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 第694節
這個研究顯然超出了材料機構的能力水平,甚至絕大部分材料機構連研究的權限都沒有。 王浩干脆就去了金屬材料實驗室,親自帶領二十多個研究員組成的團隊,花費了一個月時間才攻克了難關。 他們研究出了一種偏暗色的β鐵復合材料,命名為‘β鐵鎢-003’。 ‘β鐵鎢-003’的元素組成很復雜,包括三種金屬元素以及四種非金屬元素,除了平衡元素組成的硫以外,其他元素全部使用未來元素以及升階元素。 “‘β鐵鎢-003’的致密材料,熔點達到了7300攝氏度,同時具有超高的韌性以及抗壓能力?!?/br> “我們已經做了抗中子沖擊檢測,‘β鐵鎢-003’通過了實驗,后續還要做持續性高熱、高壓的檢測……” “不過我們認為通過檢測是沒有問題的?!?/br> 楊軍院士作了報告。 王浩聽罷呼了一口氣,他對于‘β鐵鎢-003’的性能也非常期待,但知道很大可能成功的時候,他卻沒有任何的激動。 因為…… 拖延的時間太長! ‘β鐵鎢-003’,命名中有‘003’,自然就不是第一個研究出的材料。 在來到科學院金屬材料實驗室之前,他們就已經研究出了‘α鐵鎢-001’以及‘α鐵鎢-002’,只不過基本性能上還是差了很多。 王浩來到實驗室以后,仔細查看了制造過程,并召開會議針對性的做討論,后來決定把α鐵換成β鐵,還對制造流程進行了調整。 當制造出‘β鐵鎢-003’,性能相對還是差一點,就干脆利用致密材料技術來增加性能。 現在,終于成功了。 王浩頗為感慨的嘆了口氣,其他人激動歡呼的時候,他總是想著趕緊回西海市,繼續041材料支持的湮滅力場研究。 那才是他希望進行的研究。 材料的研究畢竟不是本職工作,因為研究遲遲沒有進展,而材料對于研究非常的關鍵,他才決定過來一趟。 只是沒想到…… 花費了長達一個月的時間! 第二天上午,王浩就迫不及待的離開了金屬材料實驗室。他走的非常干脆,和其他人招手就上了車,連一點留戀都沒有。 這讓前來送別的人感覺怪怪的。 有人就問一下楊軍,“楊院士,我怎么覺得王院士有些不高興呢?我們明明完成了如此重大的研究……” “他走的很干脆,仿佛有點兒迫不及待?!?/br> “如果換做是我,一定多留一個星期,這種成果啊……攻克了這個問題,核聚變的研究能進入下一階段了吧?” 楊軍好笑的搖頭,“所以你不是王院士??!” “什么意思?” 其他人也都看過來。 楊軍道,“你們啊,對王院士還是不了解。在看待研究的問題上,我們的時間觀念是不一樣的?!?/br> “你們覺得一個月時間很短,但王院士是覺得很長,而且他明顯不喜歡材料研究?!?/br> “至于成果……” “你們覺得王院士,會在乎這個成果嗎?” 一群人被問住了。 他們仔細想想覺得很有道理,最頂尖材料的研究成果,對他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但換做是王浩根本就不在乎。 在研究過程中使用的基本材料,包括β鐵、α鎢、α硅、α氫……等等,都是王浩帶領團隊研究出來的,最后的致密材料制造過程,也是王浩的湮滅力場實驗組完成的。 現在的成果也只是應用材料研究。 王浩則是研究新元素、新物質以及新技術,做的都是國際最尖端科學領域的工作。 只能說,他們和王浩的差距太大,根本不在一個次元級別上。 …… 抗中子沖擊的抗壓隔熱材料,就是核聚變設計的材料難關中,難度最高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研究。 半個月以后,金屬材料實驗室基本確定‘β鐵鎢-003’符合要求。 之所以說‘基本確定’,是因為后續還要做檢測,材料壽命的檢測可不是半個月能完成的。 他們必須持續性的給與壓力,來測定‘β鐵鎢-003’的承受力和使用壽命。 這關系到點火持續時間。 雖然核聚變設備可以‘熄火暫?!?,中途也肯定有‘填裝材料’等方面的需求,但內層隔熱材料更換可不容易。 那不是暫停幾天能完成的。 不管怎么說,‘β鐵鎢-003’最低也能成為‘內層材料的解決方案’,到此材料方向的大難關都被攻克,剩下的一些小的材料需求,都是可以替代解決的,研究也相對容易一些。 