的發言給人的感覺還是很震撼的。 他所說的內容在學術領域并不是秘密,但普通人并不知道這些基礎內容,他們一直都覺得的超導技術距離自己很遠。 雖然很多報道上都說超導技術實現什么樣突破,但常規根本就接觸不到,即便是能接觸到的醫療器械、電力運輸,因為材料和設備都處在低溫控制環境中,也根本就沒有任何的概念。 現在王浩的發言讓人知道,超導技術距離普通人的生活已經很近了。 有些人甚至開始期待,未來有一天能夠用上超導材料制造出來的超級電子產品。 第四百七十九章 歷史第一人,熱鬧的舞臺,真正的衛星武器! 王浩針對超導技術的發言是很震撼的。 大部分諾貝爾獎得主上臺發表獲獎感言,主要內容就是各種感謝,要么就是談一些教育、意義,或者自身的一些想法之類。 很少有諾貝爾獎得主,到了頒獎的舞臺專門去展望未來科技。即便是有一些諾貝爾獎得主這么做,他們談的大多也很空翻、虛幻。 這主要就是擔心‘說錯話’。 諾貝爾獎得主是很有權威的,站在專業學術領域,也很難說,就是站在了金字塔頂尖。 很多沒有獲得諾貝爾獎的學者,在專業學術領域也都非常有權威,他們沒有獲得諾貝爾獎,很多時候,只是因為研究內容以及運氣而已。 比如,理論物理領域。 絕大部分理論物理方向的學者,都不能夠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但學術卻公認他們的研究是最有難度的。 同時,他們也是學術鄙視鏈金字塔的頂端人物。 所以說,諾貝爾獎得主不一定就是最厲害的,既然不是專業學術領域最厲害的學者,自然就不會站在領獎的舞臺上談什么科技研究,某些話說錯就可能成為同行的笑料。 所有話都說的沒有問題,也可能會被打上‘自大’的標簽。 現在王浩展望未來科技,談起了超導技術的發展,憧憬著常溫超導的普及,卻得到了廣泛的贊同和支持。 在超導技術研發領域,王浩是公認的歷史第一人,沒有任何一個學者敢和他相提并論。 另外,王浩團隊掌握著最先進的湮滅力場技術,連續發現了很多種升階材料,而他講述的升階材料特性是存在的。 如果按照這個方向繼續研發下去,自然有一天可能會研究出可以大范圍使用的常溫超導材料。 很多人回想著王浩說的話,都不由得開始憧憬起來。 “不愧是王浩??!” “站在諾貝爾頒獎的舞臺,他竟然敢于憧憬常溫超導材料的普及……” “全世界也沒有人比他更適合說這些了?!?/br> “也不知道有生之年是否能看到那一天,但最少近幾年來,超導技術確實提升了很多?!?/br> 王浩全部說完以后,回答了主持人幾個小提問,就有點‘迫不及待’的走下了臺,給人的感覺甚至是不想多停留一秒鐘。 主持人頓時感覺很怪異,他還是按照計劃介紹起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海倫-欣頓和陳蒙檬。 “接下來,我要為大家介紹兩位很了不起的女性物理學家?!?/br> “她們中最年輕的只有24歲零9個月,這個年紀也打破了諾貝爾物理學獎以及所有諾貝爾獎獲得者的最小年齡記錄!” “另一個也只有29歲零7個月,還不到30歲的年紀就能夠獲得諾貝爾獎,也非常了不起?!?/br> “她們是同學,是一對搭檔,她們共同完成了湮滅理論的基礎研究,《強湮滅力》就是她們一起提出的概念……” “而現在,我們所有人都知道,強湮滅力技術有了很多突破,已經開始引領科技發展,改變人們的生活……” 主持人連續介紹了一大通。 其中被重點介紹的還是海倫,主要是因為她的年紀太小了,就只有24歲零9個月。 她的履歷非常驚人。 在16歲不到的年紀,她就已經拿到了兩個學士學位,讀的還是常青藤名校斯坦福大學。 現在還不到25周歲,就拿到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并打破了諾貝爾年齡最小得主的記錄。 之前的記錄保持者是鷹國的物理學家勞倫斯-布拉格,1915年,勞倫斯-布拉格以25歲的年紀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那已經是100多年前的事情了。 陳蒙檬的履歷單獨拿出來也非常優秀,但放在諾貝爾獎的舞臺上,就顯得很平庸了。 當然。 作為一名女性學者,不到30歲的年紀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已經足夠驚人了,履歷是否天才也不重要了。 主持人介紹過以后,就邀請兩人一起登臺。 其實在小會議室里,海倫和陳蒙檬早已來到鏡頭前,只不過設備沒有進行連接而已。 兩端的設備連接在一起,海倫和陳蒙檬的影像就出現在舞臺上。 現場出現一片喧嘩聲。 所有電視機前的觀眾都盯著臺上的兩個影像,重點是左側的影像,明顯看出打扮成了神奇女俠的cosplay。 好多人都想到了去年的頒獎。 當時獲獎的保羅菲爾-瓊斯打扮成了超人,還把其他的學者形容成了‘氪星人’。 現在是海倫-欣頓…… 主持人趕緊問了一句,“我相信你現在已經成為了所有人的焦點,那么,我是否能問一句,欣頓女士,你為什么要打扮成這樣?” 海倫認真道,“作為一名女性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我認為我就是物理學界的神奇女俠……” “我現在做這樣的打扮,就是為了鼓勵更多的女性,投入到科研事業中。盡管她們中絕大部分沒有成為神奇女俠的資格,但她們依然可以為科學研究,人類的發展做出屬于自己的貢獻……” “哇啦哇啦……” 海倫說起來準備好的臺詞。 中途有些‘血統論調’聽的好多人直翻白眼,比如,她特別說起多數人沒有成為神奇女俠的資格。 這當然是對的,但也不能公開說出來! 主持人在旁邊聽著有點尷尬,他有心打斷海倫的發言,但又怕影響到整個頒獎典禮。 終于等海倫說完以后,主持人沒有繼續提問,而是馬上轉到了陳蒙檬,“你為什么不這么打扮呢?你們是同事、一起做研究、一起獲獎?!?/br> “因為……我是正常人?!?/br> 陳蒙檬掃了海倫一眼,還是很堅定的說了出來。 現場頓時一片沉默。 所有人都知道陳蒙檬說的是真話,可問題就在于,直接說出來有些不太好吧?好多目光頓時集中到海倫身上。 海倫很不服氣的轉頭問道,“這身打扮很酷,不是嗎?我認為這會讓人記憶深刻,更多人都會記住這我說的話?!?/br> 陳蒙檬不在意的撇了下嘴,“隨便你?!?/br> “你為什么覺得這不正常?”海倫咬牙切齒的追問。 “who-care?” 陳蒙檬用力挑了一下眉,還做了一個聳肩不在意的動作,兩個動作加在一起,頓時讓海倫的火氣蹭蹭往上冒。 然后,兩人吵起來了。 主持人在旁邊勸了好半天,但根本就沒什么用處,他都覺得兩人可能上演全武行,趕緊讓工作人員掐斷了信號,隨后尷尬的說道,“剛才出了一點小意外。但可能是因為她們太激動了,畢竟這么年輕就獲得了諾貝爾獎?!?/br> “如果換做是我,可能會激動的飛起來……” “當然,我不會飛,但不影響睡覺的時候發散想象力……” 小會議室里。 看著不斷爭吵的兩個學生,王浩用力的揉了下額頭,朝著其他人露出無奈的神色。 然后,拿起手機拍個視頻。 旁邊張志強頓時反應過來,也趕緊拿出手機要拍攝,就被王浩直接收走了手機,“你干什么?” “這種事,萬一傳出去怎么辦!” 張志強愣了一下,指著王浩,“你……” “我只是留個紀念?!?/br> “我……” “反正你不能拍!” “……” …… 諾貝爾頒獎舞臺發生的事情,引起了國內外輿論熱議。 海倫和陳蒙檬成為了輿論焦點中的焦點,扮演神奇女俠其實不算什么,畢竟已經有了保羅菲爾-瓊斯前科,但諾貝爾頒獎舞臺上吵架,還是諾貝爾歷史上的第一次。 兩人的爭吵也引起了輿論的爭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