當研究成果向上提交后,徐老師馬上就聯系了王浩,談了一下核聚變研究的下一步工作問題。 然后,帶著復雜的心情嘆了口氣,“終于到了這一天!” 他指的是核聚變研究進入制造階段。 徐老師早就知道會有這一天,因為王浩的團隊提供了太多高端材料和技術,只要正常研究下去,很大希望能解決各種材料難關。 現在只是比預計有些提前。 或許主要原因還是王浩親自參與了研究,否則‘抗中子沖擊的抗壓隔熱材料’還要等待很久。 下一步工作就復雜了。 核聚變設計階段已經可以收尾,后續就可以開始討論制造的問題,而制造牽扯的因素實在太多了。 他們要需要籌備大型的會議。 很多領域的人士都要參會去討論核聚變設備的制造,他們的計劃是準備依靠核聚變設備建造發電站。 這是一般路線。 如果是建造發電站,就不用限制設備的大小,占地面積再大也可以接受,要求自然就低了很多。 但是,建造發電站也有很多問題。 比如,在哪里見到發電站?建造好以后,替代哪些發電廠?后續的設備調試、實驗,會不會造成影響? 另外,預期投入是多少?如何籌集資金? 整個建造過程中,有哪些機構、工廠參與,保密問題如何解決,有哪些研發機構參與…… 等等。 這里面的問題實在太多,太復雜了。 第四百六十七章 人總是要面對挫折,技術合作?別開玩,我們有什么好處! 內華達,格魯姆湖附近。 很多人對格魯姆湖周邊的印象是一片荒蕪,但現在早已變得忙忙碌碌,新修建的公路上有好多的運輸車,各種工作人員不斷的裝卸貨物,而大片空地上有更多的人忙碌的。 這就是格魯姆湖計劃項目的主實驗基地。 格魯姆湖計劃宣布要制造新設備,得到了來自各個方向的支持,有了足夠多的支持以后,計劃也展開的非常順利。 大量訂購的設備、材料就被運送過來,還有好多人員參與附近的建造工程。 雖然研究具有一定的保密性,但格魯姆湖計劃項目組顯然非常高調,他們宣稱新設備能制造七倍率的強湮滅力場,并認為新設備制造好以后,很快就能趕上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的技術。 “我們最多只差一代!” “新設備能夠支持制造七倍率的場力,而眾所周知,反重力性的研究中心是八倍率?!?/br> “差距沒有那么大了?!?/br> “我們很快就能掌握磁化材料制造技術,還能進行一些其他相關的實驗研究……” 羅納德-諾蘭對記者說道。 這種高調的背景下,好多有影響力的官員,都頻繁的去實驗基地進行參觀,還有一些大型的媒體也能夠在外圍進行采訪。 大量的報道也帶來了大量的關注。 格魯姆湖計劃早就不只是單純的研究項目,都已經成為了某些人手中的政-治宣傳籌碼,只要研究能夠進展順利,就能夠以此獲得很多的支持,也包括精英階層的支持。 強湮滅力場技術,關系到的領域太多了。 羅納德-諾蘭表現出一副信心十足的樣子,說起來很多有關設備制造好以后的技術、研發暢想,但實際上,頂尖的學術圈都很清楚,他們所謂的新設備和反重力心態研究中心相比,還是相差很大的。 格魯姆湖計劃項目組宣布新設備能制造7倍率的湮滅力場,但具體場力能達到多高的強度也很難受。 另外,新設備的穩定性是個問題。 國際湮滅理論組織的設備,就已經表現出了不穩定的問題,他們在內置核反應堆以后,甚至都不敢去做一些普通實驗,只能持續的維持設備運轉。 那甚至快成為了拖累。 這種不穩定的影響非常大,就會導致花費大手筆制造出的設備成為無用的雞肋。 還有一個很關鍵的問題。 就像是o盟官員的提問,“場力外層需要被磁場設備包裹,如何批量制造磁化材料呢?” 這個問題根本無法回答。 格魯姆湖計劃項目組也不可能拿出解決方案,他們只能想著是技術問題,等設備制造完成以后,再去慢慢研究也可以解決。 當所有的材料和設備都運送到了實驗基地以后,下一步就是按照設計對于設備進行安裝調試了。 羅納德-諾蘭做出了個決定,他要召回在國際湮滅理論組織工作的科學家。 這個決定并不出奇。 之前很多人就提出了類似的建議,因為他們要制造新的設備,而湮滅組織工作的科學家是有經驗的。 現在要進行新設備的安裝和調試,自然要找一批有經驗的科學家,就能少走上很多彎路,過程中也能輕松解決很多問題。